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总报告(2)

虽然青年社会组织相对松散,但是它们根植于社会最基层,在开展互益性、公益性服务时更加贴近现实、贴近社会、贴近青年,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成为当前青年时尚的生活方式。青年社会组织的活动内容丰富,既有自娱自乐的群体活动,也有服务社会的公益活动,满足了青年的多方位需求,受到青年的热烈欢迎。将青年社会组织的活动受欢迎程度分为三个等级,其中非常受欢迎和比较受欢迎为受欢迎,一般为一般,而不怎么受欢迎和很不受欢迎为不受欢迎。同样将对青年组织活动的评价也分为三个等级,很好与比较好为较好,一般为一般,不怎么好和很不好为较差。大多数类型的青年社会组织所开展的活动都受欢迎,所占比例为84.1%,不受欢迎所占比例仅占2.7%。

青年社会组织所开展活动的受欢迎程度与对它的评价相关(r=0.59)。所开展的活动越受欢迎,人们对它的评价就越高。人们对青年社会组织所开展活动的评价为较好的占78.1%,评价为较差的占1.2%。

3. 青年社会组织的经费来源不稳定

从总体上看,青年社会组织经费来源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通过赞助获得经费、参加活动的成员AA制、会费,所占比例分别为40.0%、37.3%、30.9%。政府资助的比例比较低,占22.1%。从中可以发现青年社会组织的经费来源不稳定,其中AA制已经成为重要的组织文化。

兴趣爱好类青年社会组织的费用主要由成员自己负责,它的主要经费来源为会费和AA制,所占比例分别为47.6%、35.8%。职业群体类青年社会组织的主要经费来源为赞助和会费,所占比例分别为42.2%、37.5%。公益服务类青年社会组织的主要经费来源为赞助和AA制,所占比例分别为46.9%,42.3%。

经费来源为承接项目的青年自组织,成员参与组织活动的次数最多,去年参与活动的均值为8.9次,可见,青年社会组织成员更喜欢项目式的运作方式。其次为组织领袖提供经费,成员参与活动的平均值为8.5次。而经费来源为会费的青年组织,成员参与活动的次数最低,平均为5.4次。可见,以交纳会费为主的传统青年社会组织的吸引力较低。

4. 半数青年社会组织有办公场所和专职人员

有办公场所的青年社会组织占55.6%。其中,71.5%的青年社会组织登记注册了,没有登记注册的占28.5%,可见,有办公场所的组织绝大多数都登记了。已登记的青年社会组织,它的办公场所主要来源为政府或业务主管部门提供的办公室,占56.1%;其次为租赁的办公室,占24.0%。而未登记的青年社会组织,它的办公场所由政府或业务主管部门提供的比例远远低于已登记青年社会组织,仅为28.9%,只是它的一半。未登记组织的办公场所还有其他三个主要来源:在组织者家里办公,占15.7%;合作伙伴或资助方提供,占11.3%;赞助者提供,占11.3%,这三个来源都高于已登记组织。

53.6%的青年社会组织有专职人员,没有专职工作人员的占46.4%。其中组织是否登记、是否有办公场所,对组织的专职人员有影响(r=0.38, r=0.59)。已登记、有办公场所的青年社会组织,拥有专职人员的占79.9%。而没有登记、没有办公场所的青年社会组织,84.8%都没有专职人员。

5. 青年社会组织的制度建设总体较为落后

从总体上看,青年社会组织的制度建设还较为落后,平均有31.3%的青年社会组织建立了各项制度。其中已登记比未登记的组织在制度建设方面更为健全,平均比例分别为38.4%、24.3%。在已登记的青年社会组织中,公益服务类组织的制度建设最为健全,平均有35.6%的青年社会组织建立了各项制度。其次为职业群体类组织,平均所占比例为27.0%。兴趣爱好类青年社会组织的制度建设最为落后,所占比例为26.5%。而在未登记的社会组织中,职业群体类组织的制度建设最为健全,平均比例为27.5%。

