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梦想:像坚持初恋一样坚持梦想(1)
- 马云:我的世界永不言败
- 张燕
- 4934字
- 2015-10-16 16:23:49
马云一直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渴望与追求的从来都不是成功,而是梦想的实现。马云说:“每个人都有梦想,只有那些为实现梦想不断追求、永不言弃的人才可能登上成功的舞台。创业的过程会经历挫折,坚持对梦想的追求,成功便指日可待。”
奋斗的动力并非财富,而是梦想
在担任大学老师的那几年里,马云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在1995年的时候,被评为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如果马云继续按照这样的道路走下去,他一定会在高校的天地大有作为的。但就在马云的事业稳步上升的关键时期,他却向校长提出了辞职,要出去创业,成立一个翻译社。
其实,创业这个想法,早就浮现在马云脑海中了,只不过马云要遵守和杭州师范学院老领导的“5年之约”,才一直留在大学里当老师,没有付诸什么大的行动。那个时候,英语人才是很稀缺的,马云有一天联系自身,突发奇想,决定推广“全民学英语”的活动,他发起了在西湖边上的第一个英语角,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大家一起说英语,提高英语水平,马云还常常带学生去那里练习口语。
另一方面,全国经济飞速发展,当时的杭州乃至整个国内,很欠缺既懂得英语,又懂得贸易的全能型人才,所以,很多老板找到马云做他们的翻译,马云一个人根本应付不过来,更何况,他只能兼职做翻译,他答应老领导的“5年之期”还没到,不能全职去做这些事情。这时,他就想到了身边的同事,尤其是一些退休在家的老教师,马云将这些老教师组织起来,做起了翻译工作。
1994年,马云便和朋友一起在杭州注册了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海博翻译社,这也是杭州第一家专业的翻译社。海博取自英文hope的谐音,意为希望。这一年,马云刚好30岁,也是而立之年,充满希望的一年。他所在的电子科技学院的校长对他许诺,日后会让他当学校驻外办事处主任。
生活在一步一步迈入正轨,马云的人生如果不出意外,将会桃李满天下,在高校成为受人尊敬的老师。但马云却放弃了这个机会,放弃了后半生安稳的日子,选择了试水商海,创业打拼的日子。
成立了翻译社,马云就在上课之余,开始了“穷折腾”,他四处活动,尽可能地多接点业务。然而,这个新成立的翻译社并没有迅速地被市场接受,虽然很多场合都需要翻译人才,可精明的商人是不愿轻易为一个不了解的新公司买单的,所以,刚成立的海博翻译社并没有为马云带来多少财富积累,反而是举步维艰。翻译社成立一个月后,全部收入为700元,而当时的房租一个月就要2000多元。
刚开张就赔本,这样的买卖让海博翻译社的其他成员有些胆怯,周围的人也劝马云及早放弃这个事业,安安心心当老师算了。马云就偏不信这个邪,他认为创办这个翻译社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实现理想,所以他不能放弃,一定要坚持下去,熬过去,光明就一定会到来的。
为了弥补翻译社的入不敷出,马云一个人背着大麻袋跑到义乌、广州,四处批发小礼品,再运回杭州来卖,赚来的钱全部用来补贴翻译社的支出。翻译社的运营就一直是在马云这样的努力下进行的,除了卖小商品,马云还做过医药和医疗器械的销售,四处推销产品,很是辛苦。就这样,在马云的带领下,翻译社逐渐走出了困境,开始有了起色,渐渐达到了收支平衡。
到了1995年,海博翻译社已经开始盈利了。也就是在这一年,马云向学校提出了辞职,他要彻底离开学校这个安逸的“象牙塔”,选择去社会的大风大浪中打拼了。当很多人劝他再想想的时候,马云是这样解释的:“我在学校里接触的都是书本上的知识,所以很想到实践中去辨明是非真假,所以我打算花10年工夫创办一家公司,再回到学校教书,把全面的东西再传授给我的学生们。”
