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商朝卷商朝卷·风华正茂的奴隶制时代(2)

《管子·轻重戊》记载:“立皂牢,服牛马,以为民利”。相土发明了马车,王亥发明了牛车。商部落的农业和畜牧业发展很快,生产的东西过剩。王亥和同部落的人就用牛车拉着货物,到其他部落去交换,其他部落的人就称他们为“商人”。“商人”一词就出自此处。

《竹书纪年》记载:帝泄“十二年,殷侯子亥宾于有易,有易杀而放”。王亥最后一次做交易是到黄河以北的有易氏。帝泄十二年(公元前1810年),王亥和弟弟王恒从商丘到河北的有易氏(今河北易水一带),他们赶着牛车,牛车上载着货物。有易氏的部落首领绵臣因贪财起了邪念,为了夺取货物和牛羊,将王亥杀害,赶走了王亥身边的随行人员。王亥的弟弟王恒只得连夜逃回商丘。王亥之子上甲微非常愤怒,几次欲起兵为父报仇,最终于帝泄十六年,借河伯之师,将有易氏部落消灭,杀死了绵臣,为父亲报了仇。商朝建立之后,历任君主为纪念祖先的功劳,追尊王亥的庙号为“高祖”。

商朝人如何驯马驾车

上古之初,人们不知道如何驯马驾车。人们牧马就是用群放散养。《竹书纪年》记载:“帝相十五年,商侯相土作乘马,遂迁于商丘。”相土用槽喂、圈养之法饲养马匹,然后再多加训练,最终马能够拉车驮物,并成为人们重要的运输工具。

相土是殷人先公之一,契的孙子。他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经常与猛虎、野马、大象等搏斗,并将其制服,相土驯养动物的事迹和经验为商族人所熟知。《吕氏·春秋·古乐》记载:“商人服象,虐于东夷”。在征讨东夷的战争中,相土驯服大象,用以攻击敌人。相土观察到野马高大健壮,只吃野草和野果一类的食物,是与人类最亲近的动物。于是,他将野马由野生变为人工饲养,开始驯服野马,与野马进行了无数次的搏斗并最终将其驯服。相土精心挑选草料饲养野马,使得野马慢慢适应了家养的生活习惯。相土带领商族百姓驯服并饲养牲畜,都有明确的目的。马主要用于作战、狩猎和运输,牛用于祭祀、食用和运输,猪、羊和鸡就是供人们祭祀和食用,狗用于防卫、狩猎和祭祀。

妲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妲己是殷商王朝最后一位君主商纣王的宠妃,后人称之为一代妖姬。《晋语》记载:“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公元前1047年,帝辛即商纣王,征伐有苏部落,妲己就是帝辛此次战争的战利品。据记载,帝辛发兵征服了有苏氏,有苏氏献出了牛羊、马匹和美女,其中就包括有苏氏的女儿苏妲己。据说有苏氏是一个以九尾狐为图腾的部落。

后人常将亡国之君的过失与女色联系在一起,并将其列为诅咒的对象。但是在出土的甲骨文中只记录有帝辛的恶行,并未记录妲己的恶行。《史记》中也未曾提及妲己的出身。根据史料只能得知,妲己是帝辛晚年的伴侣,是他的宠妃。

帝辛性情刚猛,好自用,不愿听人摆布。而且商朝人迷信鬼神,大事小事都求神问卜后才决定。因此,说帝辛“唯妇人之言是听”确不属实。《史记·殷本纪》记载,殷纣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他“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当时的商朝,从游牧社会进入了农牧社会,人们迷信鬼神巫卜。人们为了酬神祭祀,经常载歌载舞,长夜饮酒,宫廷和民间都是如此。因此,妲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迄今为止还无从考证,只能说她是帝辛晚年的伴侣。

“亘古第一忠臣”比干

比干生于殷帝乙丙子之七祀,是商朝贵族商王太丁之子。他自幼勤奋好学,聪明能干,20岁时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而后受托重辅帝辛。比干从政40年,主张减轻赋税,鼓励农民发展农牧业,带领人们进行冶炼铸造,富国强兵。帝辛荒淫无道,横征暴敛。在这种情况下,比干叹息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于是比干在摘星楼进谏,三日不去。帝辛问比干:“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帝辛愤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于是,帝辛杀比干,剖视其心,终年63岁。比干夫人正身怀有孕,为避祸逃出朝歌,于长林石室之中而生男,男婴名坚,为林姓始祖,比干是林氏太始祖。

后人将比干视为“亘古第一忠臣”。周武王封比干垄,垄为国神。唐太宗下诏封谥“忠烈公”、“太师”。

谁是中国第一位“预言家”

