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的抱怨不仅会针对人,也会针对不同的生活状态和情景。的确,生活中有很多烦心的事情,比如拥堵的路况,PM2.5超标的雾霾天等等。不仅仅外部的环境让我们抱怨,我们还不断地抱怨自身,比如时间不够用,挣钱的速度比不上花钱的速度,房价过高买不起房子,总之看什么都觉得不如意。抱怨人人有,但抱怨的真面目并不是人人都知道。
有些人跳舞不行,总是抱怨自己的鞋子
比利时有一句名言:“有些人跳舞不行,总是抱怨自己的鞋子。”意思是说,有时候,人们喜欢抱怨,是在为欠佳的表现寻找借口。
现在,有些人败就败在借口上。他们抱怨、找理由就是最大的问题,实际上这恰恰反映了抱怨者的无能,没有能力解决问题,又不想承认自己无能,就把事情推托在别人身上,形成了种种不悦耳的抱怨噪音。
其实,抱怨大多既不能止息所抱怨之事,也不会带来情感方面的快感。在每天发出的无数抱怨中只有极少数能争取到一点点的同情,更不用说最大的情感慰藉了。
如果把世界上的人分一下类的话,大致可以分成能、聪明人、无能又愚蠢的人等三类。一个人如果无所不能,他以通过他的能力让自己的生活状态十全十美,这样的人可以称能人、高人;面对现实,不停地改善自己,善待自己的生命的可以称为聪明人;遇事抱怨(抱怨社会不公平,抱怨自己生不时,抱怨自己家庭穷等等)的人便是无能加愚蠢的人了。
抱怨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无能的表现。因为我们的指责抱怨不会为自己的选择带来任何的利益,所以还是踏踏实实去事情吧。指责和抱怨只能暴露我们的幼稚和不成熟,以及选择不理性。
在事情进展顺利的时候就要做好不顺利的准备,而在不顺利时候做的是应对顺利的布局,否则一味地抱怨,对于我们的前是没有丝毫益处的。无效抱怨产生的影响会累积,它能够腐蚀们的精神,破坏我们的幸福感,我们会发现自己被贴上了“哀者”的标签。
非心存不满或担忧,抱怨怎会源源不断
有高僧大德曾一针见血地这样评价过“抱怨”:抱怨最初其是为了去除潜藏在自己内心的不满或担忧,但是,抱怨不但不去除内心的不满或担忧,反而会加剧这种不满或担忧。只要内心的不满与担忧存在,值得抱怨之事就会源源不断。佛家有云:“‘他辱骂我,打我,击败我,掠夺我’,若人怀有是心,怨恨不得止息;‘他辱骂我,打我,击败我,掠夺我’,若人不怀是心,怨恨自然止息。”这句话很明确地说,如果别人将你不愿意做的事情施加在你身上或阻挠你的愿望,你就会发起嗔心而抱怨。
很多时候,人们内心的抱怨、指责与嗔恨都起源于这样一个念想--觉得对方所做之事(例如辱骂、打、击败、掠夺等)会对自己造成伤害。有时倒不一定是辱骂、打、掠夺等事,也有可能是对方说了一句话,做了一件事,只要我们自己主观上觉得这句话或这件事对自己不利,会损害自己什么,我们就会去抱怨、批评、指责。有时候,即便我们不能确切地知道会在什么方面损害自己,但只要我们主观认定会损害自己,我们就会去抱怨、批评、指责。如果我们不觉得这句话或这件事会对自己有什么不利,根本就不会去抱怨、批评与指责。由此可见,抱怨、批评与指责大多源于自私与偏执。
有人说:“我批评自己的小孩,抱怨自己的丈夫,完全是因为爱他们,怎么能说是自私呢?”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说法,我们需要警惕这种冠冕堂皇的狡诈说辞。实际上,我们是因为“爱自己”才去批评与抱怨自己的小孩或丈夫的,因为你觉得自己的小孩或丈夫是隶属于自己的,他们说的话或做的事不合乎的意,会损害你什么(如脸面或未来的利益等),于是你就抱与指责了。说白了,你就是因为“爱自己”才去批评、抱怨与责的。
有人说:“对待那些无恶不作的人,难道不应该抱怨、批评指责吗?”如果抱怨、批评与指责可以止息他人的恶,并且不自己的内心留下阴影,那当然是可以的。但是,绝大多数情况,抱怨、批评与指责不但不能止息他人的恶,而且还会染污自的心,使自己深深地陷于痛苦的泥潭之中。
佛语有云:“在这世上,恨绝不能止恨,唯有慈爱方能止,这是永恒的真理。”意思是说,抱怨、批评、指责这些基于恨“而发出的行为,永远都不会止息我们所怨恨的事情,有时会适得其反,使得怨恨之事永远存在;要想去除我们不想看到事情,我们只有用慈爱而柔和的方法,如包容、商量、劝说、育等,才能去除所抱怨之事。
怨是转嫁责任的心灵愚昧
