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没有胸膛的人(3)
- 人之废除
- (英)C.S.路易斯
- 4736字
- 2019-10-30 20:39:36
一直以来,如同我们正在经历的悲喜剧一样,我们不停奋力呼吁的那些品质,恰恰正在被我们消除。翻开一本期刊,你几乎不可能跳过这样的论述:我们的文明需要的是更多的驱动力和活力,或是更多的自我牺牲以及更多的创造力。在一种骇人听闻的天真中,我们摘除了器官,却同时要求其功能。我们制造了“没有胸膛的人”,还期待他们拥有德性和进取心。我们嘲笑着荣誉感,却因叛国者出现在我们中间而大惊失色。我们把牲畜阉割了,却还指望它们多产。
注释
[1]圣诞颂歌,是纪念圣诞节的传统颂歌(歌曲或赞美诗),其歌词以圣诞为主题。此句是指《新约·马太福音》中希律王为了杀害圣婴耶稣下令屠杀全城两岁以内的婴孩。——译注
[2]盖尔斯(Gaius)、提图斯(Titius),为古典拉丁语中典型的虚构名。意大利白话文中,“一个提图斯”的意思是一个男人、一个家伙。——译注
[3]此书是指《语言的控制:阅读与写作的批评方法》(The Control of Language: A critical approach to reading and writing):亚历克斯·金,马丁·科特著,1939年出版。——译注
[4]柯勒律治(S.T.Coleridge, 1772-1834),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哲学家。——译注
[5]“绿皮书”,pp.19, 20.
[6]源自拉丁语pons asinorum,意为对初学者能力的严格考验。在欧洲中世纪,勾股定理被戏称为“驴桥”,因为那时数学水平较低,很多学习欧几里得《原本》的人到这里被卡住,难于理解和接受。所以勾股定理被谑称为“驴桥”,意谓笨蛋的难关。——译注
[7]“绿皮书”,p.53.
[8]德雷克(Sir Francis Drake, 1540-1596),英国航海探险家、政治家。——译注
[9]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 1709-1784),英国作家、诗人、文学评论家和词典编纂家。这段文字广为流传的部分原因是英国传记作家詹姆斯·博斯韦尔在为塞缪尔作传时,曾选择此段文字来说明约翰逊的写作风格之庄严所在。——译注
[10]马拉松平原在希腊的东南部,公元490年,雅典人在此击退了波斯人的入侵,守护了西方文明。——译注
[11]爱奥纳,位于苏格兰西部的一个小岛,从公元前六世纪起成为圣徒之岛。岛上的许多虔诚的修道士们保卫了基督教信仰和诸多西方的学术。——译注
[12]《苏格兰西部群岛游记》(Journey to the Western islands),塞缪尔·约翰逊著。
[13]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 1770-1850),英国浪漫主义湖畔派诗人。——译注
[14]《序曲》(The Prelude). viii, 11. 549-59.
[15](英)威廉·华兹华斯. 丁宏为译. 序曲或一位诗人心灵的成长[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222. 见第8卷11节,549-559行。——译注
[16]马盖特,英国南部肯特郡的海滨小城。——译注
[17]“绿皮书”,pp.53-55.
[18]此处指的是前文所引的《西部群岛游记》(1775)中的论述。——译注
[19]查尔斯·兰姆(Charles Lamb, 1775-1834),英国随笔作家、文学评论家、诗人,也是湖畔诗人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的朋友。——译注
[20]维吉尔(Virgil, 70 BC-19 BC),古罗马诗人,古罗马史诗《埃涅伊德》的作者。——译注
[21]托马斯·布朗(Thomas Browne, 1605-1682),英国医师、作家,以其文辞华丽的散文为著称。——译注
[22]德拉梅尔(De la Mare, 1873-1956),英国诗人、小说家和短篇小说作家。——译注
[23]奥比留(Orbilius)是出自古代罗马语言学教师卢修斯·奥比留·普皮勒斯(Lucius Orbilius Pupillus)的名字。在古罗马诗人贺拉斯(Horace, 65 BC-8 BC)所著的《书信集》中,因为奥比留对待学生颇为粗鲁,于是贺拉斯给他取了个绰号叫做“手拿戒尺的奥比留”。——译注
[24]奥比留之书,p.5.
[25]此书是指《英语阅读与写作》(The reading and writing of English),E.G.比亚吉尼著,1936年出版。——译注
[26]英国诗人阿诺德(Matthew Arnold, 1822-1888)在叙事诗《邵莱布和罗斯托》中所描写的一匹忠心耿耿的马。——译注
[27]北欧神话中奥丁的座骑,一匹有八只脚的神骏天马。——译注
[28]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中的英雄阿喀琉斯拥有的两匹快马名叫“克珊托斯”和“奥利巴斯”。它们为了阿克琉斯最好的朋友帕特罗克洛斯之死而哭泣,后来其中一匹马预言了主人的死亡。——译注
[29]《圣经·约伯记》中的一匹战马(《约伯记》39:19-25)。——译注
[30]美国作家乔尔·哈里斯(J.C.Harris, 1845-1908)的童话故事《雷木斯大叔讲故事》中的主要角色。——译注
[31]英国儿童读物绘本作家毕翠克丝·波特(Beatrix Potter, 1866-1943)所作的《彼得兔》中的同名角色。——译注
[32]奥比留远比盖尔斯和提图斯要来得高明,他在书中(pp.19-22)将一段优秀的动物描写与那段被批评的文字进行了对比。然而,不幸的是,他在第二处引用中所显示出来的唯一优势却是更为符合客观事实。他并没有解决这个文学上特定的问题——对于“字面上来看并非真实”的表达之使用和滥用。奥比留的确告诉我们必须“学会分辨正当的比喻性陈述和不正当的比喻性陈述”(p.97),但他对此却并没有提供多大帮助。不过为了公平起见,我还是要记录下自己对他的看法,他的水平的确是高于“绿皮书”。
[33]同上,p.9.
