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注意力大讲堂
- 注意力!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 陈昕
- 22620字
- 2015-06-29 15:12:14
第一节 注意力,你对它的了解有多深?
你了解注意力吗?你知道注意力对我们的人生有何影响吗?你知道为什么不同的人注意力的表现形式也不相同吗?很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人上人”,然而用尽各种办法,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不要怀疑孩子有什么问题,其实最大的问题是父母对注意力不够了解。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注意力的殿堂,看看它与孩子的成长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
摸清注意力的“底细”
提到注意力,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等词语。没错,简单来说,注意力就是“专心”,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是指人们将自己的精神集中在某个点上的能力。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把“注意”比作“心灵的唯一门户”,并指出:“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没有注意力,一切都是空谈。由此可见,注意力是集指向性与集中性于一体的。
注意力的基本特征
指向性、集中性是注意力的两个基本特征,那么它们各自作何解释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房间内有人在看电视、做游戏、聊天等,但是你对这些事情都视而不见,却选择了安静地阅读。这说明你的注意力指向了读书,而非其他事物。这种有方向性的注意就是我们所说的“指向性”,它是注意力的开端。
当你在读书时,脑子里想得都是有关书的内容的问题,而不是晚上要吃什么饭、谁吃饭时爱说话等毫不相关的事情。这就是注意力的“集中性”,它使你的精神集中在一点,并促使大脑进行思考。
注意力的外部表现
注意力虽然是一种心理活动,但是却有很多有趣的外部表现。例如,孩子在仔细看某个事物时,眼睛会朝向物体所在的方向;当他处在想象中时,视线会变得呆滞;当他听课听得入神,有时候还会把原本握在手中的笔掉在地上;当注意力高度集中时,他的呼吸会变得绵长;如果情绪紧张,有时还会出现呼吸暂停的状况,等等。
这些生理上的表现,有的是“适应性运动”,如眼睛盯着物体看,有的是“无关运动的停止”,如手中的笔滑落,还有的是“呼吸运动的变化”,如呼吸延长或暂停。无论是哪种表现,我们将其统称为“注意力的外部表现”。
注意力的分类
你也许会有些好奇,为什么注意力的外部表现会有这么多形式?这就要从注意力的分类说起。
上课了,老师说某章某节是考试的重点,于是你会把注意力着重放在这一部分。像这样,有目的性、受到意志控制的注意,我们称之为“有意注意”或“随意注意”。
当你正在认真地复习考试重点,突然教室门口传来一声巨响,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看向门口。像这样,没有提前设定、不需要意志努力支配的注意,我们称之为“无意注意”或“不随意注意”。
放学后骑车回家,刚学会骑车时精神很集中,每个动作都小心翼翼,当骑车成为一种习惯、技术越来越好时,不需要特别注意骑车的每个动作同样可以很顺利地行驶在马路上。像这样,有目的性、而不需要意志努力支配的注意,我们称之为“有意后注意”或“随意后注意”。
这三种注意类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这两者经常发生转变。就拿开头的例子来说吧,你正在认真地复习考试内容,突然被门外传来的响声吸引,片刻后你突然意识到复习时不可以分心,于是重新将注意力转移到书本上。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注意”的转变。从这一点我们不难看出,“有意注意”对提高孩子注意力来说更加重要,它需要当事人具备一定的自控意识。因此,父母在后面的训练过程中就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
注意力的品质
可以说,注意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领”,然而本领的好坏却是由后天训练决定的。那么,我们如何判断孩子的注意力是好是坏呢?这就需要了解注意力的四个品质。
首先是注意的广度。
广度即我们常说的范围,注意的广度通俗来讲,就是指一个人在特定的时间内所能掌握的对象数量。有专门的研究表明,在短短1秒钟内,正常人可以注意到3~4个互不相关的几何图形、4~6个互不相关的字母、5~7个互不相关的数字。
每个人的注意力不同,其能注意到的范围也是不同的。通常情况下,影响注意力广度的因素有三个:注意对象的特点、注意者的经验、注意者接受的任务。
例如,书架上有一排书,将书按照相同的颜色、大小整齐地排列在一起,能够让人一览无余,注意的广度就会大一些;而将书随意、无规律地摆放,视线会变得不通畅,注意的广度就会缩小很多。这就是受到注意对象的特点影响。
打开一本书,大人认识的字较多,所看到的文章内容就会比较多;而对于识字有限的孩子来说,他所能看到的文章内容就会比大人少很多。这就是由注意者的经验决定的。
同样还是这排书,规定的任务分别是:第一,估算所有书的数量;第二,估算同一系列书的数量;第三,估算同一系列、同样颜色书的数量。由于每项任务的要求不同,注意者所能注意到的范围也会有所不同。这就是受任务的影响。
对孩子来说,注意的广度会随着时间、经验的增加而有所变化,父母需要加强孩子的知识储备,以便扩大他的注意力范围。
其次是注意的稳定性。
这一点很好理解,就是指一个人的注意力在某个物体上集中的时间长短。通常情况下,注意力稳定与否和注意对象的特点、注意者的个人素质有关。
大脑皮层是产生注意力的重要部位,如果注意对象很单调,并且长时间重复,人的大脑会因此而产生厌倦感,注意力就会变得不稳定;相反,如果注意对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那么大脑就会接受到不同的信息,在同样的时间内就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注意力。这就是学校会设置很多课程、并且会将不同的课程按照难易程度穿插在一起的原因之一。
《小猫钓鱼》的故事大家一定不陌生,小猫的姐姐能够全神贯注地钓鱼,而小猫却无法排除蝴蝶、蜻蜓的干扰,这就与个人的意志有关。意志强的孩子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而意志薄弱的孩子对什么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很难集中精神完成一件事。因此,父母在训练孩子注意力的时候要注意培养他的个人素质,这对他今后的发展有深远意义。
再次是注意的分配性。
所谓分配,就是在某个特定时间内,把注意力支配在不同的事物上。这一品质完全是后天练就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与生活实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上课做笔记,孩子需要将自己的注意力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如老师的讲话、课本、记录等方面,这样他才能将笔记顺利记录下来。
千万不要小瞧注意力的分配性,它需要满足两个条件才能够顺利做到。第一个条件也是分配的前提,是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注意者必须要有某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还是刚才的例子,孩子的生字储备丰富,并且写字速度比较快,能够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老师的讲话上,一边理解、一边记录;如果他识字有限,写字速度又慢,那么不要说分析老师的讲话了,就连单纯的记录都会显得吃力。第二个条件是,活动的内容要有一定的关联性。因为没有必然联系的活动进行起来会非常困难,很容易出现我们所说的“分心”现象。就像老师的讲话、课本、记录等都是与学习联系在一起的,同时将这几方面顾及到,就能够做出较完整的笔记;如果孩子一边听课一边和同桌打闹,虽然他照样可以听到老师讲话、能够翻看课本,但是与学习无关的打闹分散了他有限的注意力,就会降低他的学习效率。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同样的课堂,不同的孩子学习成绩会大相径庭的原因之一。
最后是注意的转移性。
当出现新的任务时,人的注意会主动从当前的活动转移到新的活动上。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注意的转移性。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刚画完一幅画,接下来要听老师讲解一道数学题,这时他需要将注意力从绘画上转移到数学题上,这个过程就是注意力的转移。
