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3~6岁,幼儿园社会生活期(1)

一转眼,宝宝三岁啦,妈妈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宝宝要上幼儿园了,终于可以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时间了!想去逛街就去逛街,想去会友就去会友,想上班就去上班……

但是,真正送宝宝上幼儿园了,很多妈妈才知道宝宝不是那么好送出去的,首先是每天早上撕心裂肺地哭闹,让你啥心情都没有了,等你狠着心硬是把他送到了幼儿园门口,宝宝又抱着你的腿不肯撒开,直到你强行掰开他的手……当幼儿园老师把撒泼打滚的他好不容易抱起来,他声嘶力竭地哭着,小手直直地向你伸着,一副要上刑场的样子。你泪眼婆娑地看着他吧,实在不忍心,但是转回头不去看他吧,孩子会不会觉得我这当妈的太狠?煎熬啊!

这前脚刚把孩子送进幼儿园,结果后脚孩子就病了,不是发烧就是感冒,食欲不振,精神也很低沉,看这情况,幼儿园是不能送了。

等你把孩子悉心照顾好,终于看他恢复了往日的健康和笑容,送不送幼儿园就会在心里成为一个问号。

孩子早晚要离开娘的!等你狠下心,再次把孩子送到幼儿园,过去这一切又会重新上演……这让有些妈妈放弃了让孩子上幼儿园的念头,不行,再等一年吧!

可是,明年会不会还是这样?自己这样是不是娇惯孩子呢?一系列自我怀疑又在妈妈心里升了起来。

面对这种情况,孩子到底是该送还是不该送呢?妈妈真是好纠结呀!

即便是孩子比较顺当地上了幼儿园,但是当你听说他今天被咬了,明天打人了,或者从幼儿园学了坏习惯了,你会不会闹心?

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地走向幼儿园这个小社会,如果引导他解决在幼儿园出现的各种问题呢?

在第一章里,我们就和妈妈一起讨论关于宝宝上幼儿园的种种问题。

·上幼儿园,人生的第一场痛苦分离

一般来说,宝宝到了3岁,就该上幼儿园了。因为到了这个时期,宝宝即便是有了大小便也能和老师交流,在生活自理方面有了一定的能力,而且,这时候,宝宝开始寻求发展同伴关系,他的生活圈子应该扩大了。

但是,宝宝上幼儿园,毕竟是宝宝第一次长时间离开时时刻刻在一起的妈妈,分离焦虑在所难免。

那么,怎么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这种痛苦,让宝宝顺利入园呢?妈妈们一定要让宝宝做好准备,尤其是心理准备。

1.先让宝宝对幼儿园有个感性上的认识。

可以平时给他讲一些关于幼儿园的故事,让宝宝从心里明白幼儿园大概是什么概念。可以买一些相关的“宝宝上幼儿园”的图书,给他介绍一些关于幼儿园的生活情况,还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关于上幼儿园的儿歌,教宝宝学唱,例如:“爸爸妈妈去上班,我上幼儿园,也不哭也不闹,见到老师问声好!”先让宝宝对幼儿园提前有个初步的认识,也为孩子真正步入幼儿园之后生活有个提前的预演。

2.选定了幼儿园后,带孩子去参观。

在幼儿园里,让他体会一下那些会让他感兴趣和激动的大型玩具,包括工艺品或各种摆设等东西。参观教室的时候,你可以对孩子说:“看,这以后就是你的教室!看看这些漂亮的玩具!咱们再看看哪里是拉臭臭的地方……”由于家里的空间有限,一般宝宝都玩不到幼儿园里的大型玩具,因此,他们一般都对幼儿园里的滑梯、秋千等非常着迷,你一定要当他玩到最High的时候,适时来停止他:“咱们必须得回家了,因为你没上幼儿园,所以这里的玩具不能玩太长时间。”孩子即便是不高兴,也要把他带走,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他对幼儿园玩耍的“饥饿感”,另一方面也让他知道,只有他上了幼儿园,才能在这里痛快地玩,而不属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是没有资格在这里长时间玩耍的。

3.尽量帮孩子选择一个小区里的“铁哥(姐)们一起入园。

如果孩子进入幼儿园,面对的不仅是陌生的环境,而且全都是陌生人,那对孩子来说会非常恐惧,但宝宝如果同一个小区的经常的玩伴一起去上幼儿园,而且一个班级,那宝宝就会安心很多。因此,在上幼儿园之前,在小区里寻找这样合适的人选非常重要。妈妈可以有意给宝宝和这样的小朋友创造一起玩耍的机会,或者相互串门,多花一些精力和时间在宝宝的友谊培养上是非常值得的。如果实在找不到将来同班的小朋友,即便是同上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将来能够一起上学,也会给宝宝上幼儿园的恐惧心理带来一丝安慰。

