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健康有三个很明显的特点。

第一,健康知识人人需要。它不像其他知识,你可以不需要,但健康知识是男女老少、任何职业都需要的。

第二,在健康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你是富豪、皇帝,如果不遵循健康规律,你的寿命就短,死得就快。在健康面前,财富、地位、权利都无济于事。要顺应客观规律,“聪明”人一生平安。只要违背了客观规律,就要受到惩罚。

第三,健康不能一蹴而就。健康必须从年轻时就注意。另外,我们好多人觉得心肌梗死、脑卒中是突然发生的,其实也不是,所有的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病都不是对健康人无中生有的突然袭击,而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渐变的必然结果。高血压病人更应注意生活规律,按时作息,建立一种适合自己身体情况的生活制度。

高血压患者在生活起居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定时作息。生活应有规律,按时起床、进食、活动、学习及就寝,按照“生物钟”的节律作息和活动,这样有利于健康及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适应自然。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与自然界的变化息息相关。人体应适应这些变化。如衣着方面,应根据不同的季节,及时增减衣服;住房要阳光充足,防潮防湿,空气流通,周围有条件的宜种些花草树木。

注意清洁卫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增进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中国有句古话,黎明即起,洒扫庭院。又说要勤于沐浴。这就是教育人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戒除不良习惯。高血压患者应戒烟,避免酗酒及暴饮暴食等。

节制性欲。和谐的性生活能使人感到心情愉快,精神饱满;放纵的性生活易造成疲乏无力,精神萎靡不振,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早衰。性生活次数可根据每个人的生理状况而定,中年以后,可以数周一次,甚至数月一次。

我们谈了很多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大家一定很想知道高血压、动脉硬化是怎么引起的。

简单来讲,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是由多因素的内、外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先讲内因。

人得病首先是由于个人机体素质的不同,有些人很容易得病,有些人很少得病;有些人天天吃肉,想吃鸡蛋就吃,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他也不胖,胆固醇也不高;而有些人,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吃,这个限量,那个限量,还是胖,胆固醇还是照样降不下来。

为什么呢?这就是自身的因素不同。

我们举一个动物实验的例子,用兔子做实验,小兔子应该吃萝卜、青菜。现在让兔子吃鸡蛋黄拌猪油,结果4个星期胆固醇就升高,8个星期动脉开始硬化,16个星期就得冠心病了。用鸭子做实验,也吃鸡蛋黄拌猪油,胆固醇不升高,也不发生动脉硬化。

很奇怪,兔子和鸭子吃同样的食物,为什么结果完全不一样呢?就因为兔子和鸭子的遗传因素不同,内因不同。

人和人表面看起来,高矮差不多,胖瘦也差不多,长相都是人,好像也差不多。其实,人和人有天壤之别。

例如,我们说人生吧。风风雨雨,每个人都会遇到生气、着急、不痛快的事。

张三一生气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脸红,气得直哆嗦;李四一着急生气,心跳不快,血压不高,可是胃痛,胃穿孔,胃出血;王二一生气,得糖尿病了;第四个人生气着急,既不得心脏病,也不得胃病,但得了癌症。

我们科有一个病人,60岁,一直很正常。有一天,他回家一听不得了,原来他的大儿子骑自行车从胡同里出去一拐弯,对面来了一辆大卡车,让汽车一撞,摔下来把脖子撞断了,高位截瘫。他到医院一看可不得了,正抢救呢,身上插着7根管子,鼻管、胃管、导尿管,还有胳膊上、腿上到处都是。

他儿子25岁,正准备结婚。医生告诉他,儿子将高位截瘫,今后大小便都成问题,不用说结婚,工作也不成了,生活也不行,以后一辈子都要人伺候。

医药费要多少钱呢?3天1万块钱,可不得了。

大儿子是这么一个状况,今后一辈子谁来管呢?回去以后,他真是痛苦万分,结果3个月以后,不但吃不下饭,连水都喝不下。上医院看医生,一拍片子是食管癌,食管已经堵塞。赶快手术,术中发现胃里还有两个癌。3个月前还很健康,压力一来就忧虑,3个月内两个部位3个癌,手术以后心情忧郁,结果比儿子死得还早。截瘫孩子还在抢救,对他来说,压力造成了癌症。

