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三

——大西北多彩的沙世界

2009年暑夏,看到诗人一樵的诗稿,仿佛一缕清风从心田吹过。那一篇篇闪光的诗作,带着我们走过每一处地方,每一瞬时刻。久远的历史,斑斓的地理,质朴的生活,灵动的意境。一幕幕绚丽多姿的缤纷世界,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故事,忽而像小溪流水湍湍喃喃,忽而如暴风骤雨突兀激荡……大西北的山山水水和鲜活景物,就在眼前展现着,延伸着。诗人的脚步轻盈而深沉,诗人的心绪跌宕而平静,时而欢畅放歌,时而沉思低吟。

诗人如大西北灵动的沙粒,他融入那浩瀚的世界,感悟着周围的一切。这一切顺其自然,实实在在地存在于客观世界中,然而,诗人自我感知的创造性却如蕴藏地下的巨大能量,默默地释放这漫妙的艺术火花,飞溅出独特的艺术光彩。诗篇是神秘的艺术精灵,诗人是艺术生命的创造者。

诗作如大西北多彩的沙世界,历史沉淀的生命不断复活着,绽放出美丽的芬芳。岁月沧桑,往事依旧。诗人洒脱的气度和丰富的知识,使现实世界的一切都感到那样美好,这是一种高度中才会蕴藏的力量。大西北的景物仿佛都充满着生机,滋育着万物,无限美好。生命是那样的可贵。鲜活的语言,生动的情趣,使一切充满愉悦。“窝棚几多住,大锅其共餐……土炕有余热,来去似瞬间。”——《感言腰坝滩》; “沟壑去纵横,梁峁涌春潮……鸡犬鸣塬垅,炊烟出沟壕。”——《桥山吟一百零八韵》。这样独特的风格,让事物和内心有了充分的互动;这样唯美的画卷,让客观和主体充满了融洽的情趣。

这沙粒按自己的意志随风行走,在平凡中积淀着不平凡的向往和追求。这沙粒就在每个人的身边,我们却在喧闹中忽视了太多沙粒们的意义。

他从内蒙古西部一路走来,对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深情。他继续走着,穿过宁夏、陕西、甘肃、青海、新疆、西藏,整个大西北的美好感动着他。腾格里、贺兰山、孪井滩、三道湖、营盘水、紫泥湖、杭锦旗、通古淖尔、玛瑙山、居延海、额济纳、固原白云山、黄羊湾、萧关道、钟鼓楼、武当庙……,太多的地方让人着迷。三百七十二首诗篇,是三百七十二个故事和感悟。那是对祖国与家乡发自内心的真切情感,那是对生活与生命出自肺腑的强烈热爱。

《风起额济纳》基本采用中国旧体诗的语言方式,承袭了古风体诗的传统格式,但显然又与古典诗歌有着区别。质朴的语言充满快意,流淌着现代生活的气息。本土的特性流露在字里行间,刻上强烈的时代烙印,具有明快的节奏感与流畅的音乐性。“邀我还家劝酒肉,醉眼相向放歌喉。蜷卧朦胧闻拳令,天明奶酒又应酬。”——《通古淖尔旧地游》; “晨星捂棉袄,午日脱单衫。铁锹挥热语,草篷听共鼾。”——《还看青树湾》。这样生动的意象,使世界与心灵的沟通变得简单。这样朴实的意境,使梦想与现实的理解变得自然。

《风起额济纳》是那么广阔,且充满着无限生机。《风起额济纳》是那么美妙,且洋溢着热情豪迈。这难得的艺术佳作,是世间万物最好的造化!生活本是多彩的世界。让沉湎于现代社会时髦享乐和奢华物欲的人们醒来,从沙世界般的自然美景中汲取精神营养吧!从沙世界般的世界感受到的生命,是超凡的价值,从沙世界般的世界体味到的品味,是脱俗的境界。

《风起额济纳》感动着我,也会感动着即将看到诗作的更多的人们。诗人的博学和感悟,令人由衷敬佩。

沙的世界,是美丽的、多情的,沙粒是快乐的歌者。

沙的境界,是丰富的、高尚的,沙粒是和谐的行者。

2009年7月26日

肖黎声: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诗人。

蔡美彪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元史研究专家

陈光林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主席、诗人

盖山林 全国著名考古、岩画学专家

何奇耶徒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内蒙古书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