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自序
导论:跨进近代门槛的《论语》注疏
引言 西学:“骑在炮弹上飞过来”的入侵者?
一 从夷夏之辨到中西之辨(1870年前后至1895年前后)
二 三种“体”、“用”论与《论语》注疏之致思(1895年前后至1919年前后)
三 三种文化坐标系张力下的《论语》注疏之演递(1919年前后至1949年前后)
四 两岸格局与《论语》注疏之断续(1949年前后至2010年前后)
五 结语:《论语》注疏的现代之路在何方?
上编 体例辨正篇
小引
第一章 “依篇疏解”施于《论语》的依据、难题
一 从“依章疏解”到“依篇疏解”
二 “依篇疏解”的根据、意义
三 制约“依篇疏解”的第一重因素
四 制约“依篇疏解”的第二重因素
第二章 《论语》若干迻译示例辩难
一 “就章迻译”:从“话解”到“译文”
二 若干迻译示例辩难
中编 章句辨正篇
小引
第一章 从《学而》到《里仁》章句辨正
一 《学而》“学而时习之”章
二 《学而》“孝弟也者”章
三 《为政》“为政以德”章
四 《为政》“思无邪”章
五 《为政》“五十而知天命”章
六 《为政》“孝乎惟孝”章
七 《八佾》“绘事后素”章
八 《里仁》“吾道一以贯之”章
第二章 从《公冶长》到《述而》章句辨正
一 《公冶长》“性与天道”章
二 《雍也》“人之生也直”章
三 《述而》“游于艺”章
四 《述而》“我非生而知之者”章
第三章 从《子路》到《宪问》章句辨正
一 《子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章
二 《宪问》“知我者其天乎”章
三 《宪问》“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章
第四章 从《季氏》到《尧曰》章句辨正
一 《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章
二 《阳货》“性相近也”章
三 《尧曰》“尧曰”章
小引
第一章 “义”、“利”之辨
一 君子唯义、小人唯利?
二 孔子之前中国人心灵眷注的重心在于“命”
三 孔子之后中国人心灵眷注的重心在于“道”
四 “道”、“命”之辨
第二章 “文”、“质”之辨
一 “君子”说、“历史嬗替”说、“仁”说
二 从君子人格的养成看“文质彬彬”
三 从社会风尚的淳化再看“文质彬彬”
第三章 “形上”、“形下”之辨
一 朱子:“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二 近代以来注家之“中庸”观(一)
三 近代以来注家之“中庸”观(二)
四 近代以来注家之“中庸”观(三)
第四章 “内圣”、“外王”之辨
一 “修己”、“为政”纽结上的“教之”
二 “修己”而“为政”的极境:“无为而治”
三 “修己”、“为政”的错落:“境界”、“权利”之辨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钱穆《论语新解》探微——以“学为人之道”为致思线索
一 “学为人之道”所以可能的根据
二 “学为人之道”的途径
三 “学为人之道”的理想
余论
附录二 近代以来《论语》注疏的又一范本——对黄克剑《论语疏解》的解读
一 在注疏体例方面的创新
二 对“道”、“教”、“中庸”诸重要范畴的创造性阐释
三 “由 ‘命’而 ‘道’”
余论
后记
鸣谢
关于本书
更新时间:2019-06-26 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