第五个人遇到压力变成精神分裂症了。第六个生气着急,什么事也没有,只是淡淡一笑过去了。都是人,都是生气着急,都是遇到压力,有的人得心脏病、溃疡病、糖尿病,有的人什么都没得,人的承受能力不同,心理承受能力差异很大。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内外因都有,并起着重要的作用。病人有三个固有模式改变不了。

第一,遗传因素。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遗传特性,有人是肿瘤家族,有人是高血压家族,有人是糖尿病家族,有人是精神分裂症家族,有的则很健康。在美国,向保险公司投保,还要查家族史,比如有糖尿病、恶性肿瘤、50岁左右就死亡的家族史的人,投保缴费高;如果爷爷、奶奶都活到90岁以上,那么投保缴费就降低。

第二,性别因素。动脉硬化男女有别,在50岁更年期以前,女性受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保护,动脉硬化很少,而男性就不行了。在北京市调查50岁以前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男女比例接近6:1;50岁以后,更年期的女性动脉硬化发展加快;到了60岁,男女比例是3:1;70岁时,男女比例差不多相同。因此,女性在50岁之后,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小剂量雌激素,进行替代治疗。

第三,自然因素,就是年龄因素。我们也控制不了。岁数越大,动脉硬化就越多。北京市调查冠心病发病率,从35岁起,每增加lO岁,发病率就达到原来的3倍,如以35~44岁发病率为l,则45~54岁为3,55~64岁为9,65-74岁为27.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迅速上升。

遗传因素我们改变不了,男女性别我们改变不了,年龄增长我们抗拒不了,此外别的因素按现有的医学科学水平,都可以影响和改变。

第三个因素说明什么呢?岁数大了,病就自然来了,因此,还是一句老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所以.“少壮要努力”,在年轻时候要珍惜时间,重视健康,为社会多做有益的事。

兔子、鸭子与动脉硬化的例子说明了什么呢?就是说,心血管病、高血压、动脉硬化都是内因、外因相互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只注意到内因不同,每个人得病概率不同。所以,可以解释,有些人生下来,胆固醇就相对较高。北京市小学生已有高血压患者,中学生已有患动脉硬化者。一查家族史,爷爷高血压,爸爸心肌梗死,孩子才几岁血压就偏高。如果家族史中有诸多易患病的因素,就要格外小心!父亲高血压、心肌梗死,那么孩子应该少吃盐,注意锻炼,避免肥胖。

在遗传因素上,还有一个重要的个体差异。我们提倡吃淡一些,实际上吃盐以后,并不是每一个人血压都高,有1/3的人对盐敏感,吃盐后血压升高,2/3的人对盐不敏感,吃盐后血压不高;胆固醇也是一样,有的人一吃鸡蛋黄,胆固醇很快升上去了,有人吃多少也没事。在过去做过的饮食研究中,将美国兵和韩国兵对照,美国兵吃韩国兵的饭,韩国兵吃美国兵的饭,结果美国兵的胆固醇降下来了,而韩国兵的胆固醇升上去了。为什么呢?由于膳食结构不同造成的。从人群整体上讲,高脂肪膳食结构影响血胆固醇,但各人的反应很不相同。

我现在讲的这些中老年常见病,内因在慢性病中所占的作用不是主要的。按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内因只占15%,外因占85%。其中,社会因素占10%,医疗因素占8%,气候地理因素占7%,而个人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占60%。因此,可以通过外因调控,用科学的生活方式来减少疾病。也就是说,健康的钥匙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2l世纪的健康格言是“四个最”。

第一句格言:最好的医生是自己。2 500年前,古希腊的“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讲过:“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医生,而医生是帮助本能的。”这句名言告诉人们一条朴素的真理:每个人都有很强的抵御疾病的能力,如果能充分调动起来,自身的抗病能力就是自己最好的医生,而医生只需要帮助他恢复这种本能。

一你看,我手上划了一个口子,一出血就凝固了,一个星期它愈合了。我们肠子坏了,截了一段,没事;肺坏了,切掉一个,没事;肾脏坏了,切一个,没事;都可以治。你身体有着强大的再生能力和代偿能力,能够保持好的状态。

