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史记》(1)

<;读史指南>;

《史记》原名《太史公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司马迁出生于一个学术气氛浓厚的家庭,其父司马谈曾向当时天文、易学、道论的专家学习过,并写过《论六家要旨》的论文。司马迁幼年即开始学习当时的通行文字——隶书;武帝即位后,司马谈被任为太史令,举家迁居长安,他又学习“古文”(即秦以前的文字),向当时经学大师董仲舒学习公羊派《春秋》,向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

二十岁时,司马迁有过一段漫游大江南北的壮举,在漫游中他已开始注意寻访历史遗迹,搜集人物的传闻。漫游后仕为郎中,侍从武帝巡狩、封禅,使他接触了更多的祖国山川,目睹封建王朝的礼仪典礼,还曾参加武帝亲自带头的堵黄河决口的壮举,获得写河渠书的第一手资料。

元封元年(前110年)司马谈随武帝封泰山,因病滞留洛阳,司马迁出使西南夷归来要向武帝述职。赶到洛阳时,见到垂危父亲,父亲谆谆嘱托要他完成自己著述史书而未能完成的事业,司马迁在父亲面前作了保证。司马迁从此把著述历史作为个人的最高理想,蒙挫受折仍旧坚持不懈。

《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字。司马迁以“本纪”叙帝王,以“世家”载诸侯,以“列传”记人物,以“书”述典章制度,以“表”排列大事,网罗古今,包括百代,打破了以年月为起迄如《春秋》的编年史、以地域划分如《国语》的国别史的局限,创立了贯穿古今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通史先例,成为正史的典范。

<;故事精选>;

1. 人文始祖黄帝——《史记·五帝本纪》节选

黄帝是传说中上古帝王轩辕氏的称号,姓公孙,名轩辕。他生下来就与众不同的神异之处,襁褓中能言语,幼小伶俐,长大勤勉,长大后敦厚勤奋,成年后见闻广博,能明辨是非。轩辕部落兴起的时候,炎帝神农氏的势力已经衰微。诸侯互相侵伐,残害百姓,神农氏却无力征讨。于是轩辕时时举兵,以征讨不来朝贡的诸侯,四方诸侯都来臣服于神农氏。

炎帝准备侵犯诸侯,诸侯都来归属于轩辕。轩辕于是修明政治,整顿军旅,顺应四时五方的自然现象,种植五谷,安抚百姓,使远方人民也能安居;驯服熊罴貔貅虎等猛兽,和炎帝的军队在阪泉的郊野作战,轩辕大胜而归。

蚩尤作乱,不听从命令,于是轩辕向四方诸侯征集军队,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生擒蚩尤,并把他杀死。四方诸侯都尊轩辕为天子,以取代神农氏,这就是黄帝。天下有不顺从命令的,黄帝便去征伐;平定之后,即便离去。披荆斩棘,开山通道,没有过过一天安适的日子。

黄帝向东到达渤海,登上丸山和东岳泰山;西边到达崆峒,登上鸡头山;南边到达长江,登上熊山、湘山;北边驱逐荤粥,与诸侯在釜山合符;而建都于涿鹿山广平山下的平地。迁徙往来,没有固定的居所;环绕着军队构筑营地以自卫。百官都用云命名,军队称云师。设立左右大监,以监察万国。万国协和,而鬼神山川的祭祀封禅之礼,黄帝亲临主持的占多数。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为官,以治理人民;种植百谷草木,德化及于鸟兽昆虫,遍布于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勤劳心力耳目,节用水火财物。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但是得到了姓的只有十四个。黄帝娶西陵氏的女儿为妻,这就是嫘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了两个孩子,他们的后代都曾掌有天下:一个是玄嚣,就是青阳,青阳降为诸侯,住在长江;另一个是昌意,降为诸侯,住在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儿名叫昌仆的为妻,生高阳,高阳有大德于民。黄帝死后,葬于桥山,他的孙儿也就是昌意的儿子高阳,继承帝位。这就是帝颛顼。

太史公说:学者大多说,五帝的年代太久远了。但是《尚书》只记载尧以来的事;而各家叙述黄帝,文字很不典雅。我阅读《春秋》、《国语》,他们对《五帝德》和《帝系姓》的阐发都很明了,我现在一并论列,选择了文字最为典雅的作成本纪,作为全书的第一篇。

2.治水英雄大禹——《史记·夏本纪》节选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洪水肆虐,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于是,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

尧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派谁去治理洪水呢?首领们都推荐鲧。尧说:“鲧这人违背命令,残害同类,不可以。”部落首领们都说:“先用用看吧,真的不行再不用。”尧接受了他们的意见用了鲧。

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但却没能把洪水制服。因为他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这个时候,舜受到任用,他代行天子政事,到全国各地去视察。在视察途中,他看到鲧治理洪水没有收到成效,就把鲧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了那里。舜又任用鲧的儿子禹,来让他继续鲧的治水大业。

禹遵从舜帝的旨意,命令诸侯和百姓都行动起来,共同治水。他注意汲取前人特别是其父治水的经验与教训,先四处跋涉,摸清了每条河流特别是黄河的变化习性,再针对每条河流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以疏通河道为主,再辅之堆堰修坝的措施,对洪水实施综合治理。

