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

宋直方《蝶恋花》:“新样罗衣浑弃却,犹寻旧日春衫著。”谭复堂《蝶恋花》:“连理枝头侬与汝,千花百草从渠许。”可谓寄兴深微。

注释

①宋直方:宋徵舆(1618—1667),字直方,一字辕文,江苏华亭人,顺治四年(1647)中进士。宋徵舆与陈子龙、李雯等倡几社,以古学相砥砺,三人合称为“云间三子”。有林屋文稿十六卷,诗稿十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②《蝶恋花》宋徵舆

宝枕轻风秋梦薄。红敛双蛾,颠倒垂金雀。新样罗衣浑弃却,犹寻旧日春衫著。

偏是断肠花不落。人苦伤心,镜里颜非昨。曾误当初青女约,只今霜夜思量着。

③谭复堂:谭献。

《蝶恋花》谭献

帐里迷离香似雾。不烬炉灰,酒醒闻余语。连理枝头侬与汝,千花百草从渠许。

莲子青青心独苦。一唱将离,日日风兼雨。豆蔻香残杨柳暮,当时人面无寻处。

译文

宋徵舆的《蝶恋花》中有这样的句子:“新样罗衣浑弃却,犹寻旧日春衫著。”谭献的《蝶恋花》中有这样的句子:“连理枝头侬与汝,千花百草从渠许。”这两首词所寄托的情感幽深而又微妙。

赏析

宋徵舆与陈子龙、李雯等倡几社,以古学相砥砺,故所作以博瞻见长,其才气睥睨一世。此时的作品对时政的混浊、民生的疾苦有所揭露。明亡后的作品主要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清兵南下时,同伴夏允彝、陈子龙等人曾起兵抗清并壮烈殉国。而宋徵舆于顺治四年中进士,入仕于清廷,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宋徵舆历经明、清两代,年轻的时候对明末的黑暗和混乱不满;而当清军入关灭掉明朝后,又心怀故国,并且先前的朋友因为抗清而先后阵亡,这种亡国亡友之痛又不能直接说出来,因此在词中寓意很深。譬如这句:“新样罗衣浑弃却,犹寻春日旧衫著。”新衣不着而要去找旧时的衣物,寄托了作者对故国故人的深刻怀念。虽仕于清,但仍“只今霜夜思量着”,这种矛盾、复杂、难以言说的感情只有通过词来寄托了。

谭献身处清朝末代,外有列强入侵,内有四方起义,正是清王朝风雨飘摇之时。谭献的论词主张,本于常州词派张惠言、周济,较周济“有寄托入,无寄托出”之论,更趋具体。他认为,词“上之言志永言,次之志洁行芳,而后洋洋乎会于风雅”(《复堂词录序》),不应当视为“小道”;强调词要有“寄托”,这首《蝶恋花》自然也就寓意深刻。面对晚清的腐败、软弱,“连理枝头侬与汝,千花百草从渠许”寄托了作者不离不弃、坚守信念的深意。

王国维推崇这两句词的“寄兴深微”,因为王国维自身也是一个历经朝代更迭的人,对这种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有切身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