4.锻炼宝宝与妈妈短暂分离,以缓解入园的分离焦虑。

到了幼儿园,宝宝与妈妈一分离就是一天,这让平时一时都不能离开妈妈的宝宝很难适应,宝宝会被”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了“这样被遗弃的念头所缠绕,因此才出现各种症状。因此,妈妈要在宝宝上幼儿园前,多带孩子接触社会和他人,如去公园或者到其他人家去做客,也可以组织家庭聚会,邀请其他小朋友到自己家来,利用宝宝游戏的时候,妈妈可以暂时离开宝宝视线,让他适应妈妈不在身边的时间。本书第七章”离开妈妈就生病——分离焦虑“的内容中,专门与各位妈妈探讨各种”分离焦虑“问题,可以提前阅读了解。

5.参加亲子班,培养宝宝对课堂和集体的感觉

为了让孩子适应将来的幼儿园生活,还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社区附近的亲子班或者只提供半天课程的学习班,在这样的氛围中,不仅可以让孩子的智力得到一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孩子在妈妈的陪伴下学习如何与人交往,感受到集体活动的乐趣与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这些都为孩子将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提供了过渡。

专家妈妈贴心话

在宝宝上幼儿园之前,最忌讳的就是有些妈妈对孩子说:“不听话,就给你送幼儿园去!看老师到时候怎么收拾你!”这样无意中就会让孩子对幼儿园产生了恐惧和敌对心理,将来给宝宝上幼儿园造成心理障碍。

·大小便的能力关乎着宝宝的羞耻心

一个中年男人被自身的一个习惯所深深地困扰,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和工作,最后不得不求助于心理咨询。这个习惯就是,不论他出差还是在外边的商场,当他有了便意,一定要破除千难万阻,就是坐飞机也要回到自己的家来解大便,由于这个“恶习”,他不得已把家安在了距离机场较近的地方。生活中的他事业也小有成就,可是由于要偶尔出差,解大便的问题成了让他最为头疼的事情。

心理咨询师通过仔细的询问,最后追溯到他上幼儿园时期的一件事情。那是他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有一次因为坏肚子,实在没憋住,拉了裤子,结果受到了小朋友的嘲笑,而当时的老师在给他换裤子的时候也显出了厌恶的表情。后来,“臭臭”、“臭蛋”替代了他的名字成了小朋友们每天都称呼他的外号,这个外号一直持续到他上完小学,每当听到这样的称呼,都让他羞愧难当,同时自此之后,他只要解大便,就会产生强烈的羞耻感,而且不论憋的多么难受,他只有在家里,在最安全的环境里,才能解出大便来。

幼儿园时期的一个关于大便的负性事件,影响了这个人几十年,虽然他已经四十多岁,但是那次大便带来的羞耻感一直伴随和折磨着他不能自拔。

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正是逐渐形成自主排便能力的时期。如果孩子控制不好自己的排泄,幼儿园的老师又对孩子不小心拉尿的衣裤表现出反感和厌恶的话,那可能就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从这个角度说,那些连“我要尿尿”或者“我要拉臭”都表达不好的孩子,尽量不要过早送到幼儿园里,因为幼儿园的老师素质再高,也很难做到像妈妈照顾宝宝那样温柔细心,而宝宝的拉尿又是3岁前孩子每天的重要事件,如果看护人表现出恶心和不耐烦的神情,会大大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产生耻辱、害羞、内疚以及自卑心理。

为了避免到幼儿园因为大小便问题让宝宝蒙受羞耻的感受,妈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强化对宝宝上厕所的训练。

事实上,宝宝在通过控制肌肉而产生大便时,是有成就感和快乐的。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将2~4岁的人生时期称为“肛欲期”,他认为当大便通过孩子肛门时,黏膜产生强烈的刺激感,这样的感觉不仅是难受,也能带来高度的快感。另外,大便是孩子身体的一部分,排出大便相当于做出“贡献”或献出“礼物”,如一个宝宝看着自己拉出来的三段大便欣喜地说:“这是爸爸、妈妈和小宝宝一家三口人。”妈妈要冲掉大便他还不愿意,一定要等到爸爸回来给他看。

妈妈可以抓住宝宝的这种心理,在初期的如厕训练中尽量让孩子产生游戏一般的乐趣。先可以给孩子看一些关于上厕所的动画片提高对上厕所的认识,如果训练男孩在马桶中小便时,可以先在马桶里放一小滴皂液当靶子,他们肯定在小便的时候有一种射击的快乐。在训练女孩时,如果她主动坐在便盆上尿尿或者拉臭,可以奖励她漂亮的小贴纸,以便强化她的能力。