健康就在我们身边,健康就在自己手中,健康主要靠自己。

第二句格言:最好的药物是时间。

为什么呢?有病越早治疗、越早发现越好。我们有个病人患了尿毒症,让12年的高血压耽误了,结果透析花了9万元。其实,早治疗很简单,像高血压一天一片药,3个月、半年就控制住了,可以减量,费用小。你要耽误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那不是一片药了,而是两种药合在一起,并终身服药。你再耽误十几年,脑出血了,那就不是一片药两片药管得住,那就得穿颅、打洞、抽血。最好的办法就是一一早治疗。

如果患了心肌梗死,你马上上医院,打上一针药。半个小时、1个小时不痛了,血栓化开了。如果心肌梗死6个小时后再送医院,虽有一定的效果,但效果差;12个小时后,药物毫无效果。

相反,你早去治疗,不用打15 000元的针,1 500元国产药就管事。所以,时间就是最好的药物。

第三句格言:最好的心情是宁静。

第四句格言:最好的运动是步行(有关内容下面还会讲到)。

“腰带越长,寿命越短”,这是英国的一句谚语。肥胖是衰老的象征,如果腹部肥胖,那就是疾病的象征。

一个人的体重标准是身高减去105,或身高减100.

比如,身高170厘米减去100,等于70千克,最高不超过70千克,理想的是170厘米减105,等于65千克。

要想得到标准数据,可以这样算,体重÷身高(米)2,除出来的数值,我们称为体重指数,22最好,24、23、22都可以,如果大于25以上就算超重,30以上就算肥胖了。

总的说来,肥胖分两种类型:一类叫“苹果”型肥胖,另一类叫“鸭梨”型肥胖。

如果这个人胖,肚子大,脂肪集中在腹部内脏,这是“苹果”型肥胖或内脏型肥胖,多为男性,这种肥胖很危险,与心脏病、脑卒中高度相关。

女性肥胖常为“鸭梨”型,肚子不大,臀部和大腿粗,脂肪在外周,所以叫外周型肥胖,这种人得心脏病较少,较安全。

越是内脏型肥胖(“苹果”型肥胖),动脉硬化越明显。我们过去曾解剖过一个38岁的猝死病人,体重99千克。死者生前吸烟、喝酒,有病不看。死后解剖找不到心脏,发现心脏外面有一层厚达3厘米的脂肪,把心脏全包起来了,冠状动脉95%都被脂肪斑块堵塞了。所以高度腹部肥胖确实很危险。

一般来说,腹部肥胖经常合并脂肪肝、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所以,肥胖是一个很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学生就开始有动脉硬化、脂肪肝,这个情况就很严重,一定要高度重视。

怎么办呢?应从两方面人手:一是合理膳食,二是适量运动。

有人愿意吃减肥药、减肥茶。其实,最科学的减肥方法应该是膳食加运动。

健康教育就是用一些很简单的办法,可以预防很多重要的病。

现在有人讲,现代科学发达了,希望治病用高科技行不行?高科技好是好,代价太高,而且只为少数人服务。

全国第一例成功的心脏移植手术是在北京安贞医院做的,东北一个14岁的小女孩,心脏移植以后活了214天,花了二十多万元,每天医药费就花了一千多元。有一种口服药,一小瓶100毫升5 000元,一针就是1 500元,太贵了。

现在说治冠心病,可以用根导管,再放个支架,的确是高科技,好倒是好,但多少钱呢?25 000元一个。一次放2个、3个,再加上一根导管,1万多元一根。用一次就得扔了,加上其他费用,做一回5万、7万,甚至十几万。

同时,高科技并不可能使病人恢复到发病以前的状态,仍然不如不得病好。正如再高明的裁缝,也不能做到天衣无缝一样。

我们控制高血压很简单,一天一片药,减少脑出血。真正的脑出血治疗,要开颅、打洞、抽血。就是存活了,也落个半身不遂,还是不如不得脑出血好啊!

