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锲而不舍,前途无量

与公司同舟共济

最令上司倾心的下属是死心塌地跟公司同舟共济、跟上司同舟共济的人。

李总拥有上亿元的资产,他不顾多人反对,把小刘提升做副总,因为他知道,这个有着与公司共存亡的历史的人一定不会损害公司利益。在今天的五洲集团里,小刘的才干并不突出。可是就在五年前,公司陷入困境,职员一位又一位离开时,他坚持下来,与李总并肩奋斗,因为他相信李总的事业,结果公司终于重新壮大。

挫折与困难是不可避免的,对待它们的正确态度应是锲而不舍,上司当然不喜欢一遇挫折和困难便掉头就跑的下属。

还有一个实例,可以证明上司对锲而不舍型下属的欣赏,他把它称为“令人热泪盈眶的一件事”。

松下幸之助回忆道:

“那是我们的电池终于能够售给N汽车公司的事,这件事前后花了五年的时间才成功。”

“当我获悉担任那次业务的是一位锲而不舍的年轻人时,不禁热泪盈眶。”

“整整五年的时间他历尽千辛万苦,不断热心走访那家客户,一再拜托对方‘请采用国际牌电池’。”

“我想,有人一定认为是他分内的事,但以他的年纪,竟然有这种耐心,真叫人佩服。一般人总是吃一次闭门羹就放弃了。”

“今天的N公司除了电池以外,还采用了本公司其他各种产品。这都是本公司员工锲而不舍的结果。”

所以,上司们对于那些面对困难毫不气馁、坚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下属,从内心里欣赏。因为企业总会处于困难中,锲而不舍成为公司进步的支柱。

作为一个上班族,如果你想一步上一个台阶的话,那么就要坚定不移地跟上司坐到同一条“船”上。

当他意识到你是真正同上司同舟共济时,自然就会重用你。你这样做比频频跳槽要实惠、有效得多。

与公司同舟共济,这是“快速升职”的一大秘招。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很多上司都喜欢用时间来考验下属。

如果你能死心塌地地跟着上司同舟共济,他肯定会重用你。一是因为他了解你的能力和忠心;二是因为人都是讲感情的,长时间的接触让他在感情上早就认同了你。

跟对人,跟到底

作为一个下属,你上面有上司;作为一个上司,你上面还有上司,因此就存在一个跟人的问题。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这是一个事实。而跟人,自古以来有五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就是跟人的最低境界是只顾个人眼前利益,谁能让眼前利益满足就跟谁,“有奶便是娘”。这种人眼界狭小,容易在上司失势时卖主求荣。这种以眼前利益跟人的人,是不讲是非、境界最低、情操最差的人。

第二种境界是势利眼。这些人往往为了保住个人的身家性命迫于形势不得不屈服于强权势力的压力,见风使舵,谁势力大跟谁。这类人人数较多,也是靠不住的。

第三种境界稍高,他们不以个人利益为尺度而以民众的利益为标准跟人。但他们有时会迷惑于某些政治家或领袖人物的政治口号,或者一开始就跟了个政治骗子或者所跟的好人中途变坏。于是,他们在失望之余不得不改弦易辙,弃暗投明。虽然他们最终跟了英明君主,但他们毕竟走了弯路,落了个背叛前主的罪名。

第四种境界是忠诚到底,杀身成仁,如伯夷、叔齐等。这些人一旦做出了选择,就无怨无悔,矢志不渝,表现出坚定的信心和执著的精神,是许多人敬仰的楷模。对上司来说,选择了这样的下属是人生一大幸事。

第五种境界是跟人的最高境界,如诸葛亮式的人物。贤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诸葛亮生于乱世,不肯轻易出山辅佐诸侯而是静观其变,看谁是匡扶天下的明主,看谁能诚心待他。而刘备作为汉朝皇室之君,仁义布于四海,以诚心待人,三顾茅庐终于感动了诸葛亮。隆中对策,便确定了天下三分的形势,诸葛亮辅佐刘备火烧新野,火烧赤壁,打退了曹兵多次进攻,智取荆州和四川实现了三分天下的宏伟预言。刘备不听劝告造成大败,白帝托孤,诸葛亮宣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然刘禅昏庸无能,但诸葛亮还是为刘备的蜀汉天下战斗到最后一息。所以诸葛亮成为封建道德的最高典范。

