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色体育及阳光体育研究
- 夏青
- 973字
- 2024-12-22 07:47:59
浅析体育动机与高校体育教育
刘东
(三峡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摘 要:体育是社会教育总概念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理论和实践的最终目标是使全体社会成员接受终身体育。高校是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的关键时期,我们应通过改进现有的大学体育教育模式和方法,激发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体育动机(特别是深层次的体育动机),使他们主动投入到体育中来,并最终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掌握终身体育知识和技能。
关健词:终身体育;动机;大学生
作者简介:刘东(1971~),讲师。研究方向:足球教学、训练和基础理论。
体育与德、智、美、劳教育共同构成了社会教育的总概念,终身体育是现代学校体育思想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学生的体育动机对终身体育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使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体育动机,培养良好的健身意识和体育习惯,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和必要的运动技能,形成终生体育的思想,是我们每一位高校体育教师重要的工作职责。
1 大学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其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一生,学习与参与体育锻炼活动,使体育真正成为人一生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与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
大学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关键阶段,把终身体育作为大学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学生毕业后能够独立思考,具有选择、决策和社会协调的能力,是大学体育目标的根本要求。高校体育作为贯彻终身体育的中间环节,对终身体育的实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必须把终身体育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思想,使其培养的对象能在学生毕业后成为终身健身者,成为既有益于个人,又有益于社会的人。
由此可见,终身体育思想对高校体育目标来说所追求的是长远效益。因此,高校体育教育要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健身意识和能力,这种意识和能力不仅现在,而且将来会成为他们积极主动学习和掌握体育锻炼的科学知识和方法,使运动技能成为终身健康的保证。大学体育教育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就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后能否具有健身意识,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这是大学体育教育的根本。
2 体育动机与终生体育
2.1 现代大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分析
大学生对体育教育的需要,包括社会性需要和自然性需要,这样便产生了浅层次的学习动机和深层次的学习动机。学生对体育教育的社会需要,主要是通过对体育成绩的追求表现出来的。教育部规定,体育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体育考试成绩优秀者才有资格参评“三好学生”,体育考试成绩不及格者没有资格参评奖学金领取毕业证书等。这些规定确定了体育教学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当学生把这些需要转化为自己的需要时,便产生了对体育课的浅层次学习动机。例如,学生在学习某一运动项目时,若该项目是考试内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较高,若是介绍内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较低。所以,学生浅层次学习动机较短暂而不稳定,容易随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学生对体育教学自然性需要,与他们对自身的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健康的需要是密切相关的。人体的机能是在运动中提高的,运动使人心情愉快、健康长寿。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进行必要的体育运动,这是人体生理的自然需要。体育教学向学生传授运动健身的基本方法和体育医疗保健的科学知识,并组织学生进行运动实践。当学生期望通过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来满足提高自己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时,就对体育产生了自然需要,同时便产生了对体育教学的深层次学习动机。这种学习动机来自学生对体育教学意义的认识、对体育锻炼的愿望和对体育教学的兴趣以及自己的理想、信念。所以,学生的深层次学习动机,是随着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而日益巩固性和较大的稳定性、持久性,不会因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学生对体育的需要不是单一的,因此浅层次学习动机和深层次学习动机在学生身上是相互补充和密切联系的。学生的体育动机是影响终身体育思想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深层次动机对终身体育思想的实施有着积极的作用。
2.2 现在高校体育教学的模式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
目前学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单调、乏味,许多体育教师施行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把体育教学视为增强学生体质的一种手段,没有作为一门科学对待,在体育教学中重实践轻理论,体育课成为了以练为主的锻炼课,教学效果虽然显著,但它逐渐把学生导向只看重近期效益,故使许多学生的体育动机始终停留在为应付体育考试的较低级的水平上。在这一体育动机的影响下,这些学生的体育意识淡化,没有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终身体育的观念也就更不可能形成。
3 培养学生体育深层次学习动机的对策
3.1 重视体育理论课教学
体育理论课教学在高校普遍被忽视,无论从教学的内容还是教学时数上都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这就很难把学生引入探求体育科学的大门,所以要在高校体育理论教学中,开设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针对性较强的理论教学,使理论教学具有广泛性和实用性,让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并根据每个人的生理特点和运动能力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合理地安排运动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地进行锻炼,有效增强体质。
3.2 培养体育能力
体育能力是指某些体育专项运动中熟练掌握运动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并能很好地运用。能力和活动相联系,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发展人的能力,了解人的能力。现代体育教学不仅重视传授知识、技术、技能,而且更重视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体育能力的形成是以身体为基础,知识、技术和技能为中介,通过专门的教学、专门的内容和专门的方法实现的。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不是简单的过程,它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采取一些合理的手段、方法,并通过学生的思维加工,形成智力技能,逐步形成发展起来。能力提高了,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加以运用,这为学生学会自我体育锻炼从而为终身体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_
3.3 利用学生的体育需要
体育课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因此学生浅层次学习动机占主导地位,教师可以利用其培养学生的深层次学习动机。如教师在选择考试内容时,应选择大部分学生经过努力能够掌握,而且学生自己在课后较易从事实践活动的考试内容。学生为了迎接考试,上课时就必须努力学习,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课下还会刻苦练习。学生通过在体育课上的努力学习和课下的刻苦练习,不但体育成绩能达到优秀,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有所提高,而且丰富了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使他们在体育活动中得到了快乐,从而使他们对体育课的需要从社会性需要变成自然性需要。
3.4 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新颖
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基础。所以教学的内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治学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直接因素。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呆板的教学方法,教师肤浅的教学水平,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新颖、丰富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渊博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会引起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另外,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结果比不了解自己学习结果的学习积极性要高,因为对结果的了解按其效应来说,又是动机的引起。例如,排球对墙传球,在学生初步掌握传球技术后,来检验一下对墙连续自传(从抛球开始到球落地)能传多少个,经过几次课后,重复此练习,两次的检验进行比较。学生知道结果后,一方面看到了自己的进步,给自己以强化作用,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激发其上进。
4 结论与建议
4.1 体育动机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因,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激发起学生适宜的体育动机,只有当学生的动机水平与实际需要结合起来时,才能使学生在体育中的积极性得到最佳的调动和持久的保持,过高或过低的动机水平都会干扰学生参加体育的积极性。
4.2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体能、技能和心理的培养,还要注重对学生终身实用的体育健身理论知识和方法的传授,强化健身意识,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4.3 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创造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够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新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4.4 只有重视学生体育学习动机,才能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才能达到高校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沈德灿,何立婴,等. 社会心理学简编[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2]毕春佑. 健身教育过程[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祝蓓里. 体育心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