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本书共分4篇60章,涵盖中医入门基础学、诊法辨证学、本草方剂学、疾病证治学等内容,对中医理、法、方、药理论体系和临床常见疾病的中医辨治作了通俗易懂的介绍,并附有《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歌括四百味》《汤头歌诀》等中医入门必读歌诀。
    中医87万字
    5.3万人气
  • 会员
    人体大致有二十七种脉象,每一种脉象都是对人体机能的反映。都有对应的病症范围。《一口气读懂中医经脉》阐古扬今,对各种脉象作了通俗而深入的讲解。同时还将脉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附上以便读实践参考之用。
    中医13.3万字
    5.3万人气
  • 会员
    张志远先生年已97,是我国著名中医学者,从事教学与临床工作70余年,阅历宏富,被誉为“活字典”,日有所感,夜有所记,文辞畅雅,拔新领异,九百余条,皆系心血结晶,极可珍视,有重要价值。笔记简洁精当,内容包括包括医友经验、先父经验、师长经验、个人经验、古贤经验、个人验方、名家验方、经典探求等,反映了张志远先生宽广的学术视野和独特的学术思想,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深富教益。
    中医21.1万字
    5.3万人气
  • 会员
    中国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光辉灿烂的古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人民群众解除了疾病和痛苦、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医的核心内容即是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与精华,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辨证论治是我国特有的,根据病理变化进行治疗的一种临床诊疗原则,它的形成与发展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漫长过程。《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医治病的奥秘:辨证论治》介绍了中医辨证论
    中医2.8万字
    5.3万人气
  • 会员
    本书作者多年深研《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研究方法。在本书中,作者选取了使用伤寒理论和伤寒经方进行辨证论治的名医验案一百一十案,出处包括《吴佩衡医案》《经方实验录》《刘渡舟验案精选》等。第一步是阅读患者的证候;第二步是自己独立进行辨证论治;第三步是研读医案中的医生的辨证论治过程;第四步是将自己的辨证论治和医案中的辨证论治进行对比研究,提出各自得失、所得的启示,以及暂时无法
    中医18.5万字
    5.3万人气
  • 会员
    本书囊括了这30位“国医大师”的长寿养生法,选录了他们积多年心血研制的保健诊疗方,是一本既权威,又实用、有趣的健康宝典,让现代人尽享一种绿色的养生方式。
    中医17.7万字
    5.3万人气
  • 会员
    作者精选了中医治疗不孕不育症的1000余首特效良方,包括中药内服、外治,以及药酒、药膳食疗等,书中对于较难理解的病证名和医学术语做了简明的解释,还简要提示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调养护理方法。本书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在选方用药上突出“简、便、廉、验”的特色,力求疗效可靠,适合普通家庭配方使用。
    中医9.5万字
    5.2万人气
  • 会员
    《饮膳正要》,元代忽思慧著。全书3卷。卷一主要记述了养生、妊娠、乳母、饮酒等注意事项及94种珍贵食物的功用、组成和制法;卷二记叙了56种浆汤、益寿药及55种食疗食物的功用、制法以及五味对五脏的影响等;卷三记载了谷、兽、禽、果、菜、料物的性味、毒性、功用等,并指出了服食禁忌及解毒方法。
    中医3.4万字
    5.2万人气
  • 会员
    1981年至1985年,周凤梧、张奇文、丛林主编的《名老中医之路》第一辑至第三辑相继正式出版发行。记录了著名中医学者和名老中医的成才之路,对一代青年中医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奇文作为原作者之一,继承《名老中医之路》之志,继编《名老中医之路续编》。《名老中医之路续编》,载名老中医近200位,他们学习中医理论,则记诵、精读、覃思、博览,夜以继日;学习中医临床,则尝药、侍诊、求师、省身,未曾停顿;其
    中医64.3万字
    5.2万人气
  • 会员
    《张仲景金匮要略》系清代医家沈明宗对中医经典《金匮要略》进行注解的著作,是学习研究《金匮要略》的重要参考读物。书中首列《金匮要略》原文,后附作者对原文的注解,阴毒阳毒病证并附有其门人施圃的见解。本书以康熙三十一年致和堂本为底本校注而成,全书共24卷,基本对应《金匮要略》原书顺序,正文前附有目录。卷一将《金匮要略》首篇分为时令、问阴阳病十八、望色、闻声、问治未病、五脏病喜恶、五脏攻法、方一首、误治救
    中医13.2万字
    5.2万人气
  • 会员
