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六岁的周小云(三)

不出所料,周小云的提议遭到了父母的一致反对。

“你说什么?”

周父有些不敢置信,想不到一向安分内敛不说什么话的大女儿竟然说出要上学的话。在他看来,周小云虽然长的高点,说到底还是六岁的毛孩子。大宝都九岁一年级了,也不懂念书不念书的从来不知道要认真学习这回事。

周小云平稳地再说一次:“还有一个多月就开学了,我想上学。”

周父觉得今天的周小云有些不同,坐在大桌子旁边端端正正的,说话像个小大人一般。不禁有些“吾家有女初长成”的欣喜与骄傲,不过,这种心情并没影响他的决定:

“你才六岁,懂的什么读书啊?在家带带小宝和二丫,没事还能帮你妈妈放放鸭子,谁家孩子不是八九岁才上学。”

还有没说出口的一点,学费可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那时的学费大概一学期十几元钱,这笔钱不多不少,他在外替人杀头猪也不过就三四元钱,家里一个星期聚的鸡蛋也不过卖二块多钱。

赵玉珍也附和:“是啊,等过两年的,大丫。”

赵玉珍考虑的和周父差不多,另外,农村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思想也让她从未重视过女儿的教育问题。在她看来,女儿会做家务事勤快一些会带弟弟妹妹长大了会点手工针织就行,书或多或少念些也就罢了。

那种年月,学校就是高级一点的供孩子玩乐的场所,家长乃至学校老师都不怎么把上学当回事。

周小云一点都不意外听到这样的话,因为她就是听这样的话长大的。

什么“别留级就可以了”“回家别做作业了把妹妹带出去玩”“明天家里要收麦子别去上学了”等等诸如此类,正是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态度这样的教育,使得头脑比较聪明的周小云一直成绩平平,初中毕业就结束了学校生涯早早步入了社会。

若不是早早地进厂上班,她又怎么会早早恋爱结婚生女呢?

周小云把自己的失败的人生归结于这样一点,就是因为童年的一步错导致后来的步步皆错。现在她要把自己的人生导入一条康庄大道。

“爸爸,我很想去念书,我天天待在家里放鸭子,早就学会数数了。你看:1,2,3,……”

周小云已经数到了二十三。

“不错啊,”周父两眼放光,六岁的孩子能懂什么,居然会数数了。大宝数的都没她顺溜,“我周国强的女儿就是聪明,真像我小时候。”自顾自的吹嘘起来,回忆起自己小时候也是个聪明孩子呢!

周小云家里小事都是赵玉珍做主,可真正关键的“大事”还是周父说了算,周小云自然知道要在谁身上下功夫。

周小云又背诵了两首唐诗,就是著名的“鹅鹅鹅”和“一去二三里”,乐得周父合不拢嘴,直夸女儿聪明,不让女儿上学的念头动摇起来,心想着孩子看来聪明机灵又想上学,干脆就让她去念得了。

赵玉珍感觉很奇怪,周小云整天在眼前转悠,从没见过她背诗:“大丫,你什么时候学的诗啊,我怎么从没见你学过。”

周小云早想好了解释:“哥哥在家背的时候我听了两遍就会了。”

被点名的大宝不知道妹妹要上学的事怎么又扯到自己的头上了,一脸茫然。心里直在回想自己什么时候在家背过这两首诗,好像,好像,自己现在都不太背的上来的样子:

“我还不会……!”

周小云迅速地望了他一眼,眼神的含意很多。

这时大宝的脑筋也灵光起来,觉得不能拆妹妹的台,不然自己以后可别想玩的那么痛快了。走到哪里都跟着三个跟屁虫可不大妙,放鸭子一放就是两小时不能走他哪能受得了。

至于说大宝怎么会想到这个,得归功于周小云“警告”的眼神了。

大宝这时还不太懂什么叫警告和威胁,不过他的直觉让他选择了帮妹妹圆场:“可能是我以前在家背过被大丫听见了。”天知道他什么时候背过的。

周父摸着下巴考虑了一会,犹豫着说:“可是……”

“爸爸,我保证每天放学回家帮妈妈带小宝和二丫,有空的时候、星期六和星期日去放鸭子。你就让我开学去上一年级吧!”

周小云举起右手像童子军一样发誓,不知道六岁的自己做出这样的动作非常可笑。

赵玉珍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这死丫头,打来学来的,一套一套的,他爸,要不就如了孩子的意吧!”

到底是做妈妈的心软,想想大丫向来老实巴交的不说什么话,家里大宝调皮淘气小宝体弱难带二丫又小需要照顾,唯有大丫是最省心的从不烦什么神。相对的对她关注也最少,现在想起来赵玉珍心里又有点内疚起来。

没办法啊,孩子多啊。家里十几亩地满院的鸡鸭圈里的猪家务杂事哪一样都得她来做,周父有时还去替四乡八村的有猪人家杀杀猪,忙起来就顾不上家里了。

赵玉珍天天从早忙到晚,在孩子身上哪有那么多的闲工夫。

周小云听了赵玉珍的话,大喜过望,扑到赵玉珍的身上,“妈妈你真好,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

二丫听不懂姐姐在讲什么,奶声奶气地学说:“好妈妈,好妈妈。”

这下,周父也笑了起来,狠了狠心答应了,想着还有一个多月开学,自己多跑跑多杀点猪实在不成就把家里的粮食卖一点,总能把大宝和大丫的学费赚上来的。

周小云笑的合不拢嘴,和大宝又笑又叫。一时间,周家茅屋里传来了震耳欲聋的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