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中国13世纪的大戏剧家

关汉卿,号已斋叟,元朝大都人,太医院尹,是中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关汉卿的剧作深刻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是元代残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一面镜子。关汉卿一生共写作了67部杂剧,现留存于世的仅有18部。按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社会剧、爱情剧和历史剧。关汉卿娴熟地运用元代杂剧的形式,在塑造人物形象、处理戏剧冲突、运用戏曲语言诸多方面均有杰出的成就。关汉卿是位伟大的戏曲家,被后人尊为“元曲四大家”之首。关汉卿的戏剧创作在中国戏剧史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3—14世纪是中国元朝统治时期,戏剧家关汉卿就生活在这一时期。由于记载关汉卿的生平资料匮乏,只能从零星的记载中窥见其大略。据元代后期戏曲家钟嗣成《录鬼簿》中记载:关汉卿,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已斋叟。因此,关汉卿很可能是元代太医院的一个医生。也有人说他是祁州(在今河北)或解州(在今山西)人。

关汉卿长期居住在都城大都里,曾在皇家医院任职,但是他对医术并不感兴趣,对编写剧本却十分热衷。他机智幽默、风流倜傥、博学多才、擅长吟诗,他还喜欢吹箫、弹琴、舞蹈、下棋、打猎等各种技艺。关汉卿是一位熟悉勾栏伎艺的戏曲家,后人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当时,元朝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冤案多得数也数不清,百姓的生活困苦不堪。关汉卿非常同情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百姓,他经常深入社会底层,了解人民疾苦。关汉卿体恤百姓,熟悉民间语言,同时他又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这都为他的创作注入了活力。那时,元朝正流行一种戏剧,叫“杂剧”,杂剧在内容上丰富了民间说唱故事,而且广泛反映了社会现实,达官贵人和普通百姓都很爱看杂剧。关汉卿借助元杂剧这种艺术形式来揭露现实的黑暗,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编写的杂剧不是为了给贵族消闲作乐,而是为了诉说百姓的疾苦。

关汉卿的剧作深刻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是元代残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一面镜子。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写一个弱小无靠的寡妇窦娥,在贪官桃杌的迫害下,被诬为“药死公公”,斩首示众。窦娥的冤案具有典型意义,作家以“人命关天关地”的高度和社会责任感,提出了封建社会里“官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个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强烈地控诉了封建制度与民为敌、残民以逞的罪恶。“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第三折《滚绣球》一曲,通过窦娥血泪的控诉,引起人们对封建社会的现实秩序与传统观念的怀疑,将窦娥悲剧的意义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鲁斋郎》中,作家写鲁斋郎在光天化日之下先后强占银匠李四和中级官吏张珪的妻子,而清官包拯却必须瞒过皇帝,把“鲁斋郎”的名字改成“鱼齐即”才能斩首。在《望江亭》中,杨衙内凭借皇帝赐予的势剑金牌便可以为所欲为,到潭州杀人夺妻。这些剧作批判的矛头,有意无意地指向最高的封建统治者。在《蝴蝶梦》中,倚仗皇亲的葛彪以农民王老汉冲撞他的马头为借口,三拳两脚将他打死后便如无事人一般扬长而去。而王老汉的儿子因替为父报仇,打死葛彪仍须偿命。作家通过这一不合理的官司,提出了“使不着国戚皇亲,玉叶金枝;便是他龙孙帝子,打杀人要吃官司”这样闪烁着民主主义光辉的思想。在《救风尘》《金线池》《谢天香》中,关汉卿描写妓女的不幸遭不仅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而且还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在世时就是戏曲界的领袖人物,他的杂剧不仅在当时鼓舞了劳动人民反抗压迫的斗争,而且对后来的戏剧创作有着巨大的影响。

关汉卿一生共写作了67部杂剧,现留存于世的仅有18部。关汉卿非常善于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深邃复杂的心理,在中国古典戏剧作家中,还没有一个人能像他一样塑造出如此众多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窦娥、妓女赵盼儿、杜蕊娘、少女王遇,为这些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下层妇女喊出了要求自由、要求平等的心声:“我看了些觅前程俏女娘,见了些铁心肠男子辈,便一生里孤眠,我也直甚颓”“你道是金笼内鹦哥能念诗,这便是咱家的好比拟,原来越聪明越不得出笼时”。在《诈妮子》中,贵族小千户用花言巧语诱惑了婢女燕燕,转眼就爱上别人,使燕燕的身心承受极大的痛苦。在《拜月亭》中,尚书王镇反对女儿无媒自聘,逼女儿撇下了重病卧床的丈夫,硬把她从客店里拉回去。关汉卿杂剧中的这些描写,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官民之间、男女之间、主婢之间、父女之间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批判了“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

