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尊重对手,没有对手你不会变得强大(1)
- 使你痛苦的 必将让你强大
- 谢国计
- 5395字
- 2015-05-02 13:38:28
人生需要朋友,更需要对手,朋友能够帮助你,而对手更多时候则是在折磨和攻击你,但是这种攻击实际上也是我们生活历练的一部分,也是促进个人成长的一个动力。往往对手越是优秀,那么他对你的激励作用也就越明显,他对你人生的促进作用也就越大。正因为这样,我们需要主动寻找一个敌手,更需要尊重这些对手,因为他们在与你竞争的同时,也在迫使你不断提升个人的能力。
1伟大的成功来自于伟大的对手
我们常常用“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这句话来形容爱人对自己的支持和帮助,可事实上在很多时候,这句话更加适用于对手,因为正是因为那些优秀的对手,我们才有机会获得进步和成功。他们才是真正引领我们获得成功的帮手和推手,他们才真正配得上分享我们的成功。
有个哲人说过:“一个人想要获得什么样的成就,往往取决于你的敌人是谁,往往取决于你的敌人是什么层次和水平。”这就像是赛场上的陪练一样,如果你的陪练是一个世界冠军,那么你在练习的过程中受益良多,会学习很多的技巧和经验,你的斗志也会被激发出来。可是如果你的对手没有什么实力,那么无论你怎么练习和对抗,也难以达到高水平的竞技状态。
这就像鬣狗一样,尽管个子偏小,力量不足以与猛兽媲美,但它们的生活环境和竞争环境则非常恶劣,毕竟周围全是狮子和猎豹之类的猛兽,想要生存下去,就必然要直接与对方进行竞争,就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勇气和智谋。在不断的进化和提升过程中,鬣狗慢慢变得强大,不仅能够从狮子和猎豹的嘴里抢走食物,它们捕猎的成功率甚至还要大于狮子和猎豹。
实际上,在社会生活中,这种对抗竞争每天都在上演。我们总是和自己的对手纠缠不清,也常常为此感到苦恼,但通过这种竞争和对抗,我们会发现对手越是强大,自己所能获得的进步或成功也就越大。这样的情形在生活中很常见,其实有很多成功人士都拥有一个成功的对手,许多伟大的人物都有一个伟大的对手。
比如说乔布斯曾经和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是对手,和谷歌首席执行官施密特也是对手,但是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成功的企业家,而且正是因为彼此竞争,乔布斯成功将苹果产品推向了世界,他也成为了电子产品的“新教父”;齐国的管仲和鲍叔牙也是一对伟大的对手,尽管双方各为其主,而且管仲当年差点害死了齐桓公,但是鲍叔牙认为管仲这样的人是值得敬佩的对手,应该委以重用,于是劝说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除了以上这几对,美国的格兰特将军和罗伯特·李将军也是一对伟大的对手。
格兰特将军是美国内战时期最著名的将领,可是成就格兰特的除了林肯总统的“慧眼识英雄”之外,还有一个人就是格兰特在西点军校的老同学罗伯特·李,这个人也是一个军事天才,而且正是因为他的存在,才让林肯领导的北方军队差一点输掉了内战。
其实格兰特和罗伯特·李一直以来就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两个人都在联邦军队服役,而且都参加了对墨西哥的战争,那个时候的格兰特还是一名中尉,而罗伯特·李已经声名日隆,成为了上校。当内战爆发的时候,林肯曾经找过罗伯特·李,希望他能够帮助自己攻打南方种植园主。虽然罗伯特·李反对南方地区的奴隶制,但是他也不赞成北方军队动用武力,尤其是攻打自己的家乡弗吉尼亚。他对林肯说:“我不能举起我的手,去反对我的亲人、孩子和我的家园。”之后,他果断加入了南方阵营,并很快成为了南方军队的统帅。
在战场上,指挥能力出色的罗伯特·李大发神威,将实力强劲的北方军队打得丢盔弃甲,连连败退,看到战势对自己不利,林肯力排众议举荐了其貌不扬、行为邋遢、嗜酒如命的格兰特将军,让他担任北方军队的最高指挥官,给了格兰特很大的发挥空间。他和罗伯特·李也因此开始了正面的交锋,并逐渐改变了战场的局势。
当南方军队处于弱势的时候,很多人劝说罗伯特·李去打游击战,这样能够继续和北方军队周旋,但是他不忍心看到这个国家还要遭受战争的凌辱和破坏,而且他非常尊重自己的老对手格兰特将军,认为自己既然输了,那就没有必要继续战斗下去,于是坚决率领部将投降北方。
那个时候,很多北方人建议以叛国罪的罪名绞死罗伯特·李,而罗伯特·李自己也有心赴死赎罪,可是格兰特将军否定了这个决议,他认为整个美国都应该感谢罗伯特·李,感谢他及时终止了这场战争。而从个人的情感来说,罗伯特·李是一个好朋友,一个好军人,更是一个伟大的对手,如果没有他的存在,那么自己也许还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军官,一个邋里邋遢的醉鬼。为了以示尊重,格兰特建议国会保留罗伯特·李的原有军衔,而且还任命他为华盛顿学院的院长。
鲁迅先生曾经在《阿Q正传》中说过一句话:“有些胜利者,愿意敌手如虎,如鹰,他才感到胜利的欢喜;假使如羊,如小鸡,他便反觉得胜利的无聊。”实际上这句话正好道出了那些善于接受挑战的人的心里话,因为在他们看来,一个人想要获得巨大的成就,想要做出什么大事业,那么就需要寻找一个合格的强大的对手,只有通过这种伟大的碰撞和竞争,才能激发出自己的斗志和潜力,才能够让自己不断获得进步和提升。
当我们遭遇竞争和挑战的时候,要懂得尊重对手,要懂得挑选那些更加强大、更加伟大的对手,只有这样,我们才有机会获得更大的成功,才有机会获得更大的进步。
2没有敌人比没有朋友更可怕
很多时候,我们会戏言:宁要神一样的对手,也不要猪一样的队友。因为对手强大的话,我们还会因为被激励而变得更强;而如果我们有一个窝囊的队友,那么很可能还会被拖后腿。因此很多人都认为敌人有时候比朋友更加重要。还有人曾经提出一个命题:如果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那么你会选择一个敌人,还是朋友呢?
