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等待是恒久的坚守

未感孤独 【美国】亨利·大卫·索洛

在这美妙的黄昏,我的身心融为一体,大自然的一切尤显得与我相宜。

夜幕降临了,风儿依然在林中呼啸,水仍在拍打着堤岸,一些生灵唱起了动听的催眠曲。伴随黑夜而来的并非寂静,猛兽在追寻猎物。这些大自然的更夫使得生机勃勃的白昼不曾间断。

我的近邻远在一英里开外,举目四望,不见一片房舍,只有距我半英里地的黑黢黢的山峰。四周的丛林围起一块属于我的天地。远方邻近水塘的一条铁路线依稀可辨,只是绝大部分时间,这条铁路像是建在莽原之上,少有车过。这儿更像是在亚洲或非洲,而不是在新英格兰,我独享太阳、月亮和星星,还有我那小小的天地。

然而,我常常发现,在任何自然之物中,我们都可以找到天真无邪、令人鼓舞的伙伴。对于生活在大自然之中的人来说,永远没有绝望的时候。我生活中的一些最愉快的时光,莫过于春秋时日阴雨连绵独守空房的时刻。

人们常常问我:“你一个人住在那儿一定很孤独,很想见见人吧,特别是在雨雪天里。”

我真想这样回答他们:“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不也只是宇宙中的一叶小舟吗?我为什么会感到孤独呢?我们的地球不是在银河系之中吗?”将人与人分开并使其孤独的空间是什么?我觉得使两颗心更加亲近的不是双腿。

试问,我们最喜欢逗留何处?当然不是邮局,不是酒吧,不是学校,更非副食商店,纵使这些场所使人摩肩接踵。我们不愿住在人多之处,而喜欢与自然为伍,与我们生命的不竭源泉接近。

我觉得经常独处使人身心健康。与人为伴,即便是与最优秀的人相处也会很快使人厌倦。我好独处,迄今我尚未找到一个伙伴能有独处那样令我感到亲切。当我们来到异国他乡,虽置身于滚滚人流之中,却常常比独处家中更觉孤独。孤独不能以人与人的空间距离来度量。一个真正勤勉的学生,虽置身于拥挤不堪的教室之中,也能像沙漠中的隐士一样对周围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整天在地里除草或在林中伐木的农夫虽只孤身一人却并不感到孤独,这是因为他的身心均有所属。但一旦回到家里,他不会继续独处一方,而必定与家人邻居聚在一起,以补偿所谓一天的“寂寞”。于是,他对此感到不可思议:学生怎么能整夜整天地单独坐在房子里而不感到厌倦与沮丧。他没能意识到,学生尽管坐在屋里却正像他在田野中除草、在森林中伐木一样。

社会已远远背离“社会”一词的基本意义。尽管我们接触频繁,但没有时间从对方身上发现新的价值。我们不得不恪守一套条条框框,即所谓“礼节”与“礼貌”,才能使这频繁的接触不至于变得不能容忍而诉诸武力。在邮局中,在客栈里,在黑夜的篝火旁,我们到处相逢。我们挤在一起,互相妨碍,彼此设障,长此以往,怎能做到相敬如宾?毫无疑问,相互接触的适当减少绝不会影响我们之间的重要交流。假如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住一个人——就像我现在这样,那将更好。人的价值不在其表面,我们需要的是深刻的了解,而非频繁却浅薄的接触。

身居陋室,以物为伴,独享闲情,尤当清晨无人来访之时。我想这样来比喻,也许能使人对我的生活略知一斑:我不比那嬉水湖中的鸭子或沃尔登湖本身更孤独,而那湖水又何以为伴呢?我好比茫茫草原上的一株蒲公英,好比一片豆叶,一只苍蝇,一只大黄蜂,我们都不感到孤独。我好比一条小溪,或那一颗北极星,好比那南来的风,四月的雨,一月的霜,或那新居里的第一只蜘蛛,我们都不知道孤独。