[34]Ordinate Love:此词出自奥古斯丁的“爱而有序”(ordo amori,拉丁语)以及后文“有序的情感”(ordinate affection)。——译注
[35]使用黄金和白银这两种稀有金属作为标准货币的制作材料。——译注
[36]认为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均出自弗朗西斯·培根的理论。——译注
[37]以未经证明的论点为依据的一种逻辑谬误;窃取论点(把没有必然因果关系的两件事联系在一起的逻辑谬误)的一种。——译注
[38]理查兹(I.A.Richards, 1893-1979),英国语言学和文学批评家。他的著作有:《意义的意义》(1923)、《文学批评原理》(1924)、《科学与诗》(1925)、《实用批评》(1929)、《如何阅读一页书》(1942)。另见第二章注释[8]。——译注
[39]雪莱(P.B.Shelley, 1792-1822),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译注
[40]埃奥利亚(Aeolia)是古希腊人在小亚细亚的殖民地,其名得自希腊神话中的风神埃奥罗斯(Aeolos)。据说这位风神能用他的竖琴模拟世界上的一切声音,这里是指埃奥罗斯的竖琴。——译注
[41]《为诗辩护》(Defence of Poetry).
[42]特拉赫恩(Thomas Traherne, 1637-1674),英国玄学派诗人、神学家。——译注
[43]《默想的世代》(Centuries of Meditations). i, 12.
[44]奥古斯丁(St Augustine,354-430),古罗马帝国时期天主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译注
[45]《上帝之城》(De Civitate Dei). xv. 22. Cf. ibid. ix. 5, xi. 28.
[46](古罗马)奥古斯丁. 吴飞译. 上帝之城 驳异教徒 中.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2008. 262 (15卷22章), 6-8 (9卷5章), 107-109 (11卷28章).——译注
[47]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384 BC-322 BC),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译注
[48]《尼各马可伦理学》,1104b.
[49]亚里士多德在书中引述了柏拉图的话:“重要的是从小培养起对该快乐的事情的快乐感情和对该痛苦的事物的痛苦感情,正确的教育就是这样。”路易斯对其进行了概括。参见(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廖申白译注. 尼各马可伦理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9, 1104b.——译注
[50]作者把《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καλ?ν(καλ?ν的属格)一词解读为:有序的情感(ordinate affection)、公正的情操(just sentiment)。καλ?ν在希腊文中包括了美、善、高贵、高尚、正确、公正等意思。——译注
[51]又译为最初原理。出自希腊语?ρχ?ν λ?γοι, τ?? ?ρχ??,基本含义是起点和最初的依据。——译注
[52]《尼各马可伦理学》,1095b.
[53]柏拉图(Plato, 427 BC-347 BC),古希腊哲学家,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大哲学家。——译注
[54]《法律篇》(Laws). 653.
[55](古希腊)柏拉图. 张智仁, 何勤华译. 法律篇[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7, 38(第二章653).——译注
[56]《理想国》(Republic). 402a.
[57](古希腊)柏拉图. 郭斌和,张竹明译. 理想国[M]. 北京:商务印书馆. 参见p.108, 402a.——译注
[58]Rta(梵文:??):这个术语在梵文中意为宇宙的秩序、天则理法、真理、个人信仰等,此处音译为“梨多”。——译注
[59]Satya:“谛”或“真谛”。代表绝对的真理,或是存有、真实、现实、实存而不变的事物。在印度诸宗教中,这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观念。佛教用谛来代表真理或真实之意,四圣谛及二谛都来自这个字。——译注
[60](古希腊)柏拉图. 郭斌和,张竹明译. 理想国[M]. 北京:商务印书馆. 参见p.267, 509c.——译注
[61]出自华兹华斯的诗《责任颂》(Ode to Duty, 1805)。——译注
[62]A.B.切思. 摘自《宗教伦理百科全书》卷十:正义(印度)。
[63]同上,vol. ii, 454b; iv. 12b; ix. 87a.
[64]《论语》,亚瑟·威利译,伦敦:1938. i. 12.
[65]原文中的所引用的英语表述是:In ritual, it is harmony with Nature that is prized.——译注
[66]《诗篇》119:151。这里使用的词是emeth,“真理”。梵文中Satya(谛)对于真理的强调在于“一致性”,emeth(后加动词,意为可靠)强调的是真理的“可信与可靠”。希伯来语学家提出,忠诚(faithfulness)和永恒(permanence)是它的另一种译法,而emeth是:不欺骗、不让步、不变化、经得起考验。(见《圣经百科全书》,T.K.切恩著,1914年出版:真理)。
[67]《旧约·诗篇》119:151“耶和华啊,你与我相近,你一切的命令尽都真实!”。本书中的《旧约》和《新约》的译文均摘自《圣经》和合本,下同。——译注
[68]罗马谚语,出自罗马诗人贺拉斯的《歌集》(Odes)III.2, 3: Dulce et decorum est pro patria mori(拉丁语)。——译注
[69]《理想国》,442b, c.
[70]柏拉图的“灵魂三分理论”认为:灵魂有三部分,第一是理智的部分(或译为理性),第二是激情的部分(又译为:勇猛的部分,或气魄),第三是欲望的部分。——译注
[71]阿兰(Alanus ab Insulis, 1125-1203),法国知名学者、神学家、诗人。——译注
[72]阿兰·德·利立.《自然的悲叹》(De Planctu Naturae Prosa).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