跟人首先强调的是跟对人,这就要求你挑选到一个合适的有前途并且有情有义的上司;然后就是跟到底,只有忠心耿耿地跟随上司才能获得上司的赏识,进而获得上司的提拔。

故看准人,跟对人,跟到底,是跟人的最高境界。至于你想做哪种人,全看你的本事和追求了。对想升职的人来说,目光长远一些是很有必要的。

奉迎的“变与不变”

叔孙通以制定了朝见帝王的礼仪而大受汉高祖刘邦的赏识成为西汉开国初期一位引人注目的角色,《汉书》还专门给他立了一篇传记。

其实,他的崭露头角开始于秦朝。早在秦始皇时期,他便以“博士”的头衔为秦王朝效力了。秦始皇在搞焚书坑儒,迫害的就是这些有“博士”头衔的人,当时迫害的人数多达四百六十余人,而叔孙通居然能幸免于难,真不知他用的什么手段讨好了秦始皇。

到了秦二世时代,陈胜、吴广农民起义,二世皇帝召来了一帮“博士”儒生询问对策:“南方有一些兵卒攻城夺地,你们看该怎么办呀?”

有三十余名“博士”纷纷进言道:“臣民不允许聚众闹事,聚众闹事就是造反,就是不可饶恕的死罪,请陛下立即发兵击讨!”

偏偏秦二世采取“鸵鸟政策”,不肯承认老百姓会起兵反对他,一听这话脸色都变了,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叔孙通明白了秦二世的心思,立刻上前说道:“他们说的都不对。现在天下一家,郡县的城墙、关卡早已摧毁,兵器也早已收缴,向天下百姓表示永远不再值守,四方百姓心向朝廷,怎么会有造反的人?南方那些兵卒不过是些鼠窃狗盗的小偷小摸,何足挂齿,当地的官员早已将他们拘捕杀戮,根本不必大惊小怪!”

他这番话果然讨得秦二世的欢心,结果,那些说是百姓造反的“博士”们都被送交司法部门斥责,而叔孙通却得到了二十匹布帛,一身衣服的赏赐,并将他的官职升了一级。

等到叔孙通返回住所,那些“博士”们责问他道:“你怎么那么会巴结讨好?”

叔孙通说:“你们太不聪明了,我也险些落入虎口!”

其实,他已清楚地看出了秦国即将灭亡的形势,当夜便逃出秦都咸阳,投奔陈胜、吴广的队伍去了。陈胜、吴广失败以后,他先后又归顺过项梁、义帝、项羽,最后项羽失败,他投降了刘邦。

刘邦这个人不喜欢读书人,叔孙通为了迎合刘邦,脱掉了自己儒生的服装,特意换上一身刘邦故乡通行的短衣短衫,果然赢得了刘邦的好感。

当他投降刘邦时,有一百多名学生随他而来,可他并不向刘邦推荐,而他所推荐的,全是一些不怕死、敢拼命的壮士。学生们不免有了怨言:“我们追随先生多年,又同先生一起降汉,先生不推荐我们,专推荐一些善于拿刀动剑的人物,真不知他是怎么想的!”

叔孙通说:“刘邦现在正是打江山的时候,自然需要一些能够冲锋陷阵的人,你们能打仗吗?你们别着急,且耐心等待,我不会忘了你们!”

当刘邦当上皇帝以后,那些故旧下属全不懂得君臣大礼,有时在朝堂上也争功斗能,饮酒狂呼,甚至拔剑相向,刘邦显得很不耐烦。这一点让叔孙通看出来了,他便趁机建议制定一套大臣朝见皇帝的礼仪。刘邦自然同意。

他的那一套礼仪极大地提高了皇帝的尊严,使得刘邦十分开心,他高兴地说:“我今日才体验到当皇帝的尊贵了!”