有的孩子能够迅速地将注意力从一个活动转移到另一个活动上,而有的孩子却需要一个很缓慢的过程,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我们大体将其划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原有注意力的特点。如果之前正在看动画片,大脑处于放松状态,原有的注意力就会比较轻松,当动画结束后,要求孩子立刻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这个过程就有些困难。所以,要想让孩子的注意力快速集中,父母就要适当调节孩子做事的顺序。
第二,对新任务的理解程度。明天要考试,如果孩子意识到考试的重要性,就会主动将注意力转移到复习上,而放弃看电视;反之,他还会把注意力集中在电视上。此外,我们常听到人们这样评价:“这孩子真聪明,反应迅速!”这也是源于孩子对事物的理解力。
第三,个人习惯。习惯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一个习惯专心的孩子会比习惯分心的孩子更容易将注意力从当前的活动转移到新的活动上。因此,父母在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时要着重培养他的好习惯。
见识一下注意力的“大威力”
陈毅元帅小时候看书入迷,误把墨汁当成酱汁吃掉;数学家陈景润边走路边思考,结果撞在了大树上;牛顿集中精神做实验,错把手表当做鸡蛋煮;雕塑家罗丹专心雕刻,忘记了朋友的存在;法布尔为了了解昆虫的习性,长时间趴在地上观察,引来人群侧目……为什么这些伟大的人物会做出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呢?这就要从注意力说起。
法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过这样一句话:“天才,首先是注意力。”从前面的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成功者有着一个共同点:专注。他们在做一件事情时总是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很多人羡慕天才,殊不知,天才们同样都是凡人,他们之所以能成为人上人,除了小部分的天赋外,最主要的是因为他们的注意力之门始终敞开着。如果天才只依靠自己的天赋,而将注意力之门紧紧关闭,那么就算他的智商再高,最终也会碌碌无为。因此,了解注意力、认识注意力的重要性是提高孩子注意力的关键。
高注意力=高学习效率
【成长纪实】
徐茉和徐莉是双胞胎姐妹,就读于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但是两人的学习成绩却相差很多。徐茉上课的时候总喜欢开小差,一会儿翻翻书包,一会儿削削铅笔,窗外稍有一点动静,就能将她的注意力吸引过去;而徐莉则恰好相反,她的注意力始终跟随老师的讲课,不仅能消化老师当堂教授的知识,还可以发现新的问题。因此,徐莉的成绩始终比徐茉好。
有的家长总是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够聪明,甚至有的家长会怀疑孩子的智商有问题。其实,并不是孩子存在生理上的缺陷,而是他的注意力之门没有打开。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在精神集中的状态下很容易记住某个事物,而精神分散时,即使花费再多的精力也不一定能将它记住。对孩子来说,注意力就是决定学习效率的根本。它可以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专心听讲,并能主动排除外界干扰,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能够保持稳定的学习状态。
高注意力=高生活能力
【成长纪实】
小军是家里的独生子,爸妈平时对他照顾有加,从来不让他在生活上花费多余的心思,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小军上小学。渐渐地,爸妈开始发现小军做什么事情都心不在焉:上学忘记带课本、出门忘记换鞋、新买的学习用具很快就会弄丢、家里没人的时候大门还开着……面对儿子的这种状况,爸妈开始担忧儿子今后的生活。
在独子家庭中,这种现象并不少见,也许你会好奇:“这是孩子缺乏独立自主的锻炼,与注意力有什么关系?”不要忘了,锻炼的过程就是一个集中注意力的过程。生活是每个人每天必须面对的事情,注意力在其中扮演着“组织者”的角色,它将生活中的一切与人的行为、思想联系在一起,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能力,使生活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高注意力=一生的财富
在前文中我们提到过“注意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领’,然而本领的好坏却是由后天训练决定的”。如果父母能够在后天训练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并将它变为一种习惯,那么孩子今后的生活就会发生决定性的改变。
我们的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就是一个具有良好注意力习惯的人。青年时期的毛泽东经常拿着书本到喧闹的菜市场读书,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注意力。正是因为年轻时养成的好习惯,使得他在今后的行军打仗过程中依旧能集中精神学习并指挥作战。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类拔萃、拥有美好的明天,要实现这样的期望,我们就要借助习惯的力量。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吸引孩子注意的事物,如果父母善于发掘他的注意点,并有意识地加强注意力的培养,那么就会在潜移默化中为孩子奠定成功的基础,让他拥有比同龄小孩更高的起点。
面对注意力,男孩、女孩的表现各不相同
【成长纪实一】
李牧是一个三年级的小男孩,爸爸妈妈都是大学教师。从李牧出生以来,爸爸妈妈就希望把他培育成一个温文儒雅、富有学识的孩子,然而事与愿违,李牧从小就表现出比同龄孩子要活跃,无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他一刻都待不住,到处跑来跑去;上了小学后,这种现象并没有好转,老师经常向父母反应,他在课堂上大声说话、乱窜座位、对同学扮鬼脸等,严重影响课堂纪律;就算不干扰其他同学,他也不会闲着,不是翻书包、就是玩橡皮,还在书桌上乱画,学习成绩一塌糊涂。
【成长纪实二】
雨欣是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从小就是一个文静内敛的小姑娘。在家里,她是爸妈眼中的乖孩子,不挑食、不任性;在学校,她是老师眼中的乖学生,守纪律、懂礼貌,然而她的学习成绩总是徘徊在中下游水平。据老师反映,她上课从来不说闲话、不搞小动作,始终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但是每当提问时,她不是一脸茫然,就是答非所问,好像刚从外面回到教室一样,完全不在状态。还经常出现忘记做作业的现象,理由是没有听到老师布置作业。
李牧和雨欣的父母分别带他们去医院检查过,结果表明智力发育正常。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两个孩子状况百出呢?很显然,李牧和雨欣属于性格完全相反的两个孩子,然而他们有一个共同点:注意力不集中——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李牧性格开朗、活泼好动,因为“坐不住”而无法集中注意力;雨欣性格内向、沉稳,因为“反应慢”而导致注意力分散。为什么同样是注意力不集中,男孩、女孩的表现会大相径庭呢?父母在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这就需要我们对男孩、女孩的大脑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为什么男孩总是比女孩好动?
在人脑中有一种可以调控情绪的物质,叫做多巴胺。它能够增加人的冲动、冒险行为,使人处于亢奋状态。研究表明,男孩血液中的多巴胺含量要比女孩多,当血液流经小脑时,多巴胺会刺激小脑调控人的运动。因此,男孩总是比女孩表现得更为爱动,这也是他们在久坐的状态下不如女孩子学习能力高的原因之一。这时,父母就不能一味地要求男孩安静,而应通过相应的运动方式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正如美国哈佛医学院的教授约翰·J·莱特依所说:“体育锻炼本身不能使你更聪明,但它能使你的大脑处于最有利于学习的状态。”
为什么男孩更加不听话?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父母如此抱怨:“养个男孩真是费心呀!在家对父母的话置若罔闻,在学校还经常破坏课堂纪律。为什么他就不能像女孩子一样听话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大脑中的胼胝体以及血流量有关。胼胝体是连接左右脑的纤维,就像一座桥梁沟通着左右脑的信息。女孩的胼胝体体积大于男孩,这使得她在处理左右脑交叉信息方面的能力要高于男孩,此外女孩的大脑处理血流的总量比男孩多15%,这使得她能够在同一时间完成多项任务,并且保证质量相同;而男孩在这方面就不如女孩,他们往往更专注于一件事,而对同时进行的多件事显得心不在焉。由此看来,男孩对家长的话充耳不闻、破坏课堂纪律等问题也就不难理解。因此,父母在训练孩子注意力的时候,无论男孩女孩,最好都从一件事入手,这样更有利于使他集中注意力。
男孩、女孩各适合什么样的学习方式?