辞职后的马云正儿八经开始经营翻译社,翻译社在实现了盈利之后,业务也逐渐走上了正轨,这之后,马云就放手给翻译社里的其他工作人员打理了,他就不再具体管翻译社的事情了。海博翻译社也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一家不错的企业,如马云当年所愿,已经是杭州最大的翻译机构。“我当时认为一定会有需求,应该能成功。”多年之后,马云轻描淡写地将当年这段创业经历总结出来。
马云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青年人创业”大会上讲过这样几句话:“作为一个创业者,首先要给自己一个理想。1995年,我偶然有一次机会到了美国,然后我看见了、发现了互联网。发现互联网以后,我不是一个技术人才,我对技术几乎是不懂,到目前为止,我对电脑的认识还是部分停留在收发邮件和浏览页面上,我今天早上还在说,到现在为止我还搞不清楚该怎么样在电脑上用U盘。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到底想干什么。”
马云很清楚自己放弃的是什么,也清楚自己得到的会是什么,在马云看来,只有先给自己一个理想,才能成就更完美、无遗憾的人生。
激情是不能受到伤害的
在网上打开海博翻译社的网页,会看到马云手写的一句话:“永不放弃!”在这句话的旁边还有一张马云用食指轻靠嘴唇的照片。
现任的海博翻译社社长张红回顾马云创业当初的情景,感慨万千:“当大家都还没想到这个行业的时候,当大家都还没有看到这个商机的时候,马云首先想到了,他的想法都是具有前瞻性的。那时我们杭州没有翻译社,我们是第一家独立存在的这样一个公司,大家都不看好,而且一开始也不赚钱,但马云坚持下来了,没有放弃。所以,我很佩服马云,他说的话会让你振奋,没有希望的东西在他看来也是充满生机的,他能带给他身边的人生活的激情。”
海博翻译社锻炼了马云的经商能力,也让马云的理想变得更高,眼光放得更远,一个翻译社远远不能满足马云心中的理想了。就在马云还没打算好下一步做什么的时候,一次意外却让马云确立了目标。
在1995年年初的时候,杭州市政府正在修杭州通往安徽阜阳的高速公路。这是政府招商引资的一个项目,当时一家美国的投资公司参与了这个项目,虽然双方很快达成了一致,杭州方面也开始动工,但工程进行了一年多之后,美国这家投资公司却迟迟没有按期支付合同金。
于是,杭州方面决定派人再去和美国这家公司沟通一下,为了能够确保沟通顺畅,让美国这家公司尽早支付合同金,有人提议,让海博翻译社的老板马云出面完成这次任务。当时的马云刚刚开始创业,虽然业务开展得并不很多,但名声在外,很多政界、商界的人物都听说过他,要知道那时候马云号称“可能是杭州英语最好的一个人”。
就这样,马云带着数千民工的期待和政府的委托,担任起了这次前往美国翻译和协调的工作,可令他没想到的是,本以为一次简单的工作之旅,却差点成了“有去无回”的惊悚历险。马云后来提起这事儿,“简直就是一部典型的美国式风格的好莱坞大片,特别是后来我到了美国被黑社会追杀,我的箱子现在还在好莱坞呢”。
到了洛杉矶之后,对方绝口不提合同金的事情,反倒是给马云安排了别开生面的“欢迎仪式”,他们派人带着马云四处吃喝玩乐,马云被安排在一家富丽堂皇的别墅里住着,美国公司派了专门的人负责照顾马云的起居饮食,但马云是肩负着杭州市政府派给他的任务来的,所以对这些诱惑并没表现出多大的兴趣。
负责接待马云的人看到马云对这些都不感兴趣,便提议马云去一个更刺激的地方玩儿,得到马云同意后,那个人便带马云去了拉斯韦加斯。马云站在沙漠环绕、热闹非凡的拉斯韦加斯,一点玩儿的兴致都没有,他是来谈合作的,可是却每天游手好闲,吃喝玩乐,一点正事也没做。
马云对赌博没兴趣,他只是玩了玩“电子游戏”老虎机就跟接待他的人出去了,接着他们去看了表演,就在观看表演时,马云发现一直和他在一起的这个人腰间竟然别着一把手枪,敏锐的马云意识到恐怕要出事了。
果然,从赌城回来后不久,美国公司就向马云摊牌了,他们要马云和他们一起合作,欺骗中国方面来诈取钱财。原来是一家骗子公司。等马云恍然大悟的时候,为时已晚。身处异地的马云被软禁了起来,如果不答应合作,就会被干掉。
杭州方面也发现了这是个骗局,但鞭长莫及,可怜的马云,势单力薄落在“虎穴”里,只能靠自己的智慧来逃脱了。被看管了几天后,马云意识到自己根本逃不掉,便假装答应要和对方合作,这才换取了自由。为了能够回国,马云借口要回国考察一些其他的项目。那时的中国,互联网还是个陌生的名词,但马云在美国的这些日子,多多少少对这个高科技名词有了些了解,所以,他对那个美国公司的老板谈起了要在中国发展互联网行业,就这样,马云被“放行”了。
