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精神塑造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由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和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构成的大庆精神,是油田职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工作作风和道德准则的集中体现,是大庆油田企业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形成的特殊的、异常坚韧的文化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社会主义特色和大庆企业特色。
一个企业能保持多长的寿命?企业怎么才能做好做大做强?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技术、管理、市场营销等要素固然不可或缺,但企业文化是根本的、决定性的力量。考察一个企业是否成功,不能光凭经济指标,还要看其社会影响、环境状况和人文状况。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竞争和发展的灵魂,是现代企业竞争取胜的立足点。
当前,企业文化已经被定位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挖掘和打造强大的文化力,成了企业管理的新追求。作为我国最大的战略能源基地,大庆油田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备受世人瞩目。为此,大庆油田提出了确保“原油硬稳定、天然气快发展”,创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创业的宏伟目标。围绕推进发展、构建和谐的两大主旋律,大庆石油管理局掀起了继承、发扬、创新和丰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新高潮,不断赋予其更科学的发展内涵,更具时代气息和文化品位,为企业发展培育独具特色的文化优势,以文化力提升竞争力。
由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和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构成的大庆精神,是油田职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工作作风和道德准则的集中体现,是大庆油田企业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形成的特殊的、异常坚韧的文化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社会主义特色和大庆企业特色。
20世纪60年代初,新中国面临严峻的考验,国际敌对势力妄图用石油卡住我们的脖子,三年自然灾害使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物质条件极端困难。
一方面油田地质情况复杂,另一方面我国石油工业基础薄弱,技术力量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外国人妄言中国人根本没有能力开采出这个大油田。但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几万会战职工,经过三年半艰苦卓绝的夺油大战,一举改变了我国石油工业落后的面貌,实现石油产品基本自给,结束了中国人使用“洋油”的时代,促进了我国石油工业的全面发展。大庆油田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源在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所迸发出的巨大文化力,这种文化力最终形成了大庆持续高产、稳产的生产力。
一个企业,真正有价值、有魅力,能够经久不衰、最终留下来的,不是它的产品,而是它的文化。有了蓬勃发展的文化,企业就有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有文化的企业和重视文化的企业,都是生命力比较强的企业。国外的企业暂且不说,环顾国内一些知名企业,没有不重视和努力培育企业文化的。青岛的海尔集团,上海的大众公司,浙江的娃哈哈集团,四川的长虹集团等,都形成了自己颇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有的企业一年仅就办刊一项,就投入一两百万元,企业一年的利润可能要有5%~10%投入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中。
在一般的企业经营人士看来,这种投入没有多大必要。但企业的决策者深知,这种投入是值得的,也能为企业赚更多的钱!天有不测风云,企业在发展中遇到巨大困难甚至危机时,企业文化将起到凝聚力的作用。长期形成的一种团队合作精神,长期形成的一种不畏困难的精神,长期形成的一种不满足现状、积极进取的精神都会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表现出来,这不是物质的东西,这更不是金钱可以买到的,当遇到这些困难时,解决之道会回归到企业文化中,回归到企业的使命中。
企业文化是一种氛围,是一种阳光、空气、土壤。如果企业文化是阳光的、健康积极向上的,那么在这种氛围中生活久了的人,遇到危机时,自然就会产生一种本能的巨大抵抗力。正是这种“天然的抵抗力”决定了企业能否最终化解危机,渡过难关。
在铁人一口井安装的那一天。天一放亮,工人们早早地来到井场,做钻机安装的准备工作,人来齐以后,现场召开全队大会,工人们有坐的,有站的,好几个小青年已经爬到高高的支架上坐着往下望。站在井场上的,有的手扶木压杠,有的怀抱着大撬杠,一点也看不出疲惫和劳苦。
王进喜扫视一圈,把心放到肚子里,用沙哑的声音对大家说:
“这两天把大家累得够呛,昨晚我看到很多同志手破了、肩肿了,真怕大家吃不消,可今早一看,个个还都是小老虎,用不着担心。今天,咱们安钻机,上设备,任务更重了,困难更大了。任务越重越不怕,困难越大越有干头,这就是咱5队的脾气。没说的,还是一个干!”
这时一个工人大声说:“队长你放心!一点小伤算什么,只要有口气,就要上钻台!”
