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激励别人有分寸

信任是激励的基础

如果对某个人表现出充分的信任,那对方就会在你的这分信任下努力去达到你所期望的目标。对此,成功的大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有很深的体会。当他注意观察公司内的员工时总会觉得那些员工比自己优秀,然后他还会对员工说:“我对这件事情没有自信,但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做得到,所以就交给你去办吧。”而员工由于听了他的话而感觉自己被重视,因此会竭尽全力把事情做好。

1926年,松下电器公司要在金泽市设立营业所。松下从来没有去过金泽,但经过多方考察与考虑,还是认为有必要成立一个营业所。但是松下又开始犹豫应该派谁去主持那个营业所。当然,胜任那个工作的高级主管也有不少,但是,那些老资格的管理人员必须留在总公司工作。因为他们当中的谁要是离开总公司,都会对总公司的业务造成不利影响。这时,松下幸之助想起了一位年轻的业务员。

那位业务员当时只有20岁,但是,松下不认为年轻就办不好事情。于是,他决定派这个年轻的业务员担任设立金泽营业所的负责人。松下把他找来,对他说:“公司决定在金泽设立一个营业所,希望你能去主持这项工作。现在你就立刻去金泽,找个适当的地方,租下房子,设立一个营业所。我已经准备好一笔资金,让你去进行这项工作了。”

听了这番话,年轻的业务员大吃一惊。他不解地问:“这么重要的职务,让我这个刚进入公司才两年又如此年轻的人去担任,不太合适吧?而且,我也没有多少经验……”

但是,松下觉得应该对年轻人表现出足够的信任,于是他几乎用命令的口吻说:“你没有做不到的事情,你一定能够做得到的。你想,像战国时代的零藤清正、福岛正泽这些武将,都在十几岁时就非常活跃了。他们在很年轻时就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城堡,统率部下,治理领地百姓。还有,明治维新时的志士们不也都是年轻人吗?他们在国家艰难的时期都能够适时地站出来,建立了新时代的日本。你已经超过20岁了,不可能这样的事情都做不来的,放心吧,我相信你,你一定能够做到的。”

这一番话使得那位年轻的业务员下定决心说:“我明白了,您就放心让我去做吧。非常感激您能够给我这个机会,实在是光荣之至,我一定会好好地去干的。”

年轻人一到金泽就立即展开准备工作。他每天都会给松下写一封信,告诉他自己正在找房子,后来又写信说房子已经找到,后来又是装修,等等,把自己的进展情形一一向松下汇报。很快,他在金泽的筹备工作完全就绪。于是,松下又从大阪派了两三名员工过去,开设了营业所。

正如松下幸之助所认为的,激励员工的要诀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能够信赖他人,把工作完全交给他。受到信赖、得到全权处理工作的认可,任何人都会无比兴奋,相对地他也会产生责任心并全力以赴地工作。是的,通常一个受上司信任、能放手做事的人往往都会有较高的责任感,因此,上司无论交代什么事情,他都会竭尽全力去做好的。

找个高帽给他戴

激励别人时,光靠苦口婆心,喋喋不休的劝说是很难起到作用的,只有掌握恰当的方法,才能起到好的作用。

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在激励别人时,先给他顶高帽子戴无疑对后期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积极的作用。

暗中给对方一个不经意的高帽,即使他很忙也会听下去。

说奉承话是与人交际所必备的技巧,也是有效激励别人的必备武器。奉承话说得得体,会使你更迷人!

奉承别人首要的条件,是要有一份诚挚的心意及认真的态度。言词会反应一个人的心理,因而有口无心,或是轻率的说话态度,很容易被对方识破而产生不快的感觉。再者,要奉承别人时,也不可讲出与事实相差十万八千里的话。

例如,你看到一位流着鼻涕而表情呆滞的孩子时,你却对他的母亲说:“你的小孩看起来很聪明!”对方的感受会如何呢?本来是奉承话,却变成很大的讽刺,收到了相反的效果。若你说:“哦!你的小孩子好像很健康的样子。”是不是好多了呢?

