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与学生心理健康

张新

(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实验初级中学校,重庆 400021)

摘 要:心理健康在健康的定义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初中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健康心理的重要阶段。

关键词:体育运动;心理健康;学生

作者简介:张新(1978~),中教二级。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导致人格缺陷。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和需要。

1 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学生专注力及智力的发展

体育运动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培养学生专注力上能起到很大作用。体育运动不同形式的对抗性,无论是个人项目还是集体项目,因其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可以把表现为肢体对抗的外在形式转化为内在大脑间的智慧较量。在体育教学中,种种活动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观察力,通过技术动作的练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记忆力、想像力的发展,通过教学比赛和各种体育游戏,可以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敏性与应变能力。

2 体育运动可以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意志努力问题和克服困难的行为相联系的,它一方面在克服困难中得到锻炼。在体育教学、竞赛中,学生必须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困难或障碍,并且每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胜利也常常取决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所以,长期系统的体育教育能有效地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体育运动中有许多困难需要不断的克服,如长跑的极点、动作的难度、恶劣的气候、主观的畏惧心理等。体育活动需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培养学生自我忍耐力的重要途径。

现代学生出现的多种心理障碍都与疲劳有关,如神经衰弱、恐惧、焦虑、抑郁等都源于身体疲惫,是由于神经系统功能暂时失调所至,体育教师应对这些学生有意识地利用体育活动进行调节和治疗,会有独特的疗效。体育运动能提高输氧量和肌肉力量,促进血液循环,使肌肉和大脑产生信息传递,产生兴奋,从而消除疲劳,消除疲劳也正是把这个引向希望的重要途径。

3 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学校体育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竞赛是体育运动的突出特点,运动者都有尽快实现目标的心理要求,为此他们有必要不断发展自己最大能力地运用新的运动技术与方式。因此,学校通过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体育竞赛能激励学生全身心地投稿到竞赛和练习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4 体育运动可以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在体育教学和各种体育竞赛中,学生都会获得各种强烈的情感体验,而这种具有鲜明、易变特点的情感体验,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具有特殊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经常采用相互观察、相互保护、相互帮助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这种教法指导下,在从事各种身体练习中,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团结协作与助人不乐的精神。

5 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学生适当约束自己的言行,形成健全的个性

体育活动过程是一种合作与竞争,是组织有序地过程。要体育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既有个体练习,又有集体相互配合的活动,还有主动帮助与保护以及与他人或其他团体的比赛。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始终受到言行的约束,保持自我克制。这样,可以使学生积极进取,学习动机明确,提高学习效率和人文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形成健全的个性行为。

6 体育运动可以适当的使学生放松和情绪的发泄

保持情绪的平衡和稳定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通过体育运动可以使人的注意力转移,累积的情感得到发泄,兴趣改变,身心紧张程度得到松弛,情绪趋向稳定。学生因繁多的考试、互相竞争等方面的压力,心理上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紧张和焦虑,通过体育运动和体育比赛,可以帮助学生协调心理状态,维持心理平衡。从学校体育的目的看,其根本目的和任务就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定的物质基础,它能使学生在校期间健康地成长,精力充沛地学习和生活。由于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内在联系,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对学生心理健康发生影响。

7 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满足学生交往的需要,发展他们的安全感和友谊感,而且能培养同情心和合作精神。它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一个必要的环境因素。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帮助别人,特别是帮助体育特长和有才能的学生。让他担当体育小组长,使他们的体育特长和才能有表现施展的机会,以利于提高他们在同伴中的地位和自信。同时坚决抵制对体育后进生进行嘲笑、挖苦、讽刺的不良行为。通过练习中保护别人,帮助别人和团结别人的行为改变学生中存在的(特别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学会关心、爱护、团结互助。

同时,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提供一个稳定而愉快的学习环境,造成一种好学上进、互助友爱、讲究文明的集体气氛。在这种集体中,大家和睦相处,相互关心和支持,没有猜疑和敌意。任何一个人的好成绩都会给集体中的全体人员带来快乐,个人的失败也会给集体带来不安。在这样的集体里,有统一的意志和行动,又有个人显示创造力的充分机会。这样的集体和气氛,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归属感,而且能给他们带来安全感和自豪感。这无疑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巨大的影响。

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一项大工程,需要我们全体教师全身心地建构和经营。只有在我们的努力下,学生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健康了,我们才算是向社会交上合格的答卷,才算无愧于父老乡亲对我们的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