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成就焦虑导致的恐惧

是孩子都喜欢“拔尖儿”,喜欢被人夸奖,喜欢在与同伴的竞争中获得胜利,殊不知这样的心理若引导不好,恰恰会成为导致宝宝性格退缩、消极的罪魁祸首。

是父母都会认同孩子想“拔尖儿”的想法,认为这是孩子上进的表现,不仅可以促进他进步,还是孩子羞耻心的体现,所以不仅不是坏事,反而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但实际上,对“拔尖儿”的过度追求可能暗藏着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倾向,那就是成就焦虑。

瑞士有位心理学家曾出版《天才儿童的苦恼》一书,写尽了儿童的悲哀。她认为所有的人在儿童时代,都得要具备特别的才干,才可以应付父母的各种要求。而父母们的要求来自何处?来自父母内心强烈的成就焦虑。可是,当孩子各方面都很好了以后,他们并不快乐,而且自身也容易产生一种成就焦虑。

名词解释:成就焦虑

所谓“成就焦虑”,就是一种因希望超过他人而担心被他人超过所引起的持续的紧张不安,带着恐惧性的情绪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有成就焦虑的宝宝总担心比不过别的小朋友而使得爸爸妈妈不再爱自己。他们的竞争意识很强,而且一定要“成功”,把任何一次与小朋友的比较都看得很重要,就不能容忍“失败”的结果,反应剧烈;他们甚至会暗中“诅咒”表现好的小朋友,希望他们发挥失常,好让自己取得胜利……诸如此类的想法和行为比比皆是。

有成就焦虑的宝宝还特别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一切和别人比较的情境都很敏感,容易把那些在其他小朋友看来没有比较意味的情境看成是对自己的评价情境。例如,他们会把回答课堂提问、和小伙伴一起聊天等都看成是一种评价情境,更多地关心父母、老师、同伴怎么看自己,而不能专注于谈话的内容或自己能从别人那里学到什么。他们决定自己是否参加一项活动时,也是主要考虑这个活动能否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能“拔尖儿”的活动才参加,不能“拔尖儿”的活动就不参加或不敢参加。万一遇到不能胜任的情况,就十分沮丧、焦虑,慢慢可能会越来越胆小。

成就焦虑的不良影响

首先,因为成就焦虑者把学习、游戏或其他活动都当作超过别人的手段,因此无法享受学习或从事活动本身的乐趣。一项调查表明,在好孩子中,如果有“成就焦虑”问题的,他们通常可能会认为幼儿园的学习本身并没有什么意思,可是因为自己可以取得老师的表扬和父母的赞许,因此他们还是很愿意努力去迎合大人们的要求。

其次,有成就焦虑的宝宝为了得到父母的认可,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于是他们在不同的活动中疲于奔命,而且提心吊胆地想要保持完美。这无形中就妨碍了他们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这些可怜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爱好什么,擅长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将来朝什么方向发展有利。另外,因为总担心不能超过别人或自己被别人超过,所以常常处在焦虑状态中,常有易惊醒、易怒、易感疲劳等现象。

再次,那些经常“技不如人”的宝宝,其实他们很想“超过别人”,也品尝一下胜利的喜悦,然后赢得尊重和鼓励。但往往由于自己的能力不足,或是竞争对手的能力太过强大,再加上一些偶然的因素,失败总是在所难免的。况且谁也不能保证屡战屡胜,即使10次比赛都胜利了,谁也不敢说下一次仍然会是第一名。所以,成就焦虑绝不可能通过达到某种目标来得到缓解,单纯地塑造成功体验,而不能从心理上摆脱对完美的追求和对失败的恐惧的话,“成就焦虑”就会持续存在。

可见,成就焦虑通常发生在比较优秀,或是比较上进的乖孩子身上,因此很难引起老师或父母的注意。而且,成就焦虑的主要行为表现就是孩子特别努力、不甘落后,殊不知实际上,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很出色的孩子,也许并不能真正感受到快乐,反而可能时时处在某种严重的焦虑中。一个能力很强的人,却无法体验到快乐和胜任感,每天活在恐惧和焦虑之中,这才是真正的悲剧——孩子的悲剧,教育的悲剧!因此,成就焦虑问题应当引起父母及老师的充分重视。遗憾的是,人们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照旧疯狂地竞争,照旧引起成就焦虑,照旧孕育新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