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胜战计(2)

李嘉诚不仅做事细心、有魄力,更有谋略。到1979年,长江实业拥有的地盘物业总面积虽然已经远远超过了置地,但实际价值却大为逊色。置地的优势,在于单位面积的价值高。而长江实业当时的市值仅为77.69亿港元,远远低于置地的市值(据估计置地市值是150亿港元)。李嘉诚扬长避短,决定大力发展土地资源较丰富、价格较低廉的地区,大规模地兴建大型屋村,以此来取胜。功夫不负有心人,1990年6月底,长江实业市值升至281.28亿港元,位居香港上市地产公司榜首,远远地超过了“地产巨子”置地,置地输得心服口服。在与置地的争霸过程中,李嘉诚避实击虚,迂回作战。不仅如此,在进行土地拍卖时,他更是抱着“不取此地,以后还有其他地”的想法,以实际是否能盈利为标准来决定是否竞标,而非盲目跟风。所以每次竞标前,李嘉诚总是先洞察先机,再仔细研究分析,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竞标的最高价格,高出此价,则果断退出。正因为心里有数,以利润而非竞争为基准指导行动,李嘉诚才能做到志在必得,出师必胜。

一言以蔽之,李嘉诚的经商窍门在于耐心等待,智勇双全,捕捉商机,长远考虑,不炫耀,不自大,不逞一时之气。不计后果,鲁莽行动,这绝不是李嘉诚的做事风格。李嘉诚的瞒天过海,最重要的就是心怀“全”念,定夺全局,不盲目出招,将有把握的战术隐藏在“静观其变”之中,用智慧和胆量的完美击败对手,成就大事业。

■ 处世活用 ■

蔡锷“风流”为反袁

蔡锷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军事家,1911年武昌起义后出任云南省都督,政绩颇多,因此备受群众爱戴。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之后,暂时还没有暴露企图称帝的野心,以致蔡锷此时还抱有为袁世凯效力的极大幻想。因此他写信给梁启超,希望调离云南,以施展自己尽忠尽国的远大抱负。而狡猾的袁世凯深知蔡锷拥有很强的军事实力,对他始终心存芥蒂,见蔡锷的念头正中他意,便于1913年9月发布命令将其调到北京,出任参政院参政,授衔昭威将军。袁世凯意在为蔡锷升官加薪,便可以趁机将其管控在身边,帮助他实现投靠帝国主义,复辟做皇帝的狂野用心,如果蔡锷不从,再将他杀掉也不迟。谨慎的袁世凯同时在蔡锷身边安置了众多密探,日夜监视和跟踪蔡锷,以防其图谋反袁。

不久,袁世凯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登基称帝一事,而蔡锷也早已识破了袁世凯的阴谋,多次悄悄乘火车到天津,与梁启超等进步人士秘密集会,商量如何共同抵制袁世凯复辟帝制。同时,为摆脱当时被袁世凯软禁北京的困境,蔡锷想尽各种办法对其进行蒙蔽,在他面前装聋作哑、装痴扮呆,甚至在被抄家之后虽然愤怒至极,表面上却还佯装无事,继续装聋作哑。为了成功骗过袁世凯,蔡锷又以得过肺病,如今又患上了咽喉病,健康状况欠佳为由,特请袁世凯批准休养一事。蔡锷还经常涉足花街柳巷,假装贪图女色,不思进取,腐朽堕落,让袁世凯产生此人“毫无出息”、“难成大器”的错觉,戒备心也就慢慢松懈下来。1915年夏天,蔡锷结识了年方16岁的歌女小凤仙,利用其制造家庭不和的舆论,甚至请袁世凯的亲信为自己找房子,声称要“金屋藏娇”。同时,他还经常公开和妻子吵架,让袁世凯最终相信了他的“昏然无能”。

