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每个孩子都可能产生童年恐惧

父母如果教育不当,一点挫折就会让孩子焦虑;如果教育得当,再大的压力孩子也能承受得住。就今天的社会而言,竞争激烈、压力大是客观现实,这个事实在今后几十年内不会改变,因为中国的优质教育资源不是非常充足,而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进入重点大学,所以竞争激烈,大人孩子都有强烈的危机感。

妈妈的困惑

莹莹对什么事情都很感兴趣,都想尝试一下。这不,这两天她又开始对画画感兴趣了。妈妈为她买了颜料、书籍,还给她报了绘画班,莹莹觉得很开心。可是,妈妈的付出原来是要求回报的。没过几天,妈妈就开始向莹莹提要求了:“莹莹,既然你打算学画画,就要坚持下去啊,不能像过去一样虎头蛇尾!”“莹莹,你最近学得怎么样啊?让妈妈看看你的作品是不是有进步?”“课都上了两个月了,你的画怎么一点儿进步也没有呀?妈妈花钱培养你,可不是让你这样混日子的!”……在妈妈的高压政策下,莹莹对绘画的兴趣越来越淡了。不仅如此,莹莹也不像以前那样爱问问题了,她害怕她一对什么感兴趣,妈妈就又要逼她了。与其承受那么大的压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莹莹的兴趣就这样被妈妈的高要求遏制了,更可怕的是,莹莹的勇气也大打折扣了,她开始害怕失败,害怕被消极的评价,于是退缩不前。孩子的这类情况,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能否引导孩子理解和承受这些,是教育的重要课题。从孩子的角度讲,今天的孩子容易被父母娇惯,特别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从小没有经受过挫折,一切都被大人安排好了,不知道什么是责任,什么是麻烦和危险,这样的孩子容易恐惧。经历越丰富的孩子越能抗挫折,童年的恐惧感越少。孩子是在体验中成长的,要有很多锻炼的机会才能坚强。锻炼多了,孩子内心才能建立起一种反应机制。这种行为反应机制,就是不管出现什么问题,都不慌张,立刻弄清是怎么回事,然后选择恰当的解决方案。所以父母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在体验中锻炼能力,遇到问题时能冷静面对。

孩子出现恐惧,父母是要承担很大责任的,不能完全归咎于社会。在造成童年恐惧的多种因素中,父母是最关键的。父母是预防孩子童年恐惧的主角,因为父母是监护人,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应该经常关注孩子的情绪。童年恐惧来自多方面,不能简单地界定只有学习压力会造成恐惧。如果父母教育不当,每个孩子都有可能产生童年恐惧;如果教育得当,再大的压力也能承受得住。

恐惧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关键的问题是能否让孩子理解和承受。面对同样过重的压力,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人都恐惧。这里包含着两个问题,一个是人的天生的心理状况不一样,同样面对压力,未必每个人都恐惧;另一个是同一个人的适应性也是有一定弹性的,不是那么机械的。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述:硬指标和软指标。比如,硬指标是指压力过大,作业过多,它亮红灯的时候,是否会产生童年恐惧,这时要取决于软指标,即父母的态度,父母如果善于缓解孩子的压力,孩子就可能不会恐慌。由此可见,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方法非常重要。

父母是预防童年恐惧的主角,也可能成为制造童年恐惧的主角。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家庭教育要以培养健康人格为核心,不要把眼光只盯在孩子成绩的提高上,而要关注孩子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一不要吓唬孩子;二要多鼓励孩子,让孩子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自己保持信心;三要培养孩子抗挫折的能力,对孩子不能只有表扬,只表扬孩子就是在制造危险,制造隐患。孩子是在体验中成长的,他一定要体验挫折。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一定要让孩子面对责任,敢于承担。

父母要经常和孩子讨论人生大事和人生经验,比如将来做什么样的人,从事什么职业等。父母要把正确的价值观渗透在交流中,要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能成功和幸福,让孩子相信,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