在多数时候,我们会凭感觉选择一个朋友,毕竟朋友越多越好,而敌人越少越好,没有多少人愿意耗费心力和敌人争来争去。不过莎士比亚曾经在《第十二夜》中借助小丑的嘴说道:“我的朋友称赞我,把我当成驴子一样来愚弄;可我的仇敌明明白白地告诉我说我是一头驴子,因此,多亏我的仇敌才使我明白,而我的朋友却把我愚弄了。”实际上,你的朋友不一定会对你说谎,但从现实的生存角度来说,敌人所产生的作用和效果也许比朋友更大,因为朋友对你的帮助始终很有限,任何时候路都是需要你自己去走的。而对于敌人来说,他能够最大程度地刺激和激发你的潜力,能够促进你不断进步。
如果没有朋友,你的人生也许会失去很多快乐,你会变得更加孤僻、更加封闭,但是你的独立能力也许会更强。而一旦失去了敌人和对手,你将陷入到生活的危机当中,因为没有敌人在身边时时警醒你,你的防备之心会下降,你的斗志会被磨灭掉,你对于生活的感受能力会被严重削弱,你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都会下降。
古往今来,都是如此,比如说一个缺乏敌人的国家,往往没有任何的危机意识,也没有强大的抵抗能力,一旦遭遇大的袭击,往往会有灭国的危险。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朝代都是在安逸享乐中覆灭的,原因就在于整个国家渐渐失去了危机感,军队也开始荒废,不再有什么战斗力。
最明显的莫过于清朝中后期,当时的清政府为了防止外国的侵扰,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这样一来看似没有了敌人,可实际上长期的安逸状态,让整个大清朝错过了工业革命,也失去了发展和进步的斗志,整个国家都沉浸在安逸和天朝大国的美梦当中,结果当鸦片战争打响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自己已经落后别人好几十年了。
所以,一个国家想变强,就需要寻找一个强大敌人,韩国和日本在政坛上常常水火不容,在韩国人心中,日本人几乎总在最讨厌的那一行列中,不过即便是这样,多数韩国人认为自己需要这样一个敌人,因为日本的存在,韩国才能够知耻后勇,才能够不断变强。
一个国家如此,个人就更是这样,很多人片面追求安逸和一帆风顺,总是躲着敌人,想办法远离那些对手,甚至为此将自己封闭起来。表面上看,这是一种自我保护,但实际上对于长远发展来说非常不利。没有了敌人的攻击,你就不会有战斗力;没有了敌人的骚扰和威胁,你就不会有危机意识,就不会有强大的毅力和承受力;没有了敌人的伤害,你也不知道自己身上潜藏的缺陷和风险。可以说,敌人就是最好的镜子,他能够让你观照自身,能够让你不断自省。
美国总统杜鲁门曾经这样评价他的政敌:“如果没有别人的帮助,我也许赢不了大选,但是如果没有那些对手和竞争者,也许我都无法进入政坛。”乔布斯也说过:“我知道没有人会喜欢我,我也没有什么朋友,但是我需要几个像样的敌人和对手,这才是我生活当中的必需品。”实际上有很多性格孤僻的人都没有朋友,他们喜欢独来独往,不善交际,但是无论如何,他们仍然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生活和成功。这些人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离不开敌人,他们需要一个抨击者和攻击者来时时打击自己,需要有人来对抗和折磨自己,因为这样他们才能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才有机会获得更大的进步和成功。
在古龙的小说中,那些绝世孤傲的剑客通常都没有任何朋友,可是他们却始终都有一个对手和敌人,一旦这个敌人消失了,那么他自己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最终会走向毁灭。所以有人曾经说过,没有朋友的人也能获得成功,但是没有敌人的人则往往难以获得进步,一方面没有人指出你的错误,另一方面没有人能够打击和激励你。
有个作家说过:“伟大的人总是具有够分量的对手,但却未必具有足够分量的朋友,你必须尝试着去尊重和珍视这个对手和敌人,因为一旦你失去了他,那么你同样配不上‘伟大’这两个字。没有朋友,你或许只是悲哀,没有了敌人,才是人生的悲剧。”正因为如此,我们更要懂得去重视敌人,要明白他们存在的价值。
3对手越多,你经受的磨砺越大,成功的几率也就越大