如果孩子来到你的身边,走路的样子好像骑了好几个小时的马,没错,看来他又解决到裤子里了!这时候,妈妈一定注意不要生气或者惩罚孩子,这样不但毫无益处,而且非常有害。有时候孩子可能是玩得太投入而忘记上厕所了,特别是当他们在外面玩而离厕所很远的时候。如果中间你安排一段休息的时间,提醒他“是否该上厕所了”或许能避免孩子出现令你麻烦的场景。也可以在家里各个房间都准备好便盆,以避免孩子突发的需求。

要多多强化孩子表现好的方面,如当他想大小便时能事先告诉你;能主动坐在便盆上即便他不解手;不用帮忙就能脱下和提起裤子;能主动冲水以及便后洗手等。

专家妈妈贴心话

如果你的孩子不愿意接受上厕所的训练,就先取消,千万不要强迫孩子,避免因此而产生的激烈的争执,最终让孩子将上厕所与不愉快的感觉相联系。要知道,对有些孩子来说,如厕的训练要在一定的成长阶段来进行,这需要妈妈的理解和耐心。

·“全托”对孩子心灵的损害无法预估

童童妈最近打算把儿子送到全托幼儿园去。原因是她和老公开了一家公司,实在是太忙了,没时间照顾孩子。另外和老人相处的也不是很愉快,老人不太愿意来,童童妈也不想请,于是,她想到了全托幼儿园。

全托幼儿园至少能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于是,童童妈将三岁半的儿子送到了一所全托幼儿园,只在周五晚上接他回家度周末。

结果,童童在第一个周五晚上,看到来接的妈妈便号啕大哭,并手脚并用地打妈妈,看来,小家伙心中的怨恨积累得很多。童童妈被打的有点愤怒了,她本来以为孩子见到她会像自己一样高兴呢。

周一早上将童童再次送到幼儿园的时候,童童死死抓住妈妈的腿,说什么也不肯进校门,当妈妈狠心将他的手掰开送到老师怀里的时候,童童竟然发出了一声令妈妈震惊不已的话:“妈妈,你还要我吗?”

——童童妈顿时明白了儿子的心理!原来,她长时间把儿子放在幼儿园里,儿子以为妈妈抛弃了他。这一顿悟让童童妈立刻做了一个决定,放弃了让孩子上全托幼儿园,转到家附近的正常幼儿园,自己则减少了工作量,用更多的时间来陪孩子。

送孩子上全托幼儿园的家长普遍存在着童童妈的情况,就是工作太忙了!忙的顾不上孩子。因此,才把孩子送到全托幼儿园。这些妈妈还口口声声地说:“我这么忙为了啥?还不是为了孩子将来能过得更好!”

但是,到底怎么样才是为了孩子好呢?孩子需要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是妈妈用辛苦忙碌赚来的钱买来的高级玩具、锦衣玉食还是妈妈温暖的怀抱和亲切的爱抚呢?

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还处于依恋敏感期,这种依恋对象,通常是妈妈。没有经历温暖和恒长依恋的孩子,长大后难以形成与他人健康的亲密关系。这个时期妈妈的爱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来说,就像维生素对于身体的健康一样重要。

但是,如果这个时候,你把宝贝送到了全托幼儿园,一天到晚使孩子看到不亲人,即便是幼儿园老师对你的孩子再好,也因为要照顾的孩子太多,无法像你一样对你的宝贝投入那么多的关注,更不要奢望有亲密的身体接触了。孩子缺少维生素会影响身体发育,缺少母爱同样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与其说让孩子在全托幼儿园学习独立,不如说那是父母推脱责任的借口。据了解,欧美国家没有全托幼儿园,但是孩子的独立性一点也不比中国的孩子差。心理学大师约翰·包尔比认为,孩子如果过早离开父母独立,这种对孩子心灵损害的程度等同于成年人失去亲人时所经历的痛苦,他们感觉自己被父母所抛弃或者一定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而受到了这样的惩罚,从而沉浸在极度的自卑中,就像童童那样觉得妈妈爸爸不喜欢自己不要自己了。这样自我价值感的不足,是在孩子以后的人生中,需要他加倍的努力也未必能弥补的。

妈妈为了工作而放弃了陪伴幼小的孩子,这只会给孩子一个明显的暗示:工作比你更重要。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价值,由此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妈妈的确事业有成,但是却以牺牲孩子为前提,即便是孩子将来享受着你工作带来的锦衣玉食,但是他内心已经产生的卑微感却很难祛除,或者将来孩子也会成为一个只懂得追求物质的人,那么他内心充斥的更多是无尽的欲望,而难以让幸福容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