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相知原理:让对方因为你懂他而喜欢你(1)

暗地里满足别人的虚荣心

每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虚荣心,只是大小不同而已。生活中,有人会表现出极大的虚荣心,例如在物质上的追求;而有的人则很低调,你甚至根本看不出他有什么虚荣心。但不容否认的一点是,每个人都有或大或小的虚荣心。

莫泊桑在《项链》中所塑造的罗塞瓦德夫人是一个典型的有着极大虚荣心的人,一次,为了在宴会上出风头,她向好朋友借了一条价值三万六千法郎的金项链,不幸的是,在回家的路上,她发现脖子上的项链不见了。为了还清这笔债,罗塞瓦德夫人与丈夫节衣缩食了整整十年。十年后,当年那个漂亮的女人已经变成了一个平凡的妇人。然而,更让人觉得讽刺的是,当年她所借的那条金项链竟然是假的。

这就是虚荣心过剩导致的恶果,然而,诚如硬币有两面一样,虚荣心也有两面。也就是说,它既有不好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好的方面如:

虚荣心也是一种动力。而在人际场上,如果我们能够适时地满足别人的虚荣心理,那么虚荣心也能为我所用,进而对我们的人际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如,在暗地里满足对方的虚荣心,赢得对方无限好感。

清朝和珅就深谙这一交际技巧,因此,他拍乾隆马屁时总是每拍必中,而且能在乾隆浑然不觉中让他满心欢喜。

当时清朝在刊印《二十四史》,乾隆很看重这件事,因此亲自审核校对稿子,而每当找出一处错误来,乾隆就觉得自己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并引以为豪。

和珅很了解乾隆,也很明白他的心思,为了让乾隆开心,他想了一个办法:故意在抄写给乾隆的稿子里弄出几处明显的错误来。乾隆一眼就看出了稿子中的错误,因此和珅每次给乾隆看稿子都能让乾隆满心欢喜,而这一招要比在文武百官面前公然赞美乾隆的学问更得乾隆欢心。正因为如此,所以和珅虽为奸臣,却能得乾隆的宠爱。

可见,如果能巧妙地运用他人的虚荣心,并适时在暗地里满足别人的虚荣心,那么便能有效地让对方喜欢你。而这一招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效果,还是得益于攻心策略的准确性:人人都有虚荣心,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人都容易对能让自己虚荣心得到满足的人有好感。

交际中,何不将这一心理策略运用起来?如能妙用它,那么赢得他人喜欢又有什么难的呢?比如说,在庆功宴上发表感言,何不把自己取得成就的功劳归给领导?这样既能让领导有面子,同时也能满足领导心中的某些虚荣心。试问,懂得给自己争气又给足自己面子、懂得感恩的员工哪个领导会不喜欢?

但是,人际场上,要在暗地里满足别人的虚荣心也并非易事。特别是在和尚不够熟悉的人打交道时更是如此,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准确地满足别人的虚荣心呢?

这需要一双爱观察的眼睛,也需要一颗通透的心及头脑。

和珅之所能总能在暗地里满足乾隆的虚荣心,就是他善于观察,而且他头脑机敏,能准确地捕捉乾隆的心理,可以说,他不仅了解乾隆,而且懂他。乾隆一个眼神、一个神情,和珅都能读懂他的意思,能看出他的内心想法。

因此,交际中如想与和珅一样博得别人的喜欢,那就先做一个善于观察的人吧。试着去了解一个人的性情喜好、生活习惯等,进而去发现他的心理,若能如此,那么要想在暗地里准确地满足对方的虚荣心,就不是难事了。不然,就可能适得其反。

比如,领导对员工很严格,因此交代给员工任务时就希望他能迅速、有效地完成,但是如果你也学和珅,故意出错,等着领导指正,这自然是引火上身,自找苦吃,更别谈赢得领导的喜欢。

人际场上,要学会在暗地里满足别人的虚荣心以让对方喜欢你,但要先学会去了解一个人,并在了解的基础上去解读其内在心理,只有这样才能“百战不殆”。“因为相知,所以懂得。”但是,即使不能相知,也能了解;若能了解,也能懂得。

让对方占点儿便宜,他会在心里喜欢你

时下,年轻人喜欢说:爱就要大声说出来。“你不说我怎么知道呢?我又不是你。”人际场上,我们也会说,要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心声,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误会,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但说出来并不是万能的,有时候明确地说出来反而会无效。商场常有促销活动,明确告诉顾客打多少折,但会出现买的人比看的人少的情况,有时候甚至连看的人也寥寥无几。可见,明确表达出来、说出来并不一定就能取得如意的效果。