于是叔孙通加官晋级,一次便得到五百金的赐赏,成为朝廷近臣,一直到汉惠帝时还恩宠不衰。

叔孙通以一介儒生,便能适应秦始皇之暴、秦二世之昏,陈胜之陋、项羽之威、刘邦之薄、惠帝之懦。在那样一个天下大乱、文人遭劫的年代,不仅苟全性命,而且处处得意,荣通富贵,亦已难矣!探究一下他保身取宠的诀窍,可以发现,全在于“变与不变”之间。

所谓“变”,是要在摸清君主的脾气、秉性、喜怒、好恶的基础之上,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言行、对策。叔孙通对秦始皇采取的是“默”,对秦二世采取的是“骗”,对刘邦采取的是恭维,对惠帝采取的是“吓”,这些手段果然都能奏效。

所谓“不变”,是奉迎的媚态要始终如一。下属们身在职场,在奉上卸下的时候,必须熟练运用这些诀窍,才能左右逢源,达成预期目标,建功立业。

想升职,你就必须得到上司的赞赏;想得到上司的赞赏,你就必须善于逢迎上司。

在逢迎时要始终如一,还要随机应变,根据上司的好恶随时改变自己的言行。

俗话说“变通,变通,一变就通。”讲究变通的逢迎才是升职的必杀技。

仔细琢磨上司的意图

与上司的关系对你事业的成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可以说这也是关键之一。有时候你在上司身上花了很多时间,但在处理这层关系时,你仍应当注意自己的方式。如果幸运的话,能够事事顺意。以下是应付上司的建议。

(1)分清上司提供的哪些建议会对你有所帮助

没有十全十美的上司,每个人都有其优缺点。你最好是重视上司的长处,忽略其短处。分清你的上司在哪种情况下会给你提供帮助,并在有必要的时候去接受他(她)。

(2)提出可能得到上司积极反应的需求

如果你了解你的上司对什么比较看重,那你可以以较易得到其积极反应的方式提出要求。这样你就不必浪费时间去说服——或是更糟,设法改变他(她)的想法。了解什么对他(她)起作用,什么不起作用;然后运用较易成功的策略。

(3)清楚上司想从你这里得到些什么

了解上司对你的期望,以及自己成功的几个关键因素是什么,那你就成功了一半了。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满足上司的工作要求,上司期望你做些什么,你就应该如期如数完成,即使有些东西你认为没有必要去做,这样你才能节省好多时间,你也会因此保住自己的工作。有些人往往忽视了这种节省时间的技巧,况且,你还要与上司搞好关系呢!

(4)了解上司的“生物钟”

当你要向上司提出什么要求与建议时,应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和场合。从这一点来看,时间的安排便是一切。让你的上司有充分的休息与恢复的时间,不要让他(她)过于劳累或是压力过大,这样你得到的反应就会有很大的不同了。了解你上司的生物钟,哪些是好的时机,哪些是不好的时机。然后抓住好的时机,将重要的事情向他(她)提出。

(5)尽可能经常地让上司了解你的行踪

这样才是安全的保证。让上司得知自己的行踪并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与精力。这比因为没有及时地与他(她)联系而耽误事要强得多。

(6)将你的上司看作是个极有价值的客户或顾客

正如我们与家人的关系一样,只有我们将这关系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时,我们才不会为自己与上司的关系感到头疼。当然为了避免出现一些问题,你应该敏感一点、细心一点。不要做某种假设,否则你很容易会产生一种怨恨心理。

这些很简单的建议,多数看起来都很平常,使你的上司较易感到他(她)能与你相互融合、相互沟通,并得以控制你的工作,这样上司就不会经常来找你的麻烦了。

《孙子兵法》中说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要想获得上司赏识,你必须说话做事都能让他高兴。如果你不知道上司的喜怒哀乐与好恶,怎么能得到上司的赏识呢?又怎么能顺利升职呢?

作为下属,必须学会琢磨上司的心思。只有了解上司的心思,才能“说对话”,“做对事”,进而得到上司的赞赏。

给上司面子要不动声色

当上司的,有时为了联系群众,常常和自己的下属在一起开展各种娱乐活动,比如打打球,下下棋等。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下属,要不要客气一些呢?也就是说,给予一点照顾,让上司赢几回,给他一点面子呢?某公司办公室的老王就碰到了这样的问题。

李经理是一个象棋迷,每到午休的时候,他总要扯上老王杀一两盘,这一来是老王的象棋下得不错,二来也是一种紧张工作之余的调剂。可是,老王却并不太愿意与李经理下棋。其原因是李经理的棋艺实在是不算高明,和他在一起下棋根本没有什么意思。要是真正使出真本事,李经理根本无还手之力,准得回回输。可要是让他几着,自己又觉得乏味,人家也说不定会说自己拍马屁,讨好上司。无奈,他只得采取一种折中的方式,有时赢他,有时也输几盘。

