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我们的爱能维持多久?——亲密关系中的秘密(1)

一对男女要获得美好恒久的爱情,直至共同走向婚姻,需要两个条件:

第一个是对对方没有要求,第二个是两人都做到自己照顾自己的人生。

以这两点作为基础,便可以建立1+1=2、3、4或5的爱情。

你对“恋爱婚姻”这个问题认识多少

首先,看看你对这个题目已经认识多少。请写下你对下列问题的答案:

(1)什么是“爱情”?

(2)如果你深爱着某一个人,请问“爱这个人”给你怎样对待他/她的权利?

(3)以下的称呼中哪一个更符合你的恋爱婚姻对象:“男朋友”“女朋友”“丈夫”“妻子”?请把适合的称呼写在这里:__________,然后回答问题。

问题:代表了什么?

(4)为什么结婚比不结婚好?(若是在恋爱阶段,问题改为“为什么有这段恋爱比没有这段恋爱好?”)

请用一点时间思考一下上面的四个问题,然后再继续看下去。

爱一个人并不意味着“拥有”一个人

“爱”只给了你为某人做一些事的动力,并没有给你控制那个人的权利。你想对某人好,或为某人做一些事,不会使你拥有那个人,因为没有一个人可以“拥有”另一个人。

“因为我爱那个人,所以对方也应该爱我。”这句话是不符合逻辑的,因为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试想一下,若有10个人对你这样说,你愿意爱他们吗?你做得到吗?

一个人不能控制另一个人,也不能改变另一个人。每个人可以改变的只有自己,但在某些情况下,这份改变也许能诱使对方做出改变。当对方与你的看法一致,并做出一些符合你意愿的事情时,你就很容易产生对方已受到自己控制的错觉。比如,你开车行驶在路上,跟在你后面的车并不是受到你的控制而跟着你,他们只不过是碰巧也需要走这条路而已。

因为你爱他,也许你就以为自己有权利去要求他的思想和行为必须遵从你的意愿。这个态度便是把爱当作控制别人的工具了。本来很崇高的一份感情便沦落成一条绳子——让别人受制于你的廉价工具。于是,当初期使人迷乱的激情过后,对方便想逃离这份控制——那并不是不再爱你,对方只不过是不想要那种受制的感觉而已。

“爱一个人”并没有给你以下权利:

(1)要求他/她也爱你;

(2)控制他/她的思想和行为;

(3)要求他/她照顾你的人生快乐。

爱一个人,只给了你想为他/她做一些事的权利。就算这样,也要由他/她决定是否接受,而你不能要求更多。

九成以上的婚恋问题就是源于以上三项错误的要求。

有些人说,在爱情里是没有自由的。这种说法便是错误地以为爱一个人便有那三项权利。当你很喜欢做某些事,并长时间沉醉在里面,你不会想到是否失去了自由。有这种想法的人,必然是想跑却跑不了,才感叹失去了自由。明白了这一点,把注意力放在能促使对方做出改变的工作上,自己先因此而改变,然后两人的关系便能和谐。

当一个人错误地认定对方已经让自己“拥有”了(例如:“他是属于我的”“她是我的”),他就会很自然地以为自己的地位比对方高、有权控制对方、可以向对方提出诸多要求。这份压力会使对方产生窒息感,会让对方的内心深处产生反抗的动力,每当气愤时便会有抗拒的语言和态度。一个认为自己应该有那三项权利的人,还会使对方的内心产生一种无力感,而这种无力感会使他错误地以为需要增添控制对方的力量。这样发展下去,两人的关系必将会越来越紧张。

爱上自己内心的一张照片

有些人老是抱怨对方怎样不好,而有些人总能在心里感受到对方好的地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背后的意义是什么呢?

老是抱怨对方不好的人,爱的是自己内心的一张照片,而不是眼前那个真实的人。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听到很多“理想对象应该是怎样”的概念,这包括外貌、语言、行为、态度、对事物的反应、心态、个性、兴趣、习惯,以及对人生的期望等。积累下来,我们在心里便有了一张照片:男的心里是“白雪公主”的照片,女的心里是“白马王子”的照片。总而言之,就是要够完美。(这份完美往往是现实中没有的,就算有,也不一定会有助于建立成功快乐的家庭。例如,“我什么时候不开心,他都会马上放下手上的事,过来安慰我”,或者“她总是那么温顺地跟随着我,什么都听我的”。所有这些都只不过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然后,无论男女都凭着内心的照片到处寻找,终于找到一个很像内心照片里的样子的人,把心交给他/她,然后结婚。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一个符合自己内心照片的对象,便以为以后会有幸福的生活了。可是很快地,他/她便发现,本来看到的、对方也答应了的好处并未得到,而本来没有注意的对方的缺点却显露出来。他/她便开始抱怨对方,老是要求对方改变。在恋爱阶段,双方都会尽力地取悦对方,迎合对方的意愿,使对方更易产生错觉。

