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翩跹丽影三百年

——艺伎的历史渊源

江户时代的太夫

在日本江户时代曾经出现过一类被称为太夫的人,即日本游廊最高等级的艺伎。她们精通舞蹈、音乐、诗歌、书法,极富教养并且风趣幽默,但是由于长时间被隔离在封闭区域内,她们的存在变得高度仪式化。不久,她们的顾客群开始萎缩,她们也随着社会的发展渐渐被湮没。此后,艺伎开始崛起并受到广泛欢迎。艺伎群日渐壮大,最终彻底取代了太夫,使之成为一个历史名词,“太夫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艺伎自江户时代起,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她们娇媚、温柔、顺从,并身怀绝技。在日语中,艺伎有艺术家的意思,日本各地对艺伎的称呼也不尽相同:在东京等关东地区称之为“芸者”,见习阶段被称作“半玉”;在京都、大阪等关西地区大多称之为“芸伎”或写为“芸子”,见习阶段称“舞伎”或写为“舞子”。自明治时代开始,基本被读为“芸伎”。欧美国家大多以关东文化为主,以“Geisha”这个读法来转译。

“艺伎”一词源自古汉语,但其在日本的社会地位比中国的娼妓高很多,是日本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的载体。在艺伎的职业生涯中,她们要坚持学习,接受训练,不断完善和提高各种艺术技能。

日语中的“妓”字保留了古汉语的传统用法,可以代表女性表演艺术者,也可以代表女性性工作者。原则上艺伎并不从事性交易,仅仅是艺术表演者,所以有人主张“艺伎”才是正确的中文翻译写法。但在现代汉语里,“妓”是从事性交易的女人,因此便有了“艺伎”这种以避讳为目的的中文译法。

在日语中,最初的歌舞伎之所以被称为“伎”,是因为歌舞伎在性别上不受限制,演员当中有男性也有女性。那些进行歌舞表演的年轻男孩子,同女人一样需要出卖色相。

在德川幕府统治初期,德川家康本人非常喜好男色,在他之后的历任幕府将军也有这样的嗜好。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幕府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他在后宫养了300多名如同佳丽一样的娈童。上行下效,一时间社会上男风盛行。

江户初期,歌舞伎大多是演艺卖身合二为一。在后来的发展中,二者才逐渐分离,艺伎正是在分离的过程中演变为带有明显歌舞伎特点的特殊职业。原本男歌舞伎仅衣着花哨,并将女性美模仿得淋漓尽致。由女人亲自表演后,就更加美艳动人了。

身为一名艺伎,要经过专门的训练,从小在艺伎馆生活的她们耳濡目染,不仅要学习艺伎的神情样貌,还要学习取悦他人的技巧。她们服饰华贵,举止文雅,且多才多艺。封建时代的日本,男权至上的现实,使女性必须学会顺从并听从男性。而艺伎比普通女人更加温柔,具有高贵的气质,又小鸟依人,是男人心中的理想形象。

在酒席上,她们懂得察言观色,能精准揣摩别人的心思,总能在适当的时候为客人提供恰到好处的服务,调节酒桌上的气氛。同时,与客人相处时,她们总能很容易地找到共同语言,让听的人和说的人都很开心。

艺伎们通常都在“茶屋”接待客人,并为他们表演。艺伎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日本上流社会的达官显贵和富商阔佬,普通人很难有机会看到她们。大庭广众下,艺伎们很少抛头露面,她们深居简出,被浓妆遮盖的脸上永远看不出喜怒哀乐。她们的交易纯粹是为了满足男人的梦想,即享乐、浪漫和占有欲。

最初的艺伎大多是有志献身这一充满浪漫情调的行业的女子,二战后则基本是为生活所迫的孤女或艺伎的私生女。而今,大多数年轻的艺伎是冲着丰厚的收入加入到这一行业的。

几百年来,艺伎始终生活在特定的区域,被笼罩在层层迷雾之中,带有相当强的神秘感。即使在现代的日本,虽然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一般人也只能在电影或电视镜头中看到或了解她们。

江户时代的太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