小凤仙生于杭州邢姓没落的满族武官人家。虽然父母早逝,尝尽了人世间的凌辱之苦,但她生性善良、富有正义感。她看出了蔡锷想早日回云南举兵反袁,完成救国大业的远大抱负,便主动提出愿意冒杀头之险,帮助蔡将军逃离袁世凯的魔掌。1915年11月11日清晨,蔡锷穿上提前买好的华贵狐皮大衣,并以一个大大的口罩做伪装,与小凤仙一起出门。袁世凯指派的跟踪密探们,看到蔡锷的背影和行走姿态与往日没有什么异样,也没多在意。浓妆艳抹、锦衣绣裙的小凤仙,更是如贵妇人般挽着蔡锷走出八大胡同,乘着马车出入大栅栏等繁华场所,还不惜重金在商店和闹市里购买奢华之物,两个人说笑打逗,很是轻松,俨然一副闲情逸致的模样。后面跟踪盯梢的密探一看蔡将军又与小凤仙闲逛大街找乐去了,也就放松了警惕。时机一到,小凤仙便立即催促马车快马加鞭,来到了琉璃厂内的荣宝斋。在荣宝斋的密室里,蔡锷的战友戴戡迅速换上蔡锷的全身装扮,并和小凤仙一起走出荣宝斋,坐上等候在外的马车回到了八大胡同妓院里。这一计骗过了袁世凯手下所有的密探,直到第二天,他们才知道蔡锷已经成功逃离北京。

胜利出逃的蔡锷,经天津到达日本。为了让袁世凯以为他滞留在了日本,他让老同学将写好的明信片定期发送到北京,告知袁世凯自己在日本的所有行踪。与此同时,蔡锷已经香港、越南河内回到昆明,期间躲过了数次暗杀,历尽艰险,并联合了众多志士同仁。同年年底,蔡锷组织的护国反袁战争全面发动,最终使袁世凯的帝制梦彻底破灭。

蔡锷利用“瞒天过海”的计谋成功骗过了狡猾的袁世凯,让袁世凯对他的人品及志气渐渐产生了怀疑,由此断定这是颗对他不会产生威胁的棋子,这为后来蔡锷的一步步反袁行动提供了便利。蔡锷的英勇和谋略为他荣立了再造民主共和的功勋,并被永载史册。

曾国藩“藏口”成大事

中国历来就有“祸从口出”、“言多必失”的规诫,为人处世不能太过透明,要适当隐瞒自己的品性,否则就会将坏习惯暴露,殃及他人。

曾国藩在现代人眼里是一副作风严谨、不善言辞、沉稳木讷的君子形象。但早年的他巧言善变,喜好浮夸,举止疯狂,一点都不遮蔽自己的脾性。只是后来认识到刚愎自用,炫耀自己的“不善隐瞒”者,往往会被人抓到把柄,酿成苦果,他才下功夫改正过来。

青年时代的曾国藩直来直去,每日多语,与朋友切磋学问时也总是强言争辩。更有甚者,他还喜欢在暗处议论别人的短长。一次,窦兰泉来访,曾国藩在没有理解好友本意的情况就大发言辞,最后弄得二人不欢而散,更别说交流心得了。后来陈源兖母亲的寿庆也被曾国藩的不慎言辞弄得十分尴尬,大家不欢而散。曾国藩的言多、自负,经常引发与朋友间的矛盾。偶有不合,他就大发脾气。好友深知他的性格,都不愿相劝,只有陈源兖敢直言。一天,陈源兖到曾家,彼此深谈了很久,曾国藩又口若悬河,大讲对别人的苛望之事。陈源兖见曾国藩依然我行我素,只好把话挑破,希望他改掉那些不好的习惯。

几天之后,曾国藩在家给父亲祝寿,期间又与朋友发生冲撞。客人走后,父亲与曾国藩谈起做人之道,希望他尤其注意说话及做事的分寸。曾国藩终于意识到问题有多严重,立即起身前往朋友家中赔礼道歉。此后曾国藩的父亲更是以书信对他诚恳相劝。陈源兖的话和父亲的亲笔信让曾国藩很是触动,但不久曾国藩就旧戏重演。1843年春节后不久,曾国藩在文昌馆主持湖广籍的举人同学团拜会,于情于理他都应该竭力招待好旧日同窗,但他的怠慢和狂妄,又一次伤害了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

