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莎剧及其版本

莎士比亚的戏剧广泛借鉴古代戏剧、英国中世纪戏剧以及欧洲新兴的文化艺术,并深入观察现实生活人情,探索人物内心奥秘,塑造了众多性格不同、形象真实生动的典型人物。这些戏剧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描绘了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从富丽堂皇的宫殿楼宇,到苍凉的荒野墓地,从皇族和达官显贵到社会下层黎民百姓。这些图景的描写悲喜交融,富于诗意和想象,体现人生哲理和批判精神,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思想和人性论观点。总体而言,莎士比亚的戏剧情节跌宕起伏,铺陈巧妙,能深刻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凸显人物性格的发展历程。而且,莎士比亚堪称语言天才,其戏剧语言精彩而富有变化,典雅与粗俗共现,幽默与讽刺同存,时而急促、时而悠缓。莎士比亚擅长使用各种修辞手段,刻画出不同的人物性格,描写了人物在不同时期的细腻感情,传达了丰富的思想意义。其剧本主要用诗体呈现,可谓诗与散文的巧妙结合。

按照时代、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发展,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通常被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即1590——1599年。该时期英国王权地位巩固,经济繁荣,国力增强。当时,英国击败了世界霸主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莎士比亚对生活充满乐观主义情绪,深信人文主义思想终可实现。该时期所创作的历史剧和喜剧都表现出积极、乐观的艺术风格。他创作的历史剧,如《理查三世》(1592(注:本书所列莎剧出版年月参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引进出版的Jonathan Bate&Eric Rasmussen主编的莎士比亚全集(William Shakespeare Complete Works)。)或1594)、《亨利五世》(1599)等,谴责暴君,歌颂开明君主,支持上层开展社会改革,表现了人文主义的反暴政和封建割据的开明政治理想。喜剧如《仲夏夜之梦》(1595-96)、《皆大欢喜》(1599)等,则以爱情、友谊、婚姻为主题,通过描写青年男女冲破重重封建阻拦,争取自由幸福的婚姻爱情,表现了歌颂自由爱情和反封建禁欲束缚的人文主义主张。

中期即1600——1607年间。该时期英国社会矛盾加剧,政治经济形势日益紧张,新兴政治势力反对王权,源自社会底层的反抗此起彼伏。在这种情况下,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难以调和,开始对时代和人生进行深入思考,其创作整体格调也由明快、乐观变得悲情抑郁,剧本所传达的重点也转向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种种罪恶和黑暗,其思想深度和现实主义倾向显著增强。四大悲剧《哈姆雷特》(1600-01)、《奥赛罗》(1604)、《李尔王》(1605-06)、《麦克白》(1606)均在这一时期完成,塑造了一批典型的悲剧人物。他们努力冲破封建束缚,期冀发展和完善自我,但终因时代和自身的局限,最后均以牺牲或失败告终。这一时期就连一些喜剧如《一报还一报》(1604)、《终成眷属》(1605)等也着重以爱情和阴谋并作,充分展示尔虞我诈、背信弃义的人性阴暗面。

晚期即1608——1612年。这一时期英国王权更加腐败堕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的理想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实现,其戏剧创作由悲剧转向浪漫主义传奇剧,从揭露批判现实社会和人性的阴暗转向书写虚拟空幻的世界。这一时期的作品主题贯穿着宽恕、容忍、妥协、和解的精神,缺少早期戏剧中的积极乐观,也没有中期的悲情抑郁,而是充满浓郁的浪漫情调和美丽的神话般幻想,期冀借助超自然的力量来平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例如,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暴风雨》(1611)描写了米兰公爵用魔法把谋权篡位的弟弟安东尼奥等所乘的船摄到荒岛,并宽恕了他,其弟也交还了王位。其他剧作如《辛白林》(1609)和《冬天的故事》(1611)等,也在这一时期。

莎剧版本众多,关于莎剧版本问题也一直是莎剧研究中的热点。莎士比亚在其有生之年已声名鹊起,其生前曾出现过18种剧本的四开本,多供演员背台词使用。《李尔王》保存下来最早的四开本版本印行于1608年,然而这些版本质量良莠不齐,饱受诟病。1623年,莎士比亚生前两位挚友同时也是莎剧演员的约翰·赫明斯(John Hemmings)和亨利·康德尔(Henry Condell)正式编辑出版了《莎士比亚戏剧全集》(原名《威廉·莎士比亚先生的喜剧、历史剧和悲剧》)(Mr.William Shakespeare’s Comedies,Histories,&Tragedies),即后世称作的“第一对开本”,收入戏剧36本(其中20本戏剧系首次出版),一直被认为是莎士比亚著作的权威版。它与后来出现的第二对折本(1632)、第三对折本(1663)和第四对折本(1685)共同组成了莎剧的四大对折本。

此后几百年间,莎剧经由不同人员进行取精融汇式的集校,编注出版了多种不同文体、不同剧本书目的版本。受到人们推崇的版本主要有牛津版(1743/1892/1966/1988)、撒缪尔·约翰逊版(1765)、里德版(1803)、河畔版(1974)以及阿登系列版本(1899/1958/1995)等等。其中,牛津版版本未经删节,最能反映莎剧原貌,是公认校勘准确的版本,且行销广泛,较为大众所接受。我国知名莎剧翻译家朱生豪和梁实秋的译本都是以牛津版为底本翻译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