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半夏 白茯苓(各一两) 前胡(半两) 桔梗(姜制) 人参(各八钱) 白术 香附子(各一两)枳实(炒) 甘草(各半两)上末姜汁煮糊丸,梧桐子大。姜汤送下,四十丸。

(《金匮》)苓桂术甘汤 治心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

茯苓 桂枝 白术(各二钱) 甘草(七分)上水煎服,小便即利。

药方

(《直指》)加味二陈汤 治酒面积热成痰,手臂痛,并痰攻眼肿,及身麻痹。

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苍术 邵武姜黄 枳壳(炒。各少许)上水二盏,姜五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

(《金匮》)茯苓汤 治胸中痰饮,自吐清水后膈间虚,气满不能食,服此消痰气,能饮食。

茯苓 人参 白术(各二钱) 枳实(一钱) 橘皮(钱半) 生姜(半两)水二盏,煎八分,温服。

(《良方》)茯苓半夏汤 治胃气虚弱,身重有痰,恶心欲吐,风邪羁绊于脾胃之间,当先实脾胃。

茯苓 半夏 白术 神曲(炒。各一钱) 麦芽(炒钱半) 陈皮 天麻上作一服,水二盏,姜五片,煎八分,食前服。

柴胡半夏汤(一名补肝汤)柴胡 苍术(各钱半) 半夏(二钱半) 白茯苓(二钱) 神曲(炊) 本(各一钱)升麻(五分)上水二盏,姜五片,煎八分,食远服。

(《和剂》)小半夏汤 治心下支饮,痰饮呕吐痞满。

半夏(五钱) 生姜(二钱半)水二盏,姜五片,煎八分服。

(仲景)五苓散 治瘦人脐下悸动,吐涎沫而头眩者,水也,白术 白茯苓(各二钱) 猪苓 泽泻(各一钱) 肉桂(五分)上水二盏,煎七分,食远服。

(《玉机》)泽泻汤 治心下有支饮,其人苦眩冒。

泽泻(五钱) 白术(二钱)水二盏,煎七分,食远温服。

(《良方》)驱痰饮子 治痰饮。头痛背痛,饮食呕恶,皆痰饮之证。

南星(制) 半夏(制) 陈皮(去白) 青皮(各一钱) 赤茯苓 草果(各五分)上水盏半,姜七片、枣一枚,煎七分,通口服。遇饮酒时,先进一服,酒后醒来或次日再进一服,永无痰疾。

(《百选》)三仙丸 治一切湿痰、痰饮,胸膈烦满,痰涎不利,头目不清。

南星 半夏 香附子(各制。各五两)上用南星、半夏泡过为末,用生姜自然汁和,不可太软,用楮叶或荆叶包住,以蒲包再包,令发黄色,晒干收之,须是五六月内造,如 曲法,每制丸药,用星半(二两) 香附(一两),同为细末,煮面丸,如绿豆大。每服四十丸,食后姜汤下。

(《和剂》)半夏白术天麻汤 治脾胃虚弱,不能运化食积,痰厥头眩,呕吐等证。(方见脾胃门。)(丹溪)保和丸 治积食痰滞,胸膈饱闷,呕吐痰涎。(方见饮食门。)(学士)神术丸 治痰饮。

茅山苍术(制一斤) 生油麻(半两,水两盏研细取浆) 大枣(十五枚,煮烂取肉)上三味和丸,梧桐子大,日干。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下。

(丹溪)星半丸 治湿痰。

南星 半夏(各制一两) 蛤蚧(三两)上为末,姜汤泡,蒸饼丸,青黛为衣。每服五十,姜汤送下。

二术丸 治湿痰。

白术(六钱炒) 苍术(三钱炒) 芍药(二钱半) 香附子(钱半)上为末,蒸饼丸服。

清痰丸专清中脘食积热痰。

南星 半夏 神曲 山楂 香附子 陈皮(去白。各一两) 青皮 枳实 苍术 黄芩 乌梅枯矾 滑石(炒) 干姜(各半两)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服。

