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色体育及阳光体育研究
- 夏青
- 575字
- 2024-12-22 07:48:05
中学手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
(山东省昌邑市文山中学,山东 昌邑 261300)
摘 要:心理训练,从广义上说,就是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心理个性特征施以影响,为运动员争取优良成绩做好各种心理准备。从狭义上讲,是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能更好地参加训练和完成复杂的比赛任务,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绝不是一朝一日所能完成的,甚至是伴随运动员的整个运动过程。
关键词:中学;手球;心理素质
作者简介:张向晨(1968~),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1 注重心理素质训练的方法
1.1 表象练习法
表象练习就是使练习者通过唤起运动的表象,在大脑中进行排练,又称念动训练。运动员在进行表象训练时,结合教练员的讲解与示范在大脑中形成动作表象,来强化运动技术,顺序是回忆—重复—修改—发展—创造。表象练习包括放松全身肌肉、唤起表象、表象排练。在手球训练和比赛中,让运动员在做动作前先在脑子里重复一遍完成的动作好的动作表象和身体感觉。另外,让运动员和别人做动作或看录像后表述其动作特征,都能提高运动员的思维表象能力。通过表象练习,可以让运动员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提高运动成绩、增加获胜机会、稳定情绪、增加信心。
1.2 模拟练习法
其实质就是使训练条件最大程度地接近比赛实况,使运动员事先就习惯比赛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模拟训练可以是实景模拟和语音图像模拟,如训练运动员在场地上的每一个配合,以便熟悉比赛中的运动路线,这些都有利于客服紧张心理和提高适应正式比赛的能力,在练习中新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训练了运动员的应变能力。
1.3 自我调节控制情绪练习法
运动员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才能在紧张的气氛中充分发挥已经获得的竞技能力。在训练时,采用一些手段有意识地调整运动员赛前过分激动、紧张、恐惧而导致的注意力分散、运动能力明显下降的不良情绪状态,如有意识地改变表情动作、不同节奏的呼吸练习、肌肉放松练习、积极正面的语言暗示等。
2 加强比赛前的心理控制
赛前状态,是指在竞赛开始以前,运动员由于对竞赛的认识及由此产生的情绪体验使身体机能发生某些条件反射性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神经中枢兴奋性的变化,物质代谢过程的变化,脉搏、呼吸、血压、体温及汗腺活动、血糖水平的变化等,这些变化对即将开始的比赛有着重大影响。根据运动实践的研究,运动员有下列4种赛前状态,即赛前过分激动状态、赛前淡漠状态、战斗准备状态和赛前盲目自信状态。
2.1 正确认识对手和自己的实力,避免畏难轻敌思想
一场激烈的比赛中,如果对手实力雄厚、技术水平高超、战略战术全面时,相比之下自身处于劣势状态,运动员本身在对方强大压力的威胁下,表现为胆小怯阵、看不到自己的力量、对比赛失去信心,即使在比赛中有机会战胜对手,往往也是畏首畏尾,贻误战机。如果对手实力稍逊于己,技术水平较低,而又缺乏战术配合时,运动员又容易表现出高估自己实力,以为胜利在握而产生麻痹思想,进攻时轻易错过机会,防守时掉以轻心,以致达到无法挽回的地步。这种因为对手实力的强弱而改变了对时机的客观、正确的认识,表现出的为难、轻敌情绪,都是阻碍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障碍。作为教练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2 正确认识比赛,防止过度兴奋和临场淡漠
比赛是对自己平时训练水平的检验过程。过度兴奋和临场淡漠是赛前缺乏心理控制的表现。过度兴奋的情绪往往造成比赛前的紧张,想赢怕输,比赛中动作僵硬,技术动作变形,而又急于表现自己。比赛后又表现为心绪焦虑,甚至在比赛前就已经将自己的最佳状态打破,造成赛前身心疲惫、赛中体力不足等。比赛淡漠表现为在心理上认为比赛对自己无关轻重,比赛中敷衍了事,技术水平不能完全发挥,比赛后对自己失误又认识不够,不能及时总结。作为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中应注意对运动员加强教育,使之认识到比赛无论大小,都是检验自己平时训练所早就的身体运动能力和技术、战术经验积累的考场。
3 注意赛前心理控制
3.1 赛前心理控制的作用
比赛往往是运动员自我表现的场所。正因如此,运动员和教练员都重视赛前心理控制。比赛和训练是两种不同的运动形式,从平时训练到运动竞赛,需要进行较大的心理转变。这种变化,在心理方面主要是改变平时训练的心理状态,这种转变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进行专门的心理训练的结果。
3.1.1 形成运动竞赛的专项心理素质