此后,曾国藩检讨自己的同时,却又慢慢向另一个极端走去,有意和朋友们越来越疏远。他认为距离反而会增加同学们对他的一分敬意,但效果也并不明显。曾国藩很是困惑,突然像“众叛亲离”一样,无所适从。幸好好友吴廷栋及时开导,让他打消消极的念头,亲力而为,善听劝言,严于律己,让朋友们重新接纳他。

一番努力之后,曾国藩渐渐懂得为人处世的真谛,慢慢成熟起来。他已经完全领悟到“瞒”计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不善瞒者,其过分外露的语言和行动多会伤到别人,而善瞒的人,往往多注意与他人交往时的分寸,更容易受到他人的欢迎和尊重,别人更愿意和你交流学问、切磋人生、共谋大事,这样的行为利人利己。悟透这个道理,曾国藩才闯过了人生的道道关卡,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 职场活用 ■

为梦想踏实起跑

吴起大学毕业后就顺利进了一家出版社,因为有学校社团活动的丰富经验,刚进社里他就懂得少说话、多做事的道理。新员工入职后的第一项任务是接受为期五十多天的校稿培训,吴起做得比其他人都更卖力,更认真。五十多天过去了,吴起的踏实和努力赢得了编辑部主任的极大认同。到了分配岗位的时候,吴起主动向社长提出想去最基础的校稿岗位工作。正式进入部门之后,吴起每天都提前十五分钟到办公室打扫卫生,准备热水。主任如果需要去别的部门取个东西,他都会自告奋勇抢着去拿。部门的同事因为他的勤快从来不缺热水喝,同事需要协助的时候他也会及时出现,甚至别的部门需要有人帮着打杂的时候,只要他有时间一定会去帮忙。在做本职工作已经很累的情况下,吴起从来没有迟疑,虽然表面上他是在吃苦,但他深知做老实人,办老实事会给自己的工作表现加很多分,当好机会来临时,他就更有赢取的资格和胜数。

果然没多久,吴起就得到了全出版社的好评和信任。此时恰巧发行部改选,需要有人接任原发行部副主任的职位,吴起虽然没有能说会道的天赋,也不太会拍领导的马屁,可是他为人和善,工作也一直勤勤恳恳,给编辑部主任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社长对他也很是青睐。于是编辑部主任与社长分别找吴起谈话,希望他能担任此职务。激动之余,吴起还是沉下心来好好分析了一下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职位,毕竟没有什么根基,而且虽然接受这个职位能让他风光一阵子,但自己还是更适合实干型的工作,无法胜任这份需要四通八达、左右逢源的工作。于是他开诚布公地将自己的想法与编辑部主任和社长进行了沟通,最后还不忘透露自己对文字编辑及管理工作的偏爱。不出所料,这次谈话不仅更加深了编辑部主任和社长对他的好印象,而且也让大家记住了吴起对自己职业所做的规划。很快,在编辑部副主任的职位空出来之后,吴起顺利地接任,做上了自己喜欢的管理工作,而此时距他入职只有一年半的时间。

能实现自己的职业诉求,吴起的领悟是:在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人生规划之后,许多时候做事情一定要牢记“坚持”二字,坚持才会形成习惯。表面看,他好像做了很多不足挂齿的小事,但是所有的事情都在为他的职业发展增加筹码,每件事都做到了“心里有数”。尤其当这个习惯成为你下意识的活动时,你就不仅瞒过了别人,也瞒过了自己,你已经不再是那个生疏的职场新手,成功就在不远的前方。

“一无所长”助成功

维斯卡亚公司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最为著名的机械制造公司,其产品销往全世界,并代表着当今重型机械制造业的最高水平。许多人毕业后到该公司求职遭拒绝,原因很简单,该公司的高技术人员爆满,不再需要各种高技术人才。但是令人垂涎的待遇和足以自豪、炫耀的地位仍然向那些有志的求职者闪烁着诱人的光环。

