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运动训练新理念、新方法
- 林岭
- 9480字
- 2020-06-24 16:26:06
3 何为科学化训练
随着竞技体育的迅速发展,运动训练的科学化越来越受到重视。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技术越来越多地介入到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挖掘人体的运动潜力,提高竞技能力,进行科学训练成为现代运动训练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成为体育科学研究者和教练员的关注焦点,科学训练是竞技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竞技体育要提高在国际体坛上的竞争力,实现奥运争光计划,必须走科学训练之路。然而,由于理论研究的滞后、教练员认知水平局限及综合能力不足,致使一些教练员对什么样的训练才算是科学训练,如何在现有条件下进行科学训练,科学训练的实质、核心是什么,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科学训练与大负荷训练以及经验训练的关系等现实问题,更是感到茫然、疑惑不解。迄今为止,关于科学训练概念、特征、内含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与界定。
3.1 运动训练过程的本质
宏观上看,训练过程包括选材、训练和竞赛3个主要部分。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那么,运动训练过程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如何才能实现所谓科学化训练?这是我们有必要澄清、明确的问题。
训练过程的本质生物学特征:为了实现特定训练学效应,在教练员组织下,运动员主体系统实施,在心智调控下、生理支撑下、环境影响下的定向训练行为过程。这种定向行为过程的结果是通过训练的生理学效应、心理学效应整合而成的综合训练学效应,并最终体现为动态的综合竞技能力发展过程。
3.2 目前关于科学训练涵义的有关界定
我国很多体育科学研究者对有关科学训练的问题进行过研究,下面就涉及“科学训练”的涵义的认识作简要概述。
陈小平等认为,“科学训练”是一个运用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手段对运动训练进行指导的过程。它的实现并非是科学与体育训练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系统和复杂的过程。对传统训练实施科学化改造,使训练摆脱长期以主观经验为主的模式,不仅涉及训练过程本身,而且与若干对训练构成重要影响的因素有关。
刘爱杰等认为,科学训练的本质是在正确认识专项训练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并由此建立该项目训练的决策思想、行为准则和方法等理论体系。科学训练的关键是构建项目完整的训练、竞赛理论体系和实践操作平台。
徐本力认为,“科学化训练”就是指根据运动训练的基本规律,以多学科的知识和各种科学原理为指导所进行的一个卓有成效的优化训练过程。也就是教练员和运动员以科学理论与科学原理为指导,对运动训练的全过程实施最佳化控制,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和创造最优异运动成绩的过程。
吴贻刚认为,科学训练的特征是科学理论的运用,但是科学理论本身并不是方法,只具有普遍的方法价值,必须经过向训练方法转化后方能发挥其指导运动训练的力量和作用。
陈正认为,科学训练就是在遵循科学原理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多学科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以揭示训练规律,创新训练理论、方法和手段,获取最佳训练效果为目的的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实践过程。
以上对“科学训练”的认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有所侧重地进行了描述,但无非都是从以下几点进行论述:(1)强调了将科学的理论作为开展运动训练的前提;(2)强调了将强大的科学技术作为开展运动训练的支撑;(3)强调了在训练过程中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与手段。