有的父母不理解:“为什么男孩的听讲效率不如女孩?而女孩的动手能力又逊色于男孩?”这与大脑中的颞叶、额叶、海马体有着密切关系。女孩的颞叶中比男孩蕴藏着更加强大的神经连接,她的额叶也要比男孩发育早,这使得女孩具有良好的听力与复杂的记忆存储能力,能够消化吸收老师的讲课内容;而男孩对声音则没有那么敏感,而且容易冲动,当老师单纯地、长时间地用语言教授知识时,男孩通常会表现出焦躁不安的情绪。此外,男孩、女孩的海马体在工作时侧重的方面也是不同的。女孩对于文字内容比较容易接受,而男孩更偏爱有顺序、分层次的信息。人们常说“女孩感性、男孩理性”就是源于此。
因此,父母在提高孩子注意力的时候要善于发现男孩、女孩的不同之处,为他们创造适宜的学习方式、学习环境。例如女孩对文字敏感,就为她提供感性的学习方法,如加强听觉训练、思考等,并创造稳定的学习环境;男孩对运动感兴趣,就为他提供理性的学习方法,如手脑并用、辅助运动等,并创造相对活跃的学习环境。若是把好静的孩子放在喧嚣的地方、把好动的孩子封闭在狭窄的空间里,那么他们的学习效率将会大打折扣。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女孩都安静、内敛,所有的男孩都活泼、好动,父母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及时发现他所存在的注意力问题,面对不同的表现采取相应的措施,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
孩子的年龄在增长,注意力也有变化
【成长纪实】
小伟第一天上学,老师就打电话向家长“告状”,说他在课堂“连5分钟都坐不住”,先是大声叫嚷,然后和旁边的同学打闹,在老师往黑板上写字的空挡冲着同学做鬼脸,引得大家哄堂大笑。被老师批评后,安静了几分钟,可随后又开始搞小动作……总之就是无法保持安静,严重干扰了老师的教学。
其实,像小伟一样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并不少见,他们一方面由于进入新环境而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无法集中精神做事,另一方面与其本身的心智发展有着很大关系。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由于心智发育不完善,其注意力的强弱是不一样的,父母在提升孩子注意力前首先要弄清楚他的注意力的特点,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3岁,注意力开始形成
这一时期,孩子开始出现“有意注意”的萌芽,当一个物体或声音反复出现在他的视线、听觉中时,他会对此投入一定的兴趣。不过,这种注意不会持续很长时间,而且极其不稳定。总的来说,这个阶段的孩子注意力还是以“无意注意”为主,父母可以用一些玩具刻意引导孩子的注意力,这样有助于激发他的兴趣。
4~6岁,由探究引发的注意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语言、智力等方面得到一定发展,加之生活内容、范围的不断扩充,孩子开始出现探究心理,渴望了解周围的事物。这时,“有意注意”开始频繁出现,而且比前一阶段稍显稳定。一般来说,4岁的孩子注意力在10分钟左右,5岁的孩子大约在15分钟,6岁的孩子在15~20分钟之间。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精力旺盛、坐不住,也不要轻易怀疑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动症。因为这一时期孩子的注意力正处在过渡时期,波动较大,出现多动现象是在所难免的。父母可以采取运动的方式让孩子发泄多余的精力,以便使他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7~10岁,注意力习惯开始养成
当孩子开始步入小学,心智日渐成熟,开始有意识、有目的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慢慢将注意力养成一种习惯。在这个阶段,每个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也是不同的。
一年级,注意力稳定性差。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刚完成身份的转变,对新环境带有强烈的新鲜感、好奇感,由于小学与幼儿园的生活有着明显不同,很多孩子一时无法适应,如不明白学习的意义、生活无法自理、情绪变化无常。不过,他们的模仿力很强,为了融入集体会模仿其他人的行为。因此,这一时期师长的帮助尤为重要,对孩子的注意力形成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年级,注意力趋于稳定。经过一年的学习、生活后,孩子开始逐渐熟知学校的规章制度,虽然他们的自控能力有限,但是已经能够养成某些方面的习惯,如遵守课堂纪律、完成家庭作业、尊敬师长等,整体注意力趋于平稳。此时,父母的督促还是重要的,对孩子的注意力起巩固作用。
三年级,自我意识出现。这是一个思维过渡时期,孩子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并逐渐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在支配注意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空间。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孩子开始接触更广阔的生活,注意力的范围也随之扩大。父母可以适当为孩子创造接触社会的条件,以便及时发现他的注意点。
11~13岁,注意力调控能力越来越强
这时,孩子开始接触更广阔的生活、学习,对周围事物逐渐形成自己的评价标准,注意力不单单集中于事物的表面,而开始深入事物内部,注意能力进一步增强。
四年级,注意力广度增加。孩子开始由儿童成长为少年,独立自主的意识日益增加,对知识的渴求不仅仅局限在现有的书本上,开始更多地接触社会生活。随着兴趣的增加,孩子的注意力广度开始扩展,这一时期的注意力会出现一定的波动,但是当孩子的兴趣确定后就会稳定下来。此时,父母需要为孩子提供广阔的生活空间,让他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五年级,有选择的集中注意力。这时,孩子的心智处于半成熟状态,一方面他追求独立,想要摆脱幼稚的影子;另一方面他对社会有所畏惧,意念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人际交往方面,孩子喜欢根据个人喜好来进行选择,注意力更具目的性。需要注意的是,父母不要强迫孩子做选择,这样容易破坏他的注意力,对他的身心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六年级,注意力变得有深度。六年级的孩子是学校最“资深”的学生,已经不满足于小学生活,开始向往更高层次的学习。他的独立意识更加强烈,接触的社会生活也更加丰富,随着探究能力的提高,注意力开始向事物内部集中,有意注意变得更加稳定。这一时期,父母在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时要侧重深度,同他探讨一些有内涵的事情,不仅能增加他的阅历,还可以使他的注意力更加专注。
孩子的年纪在增长,注意力的品质也在逐渐提高,如果父母能够根据孩子不同阶段的特点来采取相应的提高方法,那么良好的注意习惯就会成为孩子成功的基石。
注意力降低,因性格不同而有异
【成长纪实一】
乐乐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对什么事情都抱有极大的兴趣,用爸爸妈妈的话说,就是好像一只“小陀螺”,总是转不停。在家里不是翻箱倒柜,就是跑来跑去,无论大小事情总要掺和一脚,常常给爸妈添麻烦;在学校她也无法安静下来,上课时玩手指头、画画、翻书包,有人轻轻咳嗽一下,她也会转着头找一找,要是有人从窗外经过,她就会一直注视着对方,直到再也看不见为止。
【成长纪实二】
翔宇从小就表现得乖巧懂事,当其他同龄的小男孩调皮捣蛋给大人添麻烦时,翔宇总是安安静静地做着自己的事情。爸妈很庆幸自己能生出这么听话的小孩,对翔宇更是疼爱有加。但是,当翔宇上小学后,爸妈开始发现儿子身上的问题:作业字迹潦草、错误百出;上课时虽然安静地坐着,却没有在听课;就算是出去玩,也总是心不在焉,不一会儿就喊累……爸妈带他到医院检查,没有任何问题,但是翔宇的现状让他们很担心。
【成长纪实三】