哲语沉思

孤独是人生的重要体验。因为唯有在孤独中,人才能与自己的灵魂相遇,人的灵魂才能得以与上帝、与神秘、与宇宙的无限之谜相遇。

在交往的过程中,人面对的是部分和人群;而在独处时,人面对的是整体和万物之源。这种面对整体和万物之源的体验,便是一种广义的人生体验。

门内潜藏的奥秘 【德国】克里斯托弗·马尔腾

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

没有人知道,当他打开一扇门时,有什么在等待着他,即使那是最熟悉的屋子。时钟滴答响着,天已傍晚,炉火正旺,也可能隐藏着令人惊讶的事情。也许是修管子的工人就在你外出之时已经来过,把漏水的龙头修好了;也许是女厨的忧郁症突然发作,向你要求得到保障。聪明的人总是怀着谦逊和容忍的精神来打开他的前门。

门有各种各样。有旅馆、商店和公共建筑的转门,它们是喧闹的现代生活方式的象征。还有古怪的吱吱作响的小门,它们依然在变相的酒吧间外面晃动,只有从肩膀到膝盖那样高低,更有活板门、滑门、双层门、后台门、监狱门、玻璃门……然而一扇门的象征和奥秘在于它那隐秘的性质。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而是一扇窗户。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造成悬念。

开门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当侍者用托盘端给你晚餐时,他欢快地用肘推开厨房的门。当你面对上门推销的书商或者小贩时,你把门打开了,但又带着猜疑和犹豫退回了门内。彬彬有礼、小心翼翼的仆役向后退着,敞开了属于大人物的壁垒般的橡木门。牙医的那位富于同情心然而深深沉默的女助手,打开通往手术室的门,不说一句话,只是暗示你医生已为你做好了准备。一大清早,一扇门猛地打开,护士走了出来:“是个男孩!”

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是心灵躲进极乐的静谧或悲伤的秘密搏斗的象征。没有门的屋子不是屋子,而是走廊;无论一个人在哪儿,只要他在一扇关着的门的后面,他就能使自己不受拘束。在关着的门内,头脑的工作最为有效。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

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它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它包含着人间至乐的最高闪现:重聚、和解、久别的恋人们的极大喜悦。即使在悲伤之际,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安慰,它改变并重新分配人类的力量。然而,门的关闭要可怕得多,它是最终判决的表白。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在门的关闭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悲伤。一扇门猛然关上是一种软弱的自白。一扇门轻轻关上常常是生活中最具悲剧性的动作。每一个人都知道把门关上之后接踵而来的揪心之痛,尤其是当所爱的人音容犹在,而人已远去之时。

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生命不会静止不动并听任我们孤寂无为。我们总是不断地怀着希望开门,又绝望地把门关上。

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至于另一扇门是不存在的。门一关上,就永远关上了,通往消逝了的时间脉搏的另一个入口是不存在的。

哲语沉思

如果你曾经相信自己有过人的才华,或者曾有过还未实现的如济世般伟大的理想,那就不要轻言放弃。因为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即使在情况恶劣的时候,只要静心等待,只要不失去希望,只要仍有信心,只要不断努力,就能等来柳暗花明的那一天。

过一种坚忍的生活 【德国】叔本华

亚里士多德认为:“贤者所追求的不是享乐,而是源于痛苦的自由。”这句话的犀利之处在于指出了快乐的否定特征——快乐是痛苦的否定,而痛苦是人生绝对的因素。

为什么说痛苦是人生绝对的因素?我们可以举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来证明。假定,我们除了身体的某个部位有一处伤口疼痛难忍之外,其他部位都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那么这一痛处将会吸引我们的全部注意力,使我们失去那种安宁感或幸福感,破坏我们生活的舒适度。相同的道理,如果我们所做的事中唯有一件不尽如人意,那么这唯一的缺憾将因我们目标的受挫而使我们陷入一种无休止的苦恼当中,哪怕它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我们将会因它而忧心忡忡,无暇顾及另外一些更为重要并且取得成功的事情。

以上这两种情况所遇到的阻力就是意志。在一种情况下,意志体现在机体中;而在另一种情况下,意志则又显示于生存斗争中。很显然,在这两种情况下,意志唯有畅通无阻、随心所欲,才可能得到满足。因此,意志的满足是这样一种满足,它无法直接感受到,最多在我们思考自己的境况时才能逐渐意识到它。妨碍或阻止意志行为的是某种现实的东西,这种东西通过阻碍意志而显示存在,只有当我们思考自己的境况时才能逐渐意识到它。唯有铲除这种障碍,换句话说,唯有摆脱它的控制,我们才能得到一切快乐。快乐只是暂时的、瞬间即逝的。

