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wánɡ]

【姓氏来源】

王姓的姓氏来源主要有五:

其一:出自姬姓,是周文王之后。据《通志氏族略》中所载,京兆郡、河间有王姓,为周文王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毕公高被分封在毕地,为公爵,因而被称为毕公高。春秋时候,其子孙毕万去晋国当司徒,被分封于魏。到后来为秦所灭,子孙四散,因为是王者之后,而被称为王家,是为王姓。又有东周灵王太子晋,因直谏被废为庶民,由洛阳迁居于琅琊、太原,世人称其为“王”家,其后以“王”为姓,称为王氏。这一支王氏,后成为天下王氏最主要的支派。

其二:出自妫姓,为齐田和之后。周武王灭商后,追封帝舜的后裔妫满于陈。春秋时期,陈厉公之子陈完,避难逃到齐国,为陈氏。其五世孙陈恒子在齐国做大夫,食于田,遂改姓为田。其后裔田和成为齐国国君,即历史上著名的“田氏代齐”。后来齐国为秦国所灭,到项羽反秦时,其裔田安被封为济北王,其后人为了纪念,便改“妫”姓为“王”姓,称为王氏。

毕公高像。

其三:出自子姓,是殷商王子比干之后。商朝末期,商纣王昏庸无道,殷商王子比干因屡次直言进谏,被剖心而死。王子比干被杀后,就葬在当时的国都朝歌附近,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居于此处为他守灵,同时改姓为王,纪念为国献身的祖先。

其四:由少数民族改姓而来。据相关史料记载,鲜卑族的可频氏、西羌钳耳氏、高丽族、乌丸族均是北魏孝文帝时期,改复姓为汉字单姓时改为王姓的。

其五:出自赐姓或者冒姓的王姓。如《汉书》所载,西汉王莽新政时,赐姓战国燕王朱丹的玄孙喜为王姓;隋朝末年有王世充,本姓支氏。朱明王朝也赐许多蒙古人王姓,多为冒姓。

【郡望堂号】

王氏郡望主要有太原郡、琅邪郡、北海郡、东海郡等,其中以太原郡和琅邪郡最为名望,后发展成天下王姓最主要的支派。

太原郡:战国秦庄王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此支王氏,出自周灵王太子晋之后,分为祁县王氏和晋阳王氏两部分,祁县王氏以东汉司徒王允为开基始祖,晋阳王氏以魏司空王昶为开基始祖。

琅邪郡:秦始皇置。治所在琅琊(今山东胶南一带)。此支王氏,也出自周灵王太子晋之后,以西汉谏议大夫王吉为开基始祖。

王氏以太原、琅邪、京兆三郡及三槐最为名望,便以“三槐”、“槐阴”等为其堂号。

比干进谏遭拒悲愤难当。

【繁衍变迁】

王姓起源于我国北方地区,早期主要在北方发展繁衍。秦时,周灵王的后裔为避战乱迁徙到山东地区。世居山西的王姓家族,辗转迁居到河南地区。西晋末年,王姓氏族开始向江南迁徙。唐朝时,原居于河南境内的王姓人进入福建,同时也有一支王姓人迁往四川、安徽、江西等地。北宋末期,开始有王姓在浙江、江苏一带定居。宋末元初,在福建地区的王姓人开始向两广地区迁徙。明朝末期,王姓氏族有向台湾迁居的;明清时期,王姓人向海外迁居,主要集中在欧美和东南亚等国家地区。

王姓在当代中国人口排行中排位第二。

【历史名人】

王诩:即鬼谷子,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的鼻祖,军事教育家,苏秦、张仪的老师。著有《鬼谷子兵法》。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汉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是汉朝与少数民族的和平使者。

王羲之:字逸少。晋代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代表作品《兰亭序》。

王维,字摩诘。盛唐诗人、有“诗佛”之称。诗风独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精通诗画,佛学以及音乐。代表作品《使至塞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姓氏名人故事】

王羲之入木三分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年少时跟随卫夫人学习书法。隶、草、正、行各体皆精,俱入神妙之境,被称为“书圣”,成为后人崇拜和学习的名家。

王羲之自幼喜欢书法,七岁就写的非常好了。王羲之十二岁时,在父亲的枕中看到前代的《笔说》,就偷偷拿来读。父亲发现后便问王羲之为何偷看,王羲之笑而不答。父亲觉得王羲之年纪小,看不懂书中奥秘,就对王羲之说:“等你长大后,我再传授给你。”王羲之立即跪下来请求父亲:“现在就给我用吧。长大再看会埋没幼年的才华。”父亲很高兴,就将《笔说》给了王羲之。不到一个月,王羲之书法就大有长进。连卫夫人见了后,都感慨说:“这孩子将来一定比我有名。”后来晋帝要去北郊祭祀,要王羲之将祝词先写在祝版上,再由工人雕刻出来。工匠发现王羲之笔力雄劲,字迹渗入木板三分。

书圣王羲之书法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