3.3 现有概念及认识的局限性
(1)停留在概念的名词解释层面,概念界定泛哲学化、抽象化;
(2)对科学训练的具体内含归纳不全面或以偏概全;(3)概念构建不系统,对科学化训练的本质特征、实现途径、作用环节、影响因素及支撑要素归纳、提炼不到位;(4)概念的可理解性及操作性不强;(5)有些概念的解释或界定结构错位,把具体方法当作概念或性质。
3.4 有关科学训练的几点疑问
3.4.1 成功的就是科学的吗
一些教练员通过个人努力和感悟取得了较好的运动成绩,如奥运会冠军、全运会冠军等,于是就被认为取得了成功,是成功教练。这些成功教练,特别是那些带领队伍稳定处于全国乃至世界较高水平的或者短期取得较大突破的教练员,无庸置疑都是国家级或世界级高水平教练员。这些成功教练员基本都具有如下特点:事业心强,工作扎实认真,善于学习与思考,对专项训练有自己独到的感悟和方法,能主动创新,组织支持与保障较到位,教练组组成较合理,队伍管理较和谐等。成功自有其成功的原因,问题是成功的教练员其训练就全部是科学的吗?其训练就不存在误区、盲区和创新改善的必要了吗?回答当然是:“不!”主要原因有:(1)我国竞技体育训练是举国体制,该体制为教练员的训练提供了超越所有其他国家不可比的优势,有些成绩是在不平等竞争条件下取得的,科技含金量不足;(2)我们的一些成功项目在国外开展不普及、不重视,竞争对手较少,水平较差,我们的一般化水平拿到国外都是高水平,竞争不在同一层次;(3)一些国内成功的教练员其国内成绩的取得有时未必是个人能力与智慧的结果,可能与国内竞赛环境、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有关;(4)有些项目国内教练员总体认知水平及科学化训练程度不是很高,总体处于传统模式下的经验训练,训练误区及盲区较多,个别教练凭借个人努力程度较好、善于总结成败的经验与教训、善于思考与感悟在一定程度上更为科学一些,误区与盲区更少些,通过与群体的差异化和比较优势而取得成功;(5)地方体育局支持力度不同,教练员掌控的队伍规模差异较大,其中出现个别极有天赋的队员的概率不同,凭借一般化及不太科学的训练也能取得一定成功,这种成功是偶然因素造成的,并不代表教练员训练的科学化程度高;(6)有些教练员通过严格管理,刻苦训练,狠抓队伍作风,运动员的训练努力程度较好,比赛作风顽强,取得了较好成绩,这种成功并不代表其训练的科学化程度高。
成功教练员的成功因素主要归纳为如下几个类型:
(1)科学型。教练员通过学习、借鉴、思考、创新,能较准确地把握项目训练规律,总体科学化程度较高,成绩稳定发展或短期实现突破性发展。
(2)态度型。此类教练员事业心强,专业思想稳定,工作态度负责认真,个体努力程度高,良好的工作态度带来了较优秀的运动成绩,成绩波动不大,也难以实现较大突破性发展。
(3)管理型。此类教练员在队伍管理方面有独到之处,凭借其人格魅力、严格管理、刻苦训练促使整个队伍内部和谐、运动员训练比赛作风良好而取得成功。
(4)智慧型。有些教练员善于思考,凭借个人智慧和感悟,在训练方面有自己独到之处而取得成功。
(5)资源型。由于国家体制、地方经济及政策差异,有些教练员拥有更多优质资源(如经济保障、人脉关系、训练条件、队伍规模、政策扶持、体制优势等),凭借不平等的资源优势而取得一定成功。
(6)综合型。有些教练员在训练理念、队伍管理、资源占有、工作态度等方面较为均衡,具有一定综合优势而取得成功。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影响成功的因素较为复杂,我们不能因某一教练成功了就断定其训练就是科学的,就没有完善、改进、创新的需要。在综合因素影响下,不太科学的训练也能取得一定成功。况且,科学化训练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随着新的科学理论、手段的不断发展及其在训练过程中的渗透应用,将不断促进训练理念的发展、项目训练规律认知的发展、训练方法手段的创新发展。任何认为成功的就是科学的、现阶段较为科学的就不需要创新发展了的想法都是幼稚的或无知的,对科学化训练探索与实践都是具有较大危害的。总之,科学化创新之路是一个永恒的曲折发展之路。
3.4.2 教练员的经验与科学训练冲突吗
在谈到科学化训练时,有些人往往把训练经验与科学训练对立起来,认为训练经验是不科学的,科学训练是对训练经验的否定和摈弃。这种看法失之偏颇。难道经验知识是不科学的吗?对此问题的回答肯定是否定的。通过科学的概念可知,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经验是“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科学知识和经验知识都是源于客观世界,又反映客观世界的,为什么训练经验就是不科学的呢?
