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言
- 冒险史(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 (英)柯南道尔
- 1861字
- 2014-02-15 14:26:58
世间再无福尔摩斯
福尔摩斯,一个原本虚构的人物,百年来却几乎迷倒众生,乃至英国皇室竟破天荒地将条件苛刻且严肃的爵士爵位授予这位小说中的英雄。
福尔摩斯是谁?据说这个人物的原型是作者阿瑟·柯南·道尔在爱丁堡大学念书时的一位老师,可能再加上他自己的一部分。尽管有些古怪,但毫无疑问,福尔摩斯不是神。他乘坐大家熟悉的马车或火车,出没在十一月伦敦的大雾之中;他住在众所周知的旅馆里,阅读《每日电讯报》和其他流行的报纸……他是一个聪明人,因为太过聪明,以至于总是不怎么相信别人,更不要说相信女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那种骄傲自负已经变成了他社交谈吐的方式,好在人们早已习惯并觉得他完全配得上这种德行;他常常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总做出些让人莫名惊诧的事情或举动,甚至得罪了很多“正经人”;他是一位名侦探,因为他的出现,人们从此相信正义真的离人间不远;他的智慧柔时像水,坚时如钢;他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世人从来不曾怀疑过他的真实存在。
1894年,阿瑟·柯南·道尔曾一度决心停止写作这类侦探故事,因此他安排福尔摩斯在一个戏剧性的时刻堕入深渊中淹死,并让华生来结束《福尔摩斯之死》这个故事。岂料,痴迷的英国读者们竟然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这个噩耗,成千上万的伦敦警察、工人、市民情绪激动地上街集会,浩浩荡荡的人们抬着棺材,在贝克街221号门前,一遍又一遍地高呼“福尔摩斯,复活”的口号。此情此景令阿瑟·柯南·道尔感动得热泪盈眶,于是,他不得不让福尔摩斯在下一个故事里面“起死回生”。从此,福尔摩斯得以永生。
至今,小说中所谓的福尔摩斯居所——伦敦贝克街221号仍然会收到许多从世界各地飞来的“福尔摩斯先生亲收”的信件,其中不乏询问案件破解方法、报告福尔摩斯其最大的死对头莫里亚蒂教授行踪等等看似荒诞的内容。
荒诞的背后是温情的呼唤——福尔摩斯不仅仅属于十九世纪的英国,更属于二十一世纪的全人类。很多很多年前,福尔摩斯曾漫不经心地说道:“伦敦的空气因我的存在而变得清新。”事实上,何止伦敦,他的名字所涤荡过的空气想必曾到过无数我们难以想象的角落,只是我们从未刻意收集……
毋庸置疑,《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可谓开辟了世界侦探小说的“黄金时代”,堪称不朽经典。它曾被译成五十七种文字,风靡全世界,备受读者推崇,号称“绝对不能错过的侦探小说”。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曾说:“和阿瑟·柯南·道尔所写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相比,没有任何侦探小说曾享有那么大的声誉。”
作为一位弃医从文的伟大作家,起初阿瑟·柯南·道尔完全没有预料到福尔摩斯会对他的身前身后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并最终为其带来如此经久不衰的莫大荣誉。这个形象最早出现在他的作品《血字的追踪》及《四签名》中,那两本小集子于1887年至1890年间相继出版,虽然开始投稿时并不被看好,甚至曾被许多出版社退稿,但不料作品一经问世便追随者无数,还一度形成崇拜福尔摩斯的宗教性狂热。于是阿瑟·柯南·道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相继在三十九年间断断续续写了五十六个福尔摩斯的探案故事。这些故事后来被收录在一起,形成了《福尔摩斯探案全集》。随后各国都开始纷纷出版之,包括爱斯基摩文和世界语译本在内,迄今全球总印数以千万计。
福尔摩斯在中国同样家喻户晓,其最早进入中国的年代甚至可以追溯到1896年,当时是以《英包探勘盗密约案》的名字开始在《时务报》上连载,并署名“此书滑震所作”。滑震即华生,之所以没有出现作者阿瑟·柯南·道尔的名字,可能是由于小说绝大部分是从华生的视角叙述的,造成了译者的误会。
此后一个世纪匆匆过眼,其间出现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中译本不下二三十种。
29年5月22日是“福尔摩斯之父”阿瑟·柯南·道尔爵士诞辰一百五十周年纪念日,世界各地的“福迷”为此展开了各式各样的纪念活动。而作为资深“福迷”之一,本人以为,个人能够奉献的最好的纪念方式莫过于在二十五年间无数次地精读本书之后,而今再译福尔摩斯。事实上,在彻底的“福迷”心中,福尔摩斯、柯南·道尔乃至华生,他们三人早已深深地重叠到了一起,说不清到底是因为痴迷福尔摩斯而欣赏华生,还是因为怀念福尔摩斯而更怀念阿瑟·柯南·道尔。出于对此三者纯粹的痴迷和热爱,本译本在充分忠实于原著,充分借鉴前辈翻译家风格、手法的基础上,也更注重于藉本书寻求更接近于他们灵魂的真实表达,寻求故事之外更接近于那个时代的深刻内涵。
同时,本译本希冀更符合时下读者的阅读感受。当然,受能力和水平所限,译者深知其中难免存在错漏及不尽如人意之处,所以恳请各位专家、读者不吝指正。
毕竟,世间再无福尔摩斯。
傅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