内心的照片是不会改变的,只是时间长了颜色会褪去一些,或发黄了。可人总是在不断地改变,每分钟都会有不同,与那张照片比较,变化越来越多,差距越来越大,怨言也就越来越多。

另外一种人,总是在心里感受对方好的地方,或者开始的时候也是抱着那张照片去找。可是当感情开始发展后,他们便把注意力从照片转移到对方的身上,他们开始注意对方那些已经拥有而自己以前没有注意、让自己感觉满意的地方,他们还会从对方身上发现一些对方拥有的、比照片更好的、对自己更有意义的东西。这样,他们把对照片的重视慢慢地转移到对方的身上。

如果抱有这种心态,那么即使是包办的婚姻,也可以培养出恩爱的感情来;反之,就是些青梅竹马式的婚姻也会走向失败。老是抱着那张照片去找伴侣,容易与现实脱节,结果只会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每次之后越来越缺乏热情,也许会孤独地度过晚年生活,或者无力地生活在一份失望的婚姻里。

所以,内心的照片也许可以用作开始找对象时的标准,但是,要懂得把它放下,特别是当已经遇上一个让自己满意及感觉很好的人时。这个时候,也许应该把照片放在一旁,只凭那个人本身的条件(而不是符合照片多少)冷静认真地思考一下:那些条件是否能够在漫长的岁月里和自己配合,共同创造成功快乐的人生。

换一个角度来看内心的照片,里面的人就算是一个完美的对象,问问自己:自己够不够完美,有什么资格要求一个完美的对象?还有,完美的对象往往是“好看不好吃”的。广东有一句很贴切的话叫“相见欢,同住难”,这是很真实的描述。跟一个完美的人在一起,很快地,不是你感到配不上他/她,便是他/她对你不耐烦了。

激情之爱的两面性

当爱情发展到达顶点时,便是一份激情的爱,这份爱会带给人深刻而难以形容的感觉。恋爱中的双方会觉得总是有很多话要向对方诉说,尤其是在见不到所爱的人的时候,而当见面时,却又没有什么话可以说。他/她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对方,很想见到那个人,而见了面,他/她会满足于只是牵牵手,或者只看着对方,无论做什么事,他/她都不在乎。他/她在所爱的人面前会变得笨拙、不善言辞、有点痴呆、手足无措。所有这些表现,可能都与他/她平时的言行模式完全不同。

他/她会不自觉地重复向对方说“我爱你”,他/她会千方百计地想办法为所爱的人做点事:买礼物给对方、为对方办事、总是想着哪些是对方需要而自己又能做到的事。他/她的思想会比平时更正面积极,更想把事情做好。这份激情的爱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感觉,难以形容,最接近这种感觉的句子可能是:“朝闻道,夕死可矣!”

如果你正体验着这种感觉,恭喜你!你正在享受最浓烈的爱呢。活在这个世界上,能找到一个你爱的人便已经是幸福,如果对方也同样深爱着你,你便已经得到世界上最大的幸福了。你要以感恩的心态去享受这份幸福,因为只有很少人能够真正享受到这种爱与被爱的幸福。

从生理学的角度看,当一个人的心中感到爱和被爱的时候,他的心脉跳动的模式是最和谐的,能够促进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各种生理机能的协调工作。所以,活在爱里的人会分外地美丽、动人。

就像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一般,老天把它们制造出来,总是有两个方向的选择。一个方向是,激情的爱能够推动一个人去做出很多好事,使世界变得更好,同时自己也能拥有更成功快乐的人生。而在另一个方向,这样的爱也能够使人消沉、沦落、伤害别人、造成悲剧,甚至会祸国殃民,尤其是当一份激情的爱加上不成熟的性格时。

激情的爱虽然难得,但是会使人劳累。沉浸在这种爱之中的人,工作效率降低,考虑事情时会欠缺周详,甚至会对该做的事失去兴趣。激情的爱如此难得可贵,本来就应该放下所有的事去专心地享受它。成熟的人懂得做出调整去配合它,但是年轻人则会因为有这份爱而在人生其他方面倒退。

