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韬/商末周初/姜子牙/兵家权谋之始祖

作者简介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商朝末年河南省卫辉人。尊称太公望,武王尊之号为“师尚父”。其始祖四岳伯益因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尽在河南南阳),因此得吕氏。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所以姜子牙年轻的时候为谋求生计干过宰牛卖肉的生意,后被周文王重用。姜太公后成为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著有《六韬》一书,誉为“兵家权谋的始祖。”

姜太公像

名著概要

《六韬》一书以文、武、龙、虎、豹、犬为标题,各一卷,共61篇,近2万字。卷一《文韬》即论治国用人的韬略,内分《文师》、《盈虚》、《国务》、《大礼》、《明傅》、《六守》、《守土》、《守国》、《上贤》、《举贤》、《赏罚》、《兵道》等12篇,主要论述作战前如何充实国家的实力,在物质上和精神上作好作战的准备:如对内先要富国强民,对人民进行教育训练,使之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对外要掌握敌方的情况,注意保守自己的秘密,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卷二《武韬》主要讲用兵的韬略,内分《发启》、《文启》、《文伐》、《顺启》、《三疑》5篇,有的版本把“《兵道》”列于《三疑》前。此卷主要论述取得政权及对敌斗争的策略,强调在作战前必须先对敌我双方的情况了如指掌,进行比较,以己之长克敌之短,方能制胜。卷三《龙韬》内分《王翼》、《论将》、《选将》、《主将》、《将威》、《励军》、《阴符》、《阴书》、《军势》、《奇兵》、《五音》、《兵征》、《农器》等13篇,主要论述军事指挥和兵力部署的艺术,指出在战争中要调动对方,选择将帅、严明纪律,然后确定如何发号令、通信息。还指出要注意天时地利、武器装备和物质供应等。卷四《虎韬》内分《军用》、《三阵》、《疾战》、《必出》、《军略》、《临境》、《动静》、《金鼓》、《绝道》、《略地》、《火战》、《垒虚》等12篇,主要论述在宽阔地区作战中的战术及其他应注意的问题。卷五《豹略》内分《林战》、《突战》、《帮强》、《敌武》、《山兵》、《泽兵》、《少众》、《分险》等8篇,主要论述在各种特殊的地形作战中的战术及其他应注意的问题。卷六《犬韬》内分《分合》、《武锋》、《练士》、《教战》、《均兵》、《武车士》、《武骑士》、《战骑》、《战车》、《战步》等10篇,主要论述教练与编选士卒以及各种兵种如何配合作战,以发挥军队效能等问题。《六韬》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战争观、军队建设、战略战术等有关军事的许多方面,其中又以战略和战术的论述最为精彩,它的权谋家思想也很突出,堪称“先秦军事百科全书”。

姜太公和周文王论国事

名家点评

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称:“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

精彩语段

文王问太公曰:天下熙熙,一盈一虚、一治一乱,所以然者,何也?其君贤不肖不等乎,其天时变化自然乎?

太公曰: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冶,祸福在君不在天时。

文王曰:古之贤君可得闻乎?

太公曰:昔者帝尧四之王天下也,上世所谓贤君也。

文王曰:其治如何?

太公曰:帝尧王天下之时,金银珠玉不饰,锦绣文绮不衣,奇怪珍异不视,玩好之器不宝,淫佚之乐不听,宫垣屋室不垩,甍、桷、椽、楹、不斫,茅茨偏庭不剪,鹿裘御寒,布衣掩形,粝梁之饭,藜藿之羹,不以役作之故,害民耕绩之时,削心约志,从事乎无为。吏忠正奉法者尊其位;廉洁爱人者厚其禄。民有孝慈者爱敬之;尽力农桑者慰勉之。旌别淑慝,表其门闾,平心正节,以法度禁邪伪。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善天下鳃、寡、孤、独,赈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赋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百姓戴其君如日月,亲其君如父母。

文王曰:大哉!贤君之德也!

作品影响

《六韬》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兵家权谋类的始祖”。其军事思想比较复杂,几乎先秦各家的军事思想在书中都有反映。书中最突出的是阴谋权术思想,一般兵书大都重视战场上的战略战术,对阴谋手段论述得较少。把阴谋论述得如此详细的,《六韬》最突出。在战略战术上,《六韬》有其独到之处。《兵道》说:“凡兵之道,莫过乎一。一者能独往独来。黄帝曰:‘一者,阶于道,几于神。’用之在于机,显之在于势,成之在于君。”这是说,用兵的原则在于“一”。所谓“一”,就是事权要专一,兵力要集中,行动要统一,这样才能独往独来,机动灵活,不受牵制,取得战争的主动权。对于军队的建设,《六韬》认为首先应注意将领的选拔与培养,因为“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论将》)“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主将》)。《六韬》虽然从总体水平来说赶不上《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但也有其独特的价值。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六韬》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为武学必读之书。《六韬》在16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种文字,受到世人瞩目。

阅读指导

《六韬》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它一方面反对巫祝卜筮迷信活动,把它列为必须禁止的“七害”之一,另一方面又主张用天命鬼神去迷惑敌人。它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初步认识到了矛盾的对立和转化,提出了“板反其常”的重要辩证法思想,是对古代辩证法思想的重要贡献。它的许多军事思想都是建立在这一思想基础之上的,如“夫存者非存,在于虑亡;乐者非乐,在于虑殃”,“大智不智,大谋不谋,大勇不勇,大利不利”,“太强必折,太张必缺”,“无取于民者,取民者也”等等。