小帆的爸爸妈妈都是军人,从小对小帆严格要求,这种略带紧张的生活使小帆养成了敏感的性格。他做任何事情前都要先看爸妈的眼色,若是不小心出了差错,爸妈就会批评他“没出息”。小帆从来不敢独自做决定,做事时也总表现出一副紧张不安的样子,因此他常把事情搞砸。
从上述三个案例来看,乐乐、翔宇、小帆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注意力不集中。但是由于性格不同,他们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影响孩子注意力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性格就是关键的因素之一,它是孩子的内在表现,往往体现出孩子最真实的一面。因此,父母在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时候,就要了解他的性格特征,以便掌握他的心理,从根本上提高他的注意力水平。
性格活泼、外向,注意力广而不专
案例中的乐乐就是典型的活泼、外向型性格,这样的孩子通常精力旺盛,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不断变化的事物。一般来说,他们会主动接触周围的事物,拥有较广的注意力范围,但是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注意力稳定性较差。因此,父母在对待这类孩子的时候,不要一味地为他提供过多的物质条件,要以“少而精”为主,以便集中他的注意力,达到“广而专”的目的。
性格沉稳、内向,注意力漂浮、涣散
这样的孩子小时候通常很受长辈欢迎,因为他们安安静静、乖巧懂事,很少给长辈添麻烦。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类孩子会遇到很多问题,就像案例中的翔宇一样,出现体质弱、学习效率低、人际交往不顺利等问题。因此,父母就要让孩子多接触生活,适当培养他的兴趣,这样能够使他的注意力集中于一点,减少飘散状态。
性格敏感、冲动,注意力无法集中
我们常听到有的家长抱怨:孩子没耐心、脾气差,动不动就大吵大闹;总是忧心忡忡,好像一个小大人;做事犹豫不决、取舍不定,等等。这样的孩子内心敏感,遇事爱冲动,无法塌下心来把事情做好,经常出现虎头蛇尾、半途而废的现象。要想使他集中注意力,就要让他放下心理包袱,如经常鼓励他,为他树立自信;多进行亲子互动,消除他内心的不安;培养他的自主意识,增加耐心等。
性格倔强、固执,注意力分配性、转移性差
这样的孩子恐怕是最让父母头痛的类型了,他们通常自控力比较差,却又不愿听取他人的意见,以至于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需要注意的事情上。面对这一类型的孩子,父母就要着重培养孩子的行为能力,如观察、倾听、记录、思考、表达等,调动他的感官功能,并给予适当的鼓励与支持,这样可以加强他的自控能力,有助于注意力的分配与转移。
性格随意,注意力完全由他人支配
我们常说:“小孩子最单纯,喜恶分明。”然而,也有一部分孩子我们很难看清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这样的孩子性格随意,对待任何事情都抱着相同的态度,时间久了就会显得老成、无趣。另外,因为几乎没什么喜好,所以也就无所谓专注。加之小孩子心智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到他人影响,出现人云亦云的现象。因此,父母不要以为孩子性格温和就对他疏于管教,而应该为他展示生活的各个方面,让他发现生活的精彩之处,并有意识地培养他的主动性,使他学会选择、判断,这些都对集中注意力有很大帮助。
当然,孩子的性格并不局限在这些方面,我们只是从大方向为大家解读孩子的特点,若要全面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还需要每一位父母从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发现孩子的不同。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充分了解孩子的性格,我们才能找准方向,为他创造成长的条件。
第二节 注意力缺失,究竟是哪里出了错?
上课走神儿、写作业拖拖拉拉、经常丢三落四、刚说过的话转瞬即忘……为什么我的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很多父母对此百思不得其解。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存在很多干扰注意力的因素,下面,我们就为大家逐个解读其中的缘由。
都是生理健康“惹的祸”
孩子注意力总是不集中,很多父母会把原因归咎于孩子自控力差。但是,你在发牢骚或者生气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是不是孩子的生理健康出了问题?
“感觉统合失调”及其表现
“感觉统合失调症”是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之一。正常情况下,人的大脑皮层会对接收到的信息作出分类、汇总,然后将其存储下来;而有些儿童因为大脑发育不完善,大脑皮层各个区域的细胞活跃程度不同,造成大脑的统合功能紊乱,最终导致“感觉统合失调”。
患有“感觉统合失调症”的孩子本身智力没有问题,但是由于受到疾病的影响,他以后的学习、生活会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最终影响正常发育。常见的“感觉统合失调”主要有视觉统合失调、听觉统合失调、触觉统合失调、平衡统合失调以及本体统合失调等,那么它们都有哪些具体表现呢?
患有视觉统合失调的孩子通常表现为:读书时跳行、找不到正确页码、写作业抄错题目、经常找不到东西等。久而久之,学习会跟不上进度,生活也变得一团混乱。
患有听觉统合失调的孩子通常表现为:记不住老师口头布置的作业、对他人的讲话置若罔闻、交谈时东张西望等。由于无法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这样的孩子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患有触觉统合失调的孩子通常表现为:胆小、坐不住、害怕理发、打针等触觉行为、脾气暴躁等。这样的孩子心理处在混乱状态,经常表现得坐立不安,所以常被误认为是“多动症”。
患有平衡统合失调的孩子通常表现为:不自觉地将鞋穿反、辨不清方向、走路容易摔跤等。由于做事缺乏协调能力,孩子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影响他的学习、认知热情。
患有本体统合失调的孩子通常表现为:跳绳、跑步时动作不协调、唱歌跑调、说话口吃等。长此以往会妨碍孩子全面发展,并影响他的身体素质。
导致“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要解决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原因。那么,造成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是先天因素,这与母亲怀孕时的状态以及生产方式有关。有的母亲在怀孕时精神压力大、不注意生活习惯,尤其是职业女性,常常被忙碌、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包围,加之不正确的姿势、抽烟、喝酒、喝咖啡等不良习惯,很容易影响宝宝的健康,从而导致宝宝大脑发育不良,造成感觉统合失调。
为了保证胎儿顺利生产,现在很多父母、医生喜欢采用剖腹产,但是这种生产方式使孩子丧失了最初的触觉学习——正常产道的挤压,从而增加了感觉统合失调症的患病风险。
其次是后天因素,包括孩子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多方面原因。0~3岁是培养孩子统合能力的关键时期,但是很多父母忽略了这一点。例如很多年轻父母习惯将出生不久的孩子交给保姆或者老人来带,自己则致力于工作;用奶粉代替母乳、经常给孩子吃零食;生活环境封闭、缺乏足够的运动等。这些方面都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导致感觉统合失调。
有调查显示,城市里的孩子更容易患感觉统合失调症,发病率可达42.7%,原因就是他的生活方式不正确。就拿最简单的“爬”来说,城市中大约有一半或以上的孩子跳过了这个成长阶段,直接开始行走。然而爬不仅可以扩大孩子的视野和活动范围,有助于他接收周围事物的信息,还可以锻炼四肢的协调能力,促进大脑发育。如此重要的训练却被父母轻易忽略,对孩子来说是多么大的损失!
