• 会员
    该书是南怀瑾先生关于声闻地讲录的上册,共10讲,约14万字。他认为《瑜伽师地论》依次涵盖了人道、天道、声闻道、缘觉道、菩萨道的修证,修行者修好人天乘后才有资格修小乘道,然后才够得上修菩萨道,最后才能修大乘道。他注重声闻乘出家众的修证,目的在于领引修行者入正修行之路。他开篇即有针对性地分析了修行者20种不能得定的原因和修定中的4种障碍,启发学人警惕,以避免修持路上误入歧途。他指出《瑜伽师地论》非常注
    理论27.6万字
    7.1万人气
  • 会员
    “佛教的哲学”是一个非常后起的概念,但佛教思惟无疑是作为宗教的佛教进入人类的精神生活领域的结果。方立天教授的这本《中国佛教哲学要义》描述了自古以来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佛教精神生活内容,勾勒了中国佛教哲学体系,是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以及一份期待先进文化产生的热情。
    理论75.4万字
    6.9万人气
  • 会员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日本佛教通史专著,结合日本社会历史背景对佛教在日本的初传、民族化过程及其对日本历次文化的深远影响作了系统的考察,对在日本佛教和传统文化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天台宗、真言宗、净土宗、真宗、临济宗、曹洞宗、日莲宗等宗派和日本近现代的佛教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重视阐释中日两国佛教亲缘关系和介绍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历代重要佛教制度,并且论述日本原有的神道教与佛教互相影响、吸收
    理论43.2万字
    6.8万人气
  • 会员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南怀瑾先生发表了大量著作,堪称博学多产的著述名家。目前可知的南氏著作已达三十多种,内容涉及儒、道、佛和神仙巫术等三教九流的各家思想学说,以及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方方面面。本书主要总结了南怀瑾先生的学术理论和研究成果,是对其系统整理研究的一个全面过程。对于佛学爱好者来说,能够从本书中详细了解到佛学的起源、发展以及现状,还能对佛学著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理论17.8万字
    6.7万人气
  • 会员
    本书介绍了世界七大宗教传统,包括印度教、佛教、儒家、道家、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以及各种原初宗教。作者透过个人的观察,以理性与感性、传统与现实的态度,以及深入浅出的语言,把世界宗教的智慧传达给大众。书中汇集了作者三十余年教学与研究的新成果,特别是在对两性观点与语言的运用、各宗教的内在层面分析,以及藏传佛教、苏菲教派与历史上的耶稣等方面做了详细述说。
    理论28.8万字
    6.4万人气
  • 会员
    在各种宗教中,佛教的宗教哲学内涵最为丰富多彩。《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是对佛教哲学现代化研究的尝试。全书简要地论述了佛教哲学的构成和流派、历史演变以及重要著作,并就佛教哲学的人生价值观、宇宙要素论、宇宙结构论、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以及认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探讨和阐述,以此凸现佛教哲学体系的总体思想风貌和理论特质。《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还就佛教“空”义的思想历史演变、“空”义的类别、
    理论26.6万字
    6.2万人气
  • 会员
    《中国秘密宗教史研究》内容简介:民间教派、秘密教门、“邪教”之类,均属于民间宗教结社,最早起源于道教、佛教等宗教的异端教派。这种因宗教异端而形成的秘密宗教,元末明初之前,在中国社会内部蔓延;此后,明清时期,进入比较正规意义上的秘密宗教发展阶段;在民国以后,这些教派泛称为会道门。《中国秘密宗教史研究》除了勾勒中国秘密宗教的发展线索以外,着重于对明清秘密宗教诸层面的分析论述。明清秘密宗教之形成,除了弥
    理论27万字
    5.5万人气
  • 会员
    《禅学指归》收录了胡适论述中国佛教及禅宗的文章。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然而,说到对佛教和禅宗的研究,作为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大学者,胡适先生的通彻见解,是无人能出其右的。他的开创之功,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研究佛教禅宗的学者们。全书对于佛教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于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研究。
    理论18万字
    5.1万人气
  • 会员
    本书是《世界佛教通史》系列第一卷有关印度佛教的内容,主要讲述佛教起源至公元七世纪的发展历程,其内容包括:释迦牟尼佛时代的印度政治、经济、社会、宗教与文化,释迦牟尼佛的出世、弘化与涅槃,阿含经教中的佛陀形象,释迦牟尼佛的阿含教说,结集与阿含经,从阿含佛教到部派佛教,佛教的部派分裂,部派佛教的思想及其大师,从阿育王到迦腻色迦王,早期佛教的文学与艺术,大乘佛教的兴起,初期大乘经典及其思想,龙树、提婆与中
