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眼界决定境界,思路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善观风云者,能在艳阳之下听得雷声,能在风雨之中见到彩虹,这就是智慧的高度。所谓眼界就是博闻广识,能够在平淡中寻找到奇特,能在普遍之中发现新意;所谓境界就是在眼界的高度上,能够领略到低处没有的景致。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有登高,才能望远,只有登得更高,才能比别人望得更远,因此可以说眼界决定境界,思路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思路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欧洲有一句名言:“一个人的自我思想决定他的为人。”行为是思想绽放的花朵,人们外在的言行举止,无论是自然行为还是刻意行为,都是由内心隐藏的思想种子萌芽而来。

美国皮套业的明星约翰·比奇安,曾经是一名警官,只是喜欢在业余时间做皮套。后来,他创办了全美最大的皮套和皮带制造厂家——比安奇国际公司,专供执法人员和军方使用。他也担任过亨廷顿控股公司的顾问和瑟法里公司的发言人。比安奇在这个行业有极大的吸引力,当他出现在皮套展览台时,展厅的人们排着长队,只为一睹他的风采,就像西部乡村歌星会见他的歌迷。他给别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信不信由你,38年前,我还年轻的时候,在咖啡厅干过活,我看见公司的老板进进出出,我观察他们时就问自己:什么使他们与众不同?他们在干些什么?我应当好好研究一下。我发现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他们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充满信心。他们无所畏惧,他们是自信的。从那时起,我反复思考,后来发现,恐惧是许多问题的根源。你必须对自己有信心,如果你对自己没有信心,任何人都无法相信你。”

莱尼特是一名普通的修理工。他的朋友们条件跟他差不多,但薪水却都比他高,住在高级的住宅区。莱尼特觉得很困惑,究竟自己什么地方不如他们?在见过心理医生之后,他找到了症结所在。他发现自从他懂事以来,就极不自信、妄自菲薄、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他总是认为自己无法成功,也从不认为可以改变这一点。于是,他痛下决心,再也不自我贬低,要信心十足。他辞掉了原来的工作,通过面试,进入一家知名的维修公司,两年之后,成为了行业中的著名人士。

在上面的两个例子中,他们的成功都被他们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一个人对自我的态度,既可以作为武器,摧毁自己,也能作为利器,开创一片无限快乐、坚定与平和的新天地。

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动机与个性》中提到“自我接受”这个概念。他说:“新近心理学上的主要概念是:自发性、解除束缚、自然、自我接受、敏感和满足。”我们的心灵常常因为罪恶感,以及过去和现在所犯的种种过错而自惭形秽。我们渐渐缺乏了尊敬和喜爱自己的能力。为了学习喜欢自己,我们必须面对自己的缺点,容忍自己的缺点。这并不是不思进取、懒惰,这只表示我们必须认识到——没有人、包括我们自己,能够百分之百的优秀。要求别人完美是不公平的,要求自己完美更是荒唐。所以,千万别这么苛待自己。有时候,我们要试着练习自我放松,取笑自己的某些错误,要学习喜欢自己。

不喜欢自己的人,常表现为过度自我挑剔。适度的自我批评是有益健康的,有助于个人的发展,但超过了这个程度,就会影响我们的积极行为了。如果一个人过于自我挑剔,当他从事一件事时,他会觉得自己很笨拙、很胆怯,想到自己的种种缺点,便没有勇气继续下去。这样的话,他最大的敌人就是他自己了。《圣经》中,当耶稣遇到受折磨的人时,他不去查问为什么这些人会如此,也不会给予很多的同情,而是说:“你的罪被赦免了,回家去吧,不要再犯罪了。”忘记过去的错,爱自己,你认为你是巨人的时候,你才会成为真正的巨人。

眼光要看到更长远的未来

我们从小生长在一个社会里,很自然地会将那个社会中的一切——社会制度、政治传统、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视为天经地义的事情。尽管我们可能喜欢或不喜欢某些东西,但对其存在的合理性,我们几乎是从不会怀疑的——一切本该如此。

但是,有一天,当我们进入另一个社会,发现那里的人们在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社会制度、政治传统、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下同样正常地生活的时候,我们会感到困惑和震惊。于是,我们对自己社会中的一切所保持着的简单而坚定的信念便开始渗入一丝怀疑。

这也许是许多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后的最深刻也是最复杂的感受之一。一个读电子工程学的29岁的研究生说,他出国半年后,突然对自己在国内时常常要向领导“汇报思想”——对此,他以前觉得很正常——觉得不可思议起来了:“我的思想干吗要向他们汇报呢?”

