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阿根廷现代文学大家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美洲现代文学大家
- 萧枫主编
- 2226字
- 2022-07-26 12:06:01
萨米恩托
萨米恩托,1811年出生于阿根廷。自小家境贫苦,16岁随同叔父在故乡圣胡安主持一所学校,18岁就在当地出版一份报纸。由于参与政治斗争,被迫于1831至1836年间流亡智利。1839年创办《热风》周刊,刊登评介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回国不久,因激烈反对罗萨斯独裁政权而再次流亡智利。在1839~1851流亡期间,他受智利政府的委托,先后赴欧洲、非洲和美国考察教育,写了《欧洲、非洲和美洲之行》(1848),并创建了拉丁美洲第一所师范学校。与此同时,受聘为《信使报》工作。
1850年,他参加乌尔基萨反罗萨斯的军队,次年进入布宜诺斯艾利斯。后因与乌尔基萨政见不合,于1852年第三次旅居智利。1856年回国后,当选为众议员。1864年起,先后任驻智利、秘鲁和美国的外交使节。1868至1874年任共和国总统。1875年被选为参议员,1879年担任内政部长和全国教育最高总监。
萨米恩托的著作有全集52卷。著名的作品有《法昆多,又名文明与野蛮》(1845)、《关于公众教育》(1849)、《外省回忆》(1850)、《格兰德军队的战役》(1852)、《一百零一夜》(1853)、《美洲青年团结的基础》(1860)、《美洲的种族冲突与和谐》(1883)、《多明吉托的生平》(1886)等等。其中以文学传记《法昆多》最有代表性,作者通过对这个绰号为“草原之虎”的拉里奥哈省和卡塔马卡省军事寡头法昆多生平的剖析,探讨阿根廷独裁统治和社会无政府状态产生的根源,分析法昆多生平事迹,借以抨击时政。作者认为野蛮不化是阻止社会发展、文明繁荣的最大障碍。同时,通过对草原风光和高乔人生活的记录,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和未来的向往。
1848~1851年间,他和委内瑞拉作家安德烈斯·贝略就语言和文学等问题展开了一场在拉丁美洲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论战。贝略主张拉美文学走古典主义道路,效法西班牙黄金世纪文学模式,维护西班牙语的纯正性。萨米恩托提倡浪漫主义文学,认为“人民才是语言真正创作者”。这场论战以萨米恩托的胜利告终,极大的推动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
萨米恩托是阿根廷著名政治家、作家、教育家、社会学家,也是拉美浪漫主义文学的散文大师。他的作品想象力强,感情丰富,风格奔放豪迈,语言辛辣犀利,被称为拉丁美洲的浪漫主义经典之作。
萨米恩托于1888年逝世。
马莫尔
马莫尔,1817年出生于阿根廷。青年时代因反对罗萨斯独裁统治被监禁,后逃亡蒙得维的亚,加入当地的阿根廷流亡作家团体。罗萨斯政权崩溃后,回国从事新闻工作,曾担任参议员、众议员和布宜诺斯艾利斯国立图书馆馆长等职。他是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感情充沛,想象丰富。
马莫尔创作于1846年的《巡礼者之歌》是受英国诗人拜伦的《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的影响而写成,记叙了从蒙得维的亚到智利旅途中的见闻和感想。诗集《和声》(1851~1854)包括他的主要诗作,其中有揭露罗萨斯统治的政治诗,也有感情深沉的抒情诗。他还写了两部历史诗剧《诗人》(1842)和《十字军》(1851),都曾在蒙得维的亚上演。
长篇小说《阿玛利亚》(1851)的问世,确立了他在阿根廷文学史上的地位。这是阿根廷第一部长篇小说,以爱情故事为线索表达作者反抗独裁统治的政治理想。小说叙事曲折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它与埃切维里业的《屠场》和萨米恩托的《法昆多,又名文明与野蛮》并称为拉丁美洲浪漫主义文学的3部名著。
小说叙述1840年5月4日罗萨斯进行大搜捕时,反罗萨斯的统一派分子爱德华多负伤后脱逃,与看护他的阿玛利亚产生了爱情。正当他们秘密举行婚礼时,警察突然破门而入,新郎在格斗中被杀死。
这部作品故事曲折生动,人物性格鲜明,虽然有一般浪漫主义小说叙事夸张而烦琐的通病,却生动地反映了罗萨斯独裁统治时期阿根廷社会的现实。
马莫尔作为阿根廷著名诗人、小说家、浪漫主义的重要作家,一生积极从政,反对罗萨斯的独裁专职,1871年逝世。
派罗
派罗,1876年生于阿根廷。曾就学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圣何塞学院。1891年担任《民族报》编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驻欧记者。早年是社会党的活跃分子,1896年任“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1908年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开办米特雷印刷所,出版阿根廷文学作品。他最初以写作报刊文章闻名,有文集《在阿根廷的意大利人》(1895)和《阿根廷的澳大利亚》(1898)等。
派罗的第一部重要小说是《劳乌乔的婚姻》(1906),作者企图把加乌乔文学和流浪汉文学两种体裁结合起来。随后写成《帕戈·奇科》(1908),暴露草原城镇帕戈·奇科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等腐败现象,作品中描绘了阿根廷乡村五彩缤纷的画面,反映了克里奥约,即土生白人后裔的心理状态。
《胡安·莫雷拉孙子的奇遇》(1910)是他的另一部重要小说,写一个不名分文的流浪汉冒充当时传奇戏剧中的英雄胡安·莫雷拉的孙子,利用上层社会中的种种矛盾,目的是骗取很高的社会地位,具有嘲讽现实的意味。
派罗的戏剧创作受易卜生的影响,赞同阿根廷戏剧的改革,和弗洛伦西奥·桑切斯等人为拉丁美洲现实主义戏剧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作品有《马尔科·塞维利》(1902)、《悲歌》(1902)、《在废墟上》(1904)、《别人的胜利》(1907)、《我希望独自生活》(1913)等。还有如《假冒的印加王》(1905)、《维伽拉上尉》(1925)、《甜蜜的海》(1927)、《阿莱格利娅》(1922)等。
派罗于1928年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