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
梅圣俞①《苏幕遮》词:“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刘融斋②谓:“少游一生似专学此种。”余谓:冯正中《玉楼春》词:“芳菲次第长相续,自是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眉黛促。”③永叔一生似专学此种。
注释
①梅圣俞:即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北宋诗人,世称宛陵(宣城古称宛陵)先生,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梅尧臣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和“苏梅”。梅尧臣注重诗歌的形象和意境,提倡“平淡”的艺术境界,要求诗写景形象,意于言外,被后人尊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有《宛陵先生集》六十卷,词存二首。
《苏幕遮》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②刘融斋:即刘熙载(1813—1881),见本书第十一则,注释⑥。
③《玉楼春》冯延巳
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纵目。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
芳菲次第长相续,自是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眉黛促。
译文
梅尧臣的《苏幕遮》一词中有:“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刘熙载说,秦观一生似乎专学这种风格。我认为冯延巳的《玉楼春》:“芳菲次第长相续,自是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眉黛促。”欧阳修一生似乎专学这种风格。
赏析
梅尧臣的《苏幕遮》一词是一首伤春之作,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在词中,作者描绘了一幅雨后初晴图,烟色渺渺,芳草凄凄,然而长亭在目,路途遥远,不知归期。地上落满了梨花,斜阳照在地上,却是“翠色和烟老”。虽然这首词中有伤感之处,但形象鲜艳,视觉开阔,达到了平淡的境界。
冯延巳的《玉楼春》也是一首伤春之作,抒发了作者惜春之情。春色初到,打开窗子是满目的惊奇,暖暖的春意让人不知不觉有了醉意,“芳菲”次第开放,大地上一片生机盎然。满地的美景却并没有让作者释然,因为美丽的春色很快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眉黛促”。看似作者在强调春光短暂、及时行乐,但春光短暂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人生的短暂,“伤春”其实是在为自身而感伤,“莫为伤春眉黛促”只是作者聊以自慰吧!
冯延巳的《玉楼春》一词和梅尧臣的《苏幕遮》两首伤春之作的不同之处在于:梅尧臣的《苏幕遮》境界平淡,感情明朗,流露着淡淡的哀愁,有一种清淡朴素之美;而冯延巳的《玉楼春》则感情强烈,缠绵真挚,有一种抑扬豪宕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