3.4.2.1 运动训练的特点及训练经验的特殊作用
由于运动训练活动的特殊性,使得训练经验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动训练实践的探索性特征
竞技运动是向人类的极限运动能力挑战的事业,在向人体极限进军的道路上,每迈出一步都是向人们未曾达到、未曾体验的未知挑战。只有实践才能有认识。只有教练员、运动员训练实践的创造性劳动,才可能获得关于这些未知的第一手材料。所以,训练经验永远是对运动训练实践的最直接、最具体、最丰富、最新鲜的认识。正如澳大利亚学者卡莱尔所说的那样:“尽管科学知识已取得了发展,但教练员不能总依靠科学家去告诉他如何才能训练出最好的运动员来,即使今天也不能这样做。教练员经常走在科学家的前面。”
(2)运动训练实践的不确定性特征
运动训练的理论知识向人们描述了运动训练过程的真实性或本质的必然联系。然而,运动训练过程还存在着大量偶然性或叫非本质的偶然联系。教练员只有通过大量的训练实践,才能逐步了解和认识这些随机出现的不确定因素。对运动训练过程中不确定影响因素的适宜处理,往往表现出教练员控制训练过程的才华和艺术。大量训练实践表明,具有丰富训练经验的高水平教练员、运动员,对变更因素的处理更加灵活主动,训练经验对训练活动的成败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3)运动训练实践的个体化特征
训练理论是用抽象的、逻辑的方式描述运动训练的一般规律,集中反映训练实践中的带有共性意义的理论问题,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然而,运动训练实践具有个体化的特点,个体之间存在着千差万别的特殊性。描述训练科学的一般理论不可能尽善尽美地描述每个运动员的个人特点,这就要求教练在训练实践中深入仔细地观察分析每个运动员的具体情况,不断总结从个体身上获得的训练经验,以把握运动员的个性,有效地控制训练过程。
(4)训练实践的艺术性特征
训练艺术是指在一定科学知识基础上的教练技能。由于运动训练过程是一个受众多因素影响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的复杂性,不仅是过去就是将来也很难用数学公式来定量描述它。一些优秀教练员之所以能培养出世界水平的运动员,是因为他们掌握了一种超群地把握这种复杂多变、不易被定量描述,因而也不易被人们把握其规律的能力和技巧,这种能力和技巧实际就是一种训练艺术。教练员在运动训练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训练艺术是训练科学产生和存在的前提,也是训练科学不断向前发展的源泉,而训练艺术又有待于上升为训练科学,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讲,训练艺术可以称作是经验性的训练科学,而训练科学又可以称作是理论性的训练艺术。
3.4.2.2 经验知识是科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哲学界已经明确地提出,科学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科学不仅仅包含理论知识,也包含经验知识”,“科学本身有经验科学和理论科学的区分”。人的实践经验之所以能够上升为科学,主要是由于经验作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方式,不仅仅只能反映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人的大脑还可以对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大量感性认识进行分析和综合,从而使之上升为概念、判断、推理等一系列理性认识。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大量的思维活动,不断将经验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加工整理,把这些零星的经验上升为知识形态的东西,用以指导实践活动。另外,这些经验知识又可以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得到检验修正和发展丰富,使之不断完善化、体系化。因此,经验也可以形成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知识体系。
3.4.2.3 科学训练不能排斥训练经验
所谓科学训练,简单理解就是按照运动训练的客观规律进行的训练。如上所述,反映运动训练客观规律的形式不仅有理论知识,而且有经验知识。所以,科学训练不仅要按照训练的理论知识进行,而且还要参照训练的经验知识进行。由于运动训练实践的特点,决定了单一的训练理论或是单一的训练经验,均不能完美地指导运动训练活动。因此,只有训练理论和训练经验紧密结合的训练,才是真正符合客观规律的训练,才是真正的科学训练。由此可见,科学训练并不意味着对训练经验的否定,恰恰相反,科学训练必须重视训练的经验。我国广大的教练员、运动员在训练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凝聚着几代人的实践、思索、积累和加工,是用辛勤的劳动和巨大的代价换来的,是我国运动训练实践的巨大财富。正是这些宝贵的实践经验,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在世界体坛获得重大成功的基础之一。如果我们在思想上不能摆正科学训练和训练经验的关系,还可能影响科研人员和教练员、运动员的团结,影响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结合,影响科学化训练的进程。正如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一切关于实在的知识,都是从经验开始,又终结于经验。”
3.4.3 科学化训练的主体是谁
训练科学化是指对训练全过程遵循本项目制胜规律的科学设计与控制,是训练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在运动训练中的全面、广泛运用。训练科学化至少应包括以下儿个含义:(1)对运动训练每个参与者每个训练周期的科学控制;(2)对训练工作每一环节,如选材、计划、训练实施、恢复、管理、参与竟赛等部分的科学控制;(3)对各项训练科学指标的深刻理解和合理使用,对训练经验的理性解释;(4)有关训练科学综合集成理论与技术的应用;(5)对本运动项目的本质,即制胜规律的把握等。
