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 研究设计

3.4.2.1 研究问题

本节将试图回答以下问题:

①隐化作为翻译共性的一种,是否存在于莎剧汉译本中?如果确实存在,其动因是什么?

②英译汉过程中,逻辑关系连接词的翻译倾向于对应译出还是隐化?其原因是什么?

③对于不同的译者,隐化的应用是否有差异?其原因是什么?

④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逻辑关系连接词普遍存在于英语中,汉语中较少使用逻辑关系连接词。英译汉时是否直接省略逻辑关系连接词?不同逻辑关系连接词的隐化表现有无差异?原因有哪些?

3.4.2.2 研究角度与假设

如前所述,翻译共性研究中存在两种对比模式,即原文文本与译文文本的语际对比模式和目的语译文文本与原创文本的语内类比模式。语内类比研究主要以目的语单语类比语料库为研究平台,关注译文文本相对于目的语原创文本所体现出的规律性语言特征;语际类比研究则多以双语平行语料库为基础,关注译者对原文某种语言现象的规律性处理方式。

本节从语际类比的角度,考察莎剧汉译本对于原文中四大类逻辑关系连接词的规律性处理方式。我们依据语料库翻译学有关理论,提出有关逻辑关系连接词隐化的假设:①隐化广泛存在于莎剧汉译本中;②隐化受到译者因素的影响,故而上述汉译本中隐化趋势呈现差异。另外,本文将直译与显化归为对应译法。由于对应译法的应用较为简单,译者大多采用对应译法。而由于汉语形式化程度低于英语,英语逻辑关系连接词的汉译多以隐化为主。那么,在何种情况下,英语逻辑关系连接词的对应译法应用或隐化的趋势显著?这些趋势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3.4.2.3 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节使用语料库检索软件ParaConc对莎士比亚戏剧英汉平行语料库中表示转折、因果、条件和并列等4类逻辑关系的连接词进行检索,如:“but”、“yet”、“because”、“since”、“therefore”、“if”、“unless”、“and”和“or”等,统计出译文中对应和隐化的使用比率,并通过卡方检验(显著性水平为0.05)来检验频数差异性。之后,依据英汉语言差异和翻译学相关理论,分析这些差异存在的内在动因。

首先,利用ParaConc软件检索莎士比亚戏剧英汉平行语料库中4大逻辑关系连接词,如“but”、“yet”、“because”、“if”、“unless”,并计算逻辑关系连接词“but”的所有对应译法的频数,以“but”例句总数减之,即为隐化例证的频数。在此基础上,观察和分析四类英语逻辑关系连接词汉译的隐化特征及规律。

其次,对以上4类逻辑关系连接词进行定量统计,并利用SPSS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卡方检验(显著性水平为0.05)考察数据之间的差异显著性,以此总结出以上3个译本中英语逻辑关系连接词的汉译规律。

最后,本节依据英汉语言差异和翻译学相关理论,探寻上述规律背后的动因或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