箕子名胥余,是文丁的儿子,帝乙的弟弟,帝辛的叔父。他官至太师,受封于箕(今山西太谷、榆社地区)。箕子才华横溢,性情耿直,早朝内任太师,辅佐朝政。箕子佐政期间,看到帝辛进餐必用象箸,认为帝辛生活过于奢侈,故叹息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对于箕子的屡次劝谏,帝辛充耳不闻,而且日渐奢侈,旦夕饮酒而不理朝政。有人劝箕子离去,箕子答曰:“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悦于民,吾不忍也”。于是,箕子披着头发,佯狂为奴,随隐而鼓琴以自悲。帝辛见此,认为箕子是真的疯了,就将其囚禁起来。

周朝灭商之后,周武王将箕子释放,并虚心向箕子请教治国之道,箕子不愿做周的顺民,带着遗老故旧从今胶州湾东渡到朝鲜,创立王朝。箕子经过朝歌之时,甚感悲伤,欲哭无泪,故作《麦秀歌》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

箕子是中华第一哲人,再看商周交替时期,因其道之不得行,其志之不得遂,即“违衰殷之运,走之朝鲜”,建立东方君子国。箕子是一位哲学家、政治家,对殷商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箕子是殷末的贤臣,他品行高尚,被孔子誉为“三仁”之一。他出走朝鲜,将先进的文化、先进的农耕、养蚕和织作技术,还有青铜器,带入朝鲜。他制定了“犯禁八条”的法律条文,被中原誉为“君子之国”。

是商朝遗老建立了朝鲜国吗

商纣王无道,箕子是纣王的叔父。箕子品行高尚,是殷末著名的贤臣,因看不过商纣王的行径,在周灭商时带领族人出走朝鲜。箕子入朝鲜半岛,带去了商代的礼仪,先进的文化以及先进的农耕、养蚕、织作技术、青铜器等。此外,箕子还制定了“犯禁八条”的法律条文,其国风淳朴,被中原誉为“君子之国”。可以说,箕子与当地土著建立的“箕氏侯国”是朝鲜半岛文明的开始。据说,今之朝鲜喜爱白色的民俗就是商代尚白之遗风。箕子朝鲜臣于周,后又臣于秦,是周秦海外的属国。后来,箕子朝鲜被卫氏朝鲜取代,成为汉的“外臣”,即属国。汉武帝时,出兵讨伐朝鲜,朝鲜裂为四郡,成为汉的边疆辖区。汉之四郡之后,才有高句丽史、渤海史,从而构成东北古史、东北民族和疆域史。因此,箕子朝鲜是东北史的开端。

公元3世纪末,朝鲜历史这才有所记载。据《史记》、《尚书大传·洪范》记载,公元前11世纪,商周交替之时,箕子被周武王封于朝鲜,受封之地即为平壤。《三国遗事》记载:“都平壤城(小字注:今西京)。”据韩国史书《三国遗事》记载,箕子来到朝鲜后,檀君的后人带着人民南迁,这些人就是后来三韩的始祖。据《太原鲜于氏世谱》记载,箕子朝鲜持续了将近一千年,一共经历了41代君王,到公元前1世纪被灭,朝鲜的鲜于氏就是源自箕子朝鲜。

识时务的俊杰:微子

宋微子,姓子,名启,世称位微子、微子启,其中“微”是国号,“子”是爵位。后为避讳汉景帝之“启”,微子启改名为开。他是商王帝乙的长子,纣王的庶兄。微子为政贤能,深受商朝人民爱戴。他多次向纣王进谏,但是只见“纣终不可谏”,遂与太师箕子、少师比干商议,箕子曰:“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后来,微子远离纣王,逃到微(今山西省潞城县东北),后又迁到山东梁山西北,此地亦称为微。武王灭商后,微子手持祭器来到武王军门,他肉袒面缚,跪地膝进,左边有人牵着羊,右边有人秉茅,向武王说明自己远离纣王的原因。于是,武王释其缚,“复其位如故”,微子仍未当朝卿士。

微子去世后,葬于今山东微山湖微山岛西北部高岗上。微子的墓前有古碑四通,主碑上刻有汉代匡衡“殷微子墓”四字,横额是“仁参箕比”,这里的“箕”指箕子、“比”指比干。孔子将“微子”、“箕子”、“比干”称为“三仁”。