“注意力缺失过动症”及其表现、原因
影响孩子注意力的另一种常见的病症就是“注意力缺失过动症”(ADHD),即人们常说的“多动症”。与“感觉统合失调症”一样,患有“多动症”的孩子智力没有问题,但是存在行为、情绪、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缺陷。例如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精力旺盛、行为冲动、脾气暴躁、任性等。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多动现象?这一方面源于遗传,另一方面与脑组织器质性损害有关,此外还与后天的生活习惯密不可分。
科学研究表明,大约有40%的多动症患儿,其父母、亲戚等亲属在童年时期也曾患过同类疾病。如果母亲在怀孕期间患有贫血、高血压、肾炎等疾病,或者分娩时出现早产、窒息、钳产等异常现象,都会影响孩子的中枢神经,致使多动症出现。
除去先天因素,后天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子,父母把所有的爱与期望都施加在唯一的孩子身上,过分保护的生活方式、巨大的学习压力以及不良的饮食习惯等都是造成多动症的原因。
无论是“感觉统合失调症”还是“多动症”,当孩子出现此类生理疾病时,父母绝对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抱着“长大就会好”的心态得过且过,因为这类因病而起的问题通常很难自愈,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危害孩子的身心成长,导致更严重的问题出现。所以,一旦发现孩子存在生理疾病,父母应及时带孩子采取药物或心理治疗,同时转变错误的生活、教育方式,为孩子创造健康的成长空间。
家庭教育总是有争议
【成长纪实】
雪路的妈妈是一名外企高管,精明能干,属于典型的女强人。她希望能把女儿培养成一个严谨、有气质的人,因此在学习、生活方面对女儿要求严格。雪路的爸爸是大学老师,一向秉承自由成长的理念,每当看到妻子对女儿施加压力时,他就会忍不住抱怨妻子太苛责。往往是妈妈让雪路必须在晚饭前将画画完,而爸爸则告诉她不必着急,吃完晚饭再继续。夫妻俩经常因为教育方式而争吵,面对父母的争执,雪路由不知所措变为百无聊赖,渐渐对学习丧失了兴趣,由于课堂上无法集中精神听课,导致成绩一落千丈。
在当今的少子社会,孩子逐渐成为家里的核心人物,为了使孩子出类拔萃,父母可以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采取各式各样的教育方法。案例中,妈妈对雪路严格要求,爸爸让雪路自由发挥,这两种方法本身都没有错,然而父母却把它们对立起来,并形成尖锐的矛盾,严重影响到孩子的成长。这不得不说是父母教育方法的失误。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存在争议的教育方式,这些方法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绊脚石,父母若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就要想办法搬除这些障碍物。
各抒己见,忽视孩子的感受
正如案例所示,当家庭成员的教育理念出现分歧,受影响最大的人就是孩子。这种教育方式常给孩子造成没有定性的感觉,让他陷入无所适从的境地。久而久之,就会分散他的注意力,于学习、生活都没有好处。此外,家庭成员如果态度不一,还会给孩子造成家庭不和的印象,使他丧失安全感,对身心成长不利。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保持同样的态度,如果有分歧,要在私下解决,切忌当着孩子的面争执。
宠溺无度,对孩子有求必应
这种现象在大家庭中经常出现:家里只有一个孩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把所有的爱都放他身上,要什么给什么,不让他吃任何苦头。这种宠溺无度的教育方式,很容易让孩子养成任性、骄纵的性格,使他缺乏耐心、纪律感,无法静下心来做事。所以,父母应该给孩子制定一定的行为规范,从小培养他的耐力与责任感,这样有助于集中精神。
家庭生活节奏过快,使孩子无暇顾及周围的事
由于工作和生活中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很多父母养成高效率的处事习惯,因而不自觉地要求孩子也跟着提速。这使得原本步调很慢的孩子变得紧张,为了达到父母的要求,他必须像陀螺似地飞速旋转,以至于无暇专心地完成一件事。父母若想使孩子集中精神,就要给他充裕的时间,不能一味追求速度而忽略了质量。
家庭作息一片混乱,孩子情绪不安
孩子冲动、脾气暴躁、没耐心,很大程度上与家庭生活作息有关。一般而言,有序的家庭作息会使孩子产生安全感,让孩子更加专注于眼前的事情。而混乱无序的家庭作息容易给孩子带来焦虑感,使他陷入不安的情绪中,难以集中精神做事。因此,父母要为孩子营造有序的生活环境,此外还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行为有序的榜样。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不同方面的教育,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就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采取何种教育方式可以说决定着孩子一生的成长。因此,消除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争议,为孩子清除成长道路上的障碍,将有助于打开他的注意力之门。
外界环境的吸引力太强
【成长纪实】
小江今年上三年级,是个头脑聪明的小男孩,总能想出许多新奇的点子,即使是无聊的游戏也会变得分外有趣,因此很受小朋友们欢迎。他是家里的独生子,爸妈对他疼爱有加,同时希望他能够成为全面发展的孩子,所以从来不限制他的爱好,儿子喜欢什么就给他买什么,家里的玩具、课外书等一大堆,随意放在房间的各个角落。但是,爸妈发现小江虽然对很多事情感兴趣,却对每一件事都不了解,经常是作业没写完就开始玩游戏或者做别的事,外界一有什么风吹草动,他就会被吸引过去,精力总是无法集中。看着儿子的成绩总是在下游徘徊,爸妈很是苦恼。
很显然,小江无法集中注意力与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在“孩子的年龄在增长,注意力也有变化”一节中我们提到,三年级的孩子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注意力范围在不断扩大,父母为孩子创造接触社会的条件能够培养他的兴趣,激发他的注意力。爸妈采取“放手”的教育方式培养小江,目的就是为了使他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然而他们忽略了一点,就是如何在培养孩子兴趣的同时抓住他的注意点。
由于年龄限制,孩子的心智发展不够成熟,自控力比较差,对于外界事物的抗干扰能力有限。一只飞舞的蝴蝶、一件有趣的玩具、一本精美的画册、一阵巨大的响声……都会将他的注意力分散。小江就是生活在这样一种繁杂的环境中,因为无法抵抗外界事物的诱惑,所以无法集中注意力。
那么,容易分散孩子注意力的外界因素都有哪些呢?父母在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明显的外界刺激
一束普通的光线照进漆黑的屋中,孩子的注意力会立刻被吸引;如果是在明亮的房间中,这样的光线就无法凸显出来,孩子的注意力自然不会被吸引。像这样,当一种刺激比其他刺激大时,就会成为注意力的焦点。有时候,这种明显的刺激并不是强度最大的,例如轻微的脚步声在安静的场合很明显,而清脆的高跟鞋声在喧闹的环境却无法凸现出来,因此这种突出的外界刺激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父母若想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就要将外界那些相对强烈的刺激清除,让需要被注意的事物成为明显的刺激。