(东垣)小黄丸化痰涎,除湿饮,和胃气,利膈。

黄芩(一两) 半夏 白术(各两半) 干姜(五钱) 泽泻(三钱) 黄 (二钱)上为细末,蒸饼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温水送下。

黄栝蒌丸 治食积痰壅滞喘急。

栝蒌仁 半夏 山楂 神曲(炒。各等分)上为末,栝蒌汁丸,姜汤下,五十丸。

半夏丸 治肺气不调,咳嗽喘满,痰涎壅塞,心下坚闷,短气烦心,风痰壅实,头目昏眩,咽膈不利,呕吐恶心,神思昏沉,心悸面热,涕唾稠粘,并皆治之。

(《集成》)润下丸 治膈痰,降痰甚妙。

陈皮(去白,一斤盐水浸) 甘草(炙,一两)上为末,蒸饼丸,绿豆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秘方)瓦粉栝蒌丸 治一切顽痰结滞,咯吐难出,久嗽不已,气塞妨闷,痰火劳嗽,并效。

瓦楞子(一名蚶子,将壳火 醋淬二次,研为极细末) 黄栝蒌(霜后黄熟时,取瓤并子,和瓦粉烂捣成膏为饼) 广陈皮(去白。各等分)上各精制晒干为末,汤浸,蒸饼为丸,绿豆大。每服八十丸,食后临卧,姜汤送下。

法制竹沥丸清热降火,化痰利膈,止嗽止呕吐,进食开胃,治劳嗽。

陈皮(去白) 白术(炒) 白茯苓(各三两) 炙甘草 半夏曲 贝母 枳壳 神曲(炒)桔梗 黄芩(各三两) 玄明粉(一两) 香附子(制,一两)上为粗末,用大瓷盆,以竹沥一碗入姜汁,酒半盏和匀拌诸药,日中晒干,仍根据法入竹沥、姜汁拌晒,七次为度,磨罗为细末,滴水丸,如绿豆大。食后或卧时白汤送下八十丸,三日便见效验。久病者七日效,疲者一月全愈。此方得之海上道人,秘密不传,予求以治痰火,效如附应。不敢自私,公于天下,共倡医道云。

制竹沥法(详见制法备录)凡取竹沥,大约宜于春夏间而竹有汁多,凡笋可食,其竹可用,金竹、桂竹尤佳,其竹节高,味甘,胜于大猫竹,江南最多。

药方

(《经验》)流金膏 治一切火痰咳逆等证。

白石膏(微 研细末,无津为度) 大黄(锦纹者,不见铁器捣碎如豆大,好酒浸半日蒸熟晒干,须九蒸九晒为度。各二两) 片黄芩(酒洗) 橘红(各半两)连翘(去枝酒洗) 川芎 桔梗 贝母(各一两) 腊胆南星 苏州 薄荷叶 香附子(各半两)上各精制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弹子大。午后或临卧细嚼一丸,忌酒面诸湿热物。

(《宣明》)黄芩二陈汤 治热痰。

黄芩 陈皮 半夏 茯苓(各一钱) 甘草(五分)上水盏半,姜三片,煎七分,食远服,可随证加味。

清膈导痰汤 治胃火浓味,膈上热痰,咯吐不出,咳唾稠粘。

黄芩 贝母(各一钱) 桔梗 甘草 陈皮(各五分) 天花粉 栝蒌仁 白术 白茯苓(各八分)石膏 朴硝(各钱半)上水二盏,加竹叶二十个,洗净揉烂,煎八分,食远服。

(仲景)小陷胸汤 治热痰,胸膈不利,痞满喘嗽。

黄连 栝蒌仁 半夏(各二钱)上先以水二盏煎栝蒌仁,一盏半下二药同煎八分,温服,未利再服。

(节斋)老痰丸润燥开郁,降火消痰,治老痰郁痰结成粘块,凝滞喉间,肺气不清,或吐咯难出,皆因火邪炎上,凝滞于心肺之分,俱宜开郁降火消痰,缓而治之,庶可效耳。

天门冬(去心) 黄芩(酒炒) 海粉(另研) 橘红(去白。各一两) 连翘(半两) 桔梗香附子(淡盐水浸炒。各半两) 青黛(另研,一钱) 芒硝(另研,二钱) 栝蒌仁(另研,一两)上为细末,炼蜜入姜汁少许,和药杵匀,丸如龙眼大,噙嚼一丸,清汤送,细咽之。