类似于老王这样的情况还真不算少。那么,在与上司一块儿进行娱乐活动的时候,要不要客气一点呢?笔者认为,一般来说可以不予考虑。因为上司既然打算与自己的下属一块儿玩,就表明他是放下架子的,也不是以一个上司的身份进行娱乐活动的。而且,有些上司恰恰正是希望通过这种娱乐活动与群众打成一片,进行感情的联络、沟通,缓解工作中的某些紧张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还要把他作为一位上司看待,处处客客气气的,什么都让着一点,反而违背了上司的初衷,使之达不到真正的效果。如果你真正地以一个同伴的方式和态度与上司在一起娱乐,上司反而会觉得你对他是坦诚的、信任的,这样,也同样会提高他对你的信任程度。

但是,在这样做的时候也必须考虑具体对象。有些上司属于争强好胜一类的人,你则要让着一点,对这种上司最好的方式是不要在一起娱乐。另外,有时上司跑来娱乐则是出于另一种目的,他可能是工作中有些不顺心,也可能是受到其上司的批评,正闷着一肚子气,想找种方式调剂一下。在这种情况下,其形象和态度都会有些反常。如果是这样,对上司则应该客气一些,做出一些必要的让步,使其能够在娱乐中得到某种放松和调整。

尽管是客客气气地与上司在一起娱乐,或做出某些让步,你也得有一定的、适当的方式。即在形式上仍然是认真的、不客气的,最好是让其觉察不出你在让他,使之感到是凭自己的真本事获胜,这样,便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有的上司喜欢“与民同乐”,常常会参与到下属的娱乐活动中来。

无论是工作还是娱乐,你都不要忘了他是上司,而且上司是要面子的。所以,上司“与民同乐”时,你也要给足他面子。

上司的“面子”必须给,但是不能给的太直白,一定要视情况而定,“运用之妙,存于一心”,争取做到“面子给了,别人还看不出来”。

不把问题推给上司

管理工作因其有始无终、不断发展的特点,使时间变成管理者的一种稀缺资源。有时解决下属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要比做其他任何事情都花时间。虽然,有一些管理者,几乎全是些管理能力强的人,很喜欢下属经常找他们来解决问题,但大多数管理者发现这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正如一位经理所感慨的那样:“我无时无刻不感到惊奇,那么多人想见我,又提出那么多各种各样的问题来。如果我们不尽量控制会议的话,我们只好一天到晚都陷在会海里。”

上司被迫去解决下属提出的问题,不仅会耗费他们的时间,而且往往也会削弱他们的影响。

在大多数下属眼里,上司拥有的权威往往被夸大了。其实,上司的权威是很有限的,并且,几乎上司每使用一次权威,在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权威也就消失了。你也许并没有想到,当你请求上司让人事部门或生产部门澄清一件小事的时候,你的要求其实已经过分了。你想一下,假如他为了其他事务正在要求人事部门或生产部门提供合作或帮助,为了满足你的需求,上司往往不得不软化他的立场,把他认为更重要的需要人事部门或生产部门合作的事情搁置起来。一个人能要求别人做的事毕竟有限。即使此刻没什么事情需要这两个部门的配合,他也知道,今天满足了你,那么明天要满足其他人提出的与此类似的要求就会变得更加困难。

当你把问题推给上司的时候,你不仅干扰了他的工作,同样也影响了你的工作能力。至少,你失去了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别人交往的机会。而这两点恰恰是卓有成效的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而且,你还会给你的上司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你没有能力应付工作中的变化。虽然这与你的工作并无直接联系,但再也没有别的事情比这种不好的印象对以后的工作产生更为不利的影响了。

权限之争是经常发生而且让下属特别头疼的问题。当双方在他们自己的权力范围之内发生冲突时,这种局面尤其棘手麻烦。因为,如果站在自己上司的一方,那么就会引起另一方反感疏远,如果他采取中立立场调解以使双方达成妥协,他也许就会被上司认为关键时刻没有帮自己。所以,你要尽量避免你的上司涉及此类事情,当双方陷入权限之争时,尤其要这样做。如果有人在你权力范围内插手或拒绝你所需要的合作,那么,把问题摆到上司面前以前,你自己先要尽力去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有些问题是应该由上司来处理的。事实上,如果这些问题不让他来处理的话,他会很恼火。因为,这些涉及权力或会产生纠葛的事情是与你不相干的。当然,也有些问题在你的职责范围之内,而你又非常希望得到他的帮助,当你真的要向上司提出这种问题时,你最好向他征求建议,而不要恳求解决方法。与其说:“某某公司不愿付最后一笔贷款”,然后等他说应该怎么办还不如说:“我没有办法让某某公司支付最后一笔贷款。如果你有什么建议的话,我将十分感谢。”这种方法能使上司做出积极的反应,因为你不是要他承担责任,只是想获得他的知识和专长罢了。但是,这种方法也有其局限性,因为,如果你连续不断地向上司征求建议,他很快会感到厌倦,而且很可能他对你也会感到不耐烦。所以,如果问题确实是你自己的,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将它留给你自己,并且自己去解决它。

