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

《论语》二则

春秋·孔子

曾子曾子:名参,字子舆,鲁国人。曾子是鄫国太子的后代。曾子在十六岁时,拜孔子为师。曾子是有名的孝子。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和“修齐治平,省身、慎独”都是曾子提出的观点。曰:“吾日三省三省:三,这里是多次的意思。古人对于频率密集,或是数量多,而且持续时间久的数字,都会用“三”来表示。省,检查、查看,这里是检查自己的作为,查找自己的缺点并改正的意思。吾身:为人谋谋:谋的本义是考虑、谋划。这里可以当做办事讲。而不忠忠:本义是尽心竭力,忠诚无私。这里是尽心竭力的意思。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信:在文中,“信”的意思是指能够按照礼制的要求,人与人之间相互守信用。“信”被儒家作为立国、治国的根本,是儒家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乎?传传:这里作名词讲,指老师传授的知识。不习乎?”

子曰:“弟子弟子:这个词在文中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学生,另一种是年纪小,身为儿子或是弟弟的人。在这里,采用第二种解释比较合适。入:古时候,父母和子女分别居住在不同的地方。“入”就是进入父母的住处。则孝,出出:是相对与上面的“入”而言的,即走出自己的房间,或是出外求学。则悌,谨谨:在《说文解字》中,“谨”被解释为“慎”。文中带有谨慎、少说话的意思。而信,汎汎:广泛。爱众,而亲仁亲仁:亲,亲近。仁,指有仁德的人。。行有余力行有余力:有剩余的精力、闲暇的时间。,则以学文学文:这里不单单指学习文字,还包括古代文献,诗、书、礼、乐等方面的文化知识。。”

【破题】

世道纷纭,熙熙攘攘,心为外利所动,几乎失去真我;物欲横流,乃至人心不古;求诸外欲,而忽略了内存的诚信。如何对待浊世横流?孔子主张人应在人世间寻求与他人的契合,在求诸他人之时首先求诸自身:我是否做到了?以此感化世人,引导世人。

在第二则中,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