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软刀(2)
- 做事三刀:软刀.硬刀.险刀
- 吕叔春
- 5442字
- 2014-10-11 10:41:36
宋朝的赵普曾做过太祖、太宗两朝皇帝的宰相,他对朝廷的忠诚和政绩都是非常明显的。他是一个勤恳的高级行政官员,同时也是一个性格坚韧的人。在辅佐朝政时自己认定的事情,就是与皇帝意见相左,他也敢于反复地坚持,皇帝也拿他没有办法,最后都会答应他的请求。
有一次赵普向太祖推荐一位官吏,太祖没有允诺。赵普毫不灰心,第二天临朝又向太祖提出这项人事任命事项请太祖裁定,太祖还是没有答应。
赵普仍不死心,第三天又提出来。连续三天接连三次反复地提,同僚也都非常吃惊,赵普何以脸皮这样厚,胆子这样大。太祖这次动了气,将奏折当场撕碎扔在了地上。
但赵普自有他的做法,他默默无言地将那些撕碎的纸片一一捡起,回家后再仔细粘好。第四天上朝,话也不说,将粘好的奏折举过头顶立在太祖面前不动。太祖为其所感动,长叹一声,只好准奏。
赵普还有类似的故事:
某位官吏按政绩已该晋职,身为宰相的赵普上奏提出,但因太祖平常就不喜欢这个人,所以对赵普的奏折又不予理睬。
但赵普出于公心,不计皇上的好恶,前番那种韧性的表现又重复起来。太祖拗他不过,勉强同意了。
太祖又问:“若我不同意,这次你会怎样?”
赵普面不改色:“有过必罚,有功必赏,这是一条古训,不能改变的原则,皇帝不该以自己的好恶而无视这个原则。”
这话显然冲撞了宋太祖,太祖一怒之下拂袖而去。
赵普死跟在后面,到后宫皇帝入寝的门外站着,垂手低头,良久不动,下决心皇帝不出来他就不走了。据说太祖很为此感动。
第二,对只有一线希望,或好像没有什么希望,却有着巨大利益的事情,要肯为此付出百倍的努力,让一线希望变成真正的事实。
例如,李嘉诚就是一个决不轻言放弃的人,在发展自己的事业中,这一点对他起到了巨大的帮助。
在香港塑胶花市场抢滩成功之后,李嘉诚将目光瞄准了世界最大的欧美市场。当时,要进入欧美市场,一般都要通过香港当地的洋行代理,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而李嘉诚决意抛开中间商,直接与欧美的客商交易。李嘉诚了解到,境外的批发商也有这个意愿,只是彼此还没有搭上线。
正在这时,欧洲的一位大批发商,他看到李嘉诚派赴欧洲的推销员带去的样品,立即飞抵香港。当时,这位大批发商认为,长江塑胶厂的塑胶花品质品种都已超过意大利,居于世界先进水平,而价格还不到欧洲产品的一半。因此,他打定主意到香港大量订购塑胶花。
批发商甫到香港,就通过一些渠道得知李嘉诚资金短缺。为保险起见,他答应可以与李嘉诚做生意,但条件是李嘉诚必须有实力雄厚的公司或个人进行经济担保。但是,李嘉诚竭尽全力,还是无法找到担保人。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全力争取。于是,李嘉诚与设计师一道通宵达旦赶出9款样品。批发商的意向是订购3种产品,李嘉诚则每种设计了3款。
翌日,李嘉诚带着样品到批发商下榻的酒店。批发商大为赞赏这9款样品,声言是他所见到过的最好的3组。望着李嘉诚通宵未眠熬得通红的双眼,批发商心里便明白了一切。
他拍拍李嘉诚的肩膀说:“我欣赏你的办事作风和效率。我们开始谈生意吧?”