有一位女同志,高血压12年。她的高血压很奇怪,收缩压200毫米汞柱不难受,可一吃降压药倒很难受了。她老不吃药,问了两位医生,一个说,你必须吃药;÷个说,你既然吃药难受,就别吃,她就不吃了。

12年下来,出现肾动脉硬化、尿毒症,这可不得了啦,需要透析,一个星期血透3次,一年9万多元钱,结果过了10年,花了90多万元钱。她爱人为她请了10年假。她整天坐在轮椅上,十分痛苦,吃不下,浮肿贫血,最后还是去世了。其实呢,一天一片降压药,不到1元钱就控制了,但她没有按照科学的办法,结果就花了90多万兀钱。

预防很简单,能减少很多病人,减少很多人的意外。从这方面来讲,高科技远远不如预防好。所以古人说:“上工治未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这里要谈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观念。

同志们,观念必须转变。什么叫观念转变呢?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现在这么多的各种各样的病,归根结底就是生活方式不文明造成的,如果我们坚持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不得病。

这里我送大家四句话16个字,就是《维多利亚宣言》的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这四句话16个字,能使高血压减少55%,脑卒中、冠心病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1/3,平均寿命延长lO年以上,而且生活质量大大提高,还不花什么钱。因此健康方式很简单,但效果非常大。

为什么观念要转变呢?1981年,我在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做访问学者,1982年专搞预防医学研究,导师是美国非常有名的斯坦默教授,在世界上也属于心血管病防治的权威人物。

他带我到一个社区,在美国芝加哥一家电气公司开一个午餐会。老板说,今天开会给55-65岁当中10年不得病的退休人员发奖,一个人发一件T恤衫,一个网球拍,还有一个信封,里面装一张支票,是象征性的少量奖金。啊,大家鼓掌,都很高兴。

回去一想,美国这个企业家太聪明了,因为他的员工10年不得病、不花钱,节省了多少医药费,又多创造了多少财富,你才给他一件T恤衫,一个网球拍,真是太合算了。他这个公司有游泳池、健身房、网球场,鼓励大家运动,大家很少得病。

我回到北京一看,我们的工会主席、支部书记一到过年过节,看的是老病号,病越重越去看他。健康的人反而没人关心!

我并不是说老病号不要关心,不是这个意思。在我们这里,你10年不得病,那你干活去,谁理你?

美国这个公司所提倡和关心的是健康,让大家健康,大家不得病。在我们这里,健康反而没有人关心。你病越重,倒有人看,长期病假,每到春节总有人看他。我们的观念是重视医疗,医疗费花去5万、10万没问题。我管的病房,干部一住院就几万。我国医疗费花100万没问题,但预防费却一分钱也没有。实际上有专家测算,心血管病预防花上1元钱,可节约医疗费8.59元,或节约终末期抢救费约100元。因此,预防是最明智的上策。

我在北京农村搞过一个调查,有一户农民一年收入十多万元,很有钱,光过年给小孩买爆竹,一花就2 000多元钱。这么有钱的人到他家里一调查,全家7口人用一把牙刷。他认为刷牙是多余的。结果这家7口人有4个得高血压。

实际上,口腔的健康可以减少很多病,如动脉硬化、心脏病。在国外口腔健康被认为是第一重要的,世界卫生组织也非常重视口腔卫生健康。

所以,观念要转变,从治病转变到预防上。不然就永远又花钱,又受罪。

例如,心血管内科专家经常强调一句话:老年人要注意“三个半分钟,三个半小时”。

三个半分钟

什么叫“三个半分钟”呢?有一次,一位美国科学家发现,很多病人白天挺好,夜里突然死了。奇怪怎么会白天好好的,夜里就死了呢?后来才知道,是因为夜里起床太快,突然体位变化造成体位性低血压、脑缺血、头晕,结果晕倒,造成脑外伤。有的人脑缺血变为脑血栓;有的人突然心脏缺血,变为心绞痛、心肌梗死。所以,经常有夜里体位突然变化而造成意外的。

而这种情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夜里醒来,在床上先躺半分钟,不要马上起床,坐起来半分钟,两腿下垂半分钟,经过三个半分钟,你再起床上卫生间就没有问题了。

我们还见过一个病人死在厕所里,从他身上戴的动态心电图监测仪(简称“霍特”)记录发现,他上厕所大便,本来心跳每分钟70次,一使劲,心跳降到每分钟30次;一放松,心跳就又回到每分钟70次;再使劲时,心跳由70到30,由30到停止。就是说,大便太用力也是不行的,会通过增加腹压使心跳减慢或骤停。

注意三个半分钟,可以不花一分钱,减少或防止很多病人的猝死(或发生意外)。

我得重复一下:

