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印度尼西亚族群动员的政治逻辑(1998-2017)
更新时间:2021-10-11 18:35:01 最新章节:作者简介
书籍简介
本文试图解释的问题是:印度尼西亚在1998年民主改革后族群动员的方式为什么存在差异?研究的基本结论是“族群凝聚力”和“族群动员目标是否冲击政府执政目标”是影响族群动员方式的两个原因。族群动员目标是否冲击政府执政目标影响了族群动员的政治空间。族群凝聚力取决于集体历史、文化、人种特征等先赋因素和国家机构的认定、行业分工等建构因素。当族群动员目标不冲击执政目标时,动员政治空间较大,若族群凝聚力足够高,族群更有可能通过制度内方式动员,而若族群凝聚力较低,族群中多数人虽然更倾向使用制度内方式,但由于内部分歧,可能无法形成动员或产生低程度的暴力。当族群动员目标冲击政府执政目标,则政治空间压缩,若族群凝聚力足够高,族群可能采用高暴力动员方式,而若凝聚力较低,族群更可能采用低暴力的制度外动员方式。研究使用案例比较方法,案例类型囊括了在印尼全国具有普遍意义的族群动员议题,包括巴布亚和亚齐的族群独立运动、新建自治区(族群自治)和民俗地运动(族群平等权利)。新建自治区和民俗地案例数据源自笔者在北苏门答腊省的田野调查。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0-12-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薛松
最新上架
- 会员在当代国际社会,中国王道政治与西方霸道政治的伦理分野已是昭然若揭。中国王道政治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对王道与霸道统治策略的深刻辨析,最终在秦汉王朝的斗转星移中确立了王霸结合、阳儒阴法型国家治理模式,这一模式深刻陶铸了中国后世政治的运演轨迹。而在西方,古希腊和古罗马帝国的前后相继奠定了欧美霸道政治的历史根基。本书以上述分析为基础,对中西传统王道与霸道政治赖以生成的人文地理环境、主要成因及其本质特征进行了政治35.3万字
- 会员作者认为,共和党的基本特征是意识形态主导,民主党的基本特征是利益群体驱动。美国公众在广泛的意识形态问题上持保守主义的立场,而在大多数具体政策问题上则持自由主义的立场,这种矛盾的状态使共和党与民主党都可以声称自己代表多数选民。同时,两党的运作并非简单的镜像反映,而是存在着根本的、长期的非对称性——从政党结构到竞选公职、从白宫决策到国会立法、从媒体影响政治到智库建言献策,两党各行其道、各得其所。美国政政治25.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