李嘉诚坦率直言说:“谢谢您的厚爱。我非常非常希望能与先生做生意。可我又不得不坦诚地告诉您,我实在找不到殷实的厂商为我担保,十分抱歉。”
接下来,李嘉诚诚恳地对批发商谈了长江公司白手起家的发展历程和现在的状况,请批发商相信他的信誉和能力。
批发商微笑着对李嘉诚说:“你不必为担保的事担心了。我替你找好了一个担保人,这个担保人就是你自己。”
接下来,谈判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很快签了第一单购销合同。按协议,批发商提前交付货款,基本解决了李嘉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问题。这位批发商主动提出一次付清,足见他对李嘉诚的信誉及产品质量的充分信任。
7.“忍”、“磨”直到对手麻痹烦躁
“忍”与“磨”固然是一种做事的“软刀”,但从信念上讲它却是一柄无坚不摧的“硬刀”,它需要我们有坚强的决心、不懈的毅力,“咬定青山不放松”,那么,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忍耐不是无极限的,所谓软刀,毕竟也是一把刀,慢慢地削割,让对方不知不觉,到一定时机,这把“刀”就会一击致命。而这个所谓的时机,就是指在竞争中对方麻痹烦躁的时刻。日本某公司与美国某公司进行一次重大技术协作谈判。谈判伊始,美方首席代表便拿着各种技术数据、谈判项目、开销费用等一大堆材料,滔滔不绝地发表本公司的意见,完全没有顾及日本公司代表的反应。而实际上,日本公司代表也的确一言不发,只是在仔细地、认真地记。
美方讲了几个小时之后,终于开始记起要征询一下日本公司代表的意见。不料,日本公司的代表似乎已被美方咄咄逼人的气势所慑服,显得迷迷糊糊,混沌无知,日方代表只会反反复复地说:“我们不明白,请给我们一些时间回去准备一下。”第一轮谈判就在这不明不白中结束了。日本人显然是在运用“不到火候不揭锅”的计策。
几个月以后,第二轮谈判开始。日本公司似乎因认为上次谈判团不称职,所以予以全部更换。新的谈判团来到美国,美方只得重述第一轮谈判的内容。不料结果竟与第一轮谈判一样,由于日方对谈判项目“准备不足”,又以再研究为名,毫无成效地结束了谈判。
经过两轮谈判后,日本公司又如法炮制了第三轮谈判。在第三轮谈判不明不白地结束时,美国公司的老板不禁大为恼火,认为日本人在这个项目上没有诚意,轻视日本公司的技术和基础,于是下了最后通牒:如果半年后日本公司依然如此,两公司间的协定将被迫取消。随后,美国公司即解散了谈判团,封闭了所有资料,坐等半年以后的最终谈判。
万万没有料到的是,才过几天,日本即派出由前几批谈判团的首要人物组成的庞大谈判团飞抵美国。美国公司在惊愕之中仓促上阵,匆忙将原来的谈判成员从各地找回来,再一次坐到谈判桌前。
这次谈判,日本人一反常态,他们带来了大量可靠的资料、数据,对技术、合作分配、人员、物品等一切有关事项甚至所有细节,都做了相当精细的策划,并将精美的协议书拟稿交给美方代表签字。
美国人一下傻了眼,又找不出任何漏洞,最后只得勉强签字。不用说,日本人拟定的协议对本方极为有利。
从这个事例可以看见,当时机已成熟时,就不需再忍、再磨,而是要当机立断、迅速出击,让对方陷入极其被动的境地,那么自己的事情也就很容易获得成功了。
8.“忍”、“磨”就要不动声色,毫无破绽
能忍会磨,就要善于伪装,让对方不能察觉,这就要求你的伪装必须不动声色、不露锋芒、毫无破绽。
处世的方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外露型的,一种是隐忍型的。