因此,我们不应将获得舒适愉快的生活作为追求的对象,而要尽量避免生活中的不幸,直达我们的真正目标。如果这不是一条正确的道路,那么伏尔泰的名言“幸福不过是一场梦,不幸才是真实的”也同样是错误的。然而,事实上它是正确的、真实的。一个人若想编写他自己的人生之歌,并确定其一生中幸福在哪里,那么他在书中所描述的必然是他曾经逃避的不幸,而不是他曾经享受的欢乐。这就是幸福论的方法。所有的幸福论都必须认识到它不过是一种委婉的说法,认识到“幸福的生活”仅仅意味着“少一点不幸的生活”,亦即过着一种坚忍的生活。

一些粗心的年轻人总认为来到世界就意味着享乐,仿佛世界上真实的幸福比比皆是。然而,这些人往往得不到幸福,因为他们的才智尚不足以使其战胜生活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当他阅读富有诗意和浪漫主义的作品时,那种观念便牢牢地在他的心灵中扎下了根,实际上他被外部世界的现象欺骗了——这个世界具有彻头彻尾的虚伪性。结果,他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总要寻求那现实的幸福,而且他所理解的幸福不过是一串确定的快乐。在追寻这些幸福的过程中,他遭遇了危险。他搜寻着那些并不存在的猎物,于是遭受了种种真实的不幸——苦痛、穷困、疾病、失败、匮乏、烦忧、耻辱以及人生中其他一切艰难困苦。他终于识破了蒙骗他的命运的恶作剧,然而,为时已晚。

如果教训能让我们明白其中的道理,那么我们很快就会放弃对幸福的追寻,转而更多地考虑怎样防止或避免痛苦和不幸对自我的袭击。我们看到,世界上不得不呈现的最佳境况是一种远离痛苦的存在——一种宁静的、说得过去的生活。并且,就我们更有希望实现的事物而言,我们的要求也仅限于此。要想让生活不至于太悲惨,最可靠的办法就是不要期望太大的幸福。默克对此深有认识,因此他这样写道:“正因为人们要求获得幸福,才铺设了一条悲惨的、多少与他们的欲望相一致的悲惨道路——它让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趋于毁灭。一个人如果能放弃对幸福的要求,除了眼前所能看到的事物,别无他求,那么他将获得成功。”因此,适当地限定我们对快乐、财产、地位、荣誉等的欲望是适宜的,因为正是这种欲望——希望获得幸福、让生活充满欢乐——引起了巨大的不幸。假如仅仅由于导致不幸的生活太容易,而得到幸福又不仅确实困难而且几乎不可能,那么放弃对幸福的要求则是慎重而明智的。最宝贵的生存智慧便是选择中庸——生活怡然,不为住所简陋的困窘所扰,不致成为人妒羡的对象。正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遭雷电击中的是最高的屋顶一样,轰然倾覆的也是高耸的塔楼。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就像一个无仁的核桃,到处不见一点果仁,即使它真的存在,你也不可能在壳中找到它。你可以到别处去寻觅,通常只有碰巧才能找到它。

哲语沉思

“无论怎样,只要你在活着的时候应付不了生活,就应该用一只手拨开笼罩着你生活的绝望,同时,用另一只手记下你在废墟中看到的一切,因为你和别人看到的不同,而且更多。”德国小说家卡夫卡如是说。

一切幸福绝非没有烦恼和忧虑,一切苦难也绝非没有慰藉与希望。苦难犹如一面三棱镜,将单调的人生折射出缤纷的色彩。最美丽的刺绣是以暗淡的背景衬托明丽的图案,而绝非把暗淡的花朵镶嵌于明丽的背景之上。