抱怨是逃避责任的最好诠释,它像幽灵一样到处游荡,扰得心不安。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没有自信的人,想靠抱怨来逃避。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总觉得如陷深渊而不能自拔,只好通过抱怨来平衡心态。然而,抱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艰苦努力才能够改善环境。没有人愿意与抱怨不已的人为伍,大多数人更倾向于与那些乐于助人、亲切友善并值得信赖的人在一起。在工作中也是如此,很少有人因为脾气坏以及抱怨等消极情绪而获得提拔和奖励。
有时候,在工作中,我们会碰到一些并非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只要我们站在公司的立场上,为公司着想,而不是置身于事外,采取观望态度,那么,我们所做出的努力就会得到回报。在现实中,我们难免要遭遇挫折与不公正待遇。每当这时,有些人往往就会产生不满,而不满通常会引起牢骚,希望以此引起更多人的同情,吸引别人的注意力。从心理角度上讲,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自卫行为,但牢骚、抱怨会削弱员工的责任心,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几乎是所有老板一致的看法。
许多公司管理者对这种抱怨都十分困扰。一位老板说:“许多职员总是在想着自己‘要什么’,抱怨公司没有给他想要的,却没有认真反思自己所做的努力和付出够不够。”
对于管理者来说,牢骚和抱怨最致命的危害是滋生是非,影响公司的凝聚力,造成机构内部成员彼此猜疑,团队士气涣散,因此他们时刻都对公司中的“抱怨者”有着十二分的警惕。
抱怨的人很少会积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也很少把主动独立成工作看成是自己的责任,却将诉苦和抱怨视为理所当然。现在一些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由于缺乏工作经验,无被委以重任,工作自然也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那样体面。然而,老板要求他去做应该负责的工作时,他就开始抱怨起来:“我雇来不是要做这种活的。”“为什么让我做而不是别人?”于对工作丧失了起码的责任心,不愿意投入全部力量,敷衍塞,得过且过,将工作做得粗陋不堪。长此以往,嘲弄、吹毛求、抱怨和批评的恶习,将他们卓越的才华和创造性的智慧悉数噬,使他们根本无法独立工作,成为没有任何价值的员工。
一个人一旦被抱怨束缚,不尽心尽力,应付工作,那么在任单位里他都将自毁前程。中软国际副总裁林惠春先生说:“抱是失败的一个借口,是逃避责任的理由。这样的人没有胸怀,难担当大任。”
抱怨的人,从来都是行动的侏儒
爱抱怨的人,从来都是行动的侏儒。他们眼高手低,抱着怀才不遇“的心态,总是满腹牢骚,时常激烈地批评别人,总自怨自艾,一副郁郁不得志的样子。
有一位职业咨询师发现,失业者普遍都充满了抱怨:要么怪环境不好,要么怪老板有眼无珠,却从来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这位咨询师在与失业者们交流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10个失业者中,至少有9个人是喜欢批评过去的上司和同事的,而几乎没有人承认主要问题也许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是自己的失职造成的这种结果。
其实,正是抱怨的恶习使他们失去了行动能力,他们好像只对寻找不利因素感兴趣,而从来不去设法改变现状。正因为如此,他们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上班迟到的人,会抱怨说:“又堵车了,这个城市的交通简直太差了!”“没挤上地铁,我也没什么办法,中国的人口就是多!”没有完成工作任务,有人会抱怨:“市场发生了变化,这不是人为可以控制的。”“领导安排的工作不合理,我一个人的工作量相当于三个人的。”“别的部门不配合,我只能先等着他们。”
如果考试没有及格,他们会说:“出题的人纯粹是个变态。”如果被公司辞退,他们会说:“肯定有人在背后给我穿小鞋,说不定就是我们办公室的某某……”
类似这样的抱怨话,我们每天都会听到很多。的确,这些对自己失败原因所做的“推测”中,可能有一些是正确的,但绝大多数都是无中生有的借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