詹姆斯和许多人的命运一样,在该公司每年一次的用人测试会上被拒绝申请,其实这时的用人测试会已经是徒有虚名了。詹姆斯并没有死心,他发誓一定要进入维斯卡亚重型机械制造公司。于是他采取了一个特殊的策略——假装自己一无所长。

他先找到公司人事部,提出为该公司无偿提供劳动力,请求公司分派给他任何工作,他都不计任何报酬来完成。公司起初觉得这简直不可思议,但考虑到不用任何花费,也用不着操心,于是便分派他去打扫车间里的废铁屑。一年来,詹姆斯勤勤恳恳地重复着这种简单但是劳累的工作。为了糊口,下班后他还要去酒吧打工。这样虽然得到了老板及工人们的好感,但是仍然没有一个人提到录用他的问题。

1990年初,公司的许多订单被退回,理由均是产品质量有问题,为此公司将蒙受巨大的损失。公司董事会为了挽救颓势,紧急召开会议商议解决,当会议进行一大半却尚未见眉目时,詹姆斯闯入会议室,提出要直接见总经理。在会上,詹姆斯把对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作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并且就工程技术上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随后拿出了自己对产品的改造设计图。这个设计非常先进,恰到好处地保留了原来机械的优点,同时克服了已出现的弊病。总经理及董事会的董事见这个编外清洁工如此精明在行,便询问他的背景以及现状。詹姆斯面对公司的最高决策者们,将自己的意图和盘托出,经董事会举手表决,詹姆斯当即被聘为公司负责生产技术问题的副总经理。

原来,詹姆斯在做清扫工时,利用清扫工到处走动的特点,细心察看了整个公司各部门的生产情况,并一一作了详细记录,发现了所存在的技术性问题并想出解决的办法。为此,他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搞设计,做了大量的统计数据,为最后一展雄姿奠定了基础。

这个故事中,詹姆斯在外人看来是毫无所长的清洁工,而实际上,他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着清晰的认识和规划,因此,他利用各种便利为自己的“破茧成蝶”做着准备。“瞒天过海”的绝妙不仅为他争取到了进入维斯卡亚的机会,也为他获得理想职位推波助澜。

第二计 围魏救赵

原典

共敌不如分敌①,敌阳不如敌阴②。

注释

①共敌:兵力集中的强敌。分,分散:使分散。

②敌阳:古代兵法中指先发制人、正面进攻的战略。敌阴:古代兵法中伺机出击、后发制人的战略。

译文

进军兵力集中、实力强大的敌军,不如把这样的敌军分散减弱了之后再攻打。与其从正面攻击敌军的强盛部位,不如从防守相对薄弱的部分进攻更有效。

■ 解读 ■

此计适用于敌我力量悬殊之战,对于军事实力几倍、几十倍于自己的敌人,如果采用莽撞、强硬的方式与其一决高下,一定会头破血流、伤亡惨重。在己方处于军力劣势的情况下,最好的方法就是分导引流,找准敌人的薄弱环节、要害部位,避实就虚,全力攻击,或是绕到敌军的后方攻其不备,对其造成威胁和牵制,用最少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这是一个可以很好地转换敌我军事地位的迂回战略。

对“围魏救赵”的应用,重在对强大的对手实行避其锋芒的策略,在避免与其发生正面冲突的同时,绕道或者从侧面对其进行巧妙出击,乘虚而入,势在必得。但应用此计时要严格区分因果及目的,“围魏”是因,“救赵”是果。“围魏”是为了让敌人放弃原来的目标“赵”,返身解救自己“魏”国的危难,“赵”就得救了。不论采取什么方式,如果不能实现“救赵”的结果,“围魏”就没有意义。

“围魏救赵”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政治、经济、职场、处世等领域,为人们解决诸多难题提供了实用、便利的指导方针,效果显著。而要充分挖掘此计的潜在智慧,为我们所用,需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