鲁迅几乎和当时的文坛作家吵了个遍,很多人对他恨之入骨,可是这并不妨碍鲁迅的伟大,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对手多,他才能写出如此优秀的文章,才能成为当时的文坛领袖,并且成就了文坛的大师地位。当时有些人讽刺鲁迅说:“如果我也像他这般恶毒,也像他一样和所有人结仇,那么我或许也能吵出一点名堂,当个大作家试一试。”这番话显然很无聊也很恶毒,但是有一点却是事实,这个人也认为鲁迅在和对手的对抗中,不断磨砺自己的意志,提升了自己的文学素养。
很多人都认为鲁迅是文坛上的异类,原因就在于鲁迅从根本上摆脱了“老好人”的那一套处事原则,只要是对的,他就坚持力挺,只要是错的,他就毫无顾忌地攻击,根本不害怕自己树敌众多。而到了今天,我们中的多数人仍旧秉持传统的中庸之道,都希望“以和为贵”,害怕遭遇对手,或希望自己的对手越少越好,可是对于对手的恐惧和逃避实际上造成了我们温和懦弱的个性,更重要的是使我们丧失了磨炼自己的机会。
很多学者都指出中国人最大的优势是中庸,最大的弱点也在于中庸,人们不愿意树敌,更会刻意避免树敌众多的情况出现,在日常交际中更喜欢趋于一种平和的状态。尽管这样一来,中国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会非常巧妙和高明,可事实上对于个人而言,由于缺少斗争和磨砺,自己的承受能力非常有限。
在实际生活中需要一些敌人,我们没有必要总是让自己置身于冲突之外,何况我们也根本没有办法完全与世隔绝开来,既然这样还不如坦然去面对。而且有时候敌人越多越好,因为敌人多了,对手多了,我们在应付的时候就会得到更多的锻炼,我们的抗压能力也会得到增强。另外一方面我们能够更快地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和更丰富的战斗经验。
在一家欧洲公司中,实行一套独特的决策体系,那就是在10个人一致赞同某个观点的时候,第11个人必须提出反对意见,而且这个人还需要想办法去说服另外10个人。公司这么做的本意是防止从众思维,争取让决策更加科学合理。但是很多人也许觉得这样对那第11个人似乎有些不公平,让一个人在以1敌10的状态下提反对意见,这是巨大的折磨和考验,不过恰恰是这样,才让那个人有了更多锻炼自己的机会,才让他变得更加强大。
实际上,在每一次的决策开始时,总会有一个人站出来提反对意见,而且大家都争着抢着去当那个异类。当然对于公司而言,它规定了这种模式必须采取轮流制,这样一来,在整个决策团队之中,人人都能够得到应有的锻炼,那么不仅决策能力得到提高,决策的效果也更加好,而且整个团队的素养也会得到提升。
实际上,国外的很多企业中都有“寻找对手”的呼声,这种呼声不仅来自于内部,而且也是对外部环境的一种特殊要求,因为只有面对更多的对手,只有接受更多的挑战,企业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去。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其实都应该如此,你需要保持这种竞争意识,需要勇敢地走出去,去面对和接受更多的对手,不要去拒绝,也不要去逃避,当对手越来越多的时候,你成功的机会往往也会越来越大。
在国际竞技体育项目中,有几个项目一直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即乒乓球、跳水、羽毛球。在这三个项目的比赛中,中国几乎难逢对手。现如今有很多国家针对中国的优势项目进行了特训,而且加上体育的不断国际化,体育培训的规范化,各个国家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小,但即便如此,中国在那些优势项目的领先地位仍然难以被撼动。以至于到了奥运会上,奥组委不得不修改规则和项目来限制中国,以此缩小各国之间的差距。
曾经有很多外国人感到非常疑惑,明明自己国家的队员也去中国接受过严格的正规的训练,也接受过名师的指导,可是为什么到了赛场上,仍然会失利。对此中国的一位体育专家解释说:“正因为中国的几大优势项目比较突出,才会引来众多的挑战者,才会成为世界的公敌,虽然这种压力很大,可是正是因为对手很多,才进一步磨砺了我们,刺激我们不断强化和改进自己的技术。所以当对手们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的进步也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