突发的刺激
例如,突然响起的鞭炮声、突然出现的强光、突然闯入的陌生人等,这些突然发生的、出乎意料的事情就属于突发的刺激。这样的刺激打破了原本平静的环境,引发了人的好奇心,因而分散了原有的注意力。因此,父母要为孩子提供氛围和谐的环境,避免突发事件的出现,这样有助于他集中注意力。
处在变化中的刺激
不断变化的事物总是很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如闪烁的霓虹灯、节奏感强的摇滚乐、情节多变的剧情等。这是因为变化的事物容易刺激人的感官神经,从而引起无意注意。影响孩子注意力的变化因素很多,如混乱的家庭环境、吵闹的课堂氛围等,要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就要为他创造井然有序的生活、学习环境,使他的注意力保持稳定。
外界环境纷繁复杂,常常引发孩子的无意注意,而这种漫无目的的注意是分散孩子精力的重要因素的之一。因此,排除外界环境的干扰,降低无意注意的概率,着重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就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辅助配合。
孩子的心“生病”了
【成长纪实】
小桃今年上六年级,马上就要升入初中了,妈妈盼女成凤,希望她能考入重点中学,因此对她的学习抓得很紧。妈妈给小桃报了很多学习班,什么奥数、英语、作文、美术……层出不穷,除了吃饭、睡觉,小桃其他时间都被学习充斥着。尽管如此,妈妈还是不放心,常常在小桃学习时偷偷监视,以防她开小差。一旦小桃学习中出现差错,妈妈就会批评她:“脑子干什么用的?这种低级错误都犯!”这让小桃倍感挫折,越来越没有自信。渐渐地,小桃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甚至开始厌学,上课经常走神儿,成绩由中上等滑落到下等,性格也越发沉闷了。
小桃的情况属于典型的心理压力过大。据统计,生活中有90%以上的父母希望孩子考大学,其中又有一半的父母希望孩子考上名牌大学。虽然有压力才有动力,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他的承受能力都是有限的。当父母的期望变成大山压在孩子身上时,他的身心会受到双重打击,从而产生注意力分散、学习下降等现象,甚至产生悲观、厌学等心理疾病。
孩子的心一旦陷入“生病”状态,就会给他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如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情绪不安、丢三落四、破坏人际关系等。那么,引发孩子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父母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孩子保持“健康”?
父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
正如案例中所示,父母对孩子施加的压力如果超过了他的承受范围,很容易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这一方面是因为父母强行替孩子作决定,损害了他的自尊心;另一方面是孩子没有达到父母的要求,会产生内疚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心理障碍。因此,父母应该正视孩子的学习,为他提出适当的学习要求,而不是一味地攀高,强迫孩子做他不喜欢、不适合的事情。
家庭关系不和
父母是孩子至亲的人,家庭是孩子的避风港,如果家庭关系破裂,如父母离异,很容易使孩子丧失安全感,从而导致性格孤僻、偏激,产生诸多心理疾病。所以,保持和睦的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父母的感情出现危机,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而是要采取理智的方法,对孩子解释清楚,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常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你怎么总是这么笨?”“看别人家的孩子多棒,再看看你自己!”“胆小鬼,没出息!”……你是不是经常这样“评价”自己的孩子?也许有的父母会说:“我这是激将法!”可是,激将法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如果天天将这些话挂在嘴边,不分场合地对受挫的孩子进行“刺激”,那么不要说孩子了,即使是心理素质好的大人恐怕也承受不住吧!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注意方式。如果你播下的是爱的种子,那么收获的就会是富有爱心的孩子;如果你总是用负面情绪来浇灌他,那么就会为他埋下消极的隐患。
忽视孩子的感受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世界上也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不同性格的孩子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也会有不同的态度,有时候他会产生困惑,无法理解人情世故,这就需要父母的开导。例如孩子和朋友发生矛盾,向父母诉苦,如果父母对他说:“有什么大不了的!”忽视他的感受,那么孩子很容易将错就错下去,心里会留下人际阴影,这对他今后的交往非常不利。因此,当孩子需要父母帮助时,父母要及时施与援手,为孩子清除心理障碍。
身体生病,可以吃药、打针,采取药物治疗;而心理生病,则需要特殊的“心理疗法”。如果治疗不及时,就会给身心带来双重负担。因此,为孩子排除心理障碍,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培养注意力的前提。
第三节 如果没有注意力,结果会变成什么样子?
注意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赋,它是心灵唯一的门户。打开这扇门,孩子将迈入智慧的殿堂,门开得越大,孩子拥有的智慧越多。如果这扇门关闭了,智慧之光照不进心灵,你能想象孩子会是什么样子吗?
唉,孩子的智力发育总是这么迟缓
【成长纪实】
榛子是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尤其是在语言表达方面,第一天学过的生字,第二天就忘记了,而且常常写错字。榛子喜欢看书,爸妈就给她买了很多课外书,按理说她的知识储备还算丰富,但是在写作文时还是会出现语句不通顺、内容空洞等问题,有时候甚至用图画来代替文字,让父母和老师啼笑皆非。为了让榛子跟上学习进度,父母给她请了家教,尽管如此,榛子每天还是只能勉强做完作业;爸妈又送她学跳舞,希望能够让她变得更灵活、注意力更集中,但是收效不佳。为此,爸妈感到很苦恼,甚至开始怀疑女儿的智力是不是有问题。
榛子真的是智力有问题吗?她喜欢阅读、能够用画画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的孩子怎么会存在智力问题?仔细分析一下案例我们就会发现,其实真正影响榛子学习的是注意力。由于无法集中注意力,导致榛子语言表达能力下降,跟不上学习进度,进而使她的智力发育出现滞后的现象。
那么,注意力不集中会对孩子的智力发育造成哪些方面的危害呢?