不成熟的人带着这份激情,会不顾自己的承受能力而不断地花钱买礼物给对方,使自己陷入困境,同时荒废学业、事业。而成熟的人则会让这份爱去推动自己把学业、事业做得更好,使自己更有资格去接受与享受这份爱。

一个不成熟而在婚恋对象里面找寻父母影子的人,会因为这份爱而向对方过多索求、不断抱怨。带着传统错误信念的人(我爱他/她,所以他/她应该爱我,应该让我控制他/她,应该照顾我的成功快乐等),会使两人之间产生紧张和冲突,从而慢慢地扭曲这份爱的意义。

人们都说,爱是盲目的,也许就是因为每当爱来临的时候,感性成分总要比理性成分占上风,因此,爱几乎是没有什么道理可讲,没有什么理由可分析的。人们通常是先有了爱的感觉,而后才注意到那些理由。举例说:“因为她漂亮,所以我喜欢她”,事实却是:“因为我喜欢她,所以我注意到她的漂亮”。

爱可以不讲道理,但是要三赢(我好、你好、大家好)地活在世界上,则必须考虑到一些社会规则。所以,就算有这份激情的爱,一个成熟的人还是可以约束自己。他/她能够默默地爱一个人而完全不干扰这个人的生活,只在环境允许时为这个人做点事。用这种方式,成熟的人就能够满足自己对这个人的爱。

爱并非快乐生活的保证

爱、性、共同生活是各自独立的三件事,不要以为它们自然地是“三位一体”:有了其中一样,另外两样自然就会美好。也不应觉得没有了其中一样,另外的两样便不能存在。用这两种态度处理两个人的关系,只会使两人更看不清楚事情怎样才能有更好的改变,他们怎样做才会有更好的结果。

社会的标准和人们的愿望是希望这三件事绑在一起。我当然也赞成人们努力追求三方面的满意,因为这样才是人生最美好的境界。可是,今天的社会里太多的人只想着标准答案或理想远景,而否定每天的现实生活;老是惦记着天堂该怎样,而忘却了自己生活在人间,这样的人不会有快乐的日子。所以,如何改变现状才是务实的态度。

爱往往使两人同住在一所房子里,但是,能否愉快地一起生活,几乎与他俩之间有没有爱没有必然的关系。也许,只有曾经有过这种体验的人,才能体会到深爱着一个人,但不能愉快地生活在一起的痛苦是多么刻骨铭心。光凭大量的爱,并不能保证生活在一起可以有多少乐趣。快乐地生活在一起需要一份“爱”以外的心态,再加上一定的技巧。欠缺了这两点,爱只会驱使一个人去忍受和原谅对方在共同生活里造成的痛苦和伤害。越多的爱便导致越多的忍受,承受越多的痛苦和伤害。更可怜的是,如果对方也有一份很深的爱,会因为看到另一方的痛苦亦感到痛苦、内疚、无力。这样的“互馈机制”会把两个人推向深渊。“互馈机制”在心理治疗上称为“互相依赖”(co-dependence),三十多年前香港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曲有两句歌词,“要共对亦难,分也不可”,正是对这种痛苦的描写。美国西部牛仔歌曲中也有一首:“Not Strong Enough to Leave You,and too Weak to Let Go.”

2001年我在德国学习“系统排列”时,一位大师说他对系统排列的看法是:没有了性,两人的感情关系也就完了。当时我立刻站起来表示不同意,因为我知道国内有很多个案都显示出,即使没有了性,感情关系仍然可以维持得很好。因为伤病而失去性能力的情况自不必说,国内很多恋人和夫妻因工作而分居两地,一年里没有多少天可以见面的情况,也是很好的证明。同时数位来自日本的学员也赞同我的看法。

如果两个人有充分的爱,并且性生活满意,只是一起生活却产生很多冲突,原因就是两人的性格使他们不愿对自己的信念系统做出改变(而只希望对方改变)。参加NLP的课程可能会帮助这样的夫妻关系有所突破,当然这需要两人有自愿的、投入的学习态度,如此才能产生效果。三方面同时很满意是最美满的婚姻,这需要把“给予对方所需要的”看得比“得到自己所需的”更重,并且两人同时抱有这个态度。除此以外,两人还需不断地摸索、研究、讨论和做出修正,如此才有机会获得美满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