从上可见,科学化训练主体的实现必须满足如下条件:(1)训练计划的制定权及实施权;(2)从运动员的选拔、培养到比赛指挥等具有全方位的实施权、控制权;(3)通过对项目规律的科学把握,能组织复合团队系统实施科学化训练的支配权;(4)对科学理论、方法、手段在科学化训练过程中的有效应用具有话语权、决定权。
通过上述阐述不难看出,科学化训练的主体只能是教练员。因为从运动员选材,个体化的培养计划设计到具体训练计划的制定、执行与质量控制、参赛的任务主要都是由教练员来具体执行并完成的,在此过程中,教练员需要利用有关科学理论与方法来不断完善自己的训练,使之逐步走向“科学化”。当然,仅仅依靠教练员个人能力很难系统而深度实现“科学化训练”,有关教练员必须善于学习,善于借助科研理论与方法来完善自己的训练。在此过程中,科研人员的帮助是必要的,因为科研人员的专业理论、认知方式和科学手段都会对教练员实施科学化训练提供有力的理论、方法及思维等方面的帮助。国家体育总局提出的复合型教练团队构想其实就是搭建不同专业人员构成的“科学化训练团队”,发挥不同专业人员的个人智慧、能力与专业知识或经验特点,共同为实现“科学化训练”作出各自独特的贡献,但其最终落脚点还是教练员,特别是主教练。如果主教练具有科学化训练意识和开放思维,那么整个团队的效率发挥就会比较充分,如果主教练固步自封,过分倚重经验,排斥训练创新或外部建议,那么再高水平的科研人员、再好的科学理论与方法都难以在训练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科学化训练就无法有效实现。在此过程中,科研人员可以发挥其专业理论与方法知识,为教练员实施科学化训练提供理论、方法、手段,乃至思维方式支持和帮助。但他们无法代替教练员的工作,其起到的作用是“保驾护航”和“科技导航”,而不是驾驶员。李宗浩等研究结果认为,构建科技先导型运动队是实现科学化训练的必要途径,构建科技先导型运动队有利于形成体育科学—技术一运动训练综合体;有利于改善运动训练实施者的宏观智能结构;有利于运用体育科学技术系统地解决运动训练作业中的问题。
3.5 关于科学化训练概念的新思考
3.5.1 科学化训练定义
通过对科学化训练本质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如此定义科学化训练:所谓科学训练就是指在遵循科学原理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训练主体本着科学理念,采用科学的方法手段自觉或不自觉实施的过程最优化、质量效果最大化、运动员潜能发掘最大化、综合训练效益最大化的选材、训练与竞赛过程。
科学化训练过程本质是指复合型教练团队充分运用多学科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以揭示训练规律,创新训练理论、方法和手段,获取最佳训练效果为目的的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实践过程。
3.5.2 科学化训练概念的内涵(维度)
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本质特有的属性的总和。科学化训练内涵包括如下几个维度:(1)遵循项目内在规律,科学设计,科学控制,追求训练质量、效果最大化的训练是科学训练;(2)依据运动员个体特征,科学设计,科学培养,全面提升运动员的综合竞技能力,实现运动潜能最大化发掘的训练是科学训练;(3)合理确定培养目标,采取最优化的途径和方法,以最小的训练成本获得最大的训练效益的训练是科学训练。
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范围。科学化训练概念的外延包括训练主体(教练员、运动员、科研人员)和训练过程(选材、训练、竞赛)。
3.5.3 科学化训练的本质特征
科学理论与经验训练的统一,训练过程与结果的统一,系统化与个体化的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计划制定与过程控制的统一,主观理念与客观实践的统一,证实性与证伪性的统一,现象解释、机制探索与问题解决方法的统一,理论与方法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整体提升与局部突出的统一,个体智慧与团队合作的统一。
3.5.4 科学化训练实现途径
科学理论的传播与应用,科学技术手段的介入与应用,教练员理论学习与能力培训,提高认知、转变观念,创新机制与方法,训科医一体化体制与机制完善,管理与保障,复合型团队建设与运转。
3.5.5 科学化训练作用环节
科学选材过程,个体培养计划的科学制定,训练计划的科学制定,训练过程的科学控制,训练效果的科学评价,经验总结与创新思维、方法,训科医的有机结合,科学备战与竞赛。
3.5.6 科学化训练影响因素
教练员的认知方式与综合能力局限,科研人员的认知方式与综合能力局限,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科学理论成果推广与技术应用局限,运动员文化水平与认知方式局限,职业态度、动机功利化,团队合作与氛围,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的影响,管理制度与机制的影响。
3.5.7 科学化训练支撑要素与条件
转变教练员岗培方式,提高教练员认知水平;加强运动员文化理论学习,提高运动员认知水平;加强复合型团队建设,完善训科医一体化运转机制;加强科学理论传播与技术应用力度;转变科研观念,推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科研攻关研究;加强与完善科学化管理制度与机制建设。
3.6 关于科研方面存在的问题
