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药物化学(第二版)
更新时间:2020-09-11 12:36:01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
书籍简介
《药物化学》(第二版)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编写。全书分为十六章,编写内容注重知识的难易结合,在绪论中,主要介绍了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任务和药物的命名;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药物化学结构与药效的关系和药物代谢;第二章到第十六章,分别介绍了麻醉药,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和抗精神失常药,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镇痛药,拟胆碱药和抗胆碱药,心血管系统药,合成抗菌药,拟肾上腺素药,抗病毒药,抗组胺药,甾体激素药,降血糖药,抗肿瘤药,维生素和抗生素。本书还附有两个课内实验。《药物化学》(第二版)正文中穿插了较多的“小故事”“小知识”和“课后阅读”,以此来增加本书的趣味性和故事性,提升本书对于高职学生的吸引力;同时根据本书内容设置了课后作业可供学生练习;介绍具体药物时,按照“通用名”“化学名”“CAS号”“理化性质”“合成”“代谢”“药理及临床作用”和“不良反应”八个模块编写,明确又有条理,易于让读者接受;本书还以二维码的形式配有动画及视频,便于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成人高校及其他同等水平院校的药学相关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教材,也可作为社会中各类读者学习药物化学的参考书。
上架时间:2019-01-01 00:00:00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徐峰 陶雪芬主编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生物药剂学建模与模拟需要广泛的知识支撑,需要了解药物理化性质、胃肠道生理学、药物在体内的行为等。本书重点讨论了口服药物吸收及在体内的过程,但同样的框架也适用于其他给药途径,比如鼻腔或肺部给药。本书的第一部分为理论,涉及药物的溶解、溶出、渗透;第二部分为人和动物的胃肠道模型、建模时需要用到数据,如生理学参数、药物参数,搭建好的模型如何进行验证等;第三部分为处方制剂开发中涉及到的生物药剂学BCS分类系医学18.6万字
- 会员本次修订总体上保持第一版的编写风格,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按照临床药师的不同专业特点,精选3-5个个完整案例,从治疗原则与方案分析、药学监护计划、药物治疗过程、药物治疗总结等角度系统剖析案例(临床药师药学监护完整案例解析);第二部分按照药学服务的常见切入点进行分类,从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特殊人群、治疗方案优化等角度,节选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典型事件进行深入分析(临床药师药学监护精华案例解析)医学68.5万字
- 会员近年来,中药制药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发展较为迅速,第二版将原书基础上,进一步吸收综合相关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充分总结近年来发展应用较快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设备、新辅料,以期为中药制药领域的同道们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满足不同层次教学的需要和不同层次读者的要求,为实现中药现代化服务。本书拟沿用第一版体例,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基本技术篇,以中药制药的通用技术为重点,阐述其原理与方法;下篇为成型技医学86.9万字
- 会员本套丛书内容涵盖各科疾病药物临床试验各个阶段所承担的任务,着重介绍如纳排标准、随机用药方法、疗效评价、安全性评价、研究终点以及数据处理等临床试验的关键点。并在介绍中设有案例,提供点评的内容,案例选取试验者以往的一些真实案例以及一些已报道的经典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使读者可以参照已完成的临床试验有更形象和深刻的认识。Ⅰ期临床研究因风险大,由专门的Ⅰ期临床研室开展相应设计、实施、监管和总结报告工作,因医学32.6万字
- 会员中成药上市后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至2000年前后初具规模,最近10余年达到了阶段性的高峰。但中成药上市后研究的方法技术体系一直未能真正确立,严重地限制了这一领域的发展。基于此,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相关领域专家编写了本书。本书介绍了中成药上市后研究方法技术体系的逻辑框架、临床定位的方法技术,以及安全性、有效性和中成药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共性技术、合理用药评价、特殊医学29.8万字
- 会员每分册以疾病为目,每疾病分为概述、疾病诊断标准、西医治疗、中成药应用和单方验方等五个部分。既有西医关于疾病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的主体内容,又注重体现中医辨证论治思维,简单、明了指导西医医生开处中成药处方。本书共3章,包括常见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恶性肿瘤治疗手段所致并发症。介绍疾病的定义、诊断要点、西医治疗要点,重点阐述中成药辨证应用,包括证候要点及中成药的组成、功效、用法用量。此外,还在医学20.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