上司的主要职责是“管”而不是“干”,所以,不要什么问题都推给上司,如果什么问题都找他,还要你们干什么。

一般而言,如果你不将问题推给上司,这不仅对你有好处,而且对上司也有好处。有时你这样做也许只是为了给上司留下一个你处境困难的印象,即使如此,你也应该尽量抑制这种想法。因为上司认为他们自己的问题已经够多了,所以他们不会像你所希望的那样对你的困难表示同情。另一方面,大多数的上司赏识那种不怕困难的下属。

为上司独当一面

上司提拔助手,晋升员工待遇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让其能够为上司独当一面。

所谓独当一面,即是在上司的统一指挥、统筹安排下,按照上司的授权范围,能够独立地、恰当地处理各类业务问题,而不是事无巨细均向上司请示汇报。

事实上,一个公司或部门的工作千头万绪,十分繁杂,上司一个人不可能,也不必要把每项工作的处置权都抓在自己手里。现代企业讲究分权治理,民主管理。只有那些落后的、愚昧的上司,才会采取集权的管理模式。

因此,那些开明的拥有现代意识的上司,总是敢于和善于选贤任能,并放手让他们独当一面,从而以优势的群体造就和发挥群体优势,以便使企业生机勃勃、一往无前。

在敢于为上司独当一面的问题上,我们常常可以见到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上司给予放权,让其大胆负责某一部门、某一分支机构的具体工作。但是,由于被任用者缺乏上司工作经验,或者缺乏相应的魄力,因而畏首畏尾施展不开。此类员工,应该认识到既然你有“后台上司”,何不大胆有所作为。同时,只要敢于大胆地独当一面,那么即使不够顺利,你也能够砥砺自己的能力,增长自己的才干。

另一种情况恰恰相反,即被任用者在为上司独当一面时,不是不敢将上司所放给的权力用足用够,而是时常越权行事。

俗语说“过犹不及”。就是说无论什么事情只要做过了头,那就犹如没有做足一样,自然会遭受损失。

上司放权,让任用者独当一面,往往是有范围、有界限的。在这个范围和界限内,你尽可以大显身手。但是,你绝不要忘乎所以,以为自己就是上司了,可以随意越权行事。一两次的越权行为,只要不构成重大损失和不可挽回的消极影响,一般情况下上司是不会过于在意的。假如你反复越权行事,必将自己断送自己晋升的前途。

对此,歌德有两句名言是发人深省的。他说:

“如果你敢于宣称自己是受限制的,你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由的。”

“只有具备真才实学,既了解自己的力量,又善于适当而谨慎地使用自己力量的人,才能在世俗事务中获得成功。”

所以,敢于为上司独当一面,必须以善于为上司独当一面为基础,否则你就难以不断地提升自己。

一般来说,上司比下级能干些,考虑问题周全些。但是上司也是人,考虑问题不可能事事都全面,而管理工作又是千头万绪的。

所以,上司就需要能够独当一面的下级助他一臂之力,替自己摆平很多事情。为上司保驾,替上司护航,既能锻炼自己的能力,又能赢得上司的信任,为升职打下基础。

让上司脸上光彩

你也许听说过“波将金村”的典故,这个村庄全是用坚硬纸板搭建而成的。有人认为,波将金在伏尔加河沿岸构建这些村庄是为了叶卡捷琳娜女皇和她那些显贵的外宾坐船经过此地时,给他们留下一个好印象而作的假。当代历史学家说,实际上,波将金这样做的目的并不完全如此,但是,他的确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即为了让上司脸上光彩而布置一些壮观的景象。

