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色体育及阳光体育研究
- 夏青
- 206字
- 2024-12-22 07:48:05
浅析体育课分层教学
(远安县洋坪中学,湖北宜昌 444208)
摘 要:初中学生是一个个体差异大、层次复杂的教育群体。在当前推行素质教育,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逐渐改变以往应试教育下对教育目标、过程、评价的影响。因此,如何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优化教学过程就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对分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也应运而生。
关键词:分层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许红兵(1975~),男。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1 分层教学概念
分层教学是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教学总体目标,将不同的教学对象,按相关的影响因素分成若干,不同的教学层次,并对不同的教学层次提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施以不同的手段,以达到完成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分层次教学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性,有区别地设计和进行教学,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地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2 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2.1 学生身体素质差异决定的
体育活动是一种脑力活动与体力活动相结合的过程,通过多种练习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中每名学生的身体素质,存在明显差异,有的学生每年都能顺利达标,而有的学生却很难达标,这一身体素质的差异,直接影响体育体育课任务的完成和学生动作技能的掌握。因此,为了因材施教,就需要分层次进行教学。
2.2 学生思想意识层次决定的
在初中阶段,有的学生认为体育课能增强体质,增加体育知识,提高运动技能,认识到体育课的积极作用。有些初中学校为了使学生能在体育统考中得到高分,在体育课上只对中考项目进行了练习,使课的内容少,形式单调,长此以往使部分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抱着应付三万心态上课。这样一来,在学生思想上对体育课的看法就出现了多层次化,这表现在对体育课、运动技能学校积极性的不同,这一差异也影响着学生动作技术形成的快慢,影响着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与体育课任务的完成。
2.3 学生兴趣差异决定的
针对学生在学习体育课时的差异采取有效地措施和教学手段,有的放矢地激发他们对体育的兴趣,由不感兴趣到感兴趣,由感兴趣到有乐趣,并逐渐向志趣方向发展。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聪明才智和挖掘学生的潜在脑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这也影响着动作技能掌握的快慢。
3 分层次教学的优点
3.1 符合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因材施教
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体育基础、认知能力等各不相同,体育教学必须面对这些实际,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3.2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全班同一的教学目标,对于体育差生来说肯定要求过高,面对体育尖子来说,则又要求过低。过高和过低的教学目标都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要根据不同对象提出适宜目标,才具有激励性。
3.3 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这是分层次教学的精髓。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既要抓住多数,又要顾及两头,既不能丢掉差生不管,又不能对体育尖子降格要求。分层次教学就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4 如何实施分层次教学
4.1 应熟悉和掌握课程标准,把握教学总体目标
课程目标是实施体育教学的根本依据。总体目标、分阶段(年级)目标、教学目标、要求,它都有明确规定。如果我们偏离了课程标准,体育教学就迷失了方向。只有全面熟悉和掌握了课程标准、教学总目标,我们才有可能根据不同的层次制订出更为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才有可能搞好分层次教学。
4.2 应合理地划分教学层次
教学层次的划分,并不是进行简单地教学分组。它是将教学对象根据影响教学的若干相关因素,按递进的关系划分成若干不同的群体。这里说的相关因素,是指对体育教学过程和效果产生较明显影响甚至决定性影响的因素。如身体发育、健康、身体素质、体育基础、智力、兴趣、意志品质等这些都是我们进行分层次教学的依据。当然,也可以分得再细一点。如在进行位移速度教学时,我们可根据速度、因素按学生的奔跑能力将分成快、中、慢3个层次,在进行力量练习时,又可根据力量大小,将学生分成强、中、弱3个层次等。
教学层次的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教材的变化而变化。在这项教材中,我们可分2~3个层次,而在那项教材中我们可分3~4个层次。同样,这个学生在这些教材中,他可能在这个层次,而在那个教材中,他可能在另一个层次。因此,我们在划分教学层次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要注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把划到低层次的学生称为“差生”,更不能把分层次教学变成歧视“差生”的一种手段,对各层次学生应一视同仁;(2)要注意灵活性。任何一个学生有其短处,也必然会有其长处。在层次划分时,切忌将任何一名学生长期置于低层次中学习。否则,对于他们心理上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3)要注意分层次的连续性、分层次教学,不是把各层次机械地分割开来。低、中层次教学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手段,其最终应向高层次发展。所以,要注意各层次之间的衔接,保持其连续性。要让每个学生明确这一层次的目标、要求,也应鼓励每个学生努力进入高一层次学习。
4.3 应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生
对自己的教学对象情况的了解程度如何,是分层次教学成败的关键。作为教师,在制定各层次教学目标、要求、授课计划和确立教学方法之前,必须对学生的情况作一番深入细致了解。虽然,由于学生面广量大、任务比较繁重,但为了搞好分层次教学,对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生理机能、体育基础、智力水平、心理素质以及他们的性格、爱好、个体特点等,是必须有所了解的。
4.4 应正确地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应该与各层次学生的水平、能力相适应,并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耐久跑的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的水平分成高、中、低3个层次,对于高层次的学生来说,其目标是进一步提高有氧代谢能力,完成优秀的任务,可采用节奏跑、重复跑等方法,以提高耐力速度。而对于低中层次的学生来说,其目标是培养他们对耐久跑的兴趣和信心,通过及格线,可采用一些游戏、跑走交替、变速跑等方法,由量变到质变,以提高他们的耐力素质。
5 实施分层次教学应注意的几点
5.1 忌照顾不周的“极端化”
分层次教学法,遵循着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它试图通过教学形式来满足不同等级学生对体育运动基础知识、体育运动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努力做到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等生吃得了。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而一节课往往安排两个内容,同时又要求照顾到上、下肢、速度与力量等方面的全面锻炼,所以在时间搭配、练习次数、练习的难易、程度等方面一定要合理、适中,不可一味地为照顾一部分学生而忽略和淡化了对其他学生教学精力的投入。
5.2 忌好坏分明“公开化”
将教学对象按起始的技术水平等次来划分,以教师自己掌握、心中有数为宜。优等生可加大练习难度或练习其他项目,中等生适当增加练习难度,切忌将分组形式公开化。因为这种等次的划分,只是根据教师所了解的情况来确定的,可能并不十分客观、恰当。这样可能会使未被列入“优秀”或进入理想层次的学生,产生被歧视感,觉得教师瞧不起自己,造成人为的师生情绪对立;或是对练习产生沮丧、失望心理,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学习新动作失去兴趣。这样不仅使分层次教学的目的难以实践,甚至事与愿违起到反作用。
5.3 忌长期不变“固定化”
适时调整“定位”层次,能不断地唤起学习动力,改变心态,提高练习热情,融洽师生情感。如果保持长期不变的“定位”教学,只能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练习兴趣,将使学生体会不到运动的快感,体会不到成功和进步带来的喜悦和激动,扼杀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
5.4 忌缺少恒心“随意化”
分层次教学的试验成果,不是短时间的努力能实现的,它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要长久地坚持下去。作为指导分层教学的教师,在对学生辅导中要有耐心、信心和恒心,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措置,都不打退堂鼓,不改变初衷。始终如一坚持下去,不受情绪影响,有理想信念,使分层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经过长时间的努力,自然会取得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陈黎明. 浅谈体育差异性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