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拿捏分寸,说话应在恰到好处

所罗门曾说:一句话说得合宜,像金苹果落在银网子里。

怎样把话说得简约而不简单,轻松而不轻浮,庄重而不装腔,恭敬而不谄媚,幽默而不滑稽……确实需要用心揣摩。

造物主给每人分配了一张嘴。有人舌灿莲花,有人只会让嘴巴盲目地响个不停;有的人说话犹如高山流水,让人如沐春风;有的人说话则让人昏昏欲睡,如坠三九寒冬。

说话,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王石在博客上写了“限捐十元”,引来口舌之灾,被迫在董事会上检讨自己“太青涩”。

成龙一句“港台太乱、大陆电视会爆炸”,惹来两岸三地都来口诛笔伐,弄得里外不是人。

王兆山吟诗 “纵做鬼,也幸福” 引来无数讪笑。最后铁凝也不得不回应说,这样“不妥并让人遗憾”。

这些牛人、猛人尚且说错话,何况常人?

是的,你因此聊以自慰,也没有什么不对。但要知道,当你对苍白的语言习以为常,的时候,可能只会换来无效甚至反效的沟通。

你也可以从现在开始,潜心体会语言的精妙,捕捉每一个“金苹果落在银网子里”的机会。

说话恰到好处,才别人才会接纳你,尊重你,帮助你。反之,你不懂分寸,说话冒失,举止失体,不识深浅,不知厚薄,就会惹人厌烦,处处碰壁。

要知道,语言是这世界上最有力量的武器,子弹能够刺透人的身体,语言却能穿透人的灵魂。所以拿破仑曾经说:“一个士兵不是为了每天可以赚到几块钱而去面对死亡,也不是为了争取微不足道的勋章;他完全是为了某人的话打动了他的心,激起了他的热忱。”

说话是一门情理交融的艺术。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机,要用不同的言辞去表达。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本书从“道”和“术”两个层面,为读者阐明讲话的技巧和原则,帮助读者尽兴讲谈,又不失分寸。

★把握尺度,办事赢在恰到好处

《红楼梦》中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论语》中说“过犹不及”。在“过”与“不及”的把握上,孔子曾琢磨出了一套“中庸”哲学,用一个词概括,就是“恰到好处”。

的确,为人处世也好,经营事业也罢,都要讲究“恰到好处”。

孔夫子曾怨叹:“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孔子感到,与人相处是件比较难处理的事情,太亲近了,他们就会无礼;太疏远了,他们又会怨恨。

孔子的这种际遇,恐怕很多人都经历过。没有恰到好处的做事方法,就不会有恰到好处的人际关系。罗素就曾拿两个豪猪做比喻,太远会冷,太近又互相扎得慌。就算君子与君子之间,也会发生摩擦。君子之交淡如水,让人感觉太冷淡;小人之交甜如蜜,又让人感觉太腻歪。

孔夫子还曾经说:“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他明明是尽礼数,可是却被其他那些不知礼的人说成是谄媚。

都说“礼多人不怪”,但是,哥们儿、姐们儿之间礼数太周到,又有生分、生硬的怪怪的感觉。太大大咧咧了吧,又不知道哪天会难免冒犯好朋友,这个确实不好拿捏。

世上最数办事难。事业的路途上充满了迂回曲折,柳暗花明。知白守黑,进退有度,才可能迎来最佳机缘。

人际当数相处难。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中庸一点,对欲望、情感和行为等有所节制,才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做事也好,人际也好,都要讲究恰到好处,率性而为不可取,急于求成事不成,心慌难择路,欲速则不达,过分之事,虽有利而不为,分内之事,虽无利而为之,这就是恰到好处。

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看清形势,见机行事,刚柔并济,才能转难为易,从而让事情风生水起。

有坚持,但又不要过于固执;张扬个性,但又不要太与众不同;自珍自爱,但又不要过于清高;有理想,但又不要过于天真;有热情,但又不要过于疯狂……

在出世与入世,拿起与放下,舍与得,拒绝与答复、说服与劝导中,掌握了这个度,你就能“从心所欲,不逾矩”。你将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功自然也就到水到渠成。

墨斗先生

2001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