学习花费的时间太长,跟不上正常进度
父母肯定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下,做作业拖拖拉拉,学习起来很吃力。有调查显示,同一个班级里,注意力差的孩子要比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孩子多花费一倍的时间来完成作业,比注意力一般的孩子多花费40%~60%的时间。孩子的自制力较差,容易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长此以往,他就会陷入凡事拖后的恶性循环中,导致跟不上正常的学习进度。
思维能力下降,学习由主动变为被动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通常会花费很长时间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当学习难度提升而学习速度依旧缓慢时,孩子就会感觉吃力,无法顺利完成学习。这样一来,孩子接收到的知识量减少,思维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进而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原本主动的学习也就成为一种负担,让孩子被动接受。久而久之,孩子很容易出现厌学情绪,对今后的成长非常不利。
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分心可以说是孩子学习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父母若想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没有良好的注意力,即使请再好的家教、花再多的时间陪孩子学习也是无济于事。此外,一味埋怨孩子学习差或者怀疑他的智力有问题,将会使事情越来越糟糕。
怎么办,孩子的朋友寥寥无几
【成长纪实】
“我喜欢待在家里,这样才有安全感。学校的老师、同学很难相处,我讨厌上学。”小海不止一次这样告诉父母。起初,爸爸妈妈以为是学校的教育有问题,和老师沟通过很多次,后来他们发现主要原因在儿子身上。小海和同学们做游戏时总是没有耐心,经常违反规则,还动不动就发脾气,时间久了大家都不愿和他一起玩,即使是学习上的合作也不愉快。老师找小海谈话,他也常常一副心不在焉、似听非听的状态。爸爸妈妈对小海的现状很担忧,但是又无可奈何。
没耐心、脾气暴躁、心不在焉,小海身上的这些现象无一不说明一个问题:注意力缺失。很多时候,父母容易看到注意力对孩子学习的影响,而忽略了孩子的性格问题。注意力是贯穿孩子学习、性格、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心理活动,一旦注意力涣散,很容易引发一系列人际问题。
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
缺乏注意力的孩子通常没有耐心、脾气暴躁,对顺序、规则等需要等待的事情常常表现得不耐烦,很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矛盾。这使得孩子难以与他人建立朋友关系,甚至会使自己被孤立,进而形成孤僻、偏激的个性,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案例中的小海就是这样,由于注意力不集中而使得自己难以同老师、同学相处,致使厌学情绪的产生。
给他人造成没有礼貌的印象
“你有没有在听啊?”这是张女士经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每当她和儿子交谈时,儿子总是左耳进右耳出,记不住谈话内容。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在与他人谈话时常常表现出心不在焉的状态,不是打断他人的谈话,就是一问三不知,或者答非所问,给他人造成没有礼貌的印象。久而久之就会丧失他人的信任,致使人缘越来越差。
难以适应集体生活
注意力差的孩子通常自控力较差,容易被外界的刺激吸引,在集体生活中经常出现违反纪律、抗拒指令等现象,给他人造成困扰。例如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破坏课堂纪律,打断老师的讲课、使其他同学无法认真听讲。因此,注意力差的孩子难以适应集体生活,甚至对一些社会规范也存在反抗情绪。
我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可以说任何人都无法离开社会独自生活。对孩子来说,交际就是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如果注意力缺失,桥梁就会坍塌,孩子与外界的联系就会中断,这对他今后的生活、学习来说是巨大的障碍。
危险,孩子的性格成长脱离正常轨道
【成长纪实】
小诚的爸妈忙着公司的生意,很少管理他的日常生活,8岁的小诚每天除了上学就是和保姆在一起,节假日也不例外。为了让孩子的物质生活过得充实,爸妈经常给他留下很多钱,并交代保姆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为了帮小诚打发无聊时间,保姆经常给小诚买一堆玩具,而小诚通常玩上两三次就对玩具失去了兴趣。由于缺少父母的管教,小诚做什么事都是三分钟热度,在学校也经常闯祸,扰乱课堂秩序、和小朋友打架、旷课……老师向家长反映情况,小诚就会被爸妈批评一通。时间长了,小诚逐渐对上学产生了厌烦情绪,除了保姆他不愿意和其他人沟通,对爸妈也愈发的冷淡。
很显然,爸妈对小诚疏于管教,导致他出现做事没耐心、违反纪律、打架、旷课等一系列问题,加之爸妈的批评,小诚的性格开始变得孤僻。照这样发展下去,小诚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注意力看似与性格没什么必然联系,但仔细剖析一下就会发现它对性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注意力不集中导致自信心不足
当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时,做事情很容易出现错误频发的局面,他人的不良评价、自责等负面情绪很容易使孩子受挫,从而导致自信心不足。这对他今后的学习、生活弊大于利,最终导致自卑性格的形成。
注意力缺乏致使性格极端
现在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是独子,如果家人对孩子宠溺过度、有求必应,孩子就会变得任性随意,对需要等待、遵守规则的事情无法忍受,难以集中注意力。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他就会大吵大闹,将事情搞得一团糟。这样的孩子在与他人相处时很容易产生冲突,给他人带来困扰。
如若家人对孩子过分呵护,如舍不得孩子受挫,将大小事情全权包办;害怕孩子受伤,总是让孩子待在家里;凡事替孩子做主。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形成对父母的依赖,一旦父母不在身边,就会情绪不安、无法集中注意力,长此以往会变得胆小怕事、内向孤僻,在人际交往中处于劣势地位。
因注意力涣散而性格消沉
兴趣是集中注意力的因素之一,很多人知道培养兴趣有助于提升孩子的注意力,但人们往往忽略了注意力对兴趣的反作用——如果孩子的注意力涣散,即使是感兴趣的事物同样会变得索然无味。例如,孩子喜欢画画,但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注意力只能集中一小会儿,不久之后,孩子时画画的兴趣就会降低,仅有的一点注意力也会消散。假如孩子总是处在注意力涣散的状态中,那么他会逐渐丧失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对任何事都提不起精神,久而久之就会变得消沉,对学习、生活敷衍了事。
注意力对性格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乍看之下不容易发现其中的联系,但是时间久了种种弊端就会显现出来。如果我们等到问题出现了才想办法纠正,事情就会变得很棘手;如果我们能够时刻关注孩子的注意力,及时发现并解决注意力不足的问题,做到防微杜渐、未雨绸缪,那么孩子的性格在成长过程中就会少走很多弯路,避免不良性格对人生的负面影响。
好烦,家庭氛围变得一团糟
【成长纪实】
“每天喊儿子起床、吃饭、哄他睡觉就是我的噩梦!”孙女士苦闷地抱怨道,“都说‘家有一小,如有一宝’,为什么我们家的小孩这么折磨人?和他周旋就像打仗似的。”孙女士的儿子龙龙上小学一年级,每天早晨都要爸妈轮番上阵叫他起床,吃饭时也要边玩边吃,晚上该睡觉了,还会突然从床上爬起来玩玩具或者看电视,休息在家更糟糕,房间地板上到处都是他的玩具,妈妈让他自己收拾,他往往收拾没两分钟就跑去干其他的事情,最后还要妈妈亲自动手。“我几乎每天都要冲儿子发火,可是怎么说都不管用。真希望在他身上装一个开关,控制他的行为。”孙女士不无感慨地说。
日常生活中,像龙龙一样的孩子并不少见,他们通常对很多事情感兴趣,却又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件事情上。由于欠缺一定的自制力,孩子总是错误百出,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抱怨、生气等行为就成了“家常便饭”,和谐的家庭氛围荡然无存。那么,注意力不集中对孩子的生活都有哪些负面影响呢?