或丸如绿豆大,淡姜汤送五六十丸。此等老痰,大率饮酒人多有之,酒气上蒸,肺与胃脘,皆受火邪,故郁结而成痰也。此方天冬、黄芩泻肺火,海粉、芒硝咸以软坚,栝蒌润肺消痰,香附、连翘开郁降火,青黛去郁火,故不用辛燥之药。

(东垣)黄芩利膈丸利膈上热,治胸中痰。

生黄芩 炒黄芩(各一两) 半夏 南星 黄连 枳壳 白茯苓 陈皮(各二钱) 泽泻(半两)白术(一钱)上为细末、滴水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远,白汤下。

(严氏)栝蒌半夏丸 治肺热痰嗽。

栝蒌仁(另研) 半夏(制。各一两)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下。

(丹溪)清气化痰丸 治上焦痰火壅盛,咳嗽烦热口渴,胸中痞闷。

南星(制,三两) 半夏 黄连 黄芩(各五两) 栝蒌仁 茯苓 杏仁(去皮尖,四两)陈皮 枳实(炒。各六两) 甘草(二两)上为细末,姜汁煮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下。

清膈化痰丸清热去湿利痰。

黄芩 黄连(各一两) 黄柏 山栀(各五钱) 香附(制) 苍术(各二两)上为细末,滴水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青黛丸 治热痰咳咯不出。

青黛 栝蒌仁 黄芩 香附子 贝母(各一两) 橘红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青礞石丸清热化痰燥湿,重在风化硝。

南星 半夏(各以皂角明矾水浸二宿,切片晒干) 黄芩(姜汁炒) 茯苓 枳壳(各一两)青礞石(如法 ,二两) 风化硝(一两)上为末,神曲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周府)黄芩半夏丸 治上焦有热,咳嗽生痰。

黄芩 半夏(制。各一两)上为细末,姜汁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姜汁汤下。

(《集成》)加味洞下丸 治前症。

橘红(半斤,食盐一两,微以水拌半日) 南星(制) 半夏(制) 黄芩 黄连 甘草(各一两)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药方

(《和剂》)千缗汤 治风痰壅盛,喘急日夜不得卧,人扶而坐者,一服立愈。

半夏(制,大者七枚) 皂角(炙,去皮弦一寸) 甘草(炙,一寸)上作一服,水一盏,姜三片,煎七分,温服。

(《直指》)星姜汤 治风痰。

南星(五钱一个,制) 老生姜(三钱半)上咀,水三盏,煎去半,逐渐温服。

(《良方》)省风汤 治厥痰。

半夏(四钱) 防风(二钱) 炙甘草(一钱)上为细末,分二服。每服水一盏,姜十片,煎七分,去滓,无时服。

(《医林》)辛芎散 治热痰壅塞,头目不清,语音不出,服药不解,乃是热兼风痰所致,服此即愈。

细辛 川芎 防风 桔梗 白术 羌活 桑白皮(炒) 薄荷叶(各一两) 甘草(五分)上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食后温服。

(丹溪)搜风化痰丸 治一切风痰。

人参 槐角子 僵蚕 白矾 陈皮 天麻 荆芥(各一两) 半夏(制,四两)辰砂(半两,另研)上为末,姜汁浸,蒸饼为丸,辰砂为衣。每服四十丸,姜汤下。

(《医林》)辰砂化痰丸 治风化痰,安神定志,止嗽除坚。

辰砂(另研) 明矾(另研。各半两) 南星(制) 半夏曲(各一两)为细末,姜汁糊丸,绿豆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食后姜汤下。

玉芝丸 治风痰咳嗽。

人参 白茯苓 薄荷叶 明矾(枯) 南星(制。各二两) 半夏曲(六两)上为细末,姜汁打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姜汤下,风盛薄荷汤下。