“只要有口气,就要上钻台!”多么铿锵有力的豪言壮语,有谁会相信它是出自一个普通工人之口呢?这正是企业文化力的最好折射。
一个有着优秀的企业文化的组织,可以从制度上让每个人快乐起来,从而成为一个具有乐观主义精神的组织。这样的组织,有着高涨的士气,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克敌制胜。即使在困难的条件下,这样的组织也是不会退缩的。
任何时候,一个优秀的组织都不能忽视文化的力量。一个只讲物质利益而忽略了精神力量的企业,不可能取得长远的发展。企业文化力量的感召,不仅仅激发每一个人的工作激情,还能够使企业组织的整体效率得到提高,可以说,这是一种一举两得的结果,是组织追求的最高境界。
阅读思考题:
1.什么是企业文化?
2.怎样才能塑造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3.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有怎样的作用?
大庆精神形成永久的创新力
无论是企业经营还是在职场奋斗,其中最残酷的莫过于竞争。当你决定和别人做一番较量时,你有自己的法宝吗?你有胜利的依托吗?如果没有,那就去创新!它就是你参与竞争的法宝,是你增强信心的支柱。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争取主动权,唯一的途径就是不断创新。
综观大庆油田的发展,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主动,立于不败之地。
会战初期,国民经济困难,国家极度缺油。大庆油田创新应用陆相生油地质理论及勘探技术,发现并高速度、高水平地开发了大庆油田。
20世纪60年代,开发不久的大庆油田,半数以上油井油层被水淹,采收率不到10%。大庆油田又首次提出“非均质”开发理论和“高效注水开采”的方法,研发了“六分四清”综合调整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单层突进和含水上升速度快的问题,日产百吨以上的高产井成批涌现出来。
70年代,面对开发储层多,非均质性突出的油田,大庆油田再一次创新形成了“分层调整开采”技术和“层系细分开发调整”技术,增加储量近10亿吨,油田快速上产。1976年,产量突破5000万吨。
80年代,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大庆油田摸索出一套开发表外储层的技术,突破了低贫油层的开采禁区,表外储层地质储量达到7亿吨,可采储量近2亿吨,实现了第一个年产5000万吨稳产十年目标。
90年代,为了响应石油工业战略西移的重大决策,大庆油田实施“稳油控水”系统工程,涉及到以精细地质描述和可采储量预测等9大配套技术及上百个攻关项目。3年含水上升率不超过1%,5年累计多产油610多万吨,累计增效150多亿元,实现了第二个年产5000万吨稳产十年目标。
1996年,经过20多年的探索与试验,聚合物驱油技术开始工业推广应用,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0个百分点,聚合物驱年产油量已突破1000万吨,约占油田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大庆油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三次采油基地,保证了连续27年5000万吨以上高产稳产,创造了世界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
大庆油田开发建设47年来,形成了一整套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和非均质大型砂岩油田地质开发理论及工程技术系列,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就是在这种不断创新的思维之下,大庆石油人一次又一次地克服了横于面前的种种困难,保持了组织的持续增长能力。
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依赖过去的成功而生存,企业规模越是庞大,越是有过辉煌的过去,越要注意不断创新。一旦停下了创新的脚步,把过去的成就当做炫耀的资本,就会被激烈的竞争所淘汰。企业要想持续成功,就要不断创新。所有能够取得新成就的企业都是在不断进行着创新的,它们都拥有着自己不同的创新观念。
下面我们看一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其企业文化中对创新是怎样阐述的: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集团公司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的根本要求是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努力提高集团公司全方位的创新能力。
大力倡导创新精神,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在实践中不断进行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活动,努力领先竞争对手,不断超越自我。
学习是创新的重要基础。集团公司努力构建学习型企业,提倡全员学习、终身学习,鼓励职工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把学习当做提升企业价值和职工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大力倡导并采取有效措施创造团队学习的氛围,做到信息共享、经验共享、技术共享、知识共享。