关汉卿创作的剧作,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她们大多出身卑微,蒙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凌辱和迫害。关汉卿描写了她们的悲惨遭遇,刻画了她们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同时又赞美了她们强烈的反抗意识,歌颂了她们敢于向黑暗势力展开搏斗、宁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奏出了鼓舞人民斗争的主旋律。关汉卿剧作中的妇女形象,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是极为突出的。

关剧还深刻揭露了一小撮骑在人民头上的封建统治者横行霸道、贪赃枉法的丑恶行径,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封建统治阶级的“百丑图”。这其中有权豪势要、皇亲国戚、贪官污吏、土豪劣绅、衙内公子、鸨母嫖客、流氓地痞……由这些人织成一张元代社会的大黑网,正在捕掠着一个个弱小无辜的生命。像权倾朝野、“嫌官小不为,嫌马瘦不骑,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鲁斋郎’”;“我是个权豪势要之家,打死人不偿命”、“只当房檐上揭片瓦相似”的恶霸葛彪;草菅人命的贪官桃杌和心狠手毒的张驴儿;“花花太岁为第一,浪子丧门世无对”、倚仗“势剑金牌”为非作歹的杨衙内;玩弄女性的官僚子弟周舍;逼女为娼的老虔婆李氏……,这些骑在人民头上为所欲为的人,正是元代社会各种黑暗势力的代表人物。关汉卿揭露这些人本性的恶毒和本质的虚弱,在文学史上也是空前的,表现了一个人民戏剧家鲜明的爱憎与战斗的本色。

关汉卿还在历史剧中塑造了各种英雄人物形象,像《单刀会》《单鞭夺槊》《哭存孝》《西蜀梦》等,这类戏以赞颂英雄业绩为主,展开正义和非正义的冲突。如在《单刀会》中,作者歌颂了忠心耿耿维护汉家事业的关羽;《西蜀梦》通过关、张的阴魂托梦刘备,要求他起兵报仇,突出了关、张虽死犹生的气概;《单鞭夺槊》塑造了著名的草莽英雄尉迟敬德的形象;在《哭存孝》中,谴责李克用在取得军事胜利后诬杀功臣良将的行为。在这些历史剧中,关汉卿赞美正义,歌颂英雄的业绩,表现了一个正直戏剧家的爱憎,这和他在其他剧作里所体现的精神是一致的。

关剧是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一个高峰。关汉卿娴熟地运用元代杂剧的形式,在塑造人物形象、处理戏剧冲突、运用戏曲语言诸方面均有杰出的成就。

关汉卿的剧作把塑造正面主人公放在首要的地位。《窦娥冤》自始至终把戏集中在窦娥身上,先写她悲惨的身世,继而展开她和流氓地痞的冲突,再集中写贪官污吏对她的压迫,最后写她的复仇抗争。《单刀会》中烘托关羽的英雄气概,即便关羽未上场也产生了先声夺人的强烈效果。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个戏曲家像关汉卿那样塑造出如此众多而又鲜明的艺术形象。像妓女赵盼儿、宋引章、杜蕊娘、谢天香等各具不同的个性。同在鲁斋郎的压迫下,都有着妻子被掠占的不幸遭遇,但中级官吏张珪和工匠李四对事件的态度就截然不同。在《窦娥冤》《望江亭》《拜月亭》《西蜀梦》《诈妮子》等剧里,出色的心理描写打开了作品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扉,成为塑造主要人物形象不可缺少的艺术手段。

在处理戏剧冲突方面,关汉卿善于提炼激动人心的戏剧情节。这里有善良无辜的寡妇被屈斩而天地变色的奇迹(《窦娥冤》);有单枪匹马慑伏敌人的英雄业绩(《单刀会》《单鞭夺槊》);有忍痛送妻子去让权豪霸占的丈夫(《鲁斋郎》);有让亲生儿子偿命而保存前妻儿子的母亲(《蝴蝶梦》);有被所爱的人抛弃而被迫为他去说亲的婢女(《诈妮子》)。这些情节看来既富有传奇色彩,又都是扎根在深厚的现实土壤里的。关剧紧凑集中、不枝不蔓,省略次要情节以突出主要事件。《窦娥冤》在这方面最为突出,它除用楔子作序幕,交代窦娥身世外,接下的四折戏都帷幕启处见冲突。至于窦娥的结婚、丈夫的病死等事件均一笔带过,甚至连窦娥丈夫的名字作者都吝于交代。关剧善于处理戏剧冲突还表现在它的过场戏简洁,戏剧场面随步换形,富于变化。这在《望江亭》《拜月亭》《单鞭夺槊》《哭存孝》诸剧尤为突出,如《哭存孝》剧中,刘夫人到李克用处为李存孝说情,眼看李存孝就要得救了,突然刘夫人出去看打围落马的亲子,李存信乘机进谗,存孝随即被车裂。这样处理戏剧场面,摇曳多姿,变化莫测,出乎观众意想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效果十分强烈。