史上第一个“告密者”崇侯虎

距今3100多年前,商纣王任命西伯昌(周文王姬昌)、九侯和鄂侯为三公。纣王将九侯的女儿纳入后宫。但是,九侯的女儿不喜淫乐,纣王就命人将她杀掉,将九侯剁成肉酱。鄂侯为此争辩,也被纣王做成了肉干。《史记·殷本纪》载:“西伯昌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yǒu)里”。崇侯虎在纣王面前说西伯昌的坏说,他对纣王说:“西伯行善积德,诸侯都向他投靠,这对您非常不利呀!”纣王听此,将西伯囚禁在羑里。闳夭等人非常担心纣王杀死西伯,就找来有莘氏的美女,骊戎地区红鬃白身、目如黄金的骏马,有熊国的好马,还有一些奇珍异宝,进献给纣王。纣王见后非常高兴,说:“这些东西有一件就够了,更何况有这么多呀!”于是,纣王赦免了西伯,并赐给他弓箭斧钺,让他有讨伐邻近诸侯的权力。纣王说:“是崇侯虎说西伯的坏话!”崇侯虎就是史上第一个“告密者”。

都城朝歌的前世今生

《资治通鉴》记载:“卫州卫县,汉朝歌县也。纣都朝歌在今县西,县西北有黑山。”殷商末期纣王在朝歌(河南省北部鹤壁的淇县)建行都。武王伐纣,占领了都城朝歌,后朝歌分成三个部分,北边是邶,东边是鄘,南边是卫。康叔建立卫国,在此建都约403年。汉代设置朝歌县,元代为淇州,明代为淇县。

朝歌地理位置优越,淇河文化,也源远流长。早在几千年前,这里的人们春种秋收,夏网冬猎,“砍砍伐檀”,发展了人类文明,创造了不朽的淇河文化。昔日的牧野之战,后来的殷纣王摘心台、纣王宫、荆柯冢、卫国故城、唐代陈婆造心经浮图、明末清初扯谈碑等,都在此留下了历史的印记。

商朝军队的组成单位

“什伍”之制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军队编制。5进位制和10进位制是人类最为普遍的记数方法。因此,中国古代军队的基本编制单位就是一五一十的“什伍”之制。此外,古代军队作战时往往会列成左、右两路,或者左、中、右三路,因此,军队同时采用2进制、3进制,或者2或3的倍数的编制。

考古研究发现,商朝墓葬遗址中的殉葬人大多是10人一排,陪葬的兵器也多是10件一捆。专家推测,商朝的军队已经有了“什”的士兵编制。有学者认为,甲骨文中的“行”是10个“什”组成,由“百夫长”指挥。而10“行”为“大行”,由“千夫长”指挥。按照当时的作战习惯,左、中、右各一个“大行”来排列阵势,3个大行为“师”。因此,“师”是商朝最基本的战略单位。据说,商王亲自率领的军队称为“王师”,由3个“师”组成。

而商朝的战车编制实行5进位制。每辆战车有3位士兵,5辆战车为一队,前三后二,前面的战车有5位提供勤务的徒役。5队战车,就是25辆战车,组成一个战斗单位,由“马亚”指挥。100辆战车的指挥官称为“多马亚”。如果一次出动的战车超过二、三百辆,就由商王亲自指挥。

商朝农民的“公社”生活

在商朝,农民通过其所属的公社领取自己的份地。在法律上,份地是属于国王的,因此,每位公民的剩余劳动也属于国王。公社所有制包括“公田”和“私田”。公社农民的剩余劳动是以耕种“公田”的形式存在。《孟子·滕文公上》有“惟助为有公田”、“同养公田”,这里的“公田”是由原始社会的“共有地”演变而来。“同养公田”就是指公社的农民共同耕种“公田”,收获物作为一种赋税交给奴隶主。《孟子·滕文公上》有“殷人七十而助”,就是将地面以井字形划分,分为九个区域,八个区域作为“私田”分给八户人家,自主耕种;剩下的一区为“公田”,由八户人家共同合力耕种,收获物交给奴隶主。《孟子·滕文公上》孟子曰:“助者,藉也”。“藉”,指强迫公社农民的力量为自己耕种。赵岐《孟子注》云:“藉,借也,借民力而耕公田之谓也。”郑玄《礼记·王制》中注解“公田藉而不税”:“藉之言借也,借民力治公田,美恶取于此,不税民之所自治也。”

商朝人为何杀奴隶祭祀

商人杀奴隶祭祀祖先,叫“人牲”。人牲起源于原始社会,随着宗教的发展,一直延续至奴隶社会。商朝人大批量的屠杀奴隶,以祭祀祖先,一是因为商有大批的奴隶,二是因为商朝人迷信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