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扬人才之长,避人才之短

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只要扬长避短,天下便没有不可用之人。管理者用人,应先看其长,后看其短。一味盯着部属的短处,必不能放心用人。

“原文”

夔谓芿曰:“吾以一足踔而行,予无如矣。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

芿曰:“不然。子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

芿谓蛇曰:“吾以众足行,而不及子之无足,何也?”

蛇曰:“夫天机之所动,何可易邪?吾安用足哉!”

蛇谓风曰:“予动吾脊胁而行,则有似也。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蓬蓬然入于南海,而似无有,何也?”

风曰:“然。予蓬蓬然起于北海而入于南海也,然而指我则胜我,足酋我亦胜我。虽然,夫折大木,蜚大屋者,唯吾能也,故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

(《庄子·秋水》)

“释文”

夔对芿说:“我用一只脚跳着走路,我不如(你)啊,现在你能使用几万只脚走路,这是为什么呢?”芿说:“不清楚。你没看见唾沫吗?喷出来时大的像珠子,小的像雾一样,杂乱地落下数不胜数。我只是按自然规律而行事,也不知道原因。”

芿对蛇说:“我用很多的脚走路,却不及你没有脚走的快,为什么呢?”

蛇说:“这都是自然规律,怎能改变呢?我哪里用得着脚啊!”

蛇对风说:“我要蠕动我的脊骨和肋骨而行走,尚有行迹。而你蓬蓬然从北海出发,蓬蓬然进入南海,却仿佛没有行迹,这是为什么?”

风说:“是的。我蓬蓬然从北海出发而进入南海,但是一个手指可以胜我,脚也可以踢我。虽然如此,但能折断大树,掀翻大房屋的,只有我啊,所以虽有许多小的不足却能有大作为。”

在庄子讲的这个故事中,风说:我可以从北海刮到南海,但是以指触我,我抗拒不了;以脚踏我,我也抗拒不了。这是我的“不胜”。但是“折大木、蜚大屋”只有我能做到,这是我的“胜”。两者比较起来,“不胜”是“小”,“胜”是“大”,“故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有特别专长者,也有很多弱项。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事实上,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只要扬长避短,天下便没有不可用之人。管理者用人,应先看其长,后看其短。一味盯着部属的短处,必不能放心用人。

唐代思想家柳宗元曾讲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木匠出身的人,技能极差,连自己的床都修不好,却声称能造屋,柳宗元对此将信将疑。后来,在一个很大的造屋工地上,柳宗元又看到这个人,只见他发号施令,指挥若定,众多工匠在他的指挥下奋力做事,有条不紊,秩序井然。柳宗元大为惊叹。那么,对这个人应当怎么看?如果把他看成一个“棒槌”弃之不用,无疑埋没了一位出色的工程组织者。这一先一后,看似无所谓,其实很重要。

从柳宗元说的这个木匠身上,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从人的长处着眼,为他提供和创造良好的条件,让他的长处得到充分的发挥,那么这个人日益增长的长处优势就会抵消短处的影响,或者填补短处的缺陷,进而实现自身价值;如果从人的短处着眼,用人的短处而不用人的长处,就会使人的长处被短处所排斥和否定,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甚至断送他的前程。因此,看人应首先看他能胜任什么工作,而不是绞尽脑汁挑其毛病。

《水浒》中的时迁,其短处非常明显——偷鸡摸狗成性,然而,他也有非常突出的长处——飞檐走壁。时迁上梁山后,被梁山的环境所感化,他的长处就派上了用场。在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中,军师吴用对他委以重任,使其长处得到应有的发挥,时迁因而成为梁山好汉中举足轻重的人物。由此可见,对人,即使是对毛病很多的人,只有先看他的长处,才能把他的才干充分利用起来。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为了稳妥起见,一直任用那些没有什么大缺点的人任北军的统帅。可事与愿违,他所选拔的这些统帅在拥有人力物力优势的情况下,一个个接连被南军将领打败,有一次几乎还丢了首都华盛顿。林肯很震惊,经过分析,他发现南军将领都是有明显缺点同时又具有个人特长的人,总司令李将军能善用其长,所以连连取胜。于是林肯毅然任命格兰特将军为总司令。当时有人告诉他,此人嗜酒贪杯,难当大任。林肯何尝不知道酗酒可能误了大事?但他更清楚在诸多将领中,只有格兰特将军是决胜千里的帅才。后来的事实证明格兰特将军的受命正是南北战争的转折点。

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人无完人,这是人所共知的。正确的用人之道,是充分发挥一个人的优势,避开一个人的劣势。用人就是用他的长处,使他的长处得到发展,短处得到克服。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们选用一个人,主要是使他发挥自己的优点,至于他的缺点,只要不影响工作、不影响别人发挥积极性,就不应要求过严。管理者的任务是寻找员工的优点,在使用过程中,做到人尽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