关汉卿的语言风格是汲取大量民间生动的语言,熔铸精美的古典诗词,创造出一种生动流畅、本色当行。关汉卿的元曲被称为本色派,关剧的本色语言风格首先表现在人物语言的性格化上,曲白酷肖人物声口,符合人物身份。如窦娥的朴素无华,赵盼儿的利落老辣,宋引章的天真淳朴,谢天香的温柔软弱,杜蕊娘的泼辣干练,皆惟妙惟肖,宛如口出。语言切合人物的身份性格,这是关剧艺术描写上的一大特色。关剧本色的语言风格还表现在作者不务新巧,不事雕琢藻绘,创造了一种富有特色的通俗、流畅、生动的语言风格。像《窦娥冤》中这段普通的说白:“(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实指望药死了你,要霸占我为妻,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这样朴素无华的说白,多么像窦娥这个封建社会里小媳妇的声音,从中我们几乎看不到任何加工的痕迹,就像生活本身那样自然、贴切、生动,正是这些再平凡不过的话语,鲜血淋漓地揭示了这个从小就给人做童养媳的小媳妇屈辱的地位与悲惨的命运。关剧在词曲念白的安排上也恰到好处,不愧是当时戏曲家中一位“总编修师首”的人物。

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是中国的骄傲,按照《祁州旧志》可以断定关汉卿是“祁之伍仁村”(今河北省安国县内)人。这里面还有一段轶事:

《祁州旧志》说,伍仁村里有座庙,庙旁有座高房基,那就是关汉卿的老屋。想当年,尽管汉卿高才博学,但一生坎坷,没有谋得一官半职,他就把不满都用笔写了出来。相传,他最后写的一个剧本是《西厢记》,可惜还没写完就过世了。因此,人们在晚上经过关坟,总能听见关汉卿哀哀不止的哭声。有一天,一位名叫董君章的状元特意去吊唁关汉卿,也听到了哭声,十分吃惊。后来他发现了关汉卿的《西厢记》遗稿十六出,就对着关坟说“已斋叟,我知道了您痛苦的原因,您是在记挂着这本尚未写完的《西厢》。您老就请放心吧,我一定试着为您续完它!”董状元带走了遗稿,关坟中的哭声也就停止了。董状元续写好《西厢记》后,使得此剧风行天下。

关汉卿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自己说一生中万事“不曾落人后”,终身具有一种进取、顽强的精神。他百般珍惜人生美好的时光,立誓说“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因此,他“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当时流行的一切文艺体育项目,他样样精通。这种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成为他创作的生活基础。

一位天才决然不会是孤立无援的,在他身边必然有一大批哺育天才、辅助天才的人。以关汉卿为核心的“玉京书会”,便是一个负有盛名的书会。其中容纳和吸引了一大批热爱戏剧创作和批评的知识分子,这些知心朋友像众星捧月一样环拱着关汉卿。

杨显之是关汉卿的“莫逆之交”。所以关汉卿只要是写了东西,都要请杨显之一起来推敲字句、斟酌文情。杨显之提的意见往往又相当中肯,往往稍微增删一些字句,调整一下结构,便会使剧本增色不少。所以关汉卿称这位“寰宇知名”的朋友为修补剧本的“杨补丁”。

梁退之是关汉卿的是一位世交好友。此人虽做官做到知州,谈起文章来只崇尚韩愈、柳宗元的风格,提起诗歌来就把李白、杜甫崇拜得五体投地,写起词来连苏轼等人都不放在眼里,但却特别喜欢关汉卿的剧本。高兴起来,他和关汉卿饮酒宰羊,拥翠听戏,无所不至,恨不得连肥马轻袭都不分你我。

关汉卿是位伟大的戏曲家,后人将他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关汉卿的戏剧创作在中国戏剧史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元杂剧的鼻祖”;关汉卿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也享有盛誉,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1958年,曾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在中外展开了关汉卿创作700周年纪念活动。同年6月28日晚,国内至少有一百种不同的戏剧形式,1500个职业剧团,同时上演了关汉卿的剧本。他的剧作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