商场促销活动是如此,与人打交道、相处也同样可能出现这样的状况。比如,与客户洽谈,明确告诉对方你让利了多少多少,这未必就能赢得客户的好感,进而促成合作。而如果你明着不说,却暗自给利,让客户以为自己占了便宜的话,那么你们的合作可能很快就能实现。

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人都有一点占便宜的心理。但是,这也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时候,你占了别人便宜,你不但自己心里清楚,而且对方也明确地告诉了你这一事实,这种情况下,你心里可能就会产生愧疚感。虽然说对方也能赢得你的好感,但此时你对对方的感觉是愧疚大于喜欢。而有时候,你占了别人便宜,你自己心知肚明,但是别人也没有戳破,他假装不知道,乐呵呵地吃着亏,这时候你心中几乎就不存在那样的愧疚感,即使有,它也不至于让你做违心或有损他人利益的事。况且,毕竟那是对方主动送给你的,何必要愧疚呢?此时,你对对方的喜欢要远远大于愧疚。

交际中,我们也可以掌握这一心理策略,让自己赢得别人的喜欢。虽然表面看来我们在吃亏,但是这样的亏吃得值。相信大家看了下面这个事例就会有所启发。

哈利和西蒙每天都要去集市上卖鸡蛋。虽然他们的鸡蛋品质不相上下,但是西蒙每次都比哈利先卖完。因此,每当西蒙已经卖完鸡蛋准备回家时,哈利还在集市上吆喝着叫卖。对此,哈利感到非常困惑。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哈利决定采取“买50送1,买100送3”的卖法,但是他的鸡蛋依然卖不动。哈利发誓一定要比西蒙先卖完鸡蛋,早点儿回家休息,于是他又采取了“买50送2,买100送6”的卖法。然而,让哈利非常沮丧的是,这种卖法并没有让他赢得更多的顾客。而西蒙一直以来没有打任何广告,也没有明说他要送多少鸡蛋给顾客,但他摊前的生意依然好得很。

终于,哈利忍不住向西蒙请教了卖鸡蛋的高招。但西蒙的回答让哈利大为吃惊:“我这么笨的人哪有什么高招?要是有,也是向你学习的。当你‘买50送1,买100送3’的时候我也这么卖;后来你变成‘买50送2,买100送6’的时候,我又学你的。”

哈利听后,更加困惑了,他说:“那为什么你的鸡蛋总是比我的卖得快呢?”

西蒙笑着说:“那可能是因为你在明处送,我在暗处送。起初学你的卖法,如果顾客买50个鸡蛋,我会故意多给一个;如果客人买100个,我就故意多给两个,但我跟顾客说的时候,仍说是50个、100个。后来你又换了个卖法,我又跟之前一样照着你的方法去卖。可能这就是我的鸡蛋卖得更快的原因吧。”

卖法一样,只是一个明着卖,一个暗着卖,前者并不为客户喜欢,而后者却深得顾客青睐,正因为如此,所以二者的销售情况截然不同。更有意思的是,前者想吃亏都没有机会,而后者乐得吃亏,为此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交际中,这何尝不是一种攻破别人心防、赢得人心的好策略呢?每个人都有一点儿占便宜的心理,人际场上若能适时发现对方的这一心理,并给以适当的满足,那必然能让对方满心欢喜。

比如说,与别人合伙做生意,分成时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情况下暗自给对方多分点儿,让对方占点儿便宜,表面看来你可能吃亏了,但你却能赢得客户的喜欢,因而保持合作,实现共赢的局面能长期维持下去。

而这也表明,人际场上要想快速赢得人心,可以试着让对方占点儿便宜,但这便宜不仅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主动把头上的光环让给别人戴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

总而言之,人际场上如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别人的这一心理,并适时给予满足的话,那么对方定然会为你的“相知”而打心眼儿里喜欢你。因此,善用相知原理,能吃下眼前亏,才能为自己换取良好人脉,而这,也正是智者所采取的方式。

站在对方的立场才能真正理解对方的心思

我是我,你是你,你不是我,我不是你,所以你的心情、想法,未必是我所能解读的,同样,我心中所想的未必是你所能领会的。若要相互知晓,那就得学会换位思考。

讲到知己,很多人会为之慨叹,说自己难遇一个相知的人。有人满脸微笑,感恩于命运,赐予自己一个懂自己的人。其实,人和人无不同,但是因为有各自的思想,所以也会大不相同。因为这种不同,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无法理解别人。比如,她为什么一定要那么痛苦?他为什么一定要那么固执?