醒过来不要马上起床,在床上躺半分钟;起来后坐半分钟;两条腿垂在床沿,再等半分钟。

经过这“三个半分钟”,不花一分钱,脑缺血没有了,心跳也很正常,还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猝死,不必要的心肌梗死,不必要的脑卒中。

有一次,我们讲完课,有位老干部大哭。我说:“你哭什么呢?”他非常伤心地说:“我就是两年前夜里上厕所,上得快了一点,猛了一点,头晕。结果呢,第二天一早醒来,半身不遂,整整在床上躺了8个月,长起褥疮来,儿子都不孝顺了。我要是早听这节课,就不至于半身不遂了,早知道三个半分钟,我何至于受8个月的罪。”

三个半小时

“三个半小时”是指早上活动半小时,跑步、体操都可以;中午午睡半小时;晚上散步半小时。

午睡很重要,午睡究竟好不好,这个问题研究了几百上千年,众说纷纭。现在弄清楚了,有午睡习惯的人,冠心病死亡率明显降低,只要每天坚持午睡半小时,冠心病死亡率可以减少30%。因为午睡这段时间,血压呈低谷,心脏从而得到保护,上班后血压一直居高不下,午间小憩后,血压会降下来,下午上班精神也好。地中海国家、南欧国家都有午睡的习惯,包括我国广东有午睡习惯的地方,冠心病发病率相对都较低。

按照生物钟的节律,该休息时还得休息。工作再忙,也不要连续24小时工作。曾有一位副主任医师,为了参加一个学术会议赶几篇文章,连续加班三天三夜,结果趴在办公桌上死了,才42岁。

其实,他平时身体健康,活到92岁也没有什么大问题,但连续工作72小时,违背了生物钟,过分紧张,过分劳累,突发心脏疾病,非常可惜。如果他每天工作16小时,4天多一样能完成任务。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再忙,也要该活动时活动,该休息时休息。

两个“三联征”

另外,还要避免两个“三联征”,世界各国都一样。

第一个是来寒流后下雪的第二天早上,“寒冷、劳累、清晨”致使冠心病猝死发病率升高。上午6点到11点是“魔鬼时间”,这时候心脏血管负担最大;另外,清晨,经过一夜休息,代谢、排泄,造成体液浓缩,血液最黏稠;而这时又是最紧张的时候,起床,洗漱,不要迟到!交感神经最兴奋,血管收缩物质渐增,寒冷又加剧了这种情况。此时,心脏耗氧最多,血管中阻力大,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患者就容易发生猝死,很危险。所以,冬天寒流的第二天早上,应格外小心。

第二个“三联征”,就是“饱餐、饮酒、兴奋(激动)”,易造成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英国哲学家培根有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现在看来,知识不仅是力量,知识还可以带来文明,文明可以减少疾病。

为什么呢?让我们看一看亚特兰大的启示。

亚特兰大是1996年第26届奥运会的举办城市,是美国的历史名城。

1999年11月,在亚特兰大召开了第72届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规模盛大,有3万名世界各地的代表参加,收到论文13 509篇,但真正使人难忘的是大会主席的开幕词及会议强调的精神:“等病人得病后找医生,医生能给予病人的帮助已经很有限了。即使治好了,病人也不能恢复到和病前完全一样‘天衣无缝’。”因此,好的医生是不让人得病的医生,提出了“超越二级预防”的概念,即不是坐等病人发病后进行治疗和二级预防,而是要主动找出具有高危因素的高危病人,认真进行一级预防,使他们不发病。

比如,早期筛查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糖尿病,以预防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并发症,或更早地预防上述危险因素的发生,使预防的观念更积极、更有力,成为真正的“上工治未病”(高明的医生,在未生病时就预防,使人不得病),造福人类。

这次大会的展厅里有足球、篮球、网球,还有各式健康食品及食物的真模型,各种科学烹饪手册、食谱配方。

更令人感动的是,大会开幕当天,全市有无数家庭举家走上街头,参加群众性的跑步健身运动,万人空巷,热闹非常。企业热心赞助,媒介大造舆论,人人兴高采烈。举办者还给每一位参加跑步者发了T恤衫和饮料、食品奖励。

学术会议不再是少数人冷冷清清的交流,科研成果也不单是幻灯片上的数字罗列。提倡科学的生活方式不光是写在纸上、挂在嘴上的口号,而是变成广大群众实实在在的行动,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千千万万人的自觉行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