坚持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把集团公司建设成为主业突出、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强的跨国企业集团。
可以看出,中石油对创新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也是为什么中石油能够一直为国家创造巨大效益的原因之一。
而许许多多的公司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它们未能做好创新的“功课”。国内就有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公司,因为缺乏创新力,在众人还未认识它时就已销声匿迹,存留下来的也只是勉强维持生存,缺乏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动力。
身边无数案例告诉我们:这是个优胜劣汰的世界,无论多么优秀的企业,只要它停止创新,离死亡就只有一步之遥;无论多么卓越的企业,只要它缺乏创新,就会走向衰竭。因为缺乏创新,所以构想消失了;因为缺乏构想,所以产品消失了;因为缺乏产品,所以顾客消失了;因为缺乏顾客,所以生意消失了;因为缺乏生意,所以公司消失了。
正所谓“成也创新,败也创新”。创新制约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创新缔造了企业的竞争力。企业能否在市场的角逐中胜出,能否在市场的浪潮中行得更远,从根本上取决于企业有没有创新力,以及创新力的高低。
与企业的生成和发展一样,企业的创新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创新一旦停止就不能称之为创新。而企业的竞争力也需要依靠持久的创新力来维持。企业就好比置于斜坡上的圆球,向下滑动是球的本性。为了使球持续地向上运动,就必须给球一个足够大的拉力,而且拉力是不能够停止的。拉力越大,加速度越大,球便运动得越快;拉力一旦消失,球就会停止前行,甚至会反向滚落。这种拉力就是企业的创新力。
市场的变化是快速的,竞争的淘汰是无情的。成功属于率先创新者。要想在变化中免于被吞噬,在竞争中能够胜人一筹,就要逼着自己不断地创新,哪怕能够利用的资源少之又少。资源也许是有限的,但头脑的创造能力是无限的。在这场以“无限”对“有限”的竞赛中,创新者一定是最终的赢家。从海尔喊出“海尔中国造”,立志塑造中国品牌形象,到海信“中国芯”的打造,进行自主创新的探索,无数中国企业用行动向世界宣告了中国正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自造”的时代迈进。
创新并不神秘,但它的力量却异常的强大和神奇,无数企业的成败得失告诉我们:失去创新,必将面临失败;把握住创新,就能赢得成功。为了在残酷的竞争中永称王者,不断地创新是唯一的出路。实际上,当今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不过,很多情况下,这种认识都是被动的,以至于企业的创新变成了应对。如果企业能够学习大庆精神,自动自发的去创新,在员工中形成永久的创新力,其结果必将使企业越来越壮大。
阅读思考题:
1.大庆油田的发展过程中,都经历过怎样的创新?
2.你是怎样理解“成业创新,败也创新”这句话的?
大庆精神缔造组织高效能
现代企业组织的出现与发展大约有100余年的历史。在这个时间跨度内,与企业生存发展相伴相生的,是层出不穷的企业管理理论。尽管纷繁,管理理论最终却只回答一个问题:效能。决定一个国家富裕和贫穷的砝码是效能,决定企业赢利的能力也是效能。
大庆石油大会战是在困难的时候、困难的地区、困难的条件下展开的。但所有的困难并没有阻碍大庆石油人前进,相反,他们鼓足斗志,英勇向前,在中国石油史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萨55——这是大庆油田第一口开发井(即油井)。
这是一口不寻常的井。钻机是靠人拉肩扛搬运安装起来的,用水是“盆端桶提”人力运的。所以开钻以后,全队上下谁也不敢松懈。用队长王进喜的要求来说,这是新区,又是第一口井,地下地上的情况都不熟悉,说不定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就会冒出一个新的矛盾,大家要把眼睛瞪得大大的,随时准备战胜新的困难,决新的问题。
在队长的带动下,全队工人都自觉从严,积极工作。当班的坚守岗位,休班的“瞪大眼睛看着井上”,随时准备上井干活。
打到70米时问题出现了,王进喜断定是漏失层提前出现了,让大家做好准备。他告诉司钻一定要平稳操作,千万不能停钻,告诉副司钻要调制好泥浆,注意比重和黏度,千万别堵上水管莲蓬头,同时立即通知全队集合上井端水。号令一下,人们立刻行动起来,拿盆的,挑担的,借马车的很快来到水池边,端的端、挑的挑、拉的拉、扛冰的扛冰,快速地往井场运水。老乡们听说了,都来帮忙。王进喜则亲自驾驶罐车往来运水。经过一场大战,很快战胜了漏层,恢复了正常钻井。
夜间天气变冷,凌晨四点多时指重表突然失灵了,王进喜跑上钻台一检查,发现是水结冰了。压力表是地下情况的窗口、司钻的眼睛,它一失灵等于盲人骑瞎马,十分危险。正在忙乱间,技术员气喘吁吁地跑来了,到了井场就问:“还赶得上吗?”原来他早就发现没有酒精,自己掏钱跑到萨尔图买了一瓶高度白酒来代替酒精,摸黑赶了回来。
烈性酒代替酒精比水好多了,压力表又灵了。
萨尔图是个多风的地方。4月里春风很大,一刮起来吹得井架呼呼叫。柴油机的排气管冒出黑烟,风一吹,随烟冒出的火星到处飞,很容易把附近的干草点着,引起火灾。王进喜就叫电工苏顺国想办法解决。苏顺国昼思夜想,最后琢磨出个办法,把问题解决了。
这个问题解决了,又出现了一个大问题。大庆水泡子里的水含碱大,用作柴油机冷却水易腐蚀机器。有人提出把水烧开了试试,一试效果很好。王进喜下命令说:“以后5口井的水不准干别的用,都用来保柴油机!”