    《千金方》全称《备急千金要方》,也称《千金要方》,系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一本医学巨作,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孙思邈所著的这部巨作,是集唐代及以前的诊治经验之大成,也是孙思邈在长期的行医过程中对临床经验的总结,书中不仅有他自己的诊疗经验,也汲取了百家之长,取材广泛,内容丰富,遍涉临床各科及针灸、食疗、药物、预防、卫生保健等,可谓价值千金的中医瑰宝。原著按照妇、幼、五官、内、外等科室进行分别介绍
    中医36.2万字
    5.2万人气
  • 会员
    赵氏雷火灸是以经络学说为原理,现代医学为依据,采用纯中药配方,利用药物燃烧时的热量,通过悬灸的方法刺激相关穴位,其热效应激发经气,使局部皮肤机理开放,药物透达相应穴位内,起到疏经活络、活血利窍、改善周围组织血液循环的作用。雷火灸条是由二十多种中药材组成的,像乳香、木香、沉香等活血类的药材,燃烧时产生许多药物因子覆盖在人体的表面,在热力的作用下,渗透到深层组织,具有药力峻、火力猛、渗透力强、灸疗面广
    中医11.5万字
    5.2万人气
  • 会员
    本书为《常见病外治疗法丛书》中的一种。中医外治是以突出“中医外治法”为特色的中医药学术中医外治疗效独特、作用迅速、历史悠久,具有简、便、廉、验之特点:包括按摩、熏洗、敷贴、膏药、脐疗、足疗、耳穴疗法、针灸、物理疗法等百余种方法。与内治法相比,具有“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对“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尤其对危重病症,更能显示出其治疗之独特,故有“良丁(高明的医生)不废外治”之说。外治法多达四
    中医18.2万字
    5.2万人气
  • 会员
    本书作者在长期临床,具备治疗大量疑难杂症的经验后,对于内经“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思想有深刻领会,再结合师门传承和理论学习,对艾灸运用有独到心得,尤其推崇宋朝窦材《扁鹊心书》,欲凭此治病救人、授众以渔,故将艾灸网课点滴体会集结,同时以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著名艾灸著作《扁鹊心书》,从而汇成此书。书中对窦材的核心学术观点和医技予以辩证分析,令人从独特视角审视中医内核。由于窦材医术高超,却喜贬低
    中医9.3万字
    5.2万人气
  • 会员
    《问中医几度秋凉》是一个中医世家“叛逆者”的自述!继刘力红《思考中医》之后又一部思考中医、感悟人生难得的佳作!《问中医几度秋凉》从回忆母亲中医治病开始,一路写来,有中医的神奇、有中医的道理、有中医与西医的区别、有人生的智慧、有豁达的胸襟、有现代人常常忽略的东西、有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作者简介:艾宁,原名梁爱宁,女,汉族,1958年11月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母亲是中医,父亲任教于齐齐哈尔大学。7
    中医18.9万字
    5.2万人气
  • 会员
    《本草纲目》是举世闻名的博物学巨著,也是中华医库中一部食物养生学和药物学大典,影响后世的食物养疗学,饮食烹饪学、医药学、动物学、种植学,以及400年来人们对日常食物品味的选择。影响中国人400年日常生活,中国药物学的著作!白话文译本,900张全彩手绘插图,一物一图,700多页内文!内附7000多条生活附方,涵盖吃穿住行,适宜男女老少,是居家常用的生活用书。
    中医75.8万字
    5.2万人气
  • 会员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自面市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与认可,本次是我们从106种古籍中选出30种进行修订。修订原则是1、本次选出的古籍为临床上常用、读者需求量大的品种,上版多次重印。2、本次修订力求原文准确,每种医籍由专家严谨校勘,为读者提供精确的原文。3、原则上只做原文,不做校记和注释。4、在装祯形式上在保持上版风格的基础上,以精装版面市,在版式上也为了方便读者而重新设计。《针灸甲乙经》系晋代名医皇甫
    中医15.5万字
    5.1万人气
  • 会员
    “汤液经法图”的实质,就是一幅在阴阳五行理论框架下中医诊病用药的原理图。但是,与现有的辨证论治理论有所不同的是,在疾病诊断方面,“汤液经法图”侧重于八纲辨证中的虚实,以五脏虚实确定病因病机。在组方用药方面,“汤液经法图”侧重于药性理论中的五味,以五味补泻确定治则治法。而就某一脏腑的病证来说,虚证当补之,实证当泻之,虚实夹杂则补泻兼施,辅以化味调之,以此来综合配伍组方。例如,肝应风应木,风邪外感引起
    中医13.4万字
    5.1万人气
  • 会员
    《药性赋》载药248味,按药性分寒、热、温、平四类,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便于诵读记忆。为使原著更好地适合现代读者阅读需要,故对《药性赋白话解》一书进行修订。本次修订拟进一步完善白话解内容,以准确反映原文主旨,并适当增加药物的临床应用范围及附方。本书可供中医院校师生、临床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学习使用。
    中医12万字
    5.1万人气
  • 会员
    本书为《董氏针灸注疏》的修订版,第1版于2011年出版,重印7次,发行18000册左右。本次修订,删去第一版部分繁琐考证的内容,增加了包括董氏针灸发明人董景昌和作者本人在内的百余则临证验案,如“针灸穴位及医案(陈渡人原著,王全民重编)”和“脉法与针灸的不传之秘”等章节,提高了本书的实用性。
    中医17.2万字
    5.1万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