6. 青年社会组织的内部管理趋向民主

从总体上看,33.4%的青年社会组织的负责人是由组织创始人担任,33.3%是由选举产生的,23.4%是由推举产生。其中由选举和推举产生累积比例为56.7%,可见青年社会组织负责人的产生较为民主。组织负责人的产生与组织是否登记相关(r=0.23),已登记的青年社会组织的负责人是由选举产生的概率更高,而未登记组织的负责人是由组织创始人自己担任的概率更高,此外负责人的产生还与组织类型相关(r=0.18)。已登记的兴趣爱好类青年社会组织由选举产生的比例为59.6%,未登记的职业群体类青年社会组织的负责人主要由推举产生,所占比例为53.9%,未登记的公益服务类青年社会组织的负责人主要由组织创始人自己担任。

41.0%的青年社会组织是由理事会或全体会议等正式决策机构进行相关决策。虽然没有正式的决策机构,但组织的决策是由全体成员协商决定,占21.6%,这两项累积比例达62.5%。由此可见,青年社会组织的决策比较民主。

组织的决策民主程度与组织登记与否相关(r=0.30)。已登记社会组织,决策的民主程度越高,而未登记的青年社会组织,决策的民主程度相对较低。社会青年组织的决策民主程度与组织是否有办公场所相关(r=0.39)。因此,已登记并且有办公场所的青年社会组织,决策的民主程度相对更高。已登记、有办公场所的社会组织,67.1%都有正式决策机构决策,而未登记、没有办公场所的社会组织,这个比例仅有13.8%。可见,已登记、拥有办公场所的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环境更好,内部治理也更为规范。

三、青年社会组织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加强社会组织体制改革等相关政策的推行,我国青年社会组织得到蓬勃发展,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公共政策和权力机构的缺失。然而,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强国家、弱社会”的体制下,社会组织先天不足,如何承接政府职能的转变,回应青年的需求,还面临一系列挑战。

1. 青年社会组织存在问题的总体判断

将青年社会组织所面临的问题中的完全无问题和很少问题这两项合并为“问题较轻”一项,赋值为1;有点儿严重、非常严重这两项合并为“问题较重”一项,赋值为2。均值为1.5,表明认为问题较轻、问题较重的各占一半。大于1.5表明问题更为严重,小于1.5表明问题较轻。在组织不被社会认可、成员参与活动不积极、组织凝聚力不强、组织内部管理、活动得不到回应、外部干扰这几个问题上,存在的问题较轻,这说明青年社会组织所举办的活动总体上还是受欢迎的,评价较高,组织的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大。但在缺乏人才、缺乏项目、外部支持力度不够、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人员流动性大这几个问题上,认为存在问题较轻和严重的人数相差比例不大,这说明在这几个问题上,青年社会组织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2. 缺资金是当前青年社会组织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从上表可以看出,青年社会组织在缺乏资金上所面临的问题最为严重(M=1.61)。虽然青年社会组织的运行成本很低,但一旦要开展相关活动,就需要相关经费的支持。当前青年社会组织的经费来源不稳定,作为社会团体,青年社会组织不能大规模向社会募捐。由于经费紧张,青年社会组织活动的举办必然受到限制,组织的发展速度也受到制约。青年社会组织的未来趋势是实行自我运作、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而稳定的资金来源则是青年社会组织良好持续发展的坚实保障。

3. 青年社会组织普遍缺乏活动场地

活动场所是青年社会组织开展活动不可缺少的要素,青年社会组织主要在路边、公园、广场、超市门口、小区内、小学内等露天公共空间开展活动。场地不够是困扰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的一大难题,而这个难题也是青年社会组织自身难以克服的,需要借助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协助,才有可能解决。

4. 缺乏人才,且人才流动性大

人才一直是服务、引领、凝聚青年社会组织的重要抓手,青年社会组织的长期维系需要依靠骨干成员的有力支撑。但青年社会组织的成员大都是兼职,精力有限,面临着缺乏骨干人才的困境。青年社会组织的成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稳定性差,参加活动的时间和精力都不能完全保证。同时,成员参与活动遵循自觉自愿原则,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青年社会组织的成员缺乏稳定性。