生活值得过 【美国】威廉·詹姆斯

生活是值得过的,无论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只要我们在这些生活的战斗中坚持到胜利的终点,只要我们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在那些自杀者设想的复杂多样而又永恒长存的自然世界里,你可以耐心等待,看看他们是如何在其生命的战斗中自我终结的。你会看到,正是自杀这种罪恶的名义,使自杀者的内心成为病态的。而且,继续生活的允诺,即你要求他在此环境下继续生活的允诺,并不是奉献者害怕宗教传道而产生的精通世故的“顺从”,它不是恭舔某位强暴神灵之手意义上的那种“顺从”。相反,它是一种基于人的豪气与自豪基础上的“顺从”。

只要你可能的自杀仍然是一种没有治愈的罪恶,它与抽象的和普遍的罪恶就没有任何严格的关涉。在这个世界上,你要求于你自己的对这种罪恶的普遍事实的服从,即你在这个世界上的明显顺从,在这里不是别的,而仅仅是这样一种确信:在你清算和解决好有关你自己私恶的事情之前,这种普遍意义上的罪恶与你毫不相干。唯有那些正常生命本能未衰竭的人,才需要迎接这种恰当而具体指明了的挑战。而你反思性的可能性自杀很可能受到这一挑战的驱使,从而使你又一次饶有兴趣地面对生活。荣耀的情感是一种极能打动人心的东西。比如,当你和我意识到,有多少无辜的牲畜不得不在运畜车和屠宰场中受苦,不得不为了我们的生长而放弃它们的生命,我们大家都酒足饭饱、衣冠楚楚,在这里安宁地坐在一起漫谈人生,这时候我们就会意识到,我们与宇宙有着一种更庄严意义上的关系。正如阿默斯特的一位年轻哲学家(爱克森洛斯·克拉克,现已去世)曾经道的那样:“凭借这些条件来接受一种幸福的生活难道不意味着一种荣耀吗?”难道我们就没有义务靠我们自己来忍受某些生活的困苦吗?难道我们就没有义务为了回报那些我们靠之建立自己生活的生灵而作出某些牺牲吗?如果你有一颗正常构造的心,那么,回答这一问题的唯一可能的方式,就是好好倾听一下这个问题。

哲语沉思

大约在四百年前,伟大的诗人约翰·多恩就曾说:“没有一个人是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小岛。每个人都是陆地的一部分。如果大海冲走了其中一块泥土,整个欧洲就会缩小一点,就好像是一个岬角或者一座属于你自己或者你朋友的城堡被吞没了似的。任何一个人的死,都使我缺少了一点,因为我是被卷进了这个人类世界。因此,我绝不想知道,时钟是在为谁鸣响,因为时钟永远都在为你鸣响。”

每一个人都是组成这个完整世界的一角。所以,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珍爱自己的生命,维护世界的完整。

思想永不止步 【俄国】高尔基

思想是人的自由的女友,她用锐利的目光到处观察,并毫不容情地阐明一切:

“爱情在玩弄狡猾庸俗的诡计,一心想占有自己的情人,总在设法贬低别人并委屈自己,而在她背后却藏着一张充满肉欲的肮脏面孔。”

“希望是懦弱无力的,而躲在她后面的是她的亲姊妹——谎言。谎言穿着盛装,打扮得花枝招展,时刻准备用花言巧语去安慰并欺骗所有的人。”思想在友谊那颗脆弱的心里看到它的谨小慎微,它的冷酷而空虚的好奇心,还看到嫉妒心的腐朽斑点,以及从那里滋生出来的诽谤的萌芽。

思想看到凶恶的憎恨的力量,她明白,如果摘下憎恨所戴的手铐,它将毁灭世上的一切,甚至连正义的幼芽也不放过。

思想发现呆板的信仰拼命地攫取无限的权力,以便奴役一切感情,它藏着一双无恶不作的利爪,它沉重的双翼软弱无力,它空虚的眼睛视而不见。

思想还要同死亡搏斗。思想将动物造就成人,创造了神灵,创造了哲学体系以及揭示世界之谜的钥匙——科学。自由而不朽的思想憎恶并敌视死亡——这毫无用处却往往那么愚昧而残暴的力量。

死亡对于思想就像一个捡破烂的女人,徘徊在房前屋后、墙角路旁,把破旧、腐烂、无用的废物收进那龌龊的口袋,有时也厚颜无耻地偷窃健康而结实的东西。

死亡散发着腐烂的臭气,裹着令人恐惧的盖尸布,冷漠无情、没有个性、难以捉摸,永远像一个严峻而凶恶的谜站立在人的面前,思想不无妒意地研究着她。那善于创造、像太阳一样明亮的思想,充满了狂人般的胆量,她骄傲地意识到自己将永垂不朽……

斗志昂扬的人就这样迈开大步,穿过人生之谜构成的骇人的黑雾,迈步向前!不断向上!永远向前!不断向上!