打到第3天了,四点班进尺眼看要上千,正组织快速钻进,突然灯火全灭,井场上一片漆黑,原来是发电机又出了故障。还打不打?王进喜说:“关键时刻不能停。”他叫工人们抓紧修理发电机,命令各岗工人仔细工作,自己上钻台亲自扶刹把,凭着手上的感觉、耳听转盘响声来判断钻机负荷、钻压大小和井下情况,继续打井。
摸黑操作,大家倍感吃力。正在大家盼望有个亮的时候,突然有一团蓝幽幽的火光出现在钻台上。到跟前才看清,原来是司机孙崇德手里拎着一盏玲珑的小电瓶灯。
王进喜和在场工人们有些不解。
孙崇德对队长说:“你忘了,玉门出发前你不是说干啥的要想着啥,新区东西缺,要把有用的东西都带全吗?所以我怕到新区突然停电,就搞了个手灯带上。这不是你有预见性,想得周到的结果吗?”
大家听了都很叹服。
这时,几个工人用套管接箍装上柴油和灯芯,做了一盏灯放在钻台上。休班工人又从村子里借来两盏马灯挂在机房和泵房里。
有了灯光,眼亮手也快了,经过苦战,一夜累计进尺顺顺当当上了1000米。
就这样闯过一关又一关,到1960年4月19日上午胜利完钻,1205队只用5天零4小时就打完了第一口井,实现了“3天上千,5天完钻”的目标,创造了当时的最高纪录,这也是1205队到大庆的第一个新纪录。
历史和现实的环境造就了大庆石油人追求高速度、高效率的优良作风,这种作风使大庆油田获得了一次又一次辉煌的战绩,成为我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
现代企业组织的出现与发展大约有100余年的历史。在这个时间跨度内,与企业生存发展相伴相生的,是层出不穷的企业管理理论。尽管纷繁,管理理论最终却只回答一个问题:效能。决定一个国家富裕和贫穷的砝码是效能,决定企业赢利的能力也是效能。而学习大庆精神,对中国企业提高组织效能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忙碌与成功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高效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无论是在石油大会战时期,还是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只有前进、前进、再前进,只有迅速、迅速、再迅速,只有胜利、胜利、再胜利。作为企业中的一员,我们的眼光要开阔,机遇要看准,执行要快速。
在优秀的企业内部,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工作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竞争,人人都有机会,人人都可以升迁。关键是看谁能创造业绩,谁能完成任务,还要看谁能出色地完成任务,谁能更快地完成任务。
效能是衡量一个人工作能力的主要标准,也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都要追求最高效能。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高效能能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做最多最好的事情,能让我们早日取得成功,成功者一生能创造出比平庸人高出无数倍的价值。企业也跟人一样,高效能的企业能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中比别的企业取得更大的优势,从而更好地发展和壮大。
阅读思考题:
1.1205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实现“3天上千,5天完钻”这一目标的?
2.学习大庆精神对于企业提高效能都有哪些益处?