波将金只不过做了聪明的下属应该做的事情,其他人做这种事的方式不如他那样引人注目罢了。尽力使上司脸上光彩以赢得上司的青睐是众所周知而且是公认的一种策略。

为了让上司脸上光彩,有时可以让他代你接受因你的设想或发明而得到的荣誉。在很多情况下,你将发现这样做是不会过分地使你为难。有些下属甚至让上司在宣布坏消息的同时,让他也讲一些好消息。如果你与你的上司的关系十分牢固,你会发现这种做法将会有利于你长远的利益和奋斗目标。正如一个精明的英国人曾经说过的那样:“一个人在世界上可以有许多事业,只要他愿意让别人替他受赏。”

有这样一个故事,就能说明这一点。

许多年以前,联合国的一个官员举行了一个私人舞会,他以前是新西兰教育部的常务秘书。

在英国式的政府里,常务秘书或多或少地要管理他们的部门,但是却无权制定政策。制定政策的是他们的顶头上司由总理委托的部长,这个常务秘书,不管怎样,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总希望这些想法能变成现实。所以,他就把他的想法编辑成书,取名为《新西兰教育的未来》,书成之后交给部长,让部长以他的名义出版这本书。而部长也渴望成为这本书的作者而名扬四方,所以他欣然接受这个给予。随后,这个常务秘书就开始实施他的想法,他保证自己实行的是部长已经制定的政策,实际上,部长公开保证了这些想法的实施,成为这些想法最强有力的拥护者。

因此,可以下这样一个结论:让上司脸上光彩,你从中可以得到的好处不只局限在看到你的想法能得到实施时的快感,也不局限在从上司那里得到的对你的感激,还有另外的,虽然不是直接的然而却是实在的好处。

所以,上司脸上光彩时,你的脸上也光彩;他提升,你提升的机会也会增多。而且,研究表明,享受高工资的上司很可能会设法使你也增加工资。

人都是要面子的,尤其是上司,上司都喜欢自己的脸上光彩、漂亮。

所以,作为下属,无论是说话还是办事,一定要给你的上司脸上添彩,这不仅能让他感到有面子,还能让你“狐假虎威”地借着他的旗号办事。

借人口中言,传我奉承话

对上司进行赞美有多种方式,可以直接赞美,也可以间接赞美。直接赞美就是直接面对上司,通过声音、表情将赞美之情传递给他;间接赞美就是不直接面对上司,而是借他人之口将自己的赞美之词传递给上司,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借你口中言,传我心腹事”。

这两种方式各有各的妙用,下属应视不同的场合灵活运用。

赞美若是通过第三者的传达,效果便截然不同了。此时,上司必定认为那是认真的赞美,毫无虚伪包含在里面,于是就会真诚接受,而且对你也会另眼相看。所以当上司不在身边时,不妨对其他同事将上司的优点和成就大肆吹捧一番。“吹捧”的范围很广,例如,可以先赞美一下上司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上司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上司教育子女的成功之处,甚至他今天得体的服装;你还可以谈谈上司的“历史”,提提他的“当年勇”,等等。如果其他同事与你有不同看法,你也没必要去争论,毕竟,这只是你的个人观点。相信你的口舌不会白费,总有一天,你的这些赞美之词会传到上司耳朵里,他会因为有你这样的“知音”而感到高兴。

“第三者”不仅仅是自己的同事,也包括其他人。比如,在看到上司的妻子时,你可以适当地赞美一下上司,甚至在看到上司的子女时,也可以说一些诸如此类的话:“你爸爸为公司的事情操碎了心,你得劝他多多休息,保重身体”、“听说你工作干得不错,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啊!”

如果有一天你上司的上司来你所在部门视察工作,那也要寻找时机进上一言,好好把自己的上司赞美一番。当然,赞美时一定要言之有据。恐怕这是上司最期望的了,自己替自己说好话,容易使上司心存反感,而由自己的下属代言,则既可避嫌,又可给上司留下较为客观的印象,效果会好得多。

这样一来,上司对你可能就要“感激涕零”了。当日后遇到升迁事宜时,自然不会忘记你。

吹捧上司人人都会,不当面赞美却能让上司领情则是吹捧上司的最高境界。那些看上去不是吹捧者有意说的,不是为了博得上司的欢心而故意说的赞美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对于太过明显的阿谀奉承、“吹喇叭”、“抬轿子”,一般明智的上司会很警觉。一位下级如果总是无原则地吹捧上司,那么对方就会认为你不诚实、别有用心,吹捧不但不能得到对方的好感,反而会使他感到深恶痛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