人们常常调侃说:我又不是你肚里的蛔虫,你想什么我怎么可能知道?确实,我们谁也不是谁肚里的蛔虫,所以,每个人的心思只有自己最清楚。如果有人懂你,要么是因为他有类似的经历,要么是他善于换位思考,懂得站在你的角度去看问题。

生活中,要了解一个人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要换位思考并不需要,它只需一个设身处地的、简短的过程。因此,若要让对方因为你懂他而打开其心门之锁,进而喜欢你,那就得学会换位思考,只有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才能真正理解对方的心思,而这样,才能真正弄懂一个人。

有一个小男孩儿特别爱敲鼓,他每天都不知疲倦地敲着,为此,家人、邻居都被他吵得烦死了,大家纷纷劝他停止敲鼓,但不论是好言相劝,还是威逼利诱,都无济于事。最后大家只能向社会各界人士求助。

他们请来了医生,医生认真地告诉小男孩儿,如果他再这样敲下去,他的耳膜会被震破。小男孩儿不知道什么是耳膜,所以他根本听不进医生的话。

于是他们又请来一位社会学家,他对小男孩儿说:“敲鼓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但是只有在特殊的场合敲才能体现出这样的意义来。”对此,小男孩儿依然置之不理。

他们请来第三个人,他想,小男孩儿这么喜欢敲鼓,肯定是因为他很喜欢鼓声,如果他听不见的话,那他自然就会停下敲鼓,于是他给了小男孩一副耳罩,但它们依然没能阻止小男孩儿。

第四个人觉得,如果小男孩儿能把他的注意力与热情放在其他事物上的话,那他肯定就不会再去敲鼓了,于是他把自己小时候最爱看的几本书送给了小男孩儿,但这没有任何效果。

第五个人则给了小男孩儿自己小时候最想要的一架玩具飞机,第六个人则给了他一双旱冰鞋……

让大家遗憾的是,这些方法都没能阻止小男孩儿继续敲鼓。

就在大家都摇头表示无奈的时候,一位智者给了小男孩儿一个锤子和一把凿子。小男孩儿接过它们就往鼓上砸,“砰”的一声,鼓破了。

小男孩儿露出满意的微笑说:“原来这鼓里面是这样的,我还以为有什么好玩的东西呢。”说完便若无其事地丢下锤子和凿子走了。众人一片愕然。

可见,要了解一个人的心思,那就得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智者站在小男孩儿的角度去思考、去看问题,因而他能阻止小男孩儿敲鼓,而其他人却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因而他们的方法都不奏效。

交际中,遇到问题时如果我们总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的话,那么我们就能成为一个处处体谅他人、理解他人、宽容他人的人了。而在迫切需要理解和体谅的人看来,我们是非常可爱的、是能给他们带去温暖的人,因而会赢得他们的喜欢。

而这也是人际场上的一种心理策略,如想让别人对你打开心扉,那你得先打开自己的心扉,学会换位思考,自己心胸宽阔些,对别人也宽容一些,那么与人相处就不会有那么多“疙瘩”与“不愉快”了。

从自身来看,为人如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那就能让自己变得更体贴、宽容、温厚;而对他人来说,你是一个处处为他人着想、善解人意的人。这样的人,遇事既能让自己宽心、释然,也能让别人舒服。这样知心的人,哪会不得人喜欢呢?

人际场上,如果不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的话,那必然总会得出一己之见,而这也只是你的个人之见罢了,并非当事人心中所想。这样一来二去,必然会产生误会,甚至可能会无故生出许多矛盾来。因为即使是非常亲密的人,相互之间不能换位思考的话,也会让对方有不好的感受。

妻子正在炒菜,丈夫在旁边唠叨个不停:“油放太多了,你慢点儿弄!小心油溅出来,火太大了,关小点儿,赶紧把鱼翻过来!”

妻子很不耐烦地说:“我知道,不用你教。别烦我。”

丈夫平静地回答说:“你现在知道我的感受了吧?我开车时你老在旁边唠叨,没完没了的,我都快被你烦死了。”

所以说,与人交往时,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非常重要。如想赢得他人的喜欢,更要善于换位思考,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善解人意的人。人人都喜欢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人,没有谁喜欢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因此,交际中,要赢得别人喜欢,不妨试着去体谅他人、宽容他人,用你的善解人意去感动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