哲语沉思

一个信念坚定的人往往也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无限激情的人,正是因为他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对未来有美好的期待,因此,他的信念会不知不觉地体现在他的满腔热情之中。倘若说激情是一团燃烧的火焰,那么,信念必定是点燃它的火源。

建造空中楼阁 【美国】亨利·梭罗

一个比较清醒的人将发现自己“正式违抗”所谓“社会最神圣法律”的次数太多了,因为他服从一些更加神圣的法律,他并非故意这样做,这测验了他自己的决心。其实他不必对社会采取这样的态度,他只要保持原来的态度,仅仅服从他自己的法则,如果他能碰到一个公正的政府,他这样做是不会和它抵触的。

我离开森林,就如同我进入森林,有一样的好理由。我觉得也许还有好几个生命可过,我不必把更多时间交给这种生命。惊人的是我们很容易糊里糊涂习惯于一种生活,踏出自己的一定轨迹。在那儿住不到一星期,我的脚就踏出了一条小径,从门口一直通到湖滨,距今不觉五六年了,这小径依然在。是的,我想是别人也走了这条小径,所以它还在通行。大地的表面是柔软的,入脚留下了痕迹。同样的是,心灵的行程也留下了路线。想想人世的公路如何被践踏得尘埃蔽天,传统和习俗形成了多么深的车辙!我不愿坐在船舱里,宁肯站在世界的桅杆前与甲板上,因为从那里我更能看清群峰中的皓月。我再也不愿意到舱底去了。

至少我是从实验中了解这个的。一个人若能自信地向他梦想的方向行进,努力经营他所向往的生活,他是可以获得通常情形下意想不到的成功的。他将越过一条看不见的界线,他将把一些事物抛在后面。新的、更广大的、更自由的规律开始围绕着他,并且在他的内心里建立起来。或者旧有的规律将扩大,并在更自由的意义里得到有利于他的新解释,他将拿到许可证,生活在事物的更高级秩序中。他自己的生活越简单,宇宙的规律也就越显得简单,寂寞将不成其为寂寞,贫困将不成其为贫困,软弱将不成其为软弱。如果你造了空中楼阁,你的劳苦并不是白费的,楼阁应该造在空中,但是要把基础放到它们的下面去。

哲语沉思

滴水可以穿石,锯绳可以断木,所以,有了人生的理想还不够,还要看有没有坚持追求理想的勇气和信心。如果做事情总是三心二意,即使是天才,也会一事无成。只要有恒心,点滴积累,就能看到成功之日。勤快的人能笑到最后,而耐跑的马才会脱颖而出。

梦想是人生的舞台,但是很多时候,它被时间锁在环境的空楼里。我们只有坚持做一个快乐的小丑,全力以赴、耐心执著地与时间抗衡,才能最终以胜利的姿态笑傲生活。

一切还不迟 【美国】鲍森·布朗·沃尔夫

每天早晨的公交车站都会站立着各种姿态等车的人,也许你也是其中之一。但不论如何,只要你肯加入他们的行列中去,那么总是好的,因为等待表示仍有期待,结束更意味着另一个开端。

生命犹如等公共汽车,当你面临着上班快要迟到却无可奈何时,你可以选择另一条近道。面临工作退休、寡居、离婚或是面临空巢期的中年夫妻,对生活中骤然的改变,刚开始难免无法适应,但若长期痴迷于这种生活突变的痛苦之中不能自拔,那么这跟空有一具行尸走肉有何区别?俗语说得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我们遭遇突然而来的绝境时,其实,我们可以重新正视自己的生活而大干一场。