外露的处世者一般生性耿介,心直口快,有啥说啥,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这种人自然花花肠子少,不记仇,不整人,但缺少婉转回旋,尤其是在机智上稍逊风骚。隐忍的处世者则显得深沉许多,心里装得住货,喜怒不露于言表,比较圆滑世故。但他们却能屈能伸,以柔克刚。这种人通常不动声色,让人防不胜防,被人称作为狡猾。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谁标榜自己的个性是外露还是含蓄,也不可能随便给谁贴上标签。相反,大多数人却在追求“二合一”式的为人规范。给人留下直爽印象的人,骨子里可能隐藏着什么不便明言的小秘密,而那些让人老觉着阴险的人,则可能张口就称自己是个直肠子。其实,这就是一种深藏不露的处世哲学。
一个能成大事的人,必懂得韬光养晦,深藏不露的哲学。为达目的,“忍辱负重,卧薪尝胆”。
中国古代帝王隋炀帝就是这样一个深藏不露,善于伪装自己的处世高手。
隋炀帝杨广在登基前本是隋文帝的次子,文帝内定的接班人原是杨广的同胞哥哥皇太子杨勇。为了夺取太子之位,将来做隋朝第二代皇帝,杨广可谓煞费心机。
作为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珍惜国力,崇尚节俭。他的妻子独孤皇后深得文帝宠信,政见常与文帝相和,宫中称为“二圣”。她有两大特点:一是节俭,反对奢侈;二是嫉妒,反对男人纳妾,尤其反对男人与妾生养子女。这是一个具有奇异癖好的女人,不但自己吃醋,也为别的女人吃醋。
太子杨勇是一个大而化之的花花公子,疏阔豪爽,不注意小节。老娘独孤皇后最讨厌男人有姬妾,杨勇偏偏有很多姬妾,而且生有很多子女,以致妻子郁郁而死。老爹杨坚最讨厌大臣花天酒地,杨勇偏偏喜欢音乐歌舞,饮宴达旦。这些本都是小的缝隙,但已够杨广有计划地揳入。杨广表面只有妻子萧妃一个人,仅此一点就使他老娘高兴。其实,杨广同他哥哥一样,也是个纨绔子弟,声色之徒,但他在父母面前将这些斑斑劣迹统统掩盖了起来。每逢父母来他家,他都将娇妾、美姬藏于密室,只留老丑者穿上普通衣服侍候在自己左右。他还撤去华美的屏帐,改用廉价的素缣,弄断乐器的丝弦,使其落满厚厚的尘土;更甚者,掐死庶出子女,以示只和正妻生儿育女。从而显示自己处处以父母为榜样,勤俭持家,不近声色。杨坚夫妇见状不由大喜。老夫妇每派人到儿子们那里,杨勇只把他们当仆人看待;杨广却不然,他和妻子一定双双站到门口,亲自迎接,致送厚礼,于是老夫妇耳畔听到的全是赞扬杨广的声音。杨广出镇江都,每次入朝辞行时,都痛哭流涕,依依不舍,父母看儿子如此孝心,也流下眼泪,不忍他远离膝下。杨广知识程度很高,有很好的文学素养,待任何人都很诚恳,且谦虚有礼,尤其曲意结交朝廷重要官员。他所展露出来的,全是一个百年难遇的明君形象,具有肝胆相照,义薄云天的英雄性格和救国救民的圣贤抱负。节俭、朴实、谦恭、虚怀若谷、好学不倦、礼贤下士、不爱声色犬马——集人类美德于一身。
一切表演完成以后,杨广便把“诬以谋反”的法宝罩到杨勇头上。杨坚下令把杨勇贬为平民,囚禁深宫,改立杨广当皇太子。杨广终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自己的阴谋。
几年后,杨广隐藏已久的狐狸尾巴终于露了出来。当父亲病危,杨广被召入宫中侍奉时,他内心的兴奋使他无法再继续控制自己,不久他就对老爹最宠爱的陈夫人动了色心。后来事情败露,杨坚大怒,但此时已后悔莫及。杨广不久就派亲信闯入宫中将病重的文帝杀死。
杨广杀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他的美丽庶母陈夫人睡觉,第二件事就是派人驰赴长安把他那已经罢黜的哥哥杨勇杀掉。杨广从开始采取夺嫡行动,到他行凶之日,历时十四年。在这段漫长岁月中,他一直保持伪装,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杨广竟做得天衣无缝,可见他具有绝顶的聪明才能。当然他的行为是不值得我们提倡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个人必须在适当的时候把握好藏与露的关系,何时当露锋芒,是没有一定之规可循的,只有相机而动,任时而出,如此才能成大事,否则只会碌碌无为,一事无成。