5. 青年社会组织成员的培训机会总体不多

从总体上看,在1336名青年社会组织成员中,23.7%的成员没有被培训过。培训次数越高,培训人员所占比例越低。培训次数为1~3次的成员有598人,所占比例最高,为44.8%;4~9次的有254人,所占比例为19.0%;10次以上的有167人,所占比例为12.5%。

青年社会组织的规模越大,成员得到培训的机会越多(r=0.34)。在大规模青年社会组织中,没有受过培训的成员仅有15人,占7.9%。组织规模越大,成员培训次数为1~3次所占比例越低,而培训次数为4次以上的比例不断提高。在小规模组织中,培训机会在10次以上的成员仅占7.3%。由于青年社会组织以小规模为主,因此成员总体的培训机会不多。

6. 青年社会组织的规模小,严重制约了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

青年社会组织以小规模组织为主,50人以下的组织将近占一半。社会组织客观存在“准入门槛”,小规模青年社会组织绝大部分不具备合法登记的基本条件。未登记青年社会组织的模糊合法性,使得它们陷入发展瓶颈:自身资源(经费、会员、场地)的严重不足,对组织外的社会动员能力非常有限,对官方组织机构的影响不大。组织没有活力而且可持续发展都存在问题,难以发展壮大,随时都可能解散。

四、共青团推动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的工作对策建议

青年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吸引了数以千万的青年参与其中,这给新时期的共青团工作既带来了启示和契机,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团组织只有主动迎接挑战,积极联系青年社会组织,充分发挥枢纽作用,才能履行好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政治责任,发挥好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作用。

1. 创新共青团与青年社会组织的关系

共青团开展青年社会组织工作,必须充分思考共青团在青年社会组织工作的职能定位和根本任务,创新共青团与青年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

一是要充分认识青年社会组织是共青团组织延伸工作手臂的重要依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目标。在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中,社会组织是重要的主体。青年社会组织数量庞大,非常活跃,是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和事业发展的重要空间,青年社会组织完全可以成为共青团组织延伸手臂、增强活力的重要依托。要让青年社会组织成为共青团扩大工作覆盖面的有效载体,联系凝聚一个青年社会组织,就有可能覆盖和影响到一大批青年,这将有效提升组织动员青年的效率和水平。要让青年社会组织成为共青团服务青年发展需求的重要方式,共青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青年项目合作、活动动员参与等多种形式,借助青年社会组织的力量,实现青年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提升共青团服务青年的综合能力。

二是要明确共青团与青年社会组织之间的平等协作关系。共青团组织要树立在青年社会组织中的枢纽作用,必须摒弃政府的官僚色彩,去除共青团对青年社会组织的管控角色。共青团已不再是以政府角色建立或强化与青年社会组织之间的“庇护—依赖关系”,而是在互信协作基础上,与青年社会组织之间构建功能互补、合作共治、良性互动的平等协作关系。我们的调查显示,近六成(59.9%)的青年社会组织成员认为共青团与青年社会组织之间应该是平等协作的关系,而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要建立这样一种平等协作关系,就要求团干部进行工作理念上的转变,适应从体制内工作领域向体制外工作领域的转变,从组织化动员渠道向社会化动员渠道的转变,从行政垂直化工作体系向社会扁平化工作方式的转变。

三是要加强共青团与青年社会组织之间的联系。共青团组织对青年社会组织的凝聚路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联系现有的青年社会组织,一种是培育孵化新的青年社会组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现有的青年社会组织数量庞大,并且一些青年社会组织已初具规模,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共青团组织要首先联系一批有影响力的、具有一定社会功能的青年社会组织,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平等协作关系,共同开展协同治理。在联系现有的青年社会组织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团组织可培育孵化新的青年社会组织,并承接团组织的部分事务。调查发现,一些城市团组织已经在不断联系青年社会组织,60.4%的青年社会组织参加过当地共青团组织发起的活动,60.9%的青年社会组织领袖与所在地的团组织有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