所以,奉承别人时要坦诚,这样,你所说的奉承话,会超过一般奉承话的阶段,成为真正夸赞别人的话,听在对方耳中,感受自然和一般奉承话不同。

人性的特点之一,就是爱听赞美自己的话。一位女士穿了一款新买的衣服来上班。她希望有人注意,更希望有人来赞美“: 多漂亮的衣服!特别适合你。在哪儿买的?”但如果无人理会,她会很扫兴的。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你终于做完了老板交付的一项工作。这时老板走过来,拍拍你的肩,说:“干得不错,走,我请你喝一杯。”你会怎么样?一定非常高兴。因为你的才干得到了别人的肯定。

林肯说过:“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威廉·詹姆士也说“: 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慷慨地赞美别人,是赢得友谊、信任、融洽关系的良方。马克·吐温说:“听到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多活两个月”。

激励别人时,先说些奉承话,给他戴顶高帽子是有益无害的,但说奉承话要区别对象,因人而异。

(1)对于年轻人。年轻人寄希望于自己,自以为前途无量,你如果举出几点证明他的将来大有作为的例子,他一定高兴地引你为知己;你如果称赞他父母如何了不起,他未必感兴趣;你说他是将门之子,把他与父母一并称赞,也许还配他的胃口。

(2)对于老年人。老年人则不然,他历尽沧桑,过去的光阴该什么样就什么样了,对于还未达到的预期目的,已不报十分希望了。他目前最关心的是他的子孙。如果夸他的儿子学识能力都胜过他,出类拔萃,当面“抑父扬子”,他口头上连说“未必,未必,过奖了”,其实,他的心里比蜜还甜,认为你是慧眼识英雄。

(3)对于文人。你如果说他功底深厚,思想新潮,笔下生花,他听了一定高兴。

(4)对于商人。你如果说他学习好,道德好,清廉自守,他肯定会无动于衷;但你若说他脑子灵活,手腕高明,红光满面,日进斗金,他听了会是很高兴的。

(5)对于官员。你如果说他生财有道,定会发大财,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他不大骂你一顿才怪。你若说他为国为民,清正廉洁,劳苦功高,他定会喜形于色。

步步为营,循循善诱

美国前总统华盛顿年轻时,家里的一匹马被邻人偷走了。华盛顿同一位警官到邻人的农场里去索讨,但那人口口声声说那是自己的马而拒绝归还。华盛顿用双手蒙住马的两眼,对邻人说:“如果这马是你的,那么,请你告诉我们,马的哪只眼睛是瞎的?”

“右眼。”

华盛顿放开蒙右眼的手,马的右眼并不瞎。

“我说错了,马的左眼才是瞎的。”邻人急忙争辩说。

华盛顿放开蒙左眼的手,马的左眼也不瞎。

“我又说错了……”邻人还想争辩。

“是的,你错了。”警官说“,这证明马不是你的,你必须把马立即交给华盛顿先生。”

华盛顿在这里运用循循善诱,步步为营的方法,让小偷上钩,露出马脚。

同样在销售活动中,销售人员可以采用步步为营,逐渐引诱的方法促使顾客购买商品。通常,在促使顾客作出购买决定之前,销售人员应该有步骤地向顾客提出一些问题,让他就交易的各个组成部分一一作出决定,诱惑深入到购买的圈套内,也可能就一些特殊要求、特殊条件作出决定。特别是一些部件多、结构复杂、配套材料多的商品使用这种方法比较适合。

例如:

售货员微笑着对顾客说:“您喜欢哪一种颜色?”

顾客:“我对蓝颜色较为感兴趣。”

售货员:“您需要一顶太阳篷吗?一些豪华轿车就配有这种太阳篷。尤其是在夏天,轿车是很有必要配备太阳篷的,您难道不这样认为吗?”

顾客:“你说得对,但这处太阳篷太贵了。”

售货员:“各种型号的汽车都装有雾灯。因为当你在秋天、冬天或者在春天比较寒冷的日子里行车的时候,雾灯是必不可少的。”

顾客:“我个人认为配备雾灯是没有必要的。它只会抬高汽车的价格。另外,在天气不好的情况下,我肯定不会经常开车外出的。”

售货员:“把座位往后推到这个位置,你坐在里面感觉舒服吗?坐在这个位置上开车感到很方便吧?”

顾客:“还可以,不过我想座位还是稍高一点好。”

售货员:“把座位调高一点很容易,你看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如果你分段地有步骤地向顾客介绍产品,顾客就不必马上作出是否正式购买的决定,这样就得诱使顾客深入。尽管他会对产品的供销做出否定的回答,比如上面例子中关于雾灯和座位高低的问题,但是,这对于生意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坏事情,因为它否定了产品与顾客个人愿望有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尽管你和顾客之间有分歧,但只要这个分歧是涉及某个问题,那它就不会对达成交易产生危害。

说服他人时,需要用一种激励的手段,要尊重对方的自尊心,不要随意批评对方。因为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人们会选择不同的行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批评人的话,非常容易引起对方反感,对方也不会配合你。反而达不到说服的目的。

虽然用利益来说服对方是一种很有用的方法,但是当你说一些有利于对方的事情时,人们还是会怀疑你和你所说的话。这种时候,如果你以另一种方式去说有利于对方的事情时,却可以消除这种怀疑。这种方式就是:不要直接阐述,而是引用他人的话,让别人来替你说话,即使那些人并不在现场,也会达到所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