世界上死心眼的人非常之多,他们非要等到把一件事完成好以后,才开始着手干另一件事。好不容易等到这事完成,一生的时间已过去了一半,往日的勇气冲劲也早已不存,或是原先与自己分享生命的伴侣早已循陌路远去。

大自然给予每个人的时间法宝都是等值的。然而,同样的十年,有人可以坐视它悄然而逝,有人却轰轰烈烈闯出了半壁江山。你想成为他们中的前者或是后者,你自己看着办。

如果你每天都坐在那里等待着幸运女神的关照,那么我劝你最好做个“空想家”。新生活要从现在开始,一旦决定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即刻着手计划,说做就做。就算是一切得从头再来,又有什么关系?只要把握住机会,活得有劲就好。不论你面临着什么,千万不可浪费你的一分一秒。

你的人生充不充实,关键在于你对待人生的态度。如果此时此地的生活并不快乐,何不勇敢地尝试改变呢?把它看做一次创新的机会,或许会因此而带来欢乐。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来做,马上动手,不要再空等、空想。现在就开始,一切都还不迟。

哲语沉思

人生不过短短数十年,长不过百载,站在历史长河的岸边看,犹如弹指一挥间。但在人生的沉沉浮浮、起起落落中,终归得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即使最终不能够事遂心愿,但毕竟为之努力奋斗过,此生可以无悔矣。

未来不可预知 【古罗马】马可·奥勒留

追求不可能的事情是一种疯狂的行为,而恶人做事总是疯狂的。

一个人天生不能承担的、不在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是不会降临在他身上的。而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了另一个人身上,或许是由于他没有意识到这样的事情在发生,或许是为了故意表现出一种能够承担的勇气,他坚持住了,并且没有损伤。这种懵然无知和虚荣自满居然比智慧更强大,这是让人感到羞愧的。

事物本身是完全不能够把握灵魂的,它们也不会与灵魂相通,不能改变它、驾驭它。只有灵魂本身才能够改变和驾驭它自己,并且能够保证:凡是它作出的判断,都是它认为正确的、有价值的。

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人与我们关系是最为密切的,我们要容忍他们,对他们行善,为他们谋福利;但是如果在他们当中有人阻止我履行这义务,那这些人就与我没有任何关系了,在我看来,就和太阳、风或是一头野兽差不多。这些人也许会阻碍我做这件事或者别的什么事情,但是他们永远无法改变我的想法和性格,因为我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站在我的利益上处理事情。因为思想是能改变那些阻碍的事物,能把它们变成有利于实现目标的动力,这样,就算原本有障碍的道路也变得平顺了。

尊重那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吧,这力量就是在利用和掌握、控制着世间万物的东西。同样,也要尊重你自身中那个最强大的力量,因为它也具有类似的能力。它支配着你的一切,指导着你的生活。

那些对于国家没有损害的事情,也不会损害其中的公民。每当你觉得自己受了伤害的时候,应该这样去想:“如果这件事情不会损害到我的国家,那么也不会对我有什么损害。”但是如果国家确实受到损害,也不要对这个犯错的人表示愤怒,而是平静地向他展示他犯的错误。

经常想想这些:那些现在存在的一切和将来要发生的一切消失得多么迅速啊,一转眼就不见了踪影。一切实体就像是一条水流飞快的河,它们的一切活动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其中的因果也变幻莫测,没有什么是永恒静止的。对我们来说,过去的一切都是转瞬即逝,未来的一切也是一个不能探究深度的深渊,没有什么是能留存下来的。那么,那些自鸣得意、怨天尤人、伤心痛苦的人不是傻子又是什么呢?那些使他们困扰的事情只存在于一段很短暂的时间里。

哲语沉思

也许我们平时会把某个目标定得很高,不过真正实行起来还是要量力而行,不能为了所谓的面子或其他原因勉强自己,这样做的结果多半会让自己后悔不已。

在明知自己可能做不到的情况下还固执地前行,不是执著,而是愚蠢。因为一件事情遇到困难该坚持的时候,你放弃了,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另一种是方向错了,明明早就该“弃暗投明”,你还是不撞南墙不回头,这是固执的愚蠢,不是执著的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