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民族地区财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更新时间:2021-01-22 20:11:58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供给侧的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制度等多要素的改革与创新中,更重要的是制度这一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与重要支柱”,财政制度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居于国家治理制度建设之首,要建设现代财政制度,把提高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基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民族地区政府治理框架下,财政制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与细化到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显著差异,更是推进民族地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有效性与务实性,为激励民族地区政府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的创新动力与持久能力,更好满足广大各族群众与各类企业对公共服务的不同需求,在新发展理念下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本书从财政的预算、收入(税收)与支出三方面分析民族地区财政运行体系的共性与特性,在总结与借鉴典型发达国家州及其以下政府财政实践基础上,探寻我国民族地区财政在统一财政体制下差异运行财政体系的理论依据、问题根源与建设建议,提出民族地区财政在新发展理念引导下改革公共预算、差异性构建地方税体系及民生视域下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品牌:中国经济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0-08-3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经济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基于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现实角度,审视中国货币的流动性问题。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形成中国货币流动性冲击的微观机制,进而对货币流动性的具体冲击程度进行了测量。随之,在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视角下,对货币流动性冲击的直接来源即广义货币来源的增量进行了跨期量化考察。其次,本书基本厘清了中国货币流动性冲击、外部失衡和内部失衡之间的作用机制。最后,本书采用演化博弈论对货币流动性冲击的极端情况即货币流动性危经济9.3万字
- 会员本书系统回顾1978年以来的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历程,探究现代财政制度建立的逻辑,展望中国财政体制的未来。财政改革从国有企业改革开始,定位于国有经济的合理布局并形成相应的财政体制;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从“分灶吃饭”开始,定位于分税制;预算改革从恢复国家预算制度开始,定位于现代预算制度;税制改革从极简税制开始,定位于建立现代税收制度,重点阐述增值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和房地产税改革。本书还分析了宏观财政管经济21.5万字
- 会员本书结合数据对2018年北京市的经济、财政和金融三个方面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并且对2019~2020年经济、财政和金融的发展形势及改革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展望;围绕北京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和新阶段,聚焦于世界级城市群发展、高端智库产业、住房租赁市场、养老服务、财政协同机制、应对气候变化公共资金机制、京津冀生态保护补偿七个方面,深刻分析北京高质量发展迈入新阶段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及根本原因,提出经济20.5万字
- 会员本书将理论与实证方法相结合,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在正式约束、非正式约束、实施机制等方面深入剖析了跨国税源管理的漏洞及其深层次原因,借鉴国外跨国税源管理的成功做法,结合我国跨国税源管理的现状,提出了跨国税源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强化正式制度约束的效用,发挥非正式制度约束的作用,增强实施机制的有效性。经济17.4万字
- 会员本书的写作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为了更好地总结和继承中国共产党百年财政思想与实践经验,以利于财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更好地履行党的初心和使命,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方针和政策。从建设财政到公共财政,再到现代财政,财政发展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相辅相成,也与中国的政治体制变迁相辅相成。全书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的整个历程划分为11个阶段,真实记录党领导财政保障革经济36.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