大庆精神是完美制度力的源头
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忽略既定的制度,否则,便会遭受损失。因为制度是企业之本,如果没有了制度的约束,那么企业就像一盘散沙,毫无生命力可言。
无论是何种组织,只要有人类存在的地方都离不开一定的规范和制度。在企业管理中也要有一定的制度可依,这样企业中的每一个人的行为才能有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
岗位责任制是大庆油田最基本的生产管理制度。1962年,采油一厂“中一注水站”因管理不善,发生火灾,引发了“一把火烧出的问题”的群众大讨论,经过讨论广大职工深刻地认识到,要当好企业的主人管好大油田,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还必须有科学的管理制度,把革命干劲与科学的管理制度,把远大的目标同做好本岗位具体工作结合起来。同时还认识到,以前制定的制度也不少,有的达几万字,但它们和岗位工作之间缺少一个联系的环节,缺少一项人人都应当遵守的基础制度。
于是油田干部群众结合生产与管理的实际,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逐步建立完善了岗位责任制。它的内涵就是把全部生产任务和管理工作,具体落实到每个岗位和每个人身上,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保证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岗位责任制的坚持,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提高了生产条件的合理利用水平,保证了生产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
从大庆油田的经验中,我们可以感到制度的力量。事实上,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忽视既定的制度,必须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否则,企业便会遭受损失。
柳传志曾经说:“企业做什么事,就怕含含糊糊,制度定了却不严格执行,最害人!”“联想天条”规定员工不得利用工作之便牟取私利,屡次劝说还不改的一定要处分。这种事大多数公司只是说一说,但联想是真正的执行。柳传志透露,如果违反了国法,就往法庭里送,联想一项监狱送人六个以上。
联想成了说到做到的模范公司。联想每年预算都能基本完成,因为各个部门的负责人都能遵守制度,执行到位。
另外,企业除了制定制度以外,还应该设立相应的检查措施。大庆油田的基层检察机关的制度就十分值得借鉴。大庆在检查基层岗位责任制执行情况时,组织基层代表检查机关干部和领导干部执行岗位责任制的情况。检查前,检查团征求基层群众的意见,把问题带上来。检查中,企业主要领导、机关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汇报,接受检查;检查团要对机关制度执行情况,做出全面评价,成绩要讲够,问题要摆透,需要整改的问题定人定项,限期整改;必要时召开机关群众大会进行批评,表扬好的,批评差的。基层检察机关,是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实行群众监督的一种方法。它增强了基层和领导机关相互了解,有效地改善了上下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推动和促进了机关干部思想革命化,改进了机关作风。
当然,没有对核心价值观的真正认同,制度是不会产生长久作用的。在核心精神变成组织、结构、制度的时候,在无形的东西变成有形的东西的时候,这些形式就逐渐损失了核心精神而徒具形式。这个时候就要打破形式,回归核心精神。现在很多企业出现官僚主义的弊病,大多是由于时间的磨损,核心精神逐渐流于形式,没有一以贯之、直指人心的缘故。所以,我们现在要学习大庆企业,既强调精神又有着严格制度。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方向明确,行动果断,并且长盛不衰。
此外,制度必须与企业现状相符合,仅仅移植过来一套制度是没有用的,制度必须与人事等密切结合才能成为有效的制度。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之得失》中说:“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制度是死的,人事是活的,死的制度绝不能完全配合活的人事。就历史的经验论,任何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任何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变。历史上一切以往制度俱如是,当前的现实制度,也何尝不如是。我们如不着重本身人事,专求模仿别人制度,结果别人制度,势必追随他们的人事而变,我们也还得追随而变,那是何等的愚蠢。”所以,我们要学习大庆精神,去诠释完美的制度力,从而制订出适合自己企业的制度,这样才能拥有一个充满旺盛生命力的组织。
阅读思考题:
1.为什么说大庆精神是完美制度力的源头?
2.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会产生怎样的作用?
大庆精神让组织成员充满激情
一个人没有点儿工作激情是不行的,一个团队同样如此。工作中的激情就是永不屈服,永不放弃,永不满足现有的一切成就。唯有激情四射、情绪高涨的团队,才能取得伟大的成就。
毛泽东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克劳塞维茨也说过:“历史最能证明精神因素的价值和他们的惊人作用。”从这些名人名言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情感在促进一项事业成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所处的重要地位。这种情感置于战斗精神中来理解,就是激情。也就是具有战斗精神的人,必定是有激情这种情感因素在起作用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成就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这种激情。
1964年,斯诺来华访问,毛主席接见他时,斯诺问:“对当前反华大合唱,你有什么要告诉世界的?”毛主席说,我们先不说什么。我们东北新开的大油田一个钻井工人说“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可不得了。我们一发言,世界有人就受不了了。
毛主席把石油工人这一声吼,看做是中国人面对世界的发言。
时光荏苒。尽管很多年已过去,但是讲起大庆石油会战,讲起铁人当年的事,那些难忘的历史画卷依然历历在目:
1960年4月4日这一天,1205队开始做钻机安装准备工作。可是时间到了,吊车还没有到,怎么办?此时只听王进喜说:“我们已经计划好了,没吊车也不耽误安装。大家说对不对?”
“对!”工人们齐声回答。
于是大家齐上阵,只见有的人给绞车拴大绳、铺滚杠,有的人拆掉枕木垛,用长长的钻杆搭在钻台上,搭起斜坡滑道,然后像拉大泵一样前拉后撬把绞车拉到滑道下。这绞车总重5200公斤,和减了肥的泥浆泵一样是个万斤铁疙瘩。在地上拉都得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如今要把它抬上2.2米高的钻台上,可真是难上加难。分好工以后,王进喜站在钻台上把双手高高地举过头顶,猛地向下一挥,大吼一声:
“同志们使上劲呀!”