他翻山越岭,经过之处都作出标记,以便确定治理高山大川的规划。禹不知疲倦地劳作,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在生活上,他不讲究自己的起居饮食,而是把所有财力和物力都用来治水。在陆地上行进的时候,他坐着车;在水路行进的时候,他驾着船;在泥滩上行进的时候,他乘着橇;在山地里行进的时候,他就穿上带铁齿的鞋。

在接受治水任务时,禹新婚仅仅三天,还来不及照顾妻子,便为了治水,到处奔波,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第一次,妻子生了病,没进家去看望。第二次,妻子怀孕了,没进家去看望。第三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还是没进去探望。

就这样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禹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

大禹因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舜的助手。过了十七年,舜死后,他继任部落联盟首领。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

太史公说:有人说禹是在江南会合诸侯,考核功绩时逝世的,就埋葬在那里,就命名那里叫会稽。会稽,是会合考核的意思。

3.一笑倾国褒姒——《史记·周本纪》节选

公元前782年,宣王逝世,他的儿子幽王宫湦继位。幽王二年,西周都城和附近泾水、渭水、洛水三条河的地区都发生了地震。伯阳甫说:“周快要灭亡啦!从前,伊水、洛水干涸夏朝就灭亡了;黄河枯竭商朝就灭亡了。如今河源的水流又被阻塞,水源被阻塞,河流必定要枯竭。这样看来,国家的灭亡用不了十年了。”

周幽王三年,幽王得到了一个美女褒姒,等褒姒生下儿子伯服后,周幽王竟把申后和太子都废掉了,让褒姒当了王后,伯服做了太子。周太史伯阳诵读历史典籍后感慨地说:“周朝就要灭亡啦。”

典籍上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夏后氏衰落时候,有两条神龙降落在夏帝的宫廷,说:“我们是褒国的两个先君。”夏帝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后来进行占卜,结果不吉利,又卜占要将他们的唾液藏起来,结果才吉利。于是摆设出币帛祭物,向二龙祷告,二条龙不见了,留下了唾液,夏王让拿来木匣子把龙的唾液收藏起来。夏朝灭亡之后,这个匣子传到了殷朝,殷朝灭亡之后,又传到了周朝,但始终没有打开过。到周厉王末年,打开匣子看了。龙的唾液流在殿堂上,怎么也清扫不掉。周厉王命令一群女人,赤身裸体对着唾液大声呼叫。那唾液变成了一只黑色的大蜥蜴,爬进了厉王的后宫。后宫有一个小宫女,六、七岁,刚刚换牙,碰上了那只大蜥蜴,到成年时竟然怀孕了,没有丈夫就生下孩子,她非常害怕,就把那孩子扔掉了。在周宣王的时代,小女孩们唱着这样的儿歌:“山桑弓,箕木袋,灭亡周国的祸害。”正好有一对夫妻在卖山桑弓和箕木制的箭袋,宣王命人去抓捕他们,想把他们杀掉。夫妇二人逃到大路上,发现了先前被小宫女扔掉的婴孩,就收留了她,一路逃到了褒国。后来褒国人得罪了周朝,就想把被小宫女扔掉的那个女孩献给厉王,以求赎罪,因为当初这个被扔掉的女孩是褒国献出,所以叫她褒姒。太史伯阳感慨地说:“祸乱已经造成了,没有法子可想了!”

幽王自得褒姒后,十分宠幸她,一味过起荒淫奢侈的生活。褒姒虽然生得艳如桃李,却冷若冰霜,幽王为了博得褒姒的开心一笑,想尽了一切办法。有个佞臣叫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个主意,提议用烽火台一试。于是周幽王带着褒姒,由虢石父陪同登上了骊山烽火台,命令守兵点燃烽火。各地诸侯一见警报,以为犬戎打过来了,果然带领本部兵马急速赶来救驾。到了骊山脚下,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也没有,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一看是周幽王和褒姒高坐台上饮酒作乐,诸侯们始知被戏弄,怀怨而回。褒姒见千军万马召之即来,如同儿戏一般,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

幽王废掉了申后和太子后,申侯很气愤,联合缯国、犬戎一起攻打幽王。幽王点燃烽火召集诸侯的救兵。诸侯们没有人再派救兵来。申侯就把幽王杀死在骊山脚下,俘虏了褒姒,把周的财宝都拿走才离去。于是诸侯都依附申侯了,共同立幽王从前的太子宜臼为王,这就是平王,由他来继承周朝的祭祀。

太史公说:秦灭掉了周。汉朝建立九十多年后,天子将要去泰山封禅,向东巡视到河南时,访求周的后代,把三十里的土地封给周的后代嘉,号为周子南君,和其他列侯平列,让他供奉对周朝祖先的祭祀。

4.孟尝君门客三千——《史记·孟尝君列传》节选

孟尝君名叫田文,是齐国宰相田婴的庶子。田婴有四十多个儿子,他的小妾生了个儿子叫文,田文是五月五日出生的。田婴告诉田文的母亲说:“不要养活他。”可是田文的母亲还是偷偷把他养活了。等他长大后,他的母亲便通过田文的兄弟把田文引见给田婴。