    理论50.3万字
    4.6万人气
  • 会员
    《世界佛教通史》是一部佛教的世界通史,论述佛教从起源到20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兴衰演变的主要过程,由十四卷十五册构成。第一卷和第二卷是对印度佛教的贯通性叙述。第三卷至第八卷是对中国汉传、藏传和南传佛教的全面论述。第九卷至第十一卷依次是日本、韩国和越南的佛教通史。第十二卷阐述斯里兰卡和东南亚佛教的历史。第十三卷是对亚洲之外佛教的全景式描述。第十四卷是世界佛教大事年表。
    理论41.6万字
    4.6万人气
  • 会员
    商代是中华古文明的早期阶段,中国历史画卷在商代史的永久记忆上前赴后继地拉开。以古为镜,可知兴替。商代文明的发展时空,下启中华文化演进的先河,十一卷本《商代史》用断代史著述体例,通过有商一代历史事象与制度名物的研究,寻绎中国社会传统文化元素的由来、特征、品格与传承,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资源。本卷考察商代图腾残遗信仰,系统探研上帝及帝廷诸神、自然神、祖先神的三大宗教分野、神灵崇拜的代变、神灵权能和神性、
    理论35.5万字
    4.6万人气
  • 会员
    本书是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的佛学巨著,梁启超的一生与佛学有着不解之缘。
    理论18.4万字
    4.6万人气
  • 会员
    《四大门》内容简介:所谓“四大门”,乃是对四种灵异动物即狐狸(“胡门”)、黄鼠狼(“黄门”)、刺猬(“白门”)和蛇(“常门”)的总称,在华北地区广泛流传着关于它们的民俗信仰。这篇本科论文通过深入的实地调查和访谈,自觉重视“局内观察法”和“民俗语汇”,站在社会学、人类学和比较宗教研究的立场上,以严谨认真和超脱公允的态度,详细地描述了北平西北郊一带农民信仰的实际情形,进而讨论了当地民众所信仰的“四大门
    理论12.7万字
    4.4万人气
  • 会员
    本书是《世界佛教通史》系列第二卷印度佛教卷,介绍了公元七世纪至二十世纪印度佛教的发展历程,内容包括:一、戒日王时代的佛教。讲述了七世纪印度佛教概况,戒日王的武功文治及其对佛教的弘扬,那烂陀的佛学,玄奘对唯识学的弘扬,法相与法性——中观与唯识的判教之异,甘露与毒药——中观与唯识之争,法称与佛教新因明。二、金刚乘的全面发展与大乘佛教的合流。八世纪印度的政治格局与势力更替,《金刚大道场经》与秘密佛教的成
    理论35.6万字
    4.3万人气
  • 会员
    本书属于韦伯在宗教社会学上的第三本主要著作,与《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一起构成“世界诸宗教之经济伦理”之研究成果,属于三大卷本的《宗教社会学论文集》第二卷。作者在本书中研究了印度的宗教。作者认为,对亚洲整体而言,中国扮演了类似法国在近代欧洲所扮演的角色:所有世情通达的“洗练”,莫不是源自中国,再传布于西藏、日本和中南半岛。相反的,在亚洲,举凡超越现实利益的思想,很少能不将其根源追溯到印度的。尤其
    理论35.4万字
    4.3万人气
  • 会员
    南先生历数了自古以来居士对于传播佛法的贡献,简要概述佛法在古印度和中国的发展过程,介绍了禅堂中修行的规矩,例如打坐的姿势、行香的方法、香板的使用等。他特别重视软修法门的唱念;传授六妙门的修法,指示修安那般那是最快成就的捷径,解说了呼吸法门初步的实修方法以及诸多有关修持上的盲点。他特别批评有的学者只注重佛理的研究而轻视实证,主张教理和修持并重。总之,南先生作为学佛者中的善知识,他的引导、鼓励、扶持,
    理论14.5万字
    4.2万人气
  • 会员
    “宗教学新论”之七。“宗教学新论”系列图书为卓新平教授对自己近四十年研究宗教学科之学术积累进行整理、补充和提炼而形成的丛书。其中,他搜集自己已发表或尚未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已收入相关论文集的论文和相关专著中的文论,加以较为周全的整合,形成相关研究著作出版,包括《经典与实践——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唯真与求实》《宗教学史论》、《宗教社会论》、《宗教文明论》、《宗教思想论》、《世界宗教论》、《中国宗
    理论25.9万字
    4.2万人气
  • 会员
    本书将从古至今道教立教的过程,划分为十个演变时期。首先简述周、秦以前儒道等学不分家的要点。其次,略述周末学术分家,神仙方技与老、庄等道家思想混合,为汉末以后道教成长的原因。复次,引述魏晋南北朝以后一直到现代道教的发展,和它与道家不可或分的微妙关系。书末附录有海内外各派道教徒人数统计资料、台湾道教会章程,以及南先生为艺文印书馆所出《道藏》所写推介文字。
    理论6.8万字
    4.1万人气
  • 会员
    本书以专题研究的方式,系统阐述禅宗与道家的宗旨、源流、修持和影响。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禅宗与佛学”,对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大小乘佛教的基本教义,禅宗的传承,奠定后世禅宗思想基础的六祖慧能的事迹等,做了精湛的论述。下编为“道家与道教”,对隐士和方士的由来,养神、服气、饵药、祀祷的派分,老庄之学,齐燕之风,阴阳五行,神仙丹道,道教的形成与演化,以及道家与道教对古代天文、历算、地理(堪舆)、物理、
    理论19.8万字
    4万人气
  • 会员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理论39.3万字
    4万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