“哎嗨,走啦!”工人们应道。
“绞车向上爬呀!”
“哎嗨,上啦!”
……
钻台上的人双手紧攥大绳,双足死蹬钻台,身体向后猛仰,拼尽全力往上拉,绞车后边的工人则把长长的撬杠插在绞车底座下,用肩膀扛住全力往上推。万斤绞车就在王进喜沙哑的吼声中,在三十几名工人的拼命肉搏中一点点地向上爬,吼一声,爬一步,每上一截,工人们就冒一身汗。
王进喜嗓子又哑了,第二个人换上去,第二个人嗓子也哑了,紧跟着有人换上去……
王进喜走下钻台,四周察看,感到问题严重,在地面上拉万斤大泵,可以缓手,可以歇气,可往2米高的钻台上拉万斤绞车,却没有缓劲的机会,必须憋住气一个劲地往上拉。
绞车一点点向上爬,眼看过半了,眼看达到三分之二……这是力量与重量的较量,这是人与钢铁的肉搏,这是英雄的1205队工人在向人的体能极限挑战!
随着绞车的升高,后边的人越来越使不上劲,钻台上的人承受的重量越来越大,真是到了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
王进喜大声喊:“注意!”可话一出口,两条绷得紧紧的大绳“咔”的一声断了,绞车开始向下滑,王进喜大吼一声“快闪开”,手执长长的一截钢管冲上去插在滑道上,挡住下滑的绞车,保证下面的几名工人从绞车下闪开。真是险啊!
眼看要到顶的绞车滑落地面,大家的汗水等于白流。
但是大家并不气馁,继续出谋划策尽快解决问题。正在大家为这个问题苦恼时,一个工人说:“我看用电焊在钻杆上打上眼,隔不远打一个,拉一步插上一段钢筋当销子别住,它就没法下滑了!”
王进喜听完他的点子心里很高兴,也很感激,立即叫人拉电焊机打眼割钢筋,叫工人们好好休息攒劲养精神。
不一会儿准备就绪,大家拴好大绳,重抖威风拉了起来。在号子声中拉一阵,插上一段销子缓口气,很快就把万斤绞车拉上了钻台。王进喜等人轮流喊号子。那长长的号子里包含着如下的句子:
“咱们一声吼呀!”
“大地也发抖呀!”
“钻工干劲大呀!”
“困难再大也不怕呀!”
后来工作组长宋振明帮助王进喜把这些句子加工整理,变成了这样一首诗:
石油工人一声吼,
地球也要抖三抖。
石油工人干劲大,
天大的困难也不怕!
在这“石油工人一声吼”的号子中,石油工人们的斗志被激发了,整个钻井队就像要爆炸一样士气高涨。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高昂的士气就会让这个团队所向披靡、无坚不摧!
工作,就是需要激情!因为它能激发人的创造力与行动力。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工作的积极性高,就能发挥出全部才能的百分之八十到九十;如果一个人对工作没有兴趣,就只能发挥他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才能。
人的激情一旦融入到工作中,就能发挥出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没有激情,任何行为都不可能持续长久。激情能把人身上的全部潜能都调动出来,能使人全身所有的神经都处于兴奋状态,去战胜一切有碍于实现既定目标的困难。
华为人工作起来不要命,时常深夜加班,吃盒饭,在办公室桌底下打地铺,华为人加班是出了名的。在深圳,有些女孩就认真地说:“嫁人不嫁华为人。”因为嫁了,就意味着前半夜会独守空房;而华为的市场人员则更不能嫁了,因为那意味着后半夜还会独守空房。
这种说法或许夸张,但激情飞扬的工作精神是华为人的一个显著标志。正是因为这种“魔鬼”般的没有休息日的工作激情,才使得华为这只“土狼”十多年来,一直处于凶猛无比的扩张之中。
一个人没有点儿工作激情是不行的,一个团队同样如此。工作中的激情就是永不屈服,永不放弃,永不满足现有的一切成就。唯有永远像大庆人那样激情四射、情绪高涨,才能取得伟大的成就。
阅读思考题:
1.人的激情一旦投入到工作中,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2.当你面对自己的工作时,内心充满激情吗?
3.如果你已经对自己的工作失去了激情,从现在开始你该作出怎样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