另一个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的33岁的博士生说,初学美国政治学,听教授讲美国的建国理想就是建立一个“弱政府”以保证政府无法控制个人时,他大惑不解。

我们的思维不自觉地被自己的社会存在所局限,并进一步被自己的文化传统所局限。就像人类的思维无法摆脱人类自身存在的局限一样,我们也很难真正超越这种社会和文化的局限。我们很容易自然而然地认为,自己社会所代表的一切,无论好坏,都是正常的,并毫无怀疑地予以接受。

但是,对一个人或民族来说,真正可怕的还不是这种意识的局限,而是在这种局限中形成的一种绝对思维模式。基于这种绝对思维模式,人们往往会形成一种僵硬的“对错”意识。人们几乎是先验地从自己的社会生存方式中获得“正常”的观念,并不自觉地以其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而就在把自己放在“正常”位置上的同时,他们便将别人放在“异常”的位置上。于是,“天经地义”的东西变成了“唯一正确”的事情了。

我们不自觉地以自己社会的一切作为是非标准来判断其他社会的一切。有时,我们能走出国门,却走不出这种绝对思维模式。

因此,只有当我们走出自己的社会,见到另一个不同的社会时,我们才有可能领悟到自己意识的局限。

思维的态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思维的态度决定人生的高度。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人生命题。比如,对于一个装了半杯水的玻璃杯,积极的人认为玻璃杯是“半满”状态,而消极的人则说玻璃杯是半空的。可见心态的差异是多么大。所罗门说“一个人怎样思量,他就是怎样的为人”,也是同样的道理。这就是说,你相信自己会成为怎样的人,就可能得到相应的结果。由于潜意识的存在,一个人没有追求与信心,就绝不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潜意识训练大师苏埃尔·皮科克说:“成功人士始终以最积极的思考,积极而主动地认识自我,用最乐观的精神和最成熟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一个人所处的地位与环境,并不能确保他的将来。因此,对于某个目标,除非你心中“决定”自己想把它实现,并具有实现它的充分信心,否则,任何目标只能是“水中圆月”。只要有了对于人生目标的决心和信念,那么,获取未来的幸福,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俗话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欣赏一场戏,你是用一种乐观的态度,还是用一种悲观的态度,所得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晚上,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农民家庭里,小男孩正在和自己的家人玩牌。一连几次,他抓的牌都很差,结果全输了。于是他开始抱怨自己手气不好,命运不好。男孩的母亲听到男孩的抱怨,突然停止了玩牌,严肃地对他说:“无论你手中的牌怎样,你都必须接受它,并尽力打好它。”小男孩望着母亲坚毅的面孔,不由得愣住了,只听母亲接着说道:“人生也是如此,你无法选择牌的好坏,但你可以用积极的心态去接受现实,并尽你所能,让手中的牌发挥出最大的威力,获得最好的结果。”从此以后,小男孩一直记着母亲的话。他不再抱怨自己的命运,而是以良好的心态,去迎接人生的每一次挑战。就这样,他终于从得克萨斯的这个小农村中走了出来,一步一步成为陆军中校、盟军统帅、美国总统。这个小男孩,就是美国第32任总统艾森豪威尔。

美国潜意识学研究权威、科学家墨菲曾经指出:“许多人总是沮丧地认为,自己天生就扮演着承担失败及不幸的角色。其实,问题并不在于他们的想法是否正确。只要坚持人生的信念,一切难题均可迎刃而解。”所以,你必须怀有坚定的信念,相信它的力量,并积极地加以实现。倘若对于它视而不见,或者在头脑中充斥着某种错误的、消极的观念,潜意识势必受到影响,而你自己所具有的潜在能力,便无法真正发挥出来。

为此,墨菲博士举了“跳蚤”和“尾虫”的例子。他说,在实验中,科学家把一只跳蚤放到盘子里,并用一个透明的玻璃罩罩住。跳蚤用力上跳,由于被玻璃罩挡住而掉了下来。 跳了几次后,它就停止了努力。然后,科学家把玻璃罩移走。但此时,跳蚤已经不再能够跳出了——它认为自己必然跳不出去了。这种行为叫做“自我设限”。墨菲博士说,一个人倘若“自我设限”,就没法获得突破。比如,某人认为自己无法学好英语,就永远难以把这门语言学到家,其实这是自我设限。美国著名影星史泰龙,曾拜访过纽约五百多家电影公司,总共跑了1588次,才第一次应聘成功。他的信念,使他决心成为强者,并且终于实现了夙愿。他并没有自我设限。相反,如果一个推销员拜访了几家公司后,因没有推销出一件商品,便认为自己不会推销,这正是“自我设限”的结果。另一个例子是“尾虫”,它是一种毛毛虫。通常,它只会跟在前面那只“尾虫”后面爬行。于是,科学家把“尾虫”排成一圈,然后他们开始爬行。在圆圈中间,科学家放入了食物,可是“尾虫”对此仿佛一无所知,最后竟至活活饿死。对于这一实验,墨菲博士幽默地说,“尾虫”确有坚持不懈,一跟到底的精神,不过,它们并没有正确运用潜意识思维。它们没有独创能力,而是随波逐流,没有学会将体能转化为智能。对于潜意识而言,这同样是一种不利于开发潜力的消极思想。