进行运动竞赛,首先要求将平时训练的专项心理素质转变为临场竞赛的需要。运动竞赛在运动强度上、技术动作熟练程度上以及身体的负荷量上,均不同于平时训练的水平,这就要求进行心理素质转化的准备性训练。例如,临场一切球类运动员具有专门性“球感”,这种感知球体运动信息的能力,无论是敏锐方面还是积极性方面都比一般训练要求的水平高。
3.1.2 促进对比赛环境的适应
任何比赛环境条件(含赛场环境和观众、对手等人际关系环境),都是不可能等同于平时的运动训练的。不少运动员正是由于不能适应赛场上的情况而导致失利的。这种失利从客观上来看,似乎是身体、技术的不适应,但从微观的角度上来分析,经常导致失利的原因其实是在心里方面,教练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引导运动员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工作。例如,到比赛场地进行适应性的训练,熟悉赛场环境、对手、观众、裁判以及气候等,来加快运动员的心理适应。
3.2 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克服赛前心理紧张
3.2.1 淡化比赛名次,减轻心理负担
名次等一些硬性指标,对于运动员来说可以是一种动力,但是在压力过重的情况下,这种指标压力往往会给运动员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想赢怕输,在比赛中患得患失。对于这种运动员,教练员在比赛前应该尽量避免给运动员下达硬性的指标任务,可以采用婉转的方式,例如,只要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就可以等,来淡化运动员对名次的追求,从而减轻运动员的心理负担,轻装上阵。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练员要讲究语言艺术。
3.2.2 正确分析比赛中对手的情况,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这种优势和劣势不是指比赛的最后结果,而是敌我双方的强弱对比。教练员应帮助运动员为自己在比赛中正确定位,充分了解对手,找出克敌制胜的方法,避免运动员在技术、战术运用上的盲目性。
3.3 培养适宜的内部环境,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不断完善自我
3.3.1 强调运动员自身修养,完善运动员的心理素养
运动员作为比赛的主角,始终是赛场上的焦点。因此,对于运动员来说,应该不断地加强学习,用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张扬的个性来感染赛场上的裁判和观众,使外部环境趋向有利于自己的一面。同时,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在任何场合或出现任何情况时,都能冷静对待,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能够面对现实,客观地评价自己,不会因为一时的失败或成功而改变自己的心态,始终以正确的比赛动机,根据具体情况与教练员指定的适当目标,正确对待比赛。实践证明,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技术水平的正常甚至超常发挥。因为良好的心态给运动技能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适宜的内部环境,运动员应该在实践中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坚定地和敢于面对现实的人。
3.3.2 进行自我暗示,形成良好的比赛心理状态
自我暗示,是一种自我刺激的过程,它能在行为的改变和主观经验方面产生一种效应,引起心理、生理上的某些相应的变化。比赛前,不论何种比赛、对手水平如何,都应该自我进行适当的控制。其中,自我暗示就是一种很好的控制手段,通过自我暗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较好地解决心理能量的恢复问题,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坚强的信心,确立长远的目标,更好地进行比赛。
通过几年的手球训练和比赛,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深有体会。在手球运动飞速发展的今天,其训练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心理训练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重视,心理训练已经成为现代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科学训练方法之一。心理素质在激烈的竞技比赛中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常心理活动和适宜的状态是比赛成功的保证。因此,我们不仅仅要注意到训练中的心理训练,还要加强赛前的心理控制,有目的、长期系统地进行心理训练,并贯彻于训练的始终。这对于提高运动员的竞赛意识,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发挥良好的技术、战术水平,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