在机场,马云没钱买机票,正一筹莫展的时候,他看到了候机厅里的老虎机,他把全部身家——25美分都投了进去,终于在最后一次机会的时候,赢得了600美元。抱着这600美元,马云看到了回国的希望。
但就在他排队买票的时候,心里渐渐感到不是滋味,带着杭州人民的希望来到美国,却这样狼狈地回去,实在太不甘心了。马云越想越窝火,他干脆走出买票队伍,重新思考起下一步的计划来。
梦想总会在现实中遭受挫败,但不论如何,实现梦想的激情是不能受到伤害的,马云虽然在美国经历了这样大的一个惊险,他实现梦想的心依旧执著,凭着对梦想的激情,马云迈出了下一步。
向梦想前进一步,再前进一步
在去还是留的痛苦抉择中,忽然之间,马云脑海中闪现出他为了脱身,对那个美国公司老板找的借口。互联网这个新奇的事物,马云知晓的甚少,但他在国内的时候,曾听一个外教同事提过自己的女婿在西雅图和人合伙搞互联网。既然来了,就不能轻易回去。马云扛起行李,踏上了前往西雅图的路程,虽然互联网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马云凭着天生敏锐的嗅觉,知道这一定是能够带来改变与转机的事物。
成功之路总是艰难的,一路上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挫折与坎坷,只有排除万难走下去才有成功的机会,而因为害怕挫折,早早放弃的人,注定看不到成功的影子。牛顿说过:“胜利者往往是从坚持最后5分钟的时间中得来的成功。”
到了西雅图之后,按照同事给他的地址,马云找到了那个外教女婿所在的公司,那家公司非常小,大概只有5个员工。在小小的办公室里,马云看到几个年轻人在电脑前做着他完全不懂的事情,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那个外教的女婿叫Sam,Sam待马云很热情,马云简单给他讲了自己之前在洛杉矶的遭遇,Sam听完后,冲马云竖起大拇指,称赞马云绝顶聪明。随后,Sam带马云参观了自己的公司,他对马云简单介绍了一下电脑的使用,还让马云在搜索栏里输入想搜索的关键词,就可以出现他想看到的内容,马云尝试着输入了“beer”,结果真的出现了美国啤酒、日本啤酒和德国啤酒等内容,但唯独没有中国的。马云又尝试着输入了“Chinese”,结果屏幕上显示出:no data(没有数据)。
互联网在中国市场还是一片空白,这让马云兴奋起来,他觉得已经找到了自己下一步要做的是什么了。马云对Sam说自己想做中国的互联网,想要将自己的翻译社放到互联网上时,Sam立刻表示了赞同。
按照马云描述的要求,Sam和他公司的几位同事通过几个小时的努力,做出了海博翻译社的一个网页。那个网页在现在看来十分简陋,上面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下海博翻译社的情况,写了价钱和联系电话。但在当时的马云看来,简直是大开眼界。
这个网页挂到网上后,马云并没有太在意,当时的他还没有完全意识到互联网的魔力。网页是上午9点半做好的,马云在网页做好后,就在西雅图四处闲逛起来,等他晚上回来的时候,等待他的是5封E-mail。
Sam拍着马云的肩膀,恭喜马云生意这么快就来了。看着短短几个小时就来的业务,马云内心翻江倒海,他看着那些来自美国、日本甚至欧洲的邮件,脸上笑开了花,其中还有一封邮件这样写道:“这是我发现的第一家中国公司的网站,你们在哪里?我想和你们做生意。”
认识到了互联网魔力的马云更加确信了自己今后要做的就是这个,他脑海中闪出一个念头,回国创业,做互联网产业,把国内企业资料搜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将生意做向全世界。他对Sam说:“我们合作吧,你们在这边负责技术开发,我回国做企业,开拓资源。”
Sam答应了和马云合作,当时西雅图那个小公司里的人看着眼前这个瘦瘦小小的中国人,谁也想不到没过几年,这个人会成为中国互联网界的领军人物。
回国的当晚,马云就找来了24个朋友聊这事儿,这24个人都是马云在夜校教书时的学生,他们都是做外贸出身,马云觉得他们能够了解这其中的商机,但没想到,马云费了一番口舌之后,24个人里只有一个人说可以试一试。
冷静了一夜之后,马云还是决定做互联网,去实现自己的梦想。马云当时做的那个网站,也就是后来的中国黄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