不要让任何消极的心态,成为你失败的借口和自我安慰的理由。不要企图回避唤醒积极心态这种挑战。当你的心中充满的是消极念头时,你的才智就会停止活动。你希望迈向事业的目标,但你的心中却是恐惧、紧张及矛盾。所以,当你有了任何消极的负面思想的时候,就应当告诉自己:“我不会让它得逞。我要忘掉一切消极的想法!”当你抹去心中消极的阴影后,你的才智就会凸现出来,并开始茁壮成长,使你的事业得以一帆风顺。

要像雄鹰一样,飞得高才能看得远

有位大智慧之人将智慧分为三种境界:精明、聪明和英明。

精明的人有老鼠一样的眼光,能明察眼前的食物;

聪明的人有老虎一样的眼光,能察觉近处的猎物;

英明的人有雄鹰一样的眼光,能洞察远处的事物。

诚然,在生活或者经商中,因为人的智慧不同,所取得的成就也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眼光长远,决定着他所取得的成就大小。

有3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结伴外出,寻找发财的机会。一天,他们走到一个偏僻的山村,发现这里盛产外观好看、又甜又脆的梨子,但由于交通不便,这种优质的梨没有外销,只在当地销售,价钱也十分低廉,他们三人一致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发财机会。

第一个年轻人将身上所有的钱都购买了梨,并运到山外以高出原价3倍的价钱卖掉,然后再回到山里购进之后到山外卖出,如此循环往复,他成了村中第一个万元户。

第二个年轻人用身上一半的钱买了几百颗最好的梨树苗运回家乡,在村中承包一片山坡,进行种植。最初的3年,他精心呵护,没有一分钱的收入。

第三个年轻人找到村长,并对他说:“我要买些种梨树的泥土。”村长说:“不卖,泥土卖了就没法种植果树了。”这个年轻人从地上捧起一把泥土,说:“我只要这一把,多少钱都行。”村长笑着说:“一把泥土又不值钱,送你好了。”他将这把泥土带回家乡并找人进行化验分析,知道了泥土的成分等情况,随后承包一片荒山坡,他用了3年的时间对土地进行改良,终于培育出与那把泥土一样的土壤。接着,他栽种了满山坡的梨树。

转眼10年过去了,这3个年轻人的命运截然不同。

第一个年轻人,依然到山村去购买梨子再运出来销售,但由于当地的信息和交通都已经很发达,做梨子销售的人逐渐增多,所以每年的利润很少,甚至不赚钱或赔钱。

第二个年轻人,3年后有了自己的果园,但因为土壤不同,所以结出的梨子跟山村的梨相比有些逊色,但仍然可以赚到相当的利润。

第三个年轻人,3年后也有了自己的果园,而且他种植的梨子跟山村的梨不相上下,每年都有很多人前来购买,而且价钱很好。他获得了比另外两个年轻人都多的财富。

这样的结果我想大多数读者都能预料到,在开始的时间,最先赚到钱的人也许会让人羡慕,但随着时间推移,从长远看,靠梨致富的人最终会败给靠梨树致富的人。

同样的机遇,之所以会有不同的收获,就是因为对机遇把握的层次和深度不同而造成的。在商业领域,如果经营者的认识仅仅局限于眼前的利益,便会留下诸多的潜在市场机会。等到眼前的水喝完了,再去找水源,才发现别人已经捷足先登,就晚了。所以,无论是我们个人还是经营者,不但要找到眼前的水,还要准备长远的水源,才不会有危机。我们要学习雄鹰:飞得高、看得远,能洞察机遇并把握它,不要鼠目寸光。

记得一位富翁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解释自己所拥有的财富:“很多企业家、老板所具备的知识、人脉、销售手段等,我都具备,但我跟他们不同的是,我的眼光比他们放得长远,所以我拥有的财富比他们都要多。”

思维点亮人生

雄鹰因为有了长远的眼光,忍受折翅之痛得以翱翔蓝天;种子因为有了长远的眼光,忍受黑暗之苦最终破土而出。缺乏远大目光的人,常局限于眼前的事情和利益,缺乏长远的计划,容易急功近利,很难做成大事情。思路有多远,才能走多远,拥有远大的眼光,才能够看到更长远的未来,向着更广阔的人生境界迈进,创造精彩的人生。拥有远大的眼光,是成大事者的必备素质,是生存之必备,是智者之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