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近代通史·第六卷:民国的初建(1912-1923)
- 汪朝光
- 1379字
- 2020-06-24 23:01:15
作者的话
《中国近代通史》第六卷叙述了自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到1923年曹锟贿选告成、军阀争夺混战期间的中国历史。
本卷叙述的内容丰富而复杂。北洋时期的中国历史由于军阀争夺与混战,本就处在无序状态中,牵涉的方面、派系、人物众多,梳理、研究、分析其间的种种矛盾关系甚为不易,而关于北洋时期历史的研究成果还不够充分,也增加了研究的难度。该卷在充分吸收现有研究成果优长的基础上,着重探索与创新,表现出多方面的特点:
一、广泛利用各种历史资料。研究历史的基础是掌握充分的史料,关于北洋时期中国历史的资料已有较多的整理和刊布,该卷主要利用了已经出版的各种档案文献、报纸期刊、历史文献汇编等资料,尤其是近些年来整理出版的档案文献资料,如《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中华民国史史料长编》《中华民国史史料外编》《北洋军阀史料》等。该卷还注重发掘以往较少研究者注意的史料,如梁士诒、叶恭绰、张耀曾、陈干、白坚武等人的史料。该卷也注重综合参照运用海峡两岸就相同人物或主题出版的史料,如运用大陆出版的《孙中山全集》《孙中山年谱》和台湾出版的《国父全集》《国父年谱》等。由此使对相关历史问题的研究建立在可靠的史实基础上。
二、注意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在继承的基础之上力求创新。任何学术研究均非一蹴而就的短时之功,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者个人的创新。该卷广泛参考了已有的各种研究成果,尤其是关于北洋时期研究的综合性论著,并在此基础上力求创新,对若干问题作出作者的判断和分析,如对革命派、改良派、北洋派三方矛盾关系的分析,对南北对峙问题的看法,对北洋派系内部斗争及其对民国政治的影响,对民国前十年经济发展的分析,以及一些具体问题的评价,等等,都反映了作者的认识和创新。本卷尤其突出地表现了以五四运动为关节点,近代中国由不断丧失国家独立与主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向下“沉沦”趋向而向实现完全的国家独立、民族自由、人民民主、民生富强的向上“上升”趋向的转折,从而突出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主线与主题,体现并反映了该书主编对全书提出的写作要求和主题。
三、讲求全面,突出重点。北洋时期的中国历史头绪众多,牵涉到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及各方关系,以该卷有限的篇幅,实难事无巨细、一一叙述。该卷写作讲求全面,内容尽量包括所研究时段中国发生的大事和要事,同时,尽可能突出重点,着重研究民国成立后中国内外情势的变化,革命派、改良派、北洋派三方关系的纠葛与演进,军阀政治与军阀派系战争等,并在突出重点的观照下,将相关的经济、外交、社会等问题纽结其中,使全卷内容翔实、层次清晰、逻辑分明,较好地反映了这段时期中国历史的全貌并把握住其中的关键性环节。
四、注重叙事,讲究文字。历史的重要功能在于叙事,只有建立对历史史实全面而准确的叙述,才能在此基础上对历史进行正确而适宜的解读。该卷充分反映出其注重叙事的特点,全卷对所写时段的历史事件及其发展进程和相关关系、对历史人物在其中的活动及其背景与由来,都注重翔实的叙述,并以流畅的文字,娓娓道来,使读者得到愉悦的阅读感受。
当然,该卷著作亦非十全十美,在对历史资料的掌握、历史史实的叙述、历史本质的分析等方面,也还有值得改进之处,如有些历史资料尚未充分运用,有些历史史实尚未充分叙述,对于历史问题的分析还有深入之余地。所有这些,都有待于今后修订时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