(《和剂》)玉壶丸 治风痰。

南星(制) 半夏(制。各二两) 天麻 白矾(各半两)上为细末,姜汁打糊丸,如胡椒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

(《良方》)豁痰丸 治风痰壅盛。

南星(制) 半夏(各二两。制) 白附子 直僵蚕(炒。各一两) 华阴细辛 白矾(枯)全蝎(炙。各三钱)上为末,皂角煮汁作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下。

(易老)水煮金花丸 治风痰咳嗽。

南星 半夏(生用。各一两) 寒水石(一两 ,存性) 天麻(五钱) 白面(三两) 雄黄(一钱)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小豆大。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煎沸汤下药丸,煮浮为度,捞出,淡浆浸。另用生姜汤下。

(《和剂》)青州白丸子 治风痰。(方见风门。)(《良方》)天南星丸 治妇人风痰。

天南星(泡) 半夏曲 白附子 皂鱼子(炒。各一两) 晋矾(枯半两)上为细末,姜汁糊丸,姜汤送下。

(《澹寮》)灵砂白丸子 治元气虚弱,风痰壅盛,呕吐不已。

灵砂(另研) 白丸子(各一两)上为末和匀,以生姜自然汁打黍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枣汤下。

药方

(杨氏)丁香茯苓汤 治脾胃虚寒,宿饮留滞,痞塞不通,气不升降,以致呕吐涎沫,或呕酸水,不思饮食。

半夏(制) 陈皮(去白。各两半) 丁香 附子(制。各半两) 木香 干姜(炮。各一两)肉桂 砂仁(各半两) 茯苓(两半)每服四钱,水二盏,姜七片、枣一枚,煎七分服。

(《发明》)半夏温脾汤 治中脘痰饮冷气,心下汪洋,嘈杂多唾清水,胁胀不食,此脾胃虚冷所致,其脉沉细迟弦。

旋复花 细辛 桂心 人参 陈皮 桔梗 芍药 甘草 半夏(制。各五分)上水盏半,姜三片,煎七分,食远服。

(《和剂》)五膈宽中丸 治脾胃虚寒,不行津液,气郁停痰,遂成嗝噎。(方见本门。)新法半夏汤 治脾胃虚弱,痰饮停滞,呕逆酸水,胸胁腹满,头运恶心,不思饮食。

砂仁 神曲(炒) 陈皮 草果(各半两) 白豆蔻 丁香(各二钱) 大半夏(二两) 甘草(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先用生姜自然汁调成膏,入炒盐汤点服。

(《良方》)御爱紫宸汤 解宿酒呕哕,恶心痰唾,不进饮食。

木香(五分) 砂仁 芍药 檀香 茯苓 官桂 藿香(各一钱) 陈皮 干葛 良姜 丁香甘草(炙。各二钱)上作二服,每服水盏半,煎七分,不拘时服。

(《和剂》)丁香五套丸 治胃气虚弱,三焦痞塞,不能宣行水谷,故痰饮聚结,呕吐恶心,胀满不食。

丁香 木香 青皮 陈皮(去白。各半两) 干姜(炮) 白术 良姜 茯苓(各一两)南星(制) 半夏(制。各二两)上为细末,神曲、大麦芽各二两为末,煮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温汤下。

半夏丁香丸 治脾胃宿冷,胸膈停痰,呕吐恶心,吞酸噫醋,心腹痞满,不思饮食。

肉豆蔻 丁香 木香 藿香 人参 陈皮(去白。各二钱) 半夏(制三两)上为细末,生姜汁煮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下。

温中化痰丸 治停痰留饮,胸膈痞满,头目眩运恶心,咳嗽痰涎。

陈皮 青皮 良姜 干姜(炮。各二两)上为细末,醋煮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送下。

倍术丸 治五痰饮证。

干姜(炮) 肉桂(去皮。各半斤) 白术(炒一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送下。

(《澹寮》)顺元散 治气虚,中气痰厥,虚寒厥冷,不得睡卧。

南星(制,一两) 川乌(制) 附子(制。各半两) 木香(二钱半)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十片,煎七分,热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