训练科学是研究训练规律及其有效运用的一门科学,因此能否准确而全面地揭示出运动训练的内在规律,是训练科学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就我国的实际而言,恰恰在这方面仍存在不少差距。李宗浩对我国训练科学存在的问题归纳为如下几方面:首先,训练科学中的某些基本概念,至今开发的仍欠准确或还存在着原则性的分岐意见,这些都有待于取得比较一致的看法;其次,项群和单项训练理论的发展落后于一般训练理论的发展,有些仍为空白。这就使教练员大有远水不解近渴之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必然会影响我国实现训练科学化的进程;再次,有关心理、智能等的训练科学的发展落后于有关生物学方面的训练科学的发展,以致训练科学内容单一;第四,一门科学理论的成熟程度,取决于它应用数学的熟练程度,而我国训练科学中定性研究成果多,定量研究成果少;最后,研究运动训练的有关规律多,而研究有效运用这些规律的少。这个问题在选材研究上比较突出,由于缺乏选材指标综合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使教练员很难进行科学选材,大都停留在经验选材水平上。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一些学者在研究训练规律时,只注意学习和掌握新的具体研究方法,而忽视学习和掌握新的思维方法,因此在研究中应用归纳方法的研究多,应用演绛方法的研究少。
尽管我们的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取得了十分不菲的科研成果,但总体来看,我们的科研工作主要体现在科研服务与保障层面,而在“科技先导”方面的成效还不是十分显著,总体科研水平和前沿性的科研成果与一些先进国家同行相比具有一定差距。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6.1 选题方向脱离实践
例如,一些研究者善于搞能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的实验研究,但由于其对训练实践过程、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准,其设计的实验方案与训练实践严重脱节,其研究成果对训练实践基本不具有理论或方法方面的指导意义。
3.6.2 研究思维相对滞后,超前性研究不多
一些研究者在进行有关理论研究时原创性研究思维不足,很多研究方向或设计是重复国外或其他研究领域的有关研究,而且这些研究基本局限在现象描述层面,对于机制探索或问题解决相关理论与方法研究不足,致使其研究对于实践指导价值不高。
3.6.3 研究方法单调,科学化程度不高
一些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过于关注实验条件的严格控制,对于可能影响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各种复杂的调节变量考虑不足,而运动训练过程是一个受众多因素影响的过程,最终其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的研究结果根本与训练实践特征严重脱节,而且其实验设计本身的科学化程度严重不足。
3.6.4 科学研究的系统化程度不高
运动训练的任何理论与方法研究都必须包括现象描述与解释层面研究、现象机制探索研究及问题解决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而我们的一些学者的研究基本停留在现象描述层面,对于机制探索和问题解决研究不到位,研究的系统化程度不高。
3.6.5 研究的生态学效度不高
任何训练问题研究必须充分结合训练的生态学特点来进行才有可能真正科学解释、探索和解决训练问题相关理论与方法,而我们的很多研究设计严重偏离训练的生态环境,过于严格追求实验条件的控制与净化,反而脱离了训练过程真实的环境特点,其研究成果最终只能停留在“成果”上,无法拿到训练环境中去应用和检验。
3.6.6 多学科联合研究能力不足、机制不畅
体育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是超常状态下作为生物性个体的人及其行为的科学,涉及的学科范围非常广,从生命科学的所有主导学科、以训练为主要方式的行为学,到人文社会学及建立在系统科学基础上的管理学到与训练过程有关的涉及各种器材设施的工程学等可谓包罗万象。仅从训练科学角度来看,训练过程涉及的体能、技能、心理能力、运动智能等综合竞技能力的任何训练问题的研究解决,基本上都要涉及多学科的交叉联合研究,任何仅凭单一学科的研究来解决重大训练问题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都难以实现科研效益的最大化。
3.6.7 研究成果的转化效益不高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是所有科学研究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育科学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因其突出的“应用”和“实践”特征对于这种转化的要求就更高。体育科学成果是否具有转化价值及如何实现转化是每一个体育科学工作者必须认真对待和考虑的基本学术价值取向。但是我们的一些研究者在确定研究方向时对于该研究的“转化”价值考虑不足,其基本出发点建立在有关研究的“学术”价值上,致使从选向、设计到成果主要考虑研究的“学术”价值,而忽略应用和转化价值,最终其成果只能停留在证明其学术水平和成果的积累方面。
3.6.8 学术思想与观念问题
学术思想与观念问题是方向性问题,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术研究方向与出发点的选择及学术价值与水平的评价。体育科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尤其是竞技体育训练科学更是建立在竞技体育训练需要基础上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无论是从认识论角度还是从方法论角度来看,运动训练科学系统必须紧紧植根于竞技体育主战场,从竞技体育训练过程中寻找理论性与方法性研究方向,否则,就容易偏离核心方向,造成科学的训练的脱节。看看一些研究者与运动队接触的距离与时间,检索一下我们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攻关课题就很容易通过现象找到问题所在。毋庸讳言,有些研究者的学术观念更多地集中于论文、课题的数量、等级上,更多关注于学术水平的证明上,至于这些学术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则考虑的较少,这是学术的误区,也是学者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