田婴见了这个孩子愤怒地对小妾说:“我让你把这个孩子扔了,你竟敢把他养活了,这是为什么?”田文的母亲还没回答,田文立即叩头下拜,接着反问田婴说:“您不让养育五月生的孩子,是什么缘故?”田婴回答说:“五月出生的孩子,长大了身体跟门户一样高,会害父害母的。”田文说:“人的命运是由上天授予呢?还是由门户授予的呢?”田婴不知怎么回答好,便沉默不语。田文接着说:“如果是由上天授予的,您何必忧虑呢?如果是由门户授予的,那么只要加高门户就可以了,谁还能长到那么高呢!”田婴无言以对便斥责道:“你不要说了!”

后来田文问父亲:“儿子的儿子是什么?”田婴说:“孙子呗。”“那孙子的孙子呢?”“玄孙啊。”“玄孙的孙子呢?”“不知道。”田文笑笑说:“父亲在齐国当相国,已经经历了3个国王了。齐国的地盘没有扩大,而父亲的累积了不少财富,门下却没有一个贤人。我听说将门出将,相门出相。现在父亲家里的奴婢都能穿好衣服,而人才却连破衣服都穿不上;仆人都能吃肉,而人才只能吃糠。父亲积累这么多财富,不知道以后留给谁,我觉得很不可思议。”田婴由此开始重视起田文,让他在家里接待宾客,很快就有很多人才来投奔。诸侯们都请田婴立田文为继承人,田婴同意了。田婴死后,田文继承了爵位,这就是孟尝君。

孟尝君特别喜欢招揽宾客,天下的人才都乐意到他家去。他家有三千门客,不管什么身份都能和他平起平坐。孟尝君接待客人的时候,屏风后面总安排有人专门记录他们的交谈,尤其是客人的家庭情况。等客人回到家后,孟尝君已经派人把礼物送到家了。有一天晚上孟尝君和客人吃饭,有个人背着火光看不清楚,以为自己的饭不好,生气了,扔下筷子掉头就走。孟尝君赶紧起身,把自己碗里的饭菜给那人看,发现都是一样的。那人非常羞愧,自刎而死。

后来秦昭王请孟尝君去秦国当相国,孟尝君去了。有人对秦王说:“孟尝君是个贤人,但他是齐国人,他来秦国当相国,肯定会把齐国的利益放在秦国之上,这样秦国就危险了。”秦王就把孟尝君关了起来,准备杀了他。孟尝君叫人向秦王的宠妃求情,宠妃说:“我要孟尝君的那件白狐皮衣。”但孟尝君已经把那件皮衣送给秦王了,这事不好办。有个门客善于偷东西,当天晚上就装成狗偷偷跑到秦国的仓库里把皮衣偷了出来。宠妃得到皮衣后就替孟尝君说好话,秦王就把他放了。孟尝君一出狱就带领门客赶快逃走。不久秦王后悔了,又派人去追。孟尝君等人好不容易才逃到秦国的门户函谷关,但当时正是半夜,而法令规定鸡叫的时候才能开门。眼看追兵就快到了,这时候门客中有个善于学鸡叫的人叫了起来,于是门打开了,孟尝君才得以逃脱。当初这两个人当门客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很羞耻,现在才知道他们的作用,对孟尝君佩服得五体投地。

回到齐国后,孟尝君被任命为相国。当时他手下有个名叫魏子的门客替他在封地上收税,去了三次而没有拿回来一文钱来。孟尝君问他是怎么回事,魏子说:“我看到有贤人就把钱给他们,所以没有拿回来。”孟尝君很生气,就把魏子赶走了。几年后,有人在齐王面前说孟尝君的坏话,诬陷他要造反。不久齐王又差点被刺,就怀疑是孟尝君指使人干的。孟尝君无法辩解,只好偷偷逃走。魏子和受了恩惠的贤人听说这事后就上书说孟尝君不会作乱,而且发誓用自己的性命担保,上书后不久,他们就在宫门口自刎而死,以表明孟尝君是冤枉的。齐王大惊,赶紧重新调查,发现孟尝君确实没有造反,就想把他召回来。但孟尝君拒绝了,请求在自己的封地薛地养老。

孟尝君死后,他的儿子们争着要继承爵位,爆发了战争。齐国和魏国合兵平息了内乱,把他的儿子全部杀死,孟尝君就这样绝嗣了。

太史公说:我曾经路过薛邑,那里的风俗是,乡邑间有很多凶狠好斗的子弟,与邹国、鲁国不同。我问这样的原因,他们说:“孟尝君招徠天下的豪杰侠客,到薛邑中的大概有六万多家呢。”世间传说孟尝君以好客而自鸣得意,名不虚传。

5.范雎变祸为福——《史记·范睢列传》节选

范睢,字叔,是魏国人。他口才出众,游说各国,想侍奉魏王,但是很久也没有被任用。由于家庭贫穷不能自己养活自己,就先服侍魏国中大夫须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