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1)

欧美的债务危机正威胁着世界经济,而中国经济已经感受到其负面影响。所以,正确评价当前和未来欧美经济的走势,对中国的投资者、企业家和决策者而言,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当下的经济形势,人们会产生很多疑问:虽然爆发的是美国次贷危机、美债危机、欧债危机,可是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同样那么艰难?哪些变化导致了我们经济的下滑?这些变化对未来的中国经济走势会有哪些影响?中国与此危机又有着怎样的瓜葛?

中国经济为什么会如此糟糕?对于这一问题,当前的主流观点是“外部环境论”。正如官方媒体所报道的,2012年中国对外出口已经下滑,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数据显示,2011年,作为国内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为此,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认为,“中国经济下滑的重要原因在于外部环境的恶化”。这一观点与2008年经济危机的官方解释是一致的。只不过,在政府看来,上一轮的麻烦制造者是因房地产泡沫破灭而引发金融危机的美国,而这一次则是被债务危机所缠身的欧洲罢了。朱部长的观点是:“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当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已经蔓延到全球,并波及中国。因此,在外部环境不断恶化的影响下,自去年第一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开始逐季回落。”

持有这种观点的还有美国着名军事政治专家乔治“弗里德曼(GeorgeFriedman)。2011年6月,弗里德曼博士在接受韩国媒体《朝鲜日报》采访时断言:“中国在以出口为主的结构和贫穷的冲突下,未来10年内将陷入‘危机’。”他的理由是:“中国是没有内部经济(internaleconomy)的国家,如果欧洲和美国不买中国产品,那么它就无法生存。”在他看来,“中国就像外部世界的人质”。

这一观点无疑具有一定的价值。《世说新语“文学》上有“铜山西崩,灵钟东应”的典故:汉武帝时期,未央宫前殿的钟无缘无故地响了三天三夜。武帝惊诧,召问博士东方朔,东方朔说:“铜是山之子,山为铜之母,钟响就是山崩的感应。”三天后,千里之外的南郡太守上书说有山崩发生,波及二十多里。

我们所赖以栖身的世界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特别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世界俨然成为一个联动链条,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链条都将受到影响。2007年的次贷危机爆发于美国,但最后受影响的是整个世界,欧洲和中国的经济都为之出现巨大的波动,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欧美的债务危机,尤其是欧元区的债务问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欧美的债务危机正威胁着世界经济,而中国经济已经感受到其负面影响。所以,如何评价当前和未来欧美经济的走势,对中国的投资者、企业家和决策者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那么,现在的疑问是:当前的欧美经济到底怎么了?是哪些因素导致了这种局面的出现?这些因素对未来的欧美经济又会有怎样的影响?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书从许多不同的,甚至是与经济关系甚远的领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许多经济研究人员往往会忽视从这些领域获得认识,但事实证明,这些认识对于研究经济问题十分关键。这些领域包括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历史学以及生物学,我们从中获得了很多对当今经济问题深刻而有效的认识。

综合上述领域的研究,我们对当前的经济问题予以梳理。总的来说,当前的世界经济显现出一个典型的特点,即缺乏变化。按照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JosephAloisSchumpeter)的观念,缺乏变化就意味着创新处于停滞状态。“没有创新,资本主义就无法运转,经济体制就会瓦解。”因而,欧美国家当前所面临的不只是经济的危机,还有社会的危机。

创新的停滞直接导致社会生产力增长乏力。这时,包括“战争支出+社会福利支出”在内的社会支出,由于缺乏相应的弹性,将大于社会产出,这种缺口就是初始的主权债务。政府在错误的认识指导下,普遍采用印刷钞票制造通胀的方式来应对,这种应对的意义在于用私人的财政赤字代替了公共的财政赤字。人为压低利率的结果只能是制造出大量错误投资的伪繁荣。随着社会时间偏好的改变,纯利率上升,那些依靠低资金成本维系的错误投资和高杠杆化运作将难以为继,继而便是包括企业、家庭在内的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急剧恶化,衰退来袭。

而政府基于维持社会和经济稳定的诉求,不得不着手救助那些错误投资。这样一来,在原来的“战争支出+社会福利支出”的基础上又增加一笔对错误投资的救助成本,也就是政府为防止经济的进一步下滑,将原本属于私人部门的债务,主动承接下来。这种承接一旦成为社会的负担(有学术观点认为,当一国债务总额占GDP比例超过90%后,该国经济将陷入增长迟滞),那么,反过来自然也对生产力形成影响,进而制约生产力的提高。一方面是巨大公共债务泡沫的衍生,另一方面则是产出的进一步减少,面临这种形势,为去债、维持经济增长,政府不得不再次释放流动性,制造更大的泡沫……

普遍存在的“创新的停滞”,导致世界经济陷入这种致命的循环之中,而这种致命的循环生成了目前各国债务的累积。这就是当前困扰欧美各国的债务危机的根源。

然而,正如上述循环所昭示的,缺乏变化的不仅只是产品、服务,企业、企业家,更重要的是政府。在应对因创新停滞而引发的经济波动时,政府所采用的办法因循守旧。他们不是让产业进行一场创造性的破坏,而是像当年的日本政府一样,不停地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以期实现稳定、保持增长。这种只顾眼前利益的应对政策,让“创造性破坏”成为一句空话,同时,也让“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成为一句空话,因为这种应对之策不仅巩固且进一步强化了原有的僵化的产业模式。也就是说,这种应对之策事实上是在人为地破坏“创造性破坏”这一市场机制。

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关键是那些掌权者对创新热情的缺乏。英国着名历史学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ArnoldJosephToynbee)在其着作《历史研究》中指出,在获得伟大的成功后,人类都会趋向于可怕的堕落。这种堕落并非出于宿命,而是由于成功常使得我们趋于怠惰、自满和浮夸……

有怎样的认识就有怎样的应因之策,从目前种种迹象来看,掌权者似乎并没有想从当前的想法中觉悟过来的意思。这也就决定了,面对问题,政府只能继续走那条该死的老路;这也就决定了,当前的产业模式非但不会得以优化和调整,反而只会进一步得到固化。这样的结果只能是,产能进一步过剩,产出进一步减少。

但与之相对应的却是,随着婴儿潮一代的老去,整个世界将陷入老龄化的深渊。如果继续因循老路,社会支出只会越来越大。产出减少,支出加大,这一缺口让债务问题越来越膨胀、越来越泡沫化。不管是股市的泡沫、房地产的泡沫,还是债务的泡沫,只要是泡沫就一定会崩溃。债务泡沫的崩溃,就是我们所预判的下一轮经济危机。

伴随着债务泡沫崩溃而来的是,欧美各国为修复资产负债表将再次步入“去杠杆化”。而今天世界所面临的问题,正是2007年房地产泡沫崩溃所造成的资产负债表的恶化所导致的。下一次债务泡沫破灭,欧美国家的金融机构与家庭的资产负债表无疑将会再度恶化,他们必然会再次以“去杠杆化”的形式来予以应对。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又岂有独立于世的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