一般来说,置身官场,当自己的力量处于弱势,比如党羽还不够众多,威望还不够高等不及别人的情况下,必须韬光养晦,做到深藏不露。但藏而不露的根本目的不在藏而在露,你必须看准时机在该露的时候毫不犹豫,立刻脱颖而出,那时,你定能一出必成。武则天初期摄政时,在高宗面前将其目的深藏不露,而在文武大臣那里,已经显示了她的执掌政权的实力,所以日后她能一举成功取高宗而代之。
民国骁将蔡锷将军,在与袁世凯斗智中,把韬光养晦这一谋略运用得十分娴熟。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想拉态度暧昧的蔡锷入伙,便以组阁为由,召其进京。蔡明知是调虎离山之计,却毅然离滇北上。面对袁的笼络,蔡抱着放弃的态度,整天饮酒狎妓,在八大胡同流连忘返。尽管如此,袁仍不放心,每天都要派密探监视蔡的行踪。不久,袁氏称帝,蔡内心作痛却不动声色,觍颜劝进,晓谕部下拥戴帝制。蔡还整天与袁氏帮凶六君子、五财神、八大金刚等人周旋,甚至帮助筹备登基大典。袁氏疑虑稍减,拿出巨款收买蔡锷。蔡暗中把钱存下以作日后举事的经费,表面上则更加沉溺于酒色,还经常留宿名妓小凤仙之处,甚至为口角闹到法庭要与夫人离婚。这下子,袁世凯放心了,把密探全部撤掉了。对此,蔡锷仍无什么反应,反而整日忙于广置田产,修造房屋,收集古玩,连公府召见也难得一见蔡将军的影子。在这种情况下,袁世凯完全放松了对蔡锷的警惕。蔡锷感觉到时机成熟,便悄然离去,赴天津,去日本,转道海上至云南,举起护国讨袁的大旗。至此,人们方才领会其韬光养晦之计。
做事时,懂得藏匿,不动声色,使意图不为外人所发现,是最有可能取得成功的。因为这种韬光养晦的方式能让你在做事时,少去许多人为的阻碍而增加许多想要的帮助。
9.性情中人难做事
性情中人多以自我感性为出发点去做事,当所遇之事与自己的性情相抵触时,他们往往不能忍受。这样导致的结果很有可能就是失败。
艾森豪威尔说:“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可以成就任何大业。”
清人傅山说过:愤怒达到沸腾时,就很难克制住,除非“天下大勇者”便不能做到。中国古语讲:“小不忍则乱大谋。”如果你想和对方一样发怒,你就应该想想这种爆发会发生什么后果。如果发怒必定会损害你的身心健康和利益,那么你就应该约束自己、克服自己,无论这种自制是如何吃力。
唐代宰相娄师德的弟弟要去代州都督府上任,临行前,娄师德对弟弟说:“我没多少才能,现位居宰相,如今你又得州官,得的多了,会引起别人的嫉恨,该如何对待?”他弟弟回答说:“今后如果有人往我脸上啐唾沫,我也不说什么,自己擦了就是。”娄师德说:“这正是我担心你的。那人啐你,是因为愤怒,你把它擦掉了,这就是抵挡那人怒气的发泄。唾沫不擦自己也会干的,倒不如笑而接受呢。”
娄师德兄弟的这番谈论,有打比方、开玩笑的成分,其中意思就是要忍耐,要退让,不要去和对方“针尖对麦芒”。不然,就会更加激怒对方,使矛盾尖锐化,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在法国发生了这样一则故事:
阿兰·马尔蒂是法国西南小城塔布的一名警察,这天晚上他身着便装来到市中心的一间烟草店门前。他准备到店里买包香烟。这时店门外一个叫埃里克的流浪汉向他讨烟抽。马尔蒂说他正要去买烟。埃里克认为马尔蒂买了烟后会给他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