自理能力差,家庭环境乱
“妈妈,帮我系鞋带”“爸爸,帮我削铅笔”“妈妈,帮我洗头”……当孩子一口一个“爸、妈”大喊时,你会不会心生厌倦?辛苦工作了一天回到家,孩子还总是因为小事麻烦父母,这种状况很容易引发家庭“战争”。在少子化的现代社会中,很多孩子从小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这种生活模式导致他们难以将注意力投放在自我打理上,因而出现不会穿衣、不会整理房间、吃饭掉满地等现象,还会把整洁的家庭环境搞得脏乱不堪。这对孩子将来的生活是一种无形的障碍。
丢三落四,给父母造成困扰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正要去上班,孩子从学校打来电话说忘了带重要的课本,让你赶快送去,没办法,你只好心急火燎地赶到学校,然后又急匆匆地去上班,结果因为迟到被上司批评。除了忘记带东西外,孩子还经常将带出去的东西搞丢,或者找不到自己需要的物品。为什么孩子总是丢三落四?这要归咎于他的精神不够集中。如果孩子经常出现这些行为,很容易给父母造成困扰,破坏和谐的家庭氛围。
生活懒散,作息没规律
早上不起床、晚上不睡觉、家务活要么不做、要么只做一半……你的孩子是否存在这样的问题?注意力不集中使孩子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行为变得懒散、生活作息没规律,久而久之就会养成散漫的个性。当父母对孩子的行为表示不满时,孩子常常一副事不关己、心不在焉的态度,在这种状态下,家庭冲突时有发生。
孩子注意力缺失不只是个人问题,还会给家庭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这就需要父母理智地对待孩子的行为,如果只是一味埋怨、生气,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将问题扩大化,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使家庭陷入混乱的漩涡。
第四节 附:注意力鉴定方法
注意力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父母若要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就要对孩子目前的注意力水平有所了解。在此,我们为大家提供两种简易的测评方法,让您能够对孩子的现状有整体上的把握。
(一)需要父母来做的测评
看看孩子是否符合下列题目,如果符合,在()中打“√”;如果不符合,在()中打“×”。
(1)做作业拖拖拉拉、错误百出。()
(2)一项作业没做完就想做另一项,恨不得一下子将所有科目结束。()
(3)很难长时间专注于某件事,事情常常做一半就放弃。()
(4)和他人交谈时总是心不在焉、似听非听。()
(5)常常忧心忡忡,有时晚上睡觉不踏实。()
(6)不喜欢做计划,并且很难适应规则多的活动。()
(7)一遇到需要思考的问题就逃避。()
(8)经常弄丢笔、橡皮、本子等日常需要的物品。()
(9)学习时对周围的事情很在意,稍有动静就会被吸引。()
(10)经常丢三落四,例如上学忘记带课本、出门忘记换鞋。()
(11)坐不住,总是东张西望,尤其是读书的时候,很难坚持30分钟以上。()
(12)等待的时候情绪躁动。()
(13)做事时经常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14)回答问题答非所问。()
(15)父母交待的事情不能顺利完成。()
(16)爱插嘴,打断别人的谈话。()
(17)排队时总是表现得很不耐烦。()
(18)总是表现得很忙碌,却什么事情也做不好。
(19)刚学过的生字,不一会儿就忘记。()
(20)吃饭时静不下心来,总要做点什么,如看电视、看漫画书等。()
【测评结果】
答案是“√”得1分,答案是“×”得0分。
5分以下,说明孩子的注意力品质很好,应继续保持。
6~10分,说明孩子的注意力品质一般,某些地方存在缺失,需要进一步提升。
11~15分,说明孩子的注意力品质较差,父母要认真对待,并采取必要的方法训练。
16分以上,说明孩子的注意力品质很差,严重影响到日常的学习、生活,父母必须高度重视,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及时纠正孩子的行为,培养和提升他的注意力。
(二)需要孩子来做的测评
根据自身的真实情况选择合适的答案,在()中填上A、B或C,然后计算分数。答案唯一。
(1)你喜欢在写作业的时候看电视或者听歌吗?()
A.是的。这样可以让我心情愉快地完成作业。
B.偶尔。比如写作业时间太长,我会放松一下。
C.不是。那样会分散我的注意力,无法顺利完成作业。
(2)作业科目很多的时候,你会每科都写一点吗?()
A.是的。我没办法长时间写一科作业,太枯燥了。
B.偶尔。如果作业太难或太多,我会先写简单或者少的。
C.不会。因为我会忘记把没写完的作业补全。
(3)做作业的时候,你能同时关注周围的事情吗?()
A.是的。我对周围的事情了如指掌。
B.偶尔。如果我没有思考问题,会关注一下周围有什么事情发生。
C.不会。我不擅长一心二用。
(4)你喜欢看带图的书(比如漫画)胜过纯文字的书?()
A.是的。我几乎不看纯文字的书。
B.不一定。如果是我感兴趣的书,即使全部都是文字我也会看。
C.不是。图画看起来很乱,我更喜欢文字。
(5)你通常会花多长时间来看书?()
A.我不喜欢看书,一直坐着很烦。
B.最多一个小时,时间再长就会受不了。
C.我喜欢看书,每次都能看两个小时以上。
(6)上课时,你会觉得时间很长、很难熬吗?()
A.是的。有时候还会忍不住打哈欠。
B.不一定。如果是我喜欢的课,就不会觉得时间长。
C.不会。我觉得学校的课时还算可以。
(7)写作业时,你经常写错字或者算错数吗?()
A.是的。我很粗心,经常犯错。
B.偶尔。着急的时候会出现这种状况。
C.几乎没有。我做任何事都很认真。
(8)你做事时会犹豫很久吗?()
A.是的。我总会担心自己做不好。
B.不一定。如果事情有点难,我会犹豫一下。
C.不会。我不喜欢拖拖拉拉。
(9)上课时,操场上有比赛会让你分心吗?()
A.是的。我经常被吸引过去。
B.我会偶尔看上几眼。
C.不会。我会认真听课。
(10)你喜欢等人吗?()
A.不喜欢。每次等人我都觉得很心烦。
B.如果时间不是很长,我可以忍受。
C.无所谓。我会找点其他事干。
(11)你经常丢三落四吗?()
A.是的。我总是记不住。
B.偶尔。如果出门急就会忘记。
C.几乎不。我会把事情记在心上。
(12)你喜欢做计划吗?()
A.不喜欢。我从来不做计划。
B.偶尔。必要的时候会做。
C.经常做。详细的计划会让我做事有条理。
(13)你和他人聊天时经常跑题吗?
A.是的。我常不知不觉谈其他事。
B.偶尔。有时候会突然联想到其他事。
C.不会。我们的谈话内容始终如一。
(14)你经常找不到自己安放的东西吗?
A.是的。我总是记不住将它们放在哪里了。
B.我有时候会随手乱放。
C.不会。我的东西都有固定地方。
(15)爸爸让你拿报纸,你常常拿成其他东西?()
A.是的。我总是拿错。
B.偶尔。当我正在看漫画书时会拿错。
C.几乎不会。我做事很准确。
【测评结果】
A=1分,B=2分,C=3分。
15分以下,说明你的注意力很差。经常会在学习、生活中犯错,需要在父母的帮助下加强训练,培养自己的注意力。
16~25分,说明你的注意力较差。面对外界的干扰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如果能够借助父母的帮助做一些训练,情况就会好转。
26~35分,说明你的注意力一般。日常的学习、生活没有太大问题,但是某些方面仍有欠缺,如果注意力再集中一些,学习就会更上一层楼。36~45分,说明你的注意力很好!能够主动调节自己的注意力,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能够认真对待。请继续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